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祥
摘? 要:開發(fā)和充分利用體育設施和器材資源,可保證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有效實施。本文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對利用呼啦圈發(fā)展小學生投擲能力進行研究。主要結論:呼啦圈是重心穩(wěn)的“好幫手”,是投擲發(fā)力的“好助手”,是擲準的“好參照”,是擲遠的“好標志”。
關鍵詞:呼啦圈;小學生;投擲;開發(fā)與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1-0077-01
呼啦圈具有質輕、構造簡單且易移動和易攜帶的優(yōu)點,在小學體育課堂上使用廣泛,被較多運用在跑、跳、投、滾翻等體育運動項目中,本文根據(jù)課堂教學實踐積累,探索了呼啦圈在投擲運動項目中的多樣化利用,旨在發(fā)展學生的投擲能力。
一、呼啦圈是重心穩(wěn)的“好幫手”
重心穩(wěn)是投擲發(fā)力的基礎,是下肢力量有效傳遞到上肢的重要條件,也是發(fā)展學生身體協(xié)調性的重要方面。在一、二年級投擲教學中,尤其是剛剛開始學習投擲動作階段,很多學生在做投擲動作和投擲練習的時候,下肢會移動,導致重心不穩(wěn),從而影響投擲動作的協(xié)調形成,甚至影響后期的擲準和擲遠。在教學中,尤其是在投擲練習動作的開始階段,可以在學生掌握基本的投擲動作之后,組織學生在呼啦圈內進行練習,并可要求練習者在做投擲動作和完成投擲練習過程中,不能離開呼啦圈。也可以踏在呼啦圈的前后或者左右兩端,對“重心穩(wěn)”和兩腳前后距離的意識形成具有很好的效果(圖1)。
二、呼啦圈是投擲發(fā)力的“好助手”
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在投擲動作中有蹬地重心前移帶動上肢進行揮臂的動作難點,為突破這一難點,可以組織兩名學生為一組,一名學生運用呼啦圈套在自己的胸部位置,似纖夫拉纖,另一名學生在側后拉住呼啦圈,使“拉纖”的學生充分體會蹬腿后重心前移動作。通過感受胸部的拉力,可以準確地發(fā)現(xiàn)自己用力的大小,對體會蹬轉發(fā)力,效果非常顯著(圖2)。
三、呼啦圈是擲準的“好參照”
“擲準”有助于使學生控制好擲球方向,掌握直線投擲的動作難點,為擲遠提供重要條件。在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的人數(shù)及呼啦圈的多少進行合理分組,以組為單位組織學生排一路縱隊,將呼啦圈懸掛一定的高度或放置一定的遠度,組織練習者依次投擲到呼啦圈內。呼啦圈作為一個醒目的參照物,不僅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練習投擲興趣,而且在解決擲準的重點上,效果更明顯(圖3)。
四、呼啦圈是“擲遠”的好標志
“擲遠”是投擲項目的終極目標,是投擲項目中最關鍵一環(huán)。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呼啦圈作為目標,組織學生進行投遠練習,也可以根據(jù)呼啦圈不同的顏色設置遠度,提升學生的投擲感覺。比如,投擲到黃色呼啦圈內為“棒”,投擲到綠色呼啦圈內為“很棒”,投擲到紅色呼啦圈內為“非常棒”,可很好地提高學生投擲興趣,增加學生的投擲信心和投擲遠度(圖4)。
可見,呼啦圈在發(fā)展投擲課的教學中,可在準備部分作為熱身,也可在基本部分作為解決投擲動作重難點利用,用途非常廣泛。當然,也有待我們一線體育教師進行更好地開發(fā),并有效運用到體育課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