吳長擂
(山西長平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晉城 048006)
陷落柱在我國煤礦開采中為常見的地質體,給煤礦的正常開采帶來了巨大影響[1-3]。在實際生產中,陷落柱對煤礦的危害主要是破壞了煤層的連續(xù)性,影響了煤礦采掘施工。由于需要繞過陷落柱,放緩了掘進速度,同時要求提高巷道支護工作面安全系數(shù)技術難度,造成回采工作中的放棄開采,并影響到資源量的開發(fā)[4-5]。一般來說,由于陷落柱分布情況復雜,巖體松散,工作面地應力疊加,常常需要合適的支護方案。本文針對長平煤礦5303巷道掘進過程中遇到DX70陷落柱的問題,提出了掘進中存在的問題和安全防護措施,以確保煤礦的安全生產。
長平煤礦位于太行山西側南端,主要開采3#煤層。在5303中部底抽巷掘進過程中,該巷道已經掘進50m,預計在80.9m處,揭露DX70陷落柱。根據礦井地質預測資料,該陷落柱呈橢圓形,長軸約417m,短軸約140m,主要以粗粒砂巖、泥巖夾碎石為主,含有少量煤屑,相對干燥。陷落柱與煤層接觸邊緣煤層松軟,見有風化現(xiàn)象,掘進過程中預計通過128m。為確保施工安全,需要對此區(qū)段進行安全支護。
過巷道初期,結合礦井實際地質情況和生產實際,提出了三套過陷落柱的方案:
方案一:直接推過。在距離預測陷落柱位置30m時,采取邊探邊掘的方法對該陷落柱進行打鉆探查,根據陷落柱的準確具體位置及水文地質特性,直接推過。此方案不會浪費煤炭資源,但是該方案工期較長,對采煤工作有影響。
方案二:掘進配巷甩陷落柱。施工探巷探測陷落柱的準確具體位置,并施工繞道繞過陷落柱。此方案工期短,相對安全,對采煤工作影響小。缺點是成本相對較高,會損失部分資源。
方案三:重新掘進,更換工作面。該方案安全系數(shù)高,但是工期較長,資源損失量大,易造成采掘銜接失調
根據礦井地質資料,結合實際遇到陷落柱的具體情況,確定執(zhí)行方案一,直接通過陷落柱,但在掘進過程中主要面臨的問題有:
(1)在通過DX70陷落柱期間,巷道頂板和幫圍巖為陷落柱墻體破碎混合巖體,整體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護幫錨只能固定在松散破碎的巖體中,受應力的影響較大,支護效果不穩(wěn)定;
(2)對巷道頂板與幫之間的三角煤柱的支護效果差,在通過陷落柱時容易造成垮落;
(3)巷道頂板應力集中,原頂板錨桿和鋼帶維護斷面較小,對頂板的支護效果不及預期,鋼板常出現(xiàn)斷裂,并發(fā)生網兜和冒落現(xiàn)象。
過陷落柱時除采用科學合理加固措施保證掘進面圍巖體穩(wěn)定以外,尚需采用適當?shù)木蜻M工序工藝,從而與加固措施相輔相成,達到最佳的過陷落柱效果,減少過構造所帶來的損失。根據5303巷道的實際情況,主要采取以下安全技術來進一步保證安全。
(1)加強礦壓觀測
通過過陷落柱期間頂板離層儀、頂板錨桿(索)壓力表、圍巖位移等數(shù)據觀測、記錄,定量分析圍巖的穩(wěn)定性,并做出預警預判。重點觀測頂板及兩幫位移量,對頂板條件不好地段及時采取補強支護措施。
(2)加強頂板支護
由于陷落柱周圍圍巖較為破碎,給頂板管理帶來很多的問題,而頂板又是決定工作面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因此,通過陷落柱時應特別注意加強頂板的支護。在支護設計合理的前提下,確保臨時支護可靠、有效,并嚴格按照安全技術措施要求施工錨桿(索),保證支護施工達到質量要求。
(3)架棚聯(lián)合支護
