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
山東棲霞城東北十公里處有兩座大山,形如雙豹對峙,山下村莊名曰豹山口,村東有條山谷名叫道士夼。傳說古代有道號元古者在此修行,解藥通醫(yī),悲憫安貧,常為百姓開道場,救死扶傷,深得百姓敬仰。道人功德圓滿后,駕鶴西去,留下元古道場至今。
元古道場,典型的丘陵地帶,周圍山巒盤桓顛連,起伏有致。早年山上松林蓊郁,遮天蔽日,是飛禽走獸的樂園。后因歷史原因,山林被毀,一片荒蕪。
21世紀初,有位情系故鄉(xiāng)山水的人,名叫王璞,十年戎馬生涯,轉(zhuǎn)業(yè)后在金融界工作,協(xié)同弟弟王強,在當?shù)卣闹С窒拢c村委會簽訂了長達70年的承包合同,從此便與荒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山中缺水,開發(fā)荒山務(wù)必筑壩,攔蓄山中雨雪之水。2006年,剛過了正月十五,王璞和他的弟弟就組織勞力在道士夼的盡頭筑起了第一座蓄水塘壩,與下面元古道場的小水庫毗鄰,連接了東西開發(fā)的通道。同年4月30日,推土機、挖掘機開進了深山,馬達聲聲,崖傳谷應(yīng),奏響了開發(fā)荒山的序曲。大干4個月,修通了進山主路5公里、環(huán)山路10公里。路隨山勢,斗折蛇行,連通每座山頭;環(huán)山路縱橫交錯,左突右拐,置身其中時恍若進入山間“迷宮”。
元古道場小水庫是20世紀50年代末修建的,說是小水庫,實際是個小塘壩,壩基低矮,蓄水能力有限。機械化作業(yè)速度快,王璞索性將壩基加高了3米多,這意味著整個庫容翻了幾倍,雖說耗資27萬元,但事半功倍,不需占地,當年竣工,一勞永逸。小塘壩承接容納了雨雪之水,成為一座小水庫,可滿足周邊果園灌溉之需。小水庫水平如鏡,岸柳臨水梳妝,云霞在此留影,極富詩情畫意,遂取名為“道場湖”。
開弓沒有回頭箭。王璞決定在“道場湖”邊定居,并于2010年成立了“元古道場農(nóng)業(yè)休閑旅游專業(yè)合作社”。合作社負責采購農(nóng)用物資,手托廠家和農(nóng)戶,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貨真價實,惠及果農(nóng),一時間有180戶果農(nóng)踴躍加入。
將天然水挽留在山中,還得爭取項目。合作社加大投資,在山中修起了大大小小15座塘壩,使所有的溝壑都蓄滿了水。山巔之上建起了5座蓄水池,鋪設(shè)了8000米地下管道,不僅使社員的果園得以滴灌,還使豹山河以東的千余畝山地果園得到灌溉。果農(nóng)旱澇保收,進項逐年增多,嘗到了合作社的甜頭。
站在主峰老廟頂俯瞰元古道場,但見水庫塘壩星羅棋布,猶如塊塊翡翠撒落山中。水庫里放養(yǎng)了魚、蝦、蟹、蚌,多年不見的水鳥來此戲水覓食。這里遠離人群,極為僻靜,一些野鴨任意選擇塘壩安然過夜,猶如住在高雅的“包間”。
山花謝了又開,候鳥去了又來,王璞、王強兄弟倆在元古道場已經(jīng)干了15個年頭。懷揣美好憧憬,撒播綠色信念。他們在昔日的荒山、荒坡開墾出層層梯田,栽植板栗300畝,核桃200畝,桑樹110畝,大櫻桃、無花果、柿子共100畝。還采用“自然農(nóng)法”栽植蘋果100畝,以羊糞做肥料,用天然蓄水灌溉,不打農(nóng)藥,不施化肥,是純天然有機食品。僅此一項,投資高達120萬元。
