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車展上,南北豐田同時出閣了一對兒姊妹,一個叫凌尚一個叫做瀾。咱們先不去探討他們名字取得是否生僻拗口,單單從車型本身來看,又是兩款拿捏死了中國消費者核心需求的車,大車。
很多人好面子,貪小便宜,喜大。不喜歡讓自己的付出和得到對等,回報都想要在付出之上更多一點,越?jīng)]用什么越強調(diào)什么,所以我們經(jīng)常俗稱:住大房子、吃大餐、開大車。從早期的普桑,到后來的X絲三寶,“大”向來是成功車型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現(xiàn)如今,德國大眾那套依靠軸距分A、B、C級的標(biāo)準(zhǔn)已經(jīng)被沖擊得七零八落。一輛緊湊級轎車軸距甚至可以碾壓幾年前的中型車。所以,凌尚傲瀾2750mm的軸距被冠以“越級軸距”,而星瑞則拿出2800mm的尺寸,說“我,要打十個!”
現(xiàn)在的車都在“下克上”。
很多人好算賬,花小錢辦大事一直是鐵律一般的原則。所以,不僅要大,還要便宜,配置也要全,別人有的你要有,別人沒有的你最好也能有。
所以,ADAS+語音控制+0TA成了起步價,反正這些都有成熟的供應(yīng)商體系支撐,需要做的無非是編編營銷話術(shù),把ADAS包裝成LX.99級自動駕駛,把語音控制包裝成讀心A.I.,把OTA加上前綴FOTA、SOTA、DOTA,能唬人就行。
現(xiàn)在的車都得“會忽悠”。
但作為消費者,你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件事。CPI年年上漲,原材料成本在漲、人工成本在漲、廠家的營銷費用也在漲,那你憑什么就能相信花同樣的錢卻還能買到更大、配置更高的車呢?
誠然,有一種因素叫做邊際成本,還有一種因素叫摩爾定律,但對于汽車這個產(chǎn)品,特別是成熟品牌的汽車產(chǎn)品,這兩個因素并不能回答剛才的問題。
你一定要相信兩句俗語。羊毛出在羊身上,買的沒有賣的精。車企不是開善堂,這個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便宜的好東西”的,你在某個地方得到更多,一定會在某個地方失去什么,得到的是看得見的,失去的是看不見的,而往往有些時候,決定品質(zhì)的,恰恰是看不見的失去的那部分,你覺得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