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輝
(重慶市銅梁區(qū)石魚小學 重慶 銅梁 402500)
小學美術是學生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基礎課程,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技能,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更要提升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為素質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生的思想比較簡單,思考問題看待事物也比較直接,快樂的小學美術教學課堂氛圍能夠讓小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配合教師,努力學習美術知識,高效地完成課堂學習。為此,小學美術教師要不斷加強自己的美術專業(yè)素養(yǎng),仔細研究課堂模式,為學生營造出歡樂的課堂氣氛。
游戲是一種全民都喜歡的活動,無論是小學生還是成年人,都比較癡迷于游戲的娛樂感。美術教學也一門充滿互動性的學科,所以教師也可以通過游戲來創(chuàng)設中快樂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在學完了人物的五官繪畫技巧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游戲的方式,來對學過的美術知識進行鞏固,學生既能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同時檢驗學生的美術學習基礎。例如,開展蒙眼畫畫游戲。教師現在黑板上畫幾個相同的大圓,作為臉的輪廓。讓每個小隊為一組,每組選出五名同學,分別畫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一名同學在黑板上蒙住眼睛畫的時候,其他組員提示具體的位置。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合作畫出一幅作品。教師根據學生的投票,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自信心。
對于小學生來說,活動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1]。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活動與美術課堂相結合,進而為美術課堂增添更多的樂趣。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知識、快樂雙豐收。
例如,在《秋天的落葉》這堂課上,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準備好各式各樣的葉子,在課堂的時候,以小組為單位,針對秋天的葉子進行創(chuàng)作。學生們收集到的葉子有黑色的、紅色的、綠色的、黃色的、紫色的。小組在充分的交流和探討之后,有的小組利用繩子將樹葉串成了樹葉的形狀、有的小組將葉子貼在了紙上,有的小組利用剪刀將葉子剪出了不同的形狀,還有的小組進行繪畫。在這種大家一起創(chuàng)作的學習氛圍下,每個學生都能彼此配合,積極地融入到美術教學中,極大地提升了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賞識教育得到眾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可,鼓勵性的語言可以讓學生獲得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2]。在美術學習中,要想創(chuàng)造良好的美術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快樂,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獲得精神上的滿足,進行提升學習信心,更好地投入到美術學習中。
在美術課堂上,教師講解完理論知識之后,就會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后的作業(yè)[3]。以“可愛的小狗”為例。很多學生是按照小狗的原始形態(tài)進行創(chuàng)作的;有些學生是將小狗改造成了卡通形象、有些同學改變了小狗的比例等等。所以教師不能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來評價學生。有的學生畫的像,可以表揚他臨摹能力很強;有的學生將小狗改造和變形說明他的創(chuàng)新能力很強。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在美術繪畫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進而獲得全面發(fā)展。
學習美術教育之前,有些小學生提前在校外培訓了美術知識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再者有的學生先天美術素養(yǎng)就非常強,在美術學創(chuàng)作方面非常有天賦。所以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美術基礎差異,進行分層教學,讓學生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氛圍中,獲得提升。
例如,在大自然的繪畫中,教師可以讓繪畫能力強的同學來畫動物,對于能力一般的同學可以畫大樹和小草,基礎差的同學可以畫藍天,白云,對物體進行涂色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美術課堂上發(fā)揮自己的價值。進而獲得更多的快樂。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審美能力以及鑒賞能力方面都有所提升,讓學生更夠更好地感知生活的美好。善于在學習生活中發(fā)現美的元素,進而陶冶情操,獲得身心的愉悅感。為此,小學美術教師要秉持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堅持“以生為本”,營造出具有歡樂性趣味性的美術教學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快樂中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