山上的次生赤松林長起來了,一片片柞樹林潑綠凝翠,青楊和刺槐拔地而起。王璞愛護山中的每一棵樹木,人們都叫他“樹癡”。小樹從小育,長大不彎曲。王璞時常拿著柴鐮和手鋸置身于山林之中,為樹木整形,或者為果樹嫁接新品種,動輒爬上樹截去多余的枝杈。然而,畢竟是六十有幾的人了,委實有些力不從心,總是累得氣喘吁吁,只好坐在地上小憩,想著山巒的愿景,再苦再累,在所不辭。
王璞獨居深山,“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紅塵遠去,唯聞天籟,山水入懷,物我兩忘。有時潛心勞作,居然忘了時間,驀地聽到山雞啼鳴,瞅瞅太陽,方才有了時間的概念。
有些樹木已經(jīng)成材了,鄰村有人來盜伐,碰巧被王璞逮了個正著,便好言相勸,讓他將割倒的樹木帶走,那人羞愧難當,臨別時表示下不為例。有個鄉(xiāng)親開著農(nóng)用三輪車前來打柴,為了搬運方便,放倒樹木,除去樹枝,只留樹干。殊不知,他開車剛進山,就引起了王璞的注意,王璞暗中跟蹤,見他砍倒幾棵柞樹,便上前阻攔說:“伙計,養(yǎng)棵小樹起碼需5年,毀掉它只需一鐮,裝滿這一車,需要砍一片,倘若大家都像你這么亂砍濫伐,這片山巒又會像以前那樣光禿禿的了,這幾年我在山上就白忙活了?!蹦莻€村民自知理虧,連賠不是,承諾絕不再犯。
元古道場休閑園大門南側(cè)路邊有棵古皂莢,當年王璞、王強筑路時沒注意,碰傷了它。兄弟倆一向關(guān)注古樹,趕忙將浮土小心清理掉,為古樹包扎傷口,并滴注營養(yǎng)液。他們還砌石墻對其嚴加保護,用水泥預(yù)制件加以支撐。原先的石崖已被埋沒于地下,古皂莢生存環(huán)境大為改善,泥土厚實,雨水滋潤,重新煥發(fā)了生機,在主干旁邊生出枝葉,凡來元古道場游覽的人無不駐足端詳,感嘆不已,稱之為“祖孫樹”。
元古道場東邊山谷有棵大柳樹,已有上百年樹齡。為了保護它,修建東邊的水庫時,硬是把水庫壩基向北移出50米,用超支近10萬元的代價保住了這棵古樹。這個水庫也因此得名“柳仙湖”。
王璞還在他自己的住所門前栽下了紫藤、楝樹、黃楊、玉蘭、紅柳、竹子等樹木,每逢客人進山造訪,他會如數(shù)家珍一一介紹。由于元古道場實現(xiàn)了蕭條荒山向綠水青山的轉(zhuǎn)變,煙臺市林科所充分利用這里的天然優(yōu)勢,將赤松和黑松進行雜交,培育出新樹種;建設(shè)了三春柳、大板栗、無花果、榛子等實驗基地,發(fā)展勢頭良好。至今,王璞、王強兄弟倆在元古道場栽植的樹木有:黑松2萬余棵,梧桐4千余棵,以及山桃、日本北海道黃楊、核桃、杏樹等數(shù)萬棵,樹種由十多種增加到五六十種。
荒山不僅需要綠化,還需要美化,尤其需要有效益。十年前王璞、王強請朋友、雇人工,將多方收集的野桃、野杏、野黑棗、板栗、核桃等適宜本地的花果樹種,撒播在這片貧瘠的山坡上。有的樹坑挖在酥石硼里,根本沒有土壤。為了使樹種成活,他們從周邊取些好土填在里面。溝壑里,陡坡上,湖岸邊,處處留下了兄弟倆辛勤的足跡和灑下的汗水。鐵鎬在一天天縮短,他們手上的老繭在一天天加厚,腰肌勞損在一天天加劇,希望也在一天天顯現(xiàn)……
