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君
李艷杰,阜新福綿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細紗擋車工,曾獲“全國棉紡織業(yè)細紗機操作能手”“遼寧工匠”“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一雙巧手
大家都說,李艷杰長了雙不可思議的巧手。
一個人的雙手,可以靈活到什么程度?在細紗車間,李艷杰從飛速運轉的細紗機里,抽出如頭發(fā)絲般細的紗線,拔管、找頭、引紗、套鋼絲圈、提紗、掐頭、接頭,7個動作一氣呵成,僅需3秒。
遠觀這一雙令人贊嘆的巧手,舞動如蝶。仔細端詳,又讓人震驚——手心,三塊大繭格外突兀,塑料般堅硬;手背,細小的劃痕新舊交錯,深淺不一,顏色斑駁。單看這雙手,就足以判定,李艷杰是個相當出色的紡織女工。
在阜新紡織行業(yè),除了李艷杰,全國勞模、中國紡織大工匠張敬輝的名字也十分響亮。翻看張敬輝的微信朋友圈,有這樣一條:“看到徒弟獲獎,我比自己獲獎還興奮。”配圖是李艷杰在首屆阜新工匠表彰大會領獎的照片。李艷杰、張敬輝這對“紡織雙姝”,亦師亦友的情義,在阜新紡織行業(yè)是一段佳話。
2016年,全國紡織行業(yè)細紗機操作工職業(yè)技能競賽在山東魏橋集團舉行,張敬輝作為教練,帶領李艷杰和另外兩名遼寧的細紗工參賽。
8月是細紗車間最難熬的時候。高溫高濕的車間,汗水浸透的工作服濕溻溻地粘在皮膚上,痱子像長了無數爪子的怪蟲在皮膚上蜿蜒爬行。選手一練就是一整天,每次脫工作服,都像扒一層皮,身上的痂總是掉了一層又長一層。
比賽開始前的半個小時,主辦方允許參賽選手進入現(xiàn)場熟悉機型。這時,張敬輝和3名遼寧選手看到別的選手將5個粗紗錠換好后再一次性穿喇叭口,頓時傻了眼:“這怎么和咱們平時練的不一樣呢?”李艷杰趕忙走到細紗機前,同樣試著將5個粗紗錠換好再一次性穿喇叭口,果真比她們練的方法省時省力。
臨場換動作,無異于臨陣換將。比賽開始后,張敬輝汗唰地下來了,“還是像在家練的那么操作吧,熟悉也熟練?。 爆F(xiàn)在回想起那次比賽,張敬輝仍十分感慨:“我們的成績真是她犟出來的?!蹦菆霰荣?,李艷杰硬是犟著改了動作,節(jié)省出四五秒時間,也因此打敗了很多紡織大省的選手,以全國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yōu)檫|寧爭了光。
“沒什么竅門,就是苦練?!闭勂疬@些榮耀時刻,李艷杰顯得很淡然。29年、1萬多個日日夜夜、數不清的“3秒一次”,李艷杰在擋車前,每天來回走上12小時、3萬多步,用一雙布滿傷痕的巧手,讓出產的紗線優(yōu)一品率始終保持100%。
1991年,19歲的李艷杰初中畢業(yè)來到了阜新市紡織廠細紗車間,眼前的一幕讓她大呼“沒想到”——機器有節(jié)奏的“哐哐”聲,低沉且刺耳,空氣中飄浮著的棉絮和絲線時而鉆進眼里、時而鉆進嘴里,車間37℃的高溫形成了股股燙人的熱浪。
李艷杰蒙了,“咋和想象中一點兒都不一樣?”
“李艷杰跟李英華?!避囬g領導給這批新學員分了師傅,李艷杰的師傅是李英華——一位老師傅,技術好、干練。
李英華把她帶到工段,開始演示拔管、引線等技術動作。機器上的錠子每分鐘的轉速有上萬轉,摸上去像摸在燒紅的鐵塊上一樣。李艷杰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又快速地抽回,嘗試了很多次仍是害怕,更別說做細紗工要邁出的第一步——把套在錠子上的紗穗瞬間拔出,她覺得那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先定好心神,看準了,動作要穩(wěn)、要快,快點兒拔就不燙手了?!崩钣⑷A鼓勵著她,因為這一關必須過。
李艷杰怯怯伸出了手,手掌瞬間被紗管燙得通紅,紗管一口吃了她左手食指內側一塊皮?!鞍?!”李艷杰下意識地把手彈開,不料手背又碰到旁邊的另一個紗錠,又是一陣刺痛。掐線頭的右手手指被紗線勒出一道道血口子,血像斷線的珠子一樣滾落,一股股直刺心肺的疼痛席卷而來,但倔強的李艷杰還是堅持著第二次、第三次伸出了手。
“做細紗工,這傷是家常便飯?!崩钣⑷A看了眼李艷杰的傷口,面無表情,讓她繼續(xù)。就這樣,進廠第一天,李艷杰就接上了3個線頭。
臨下班時,幾個新人湊在一起討論:“你接上線頭了嗎,你接上幾個?”