過陷落柱期間,采用錨注+架棚聯(lián)合支護,并根據現(xiàn)場圍巖條件及時調整間排距。當頂錨索預緊力能夠達到200kN,頂幫錨桿預緊力矩能夠達到300N.m時,棚距1m,棚滯后工作面不大于10m;當頂錨索預緊力介于150~200kN之間,幫錨桿預緊力矩介于200~300N.m之間時,棚距縮小為0.8m,棚滯后工作面不超過5m;當頂錨索預緊力小于150kN或頂幫錨桿預緊力矩小于200N.m時,棚距縮小為0.8m,棚滯后工作面不超過1m,防止冒頂事故發(fā)生。
在對原來設計方案和問題研究的基礎上,為能夠安全、快速、優(yōu)化地通過陷落柱,提出了注漿、架設鋼棚的聯(lián)合支護措施。
(1)注漿支護。在5303巷道掘進至90m處時,在工作面施工一排注漿孔,共8個,鉆孔間距2m,鉆孔深度10m,與頂板呈35°角進行布置;巷道兩幫布置鉆孔4個,間距為1m,鉆孔深度為6m。采用馬麗散混合液進行注漿。若在注漿期間發(fā)現(xiàn)有滲漏現(xiàn)象,應立即停止注漿,并封堵鉆孔處理。相鄰兩排注漿孔距離為1.1m,依次直到通過陷落柱。
(2)梯形鋼棚補強支護(圖1)。采用凈寬4200mm長的12#工字鋼梁,Φ18×880mm金屬拉桿,U25#可伸縮腿,上腿長1800mm,下腿長2000mm,上棚腿與下棚腿搭接長度不小于400mm,下棚腿要立在巷道底板硬底上。棚腿與底板夾角為82°,棚腿扎角450~550mm,1000mm垂線量得的扎角為140mm,允許偏差±17mm。棚距保持1.0m,采用“1梁2柱”形式。采用長1200mm× 寬 150(100~150)mm× 厚 50(30~50)mm的木背板,頂板不平整部分,應使用柱帽、木楔等材料背緊,確保棚梁接頂嚴實。所架棚梁接頂困難,應在棚梁上方架設“井”字型木垛,以保證對頂板的支撐有力、有效。
水平巷道金屬棚前傾后仰±1°,即在棚腿前掛1m垂線末端至棚腿間距允許誤差±17mm;傾斜巷道金屬棚必須有一定的迎山角(迎山角指傾斜巷道中支柱與巷道頂?shù)装宕咕€之間向上傾斜的角度,一般為巷道傾角的1/8~1/6,最大不超過8°)。如表1所示。
5303巷道在經過DX70陷落柱時,采用了錨注+注漿+架設鋼棚的聯(lián)合支護措施,對破碎頂板和巷幫進行了有效防護,確保了礦井的安全生產。
(1)通過鉆孔注漿支護以后,顯著提高了巖體的承載力和穩(wěn)定性。通過試驗測試,注漿后的巖體單軸抗壓強度由原來的18MPa提高到了60.3MPa,降低了危險系數(shù)。
(2)通過鋼棚補強支護,防止了因錨桿支護不利而產生的局部垮落,提高了頂板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有效防止了頂板冒落和垮落事故的發(fā)生,提高了掘進效率。
(3)在巷道經過DX70陷落柱期間,設計了3m和6m共2個檢測點。通過近30d的觀測,2個基點位移量如圖2所示。3m處基點位移量隨著時間的增大而逐漸增大,并在約27d時達到最大位移量80m,并由此保持相對穩(wěn)定;而6m處基點位移量僅不到10m,并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變。因此,本次支護方案維護效果明顯。
表1 架設鋼棚支架與巷道傾角關系
圖1 巷道架設鋼棚支護圖(mm)
圖2 不同基點位移與時間關系
本次對長平煤礦5303巷掘進過程中遇到DX70陷落柱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對初步設計的安全防護方案進行了優(yōu)缺點探討。根據實際地質情況和礦井生產需求,設計了注漿+架設鋼棚的聯(lián)合防護措施。經過實地檢驗證明,該方案的支護效果明顯,有效提高了圍巖穩(wěn)定性,加快了巷道的掘進進程,保障了煤礦的安全生產,達到了安全防護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