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娟
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醫(yī)藥研究所(州傣醫(yī)醫(yī)院)婦產科,云南景洪 666100
B族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革蘭氏陰性菌的一種,又名無乳鏈球菌,可于人體生殖道和下消化道寄居繁殖[1],感染者多為孕婦,且感染后對孕婦的身心健康和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威脅[2]。增加宮內感染、胎膜早破、早產、產后出血、產褥感染風險,還可造成新生兒肺炎、敗血癥、腦膜炎等,同時給新生兒神經功能造成損傷[3]。該研究方便選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該院檢查就診的妊娠晚期女性500例為研究對象分析妊娠晚期女性B族鏈球菌攜菌狀況研究并觀察其對孕產婦凝血功能和在抗感染治療對母嬰結局的影響,使臨床上重視對于妊娠晚期女性B族鏈球菌感染的及時篩查,并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為母嬰安全提供保障?,F(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檢查就診的妊娠晚期女性50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7.21±2.99)歲;孕周33~38周,平均孕周(35.01±3.14)周?;颊呋蚧颊呒覍倬押炇饘嶒炑芯恐橥鈺?,且該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B族鏈球菌檢測[4]:消毒孕婦外陰并擦拭干凈,將無菌棉拭子伸入孕婦陰道內1/3處,停留10~30 s后取出,使用離心機離心。樣本制作完成后,采用熒光PCR儀進行檢測。
篩查出陽性感染者48例,按照是否接受抗感染治療分為實驗組24例,對照組24例,抗感染治療使用抗生素。
①B族鏈球菌陽性感染例數(shù)、B族鏈球菌攜菌例數(shù)。②凝血功能指標: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TT)、國際標準化比率(INR)、和纖維蛋白水平(FIB)。③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結局。
500例孕婦中B族鏈球菌攜菌96例,攜菌率19.20%;陽性感染48例,陽性感染率為9.60%;未感染454例,未感染率為90.80%。
對照組PT、APTT、TT、INR均比實驗組低,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FIB對照組高于實驗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比較(±s)
25.21±2.47 29.89±2.19 2.497 0.014 APTT(s)16.11±1.77 17.57±1.47 3.589 0.004 TT(s)0.89±1.54 1.39±1.26 4.124 0.029 4.27±0.87 2.17±1.22 6.866<0.001 INR FIB(g/L)對照組(n=24)實驗組(n=24)t值P值9.41±3.22 12.57±2.74 4.784 0.001組別 PT(s)
實驗組的不良妊娠結局早產、胎膜早破、產后出血、產褥感染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實驗組新生兒窒息、新生兒肺炎、胎兒窘迫、病理性黃疸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結局比較(%)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約10%~30%的孕婦有可能感染GBS,傳遞給新生兒的幾率高達40%~70%,感染后新生兒的病死率為5%[5]。目前對于B族鏈球菌的攜菌狀況研究較為局限,很少有對妊娠晚期女性及母嬰結局的研究[6],對于妊娠晚期女性B族鏈球菌攜菌危害性的重視程度較低。該研究通過篩查500例妊娠晚期孕婦中B族鏈球菌攜菌96例,攜菌率19.20%;陽性感染48例,陽性感染率為9.60%;在妊娠晚期孕婦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該研究通過觀察B族鏈球菌陽性感染孕婦的基本臨床情況發(fā)現(xiàn),高齡孕婦、具有流產史、經產史、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都是感染GBS的危險因素,這與國內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一致[7],因此,在臨床上應更為關注這些產婦并及時篩查糾正。
該研究還對比了陽性感染者與未感染者的孕產婦凝血情況發(fā)現(xiàn)陽性感染孕婦的PT、APTT、TT、INR明顯縮短。凝血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凝血指標是判斷出血性疾病類型的主要診斷指標[8]。孕婦在懷孕及分娩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凝血指標,這些凝血指標縮短說明在B族鏈球菌陽性感染下,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容易產生血栓[9],對于孕婦的健康造成威脅。分娩過程中,組織凝血活酶類促凝物進入孕婦血液中,誘發(fā)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致全身出血性綜合癥,若不及時治療有可能危及生命。該研究發(fā)現(xiàn)B族鏈球菌陽性組的TT等凝血因子,明顯降低,在妊娠晚期更加提升DIC的風險,因此抗感染治療可預防DIC的發(fā)生[10]。孕婦感染B族鏈球菌,而該病菌則會發(fā)揮出極易引發(fā)宮縮的前列腺素,容易導致孕婦早產。還有孕婦在生產過程中B族鏈球菌經過水平或是垂直傳播是妊娠結局的關鍵性影響因素,若是垂直傳播給胎兒,會造成胎兒一系列的嚴重疾病,且B族鏈球菌抵抗侵襲和吞噬的能力較強,對母嬰結局影響非常顯著[11]。該研究發(fā)現(xiàn),對B族鏈球菌陽性感染者進行抗感染治療后,不良妊娠結局早產、胎膜早破、產后出血、產褥感染發(fā)生率為12.00%、2.00%、8.00%、12.00%,新生兒窒息、新生兒肺炎、胎兒窘迫、病理性黃疸的發(fā)生率為8.00%、4.00%、4.00%、8.00%,不良結局均低于未進行抗感染治療。楊雪東等[12]學者,也曾做過相似研究,通過是否進行GBS預防性治療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發(fā)現(xiàn)B族鏈球菌預防性治療能有效改善妊娠晚期GBS檢測陽性孕婦的母嬰結局,研究組胎兒生長受限、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及新生兒感染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胎膜早破、產后出血、產褥感染、剖宮產及早產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GBS的篩查治療對于孕婦有重要的意義。褚利霞[13]說明,B族鏈球菌感染易引起母嬰不良結局。及時予抗生素治療,可減少早產兒發(fā)生GBS疾病并保護產婦的身心健康。該研究的結果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綜上所述,對于妊娠晚期女性B族鏈球菌攜菌狀況的及時篩查并糾正有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結局和不良新生兒結局,對于孕婦的產前篩查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對于臨床上及時預防并治療妊娠晚期女性B族鏈球菌感染提供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