“一個都沒有?!?/p>
“一個。”
一天8個小時站下來,李艷杰兩條腿像兩個棒子一樣,麻得挪不動道兒,但她心里還是有點兒小高興,“我是接上線頭最多的?!?/p>
下班后,李艷杰偷偷揣了一個線穗在兜里,回家繼續(xù)按照師傅教的,一邊在腦海里過要領,一邊練習接線頭的基本動作。至今李艷杰仍清晰記得,那天晚上她練到后半夜,才戀戀不舍地睡了,夢里全是接線頭的畫面。
“能慢慢學,她就不叫李艷杰了,那丫頭可犟了!”李英華后來總是這樣驕傲地跟人炫耀這個徒弟犟得可愛。
“爸,你那兒還有酒精嗎?”
“還能噴幾天。”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每天早上,爺倆都會有這樣簡單的通話。然后,各自去給樓道和單元門消毒。
“老黨員了,疫情嚴重,我做點兒力所能及的事?!崩钇G杰說。疫情期間,“三班倒”的李艷杰主動申請,協(xié)助社區(qū)做好網格化管理,挨家挨戶打電話,詢問有沒有外來返阜人員并詢問身體狀況,還組建樓群和單元群,隨時觀察社區(qū)動態(tài)。為了讓大家減少外出,她又牽頭組建了買日用品的微信群,讓大家不用出小區(qū)就能買到生活必需品。
“我們都不敢出門的時候,她就戴著大口罩,在樓道里消毒,幫大伙兒買菜?!编従友壑欣钇G杰熱心又貼心。工友眼里,李艷杰同樣熱心又貼心:“她對我們就像家人一樣,徒弟吃飯,她幫著看車,徒弟請假,她幫著頂崗。徒弟生活上有困難,她出錢又出力。”
除了暖心,李艷杰更讓人敬佩的,是她拼命三郎般的敬業(yè)精神。
2015年的一天,細紗車間的女工看見李艷杰時都很納悶:“清瘦高挑的李師傅今天咋矮了呢?”
畫面轉到醫(yī)院手術室?!澳銊偸中g完,必須臥床休息一周?!贬t(yī)生對李艷杰囑咐道。疼痛撕扯著全身,豆大的汗珠不停滲出額頭,李艷杰沒聽醫(yī)生的囑咐,第二天便偷偷上了看機臺,這才有了女工看到的佝僂身體的模樣。
懷孕期間,李艷杰也出滿勤、干滿點,大家都以為她是想攢到生完多休些日子,沒想到她生完也要干滿勤。
“這次你可別犟了,月子里落下毛病那可是一輩子的事兒?!奔胰艘矂袼嘈輲滋?,可她還是不管不顧把孩子放到母親家就上班了。
“進廠這么多年,工作認真的我見多了,像李艷杰這么拼的真沒見過。”車間領導看著不忍心,想把李艷杰調去當教檢員。那可是輕松又不少掙的管理崗位,李艷杰卻笑著說:“廠子面臨最嚴重的困難就是各車間各工種人員年齡偏大,還招不上人,我還是留在運轉看機臺吧?!?/p>
俗話說:千人紗、萬人布。細紗車間的每一項工作都關系到后續(xù)紗、布的質量,紡出最優(yōu)質的紗線是李艷杰的人生目標。在紡織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客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甚至一個線頭都直接影響到成紗質量。
“減少紗線接頭容易出硬頭,紗芯露白;粗細只有頭發(fā)絲一半的長絲線斷掉后找不到,容易飄散到其相鄰紗錠造成疵紗?!崩钇G杰每天邊看車、邊實踐、邊摸索。
在福棉省級技能大師工作站,李艷杰負責解決本工種崗位關鍵操作技術難題等任務,她又把犟勁兒帶到了大師工作站。
紡紗時,接反捻低支紗,卡頭勒手,接出的紗線質量不合格還浪費棉紗,始終是一操作技術難題,李艷杰便著了魔似的研究接頭的每一個動作。
一天,李艷杰試著左手找頭引紗、右手掛鋼絲圈插管、左手繞導紗鉤,不用卡頭,直接左手平接輕挑,“接上啦!”她驚呼。緊接著,她又反復試驗,接頭動作比傳統(tǒng)的接頭動作減少兩個,且連貫得能一氣呵成。又是3個月的努力、研究,李艷杰最終創(chuàng)造出不卡頭式“左手平接輕挑法”,動作簡單、速度快、質量好,還大大降低消耗。
方法很精妙,實踐起來卻不容易,單是“左手找頭兒引紗,右手掛鋼絲圈插管”這個動作,徒弟葛鳳杰就先后練了兩個多月?!拔疫M廠30年了,接頭都是正手捻,反捻,左手接,根本不習慣。”葛鳳杰一臉無奈,“再說那時候上班也沒時間練習,就得下班練。師傅就把反手捻的動作拆解開,慢鏡頭似的教我?!?/p>
技術雖復雜,但李艷杰還是鼓勵大家每個人都要學,學不會也要學?!肮庖粋€人技術好咋行,只有大家的技術水平都提高了,車間的產品質量才能保證,我要讓更多的同事都成為技術能手?!崩钇G杰說。
李艷杰先后帶過四五十個徒弟,如今每一個都能獨當一面。“現(xiàn)在還干這個活兒的,鳳毛麟角了。太苦,能堅持下來的,真不多?!崩钇G杰說,技藝重在傳承,紡紗是極枯燥的工作,卻也是一門手藝,大有學問。堅守好、傳承好這項技藝,是她正在做,并將追求一生的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