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給野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六線洞蜥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瀕危珍稀動物,模樣如蛇,長有四足,對生存環(huán)境極為挑剔,如今在元古道場也多有發(fā)現(xiàn)。多年不見的啄木鳥也頻頻亮相,就連園內(nèi)飼養(yǎng)的香鶉雁也野性未泯,居然滿山遍野自由地繁衍。野兔、山雞屢見不鮮,獾也經(jīng)?!皰侇^露面”,鴛鴦在“柳仙湖”里秀恩愛,海鷗也來品嘗淡水魚蝦。去年暮秋,一群南歸的大雁在“道場湖”小憩逗留,其中4只索性在此安家落戶。冬天,湖水周圍結(jié)冰,中間尚有一泓活水,大雁、香鶉雁、白鵝、鴨子都在里面洗澡游泳。不知從何處飛來一只水雞,也不怯生,大大方方地落在水里,同其它鳥類一起玩耍。有趣的是,一對俊俏的鳥兒視王強為“保護神”,竟然在他屋門旁的黃楊樹上壘窩,與之咫尺相隔、朝夕相處。那鳥窩極其隱蔽,外人難以發(fā)現(xiàn)。王強發(fā)現(xiàn)時,里面已孵化出3只雛鳥。與鳥為鄰,好不愜意。王強勤勞,愛好廣泛,除在水庫里養(yǎng)魚之外,還特意選擇了一個背風朝陽的塘壩養(yǎng)殖河蚌,培育珍珠。
“道場湖”大壩東面有一座二層樓閣,常年空閑派不上用場。不知從哪兒飛來一群鵓鴣,約有五六十只,心安理得地在樓閣頂層住了下來。王璞念它們喜愛元古道場,對他們兄弟倆這等信賴,就熱情接待,經(jīng)常撒些谷物接濟它們。這群鵓鴣只要聽到王璞發(fā)出“嘟嘟”的召喚,就不約而同“撲棱棱”地飛落在王璞面前,毫不客氣地競相啄食??醇易o院的牧羊犬有點看不慣,急于上前干預(yù),怎奈被鐵鏈鎖著,只能昂首狂吠。王璞嫌它多管閑事,厲聲斥責,牧羊犬很知趣,立馬對這群鵓鴣改變態(tài)度,搖頭擺尾,表示道歉,下不為例,歡迎常來。
每年,元古道場的三月山桃盛開,連綿幾個山頭,姹紫嫣紅;杜梨花一開一大片,如同夜里落下的皚皚瑞雪;隔年掛在枝頭的無籽軟棗,紫朦朦、甜兮兮、艮盈盈,分外爽口;被稱為“春風第一枝”的大、小櫻桃,色澤艷麗,甘甜無比;桑葚熟了,黑的略酸,白的特甜,宛若凝固的蜂蜜;杏兒熟了,黃中泛紅,核小肉厚,味道醇正。夏末秋初之際,雨水頗多,黃花盛開,“雙星湖”西側(cè)的山坡上比比皆是。那些花兒金燦燦的,仿佛長號在吹奏一曲生命的贊歌!“柳仙湖”北側(cè)的大片柞林里會長出一種俗稱“脆萵”的野蘑菇,從色澤到形狀都與靈芝相似,數(shù)量極少,味道獨特,堪稱山珍;松林中也會長出好多松蕈,曬干后燉雞塊,佐以豬下貨、豆腐、粉條、大白菜,既散發(fā)著山林的氣息,又洋溢著喜慶的氣氛。中秋節(jié)后,滿園蘋果紅彤彤的,路邊木瓜黃朧朧的,核桃、板栗、榛子等應(yīng)有盡有。
面對元古道場的好山好水,前來游覽的客人無不交口稱贊。元古道場也因此獲得了很多榮譽,包括全國農(nóng)村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示范基地,山東省林業(yè)科普基地,山東省精品采摘園,棲霞市國家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農(nóng)旅結(jié)合觀光園等。每年,到這里觀光、游覽、學(xué)習(xí)、科研的客人、學(xué)生、機關(guān)、團體絡(luò)繹不絕。
王璞、王強兄弟倆,以總投資2700萬元、個人投資2000萬余元的代價,用十幾年的時間,將其裝扮得靚麗迷人,令人為之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