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苑,李穎,李彩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常州 213100
糖尿病為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主要特點為胰島素作用或胰島素分泌功能缺陷、血糖水平明顯增高,該疾病是由環(huán)境改變、遺傳免疫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綜合征[1-2]。現(xiàn)階段,糖尿病已經(jīng)與腫瘤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并列為4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且其發(fā)病率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而提高[3]。一直以來,臨床均將血糖水平作為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但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RPG(隨機血糖)與FPG(空腹血糖)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陷性,只能將即時血糖水平反映出來,并且各種因素均會對其檢測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漏診率與誤診率相對較高[4-5]。近年來,隨著研究不斷深入,臨床主張將HbAlc作為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之一[6]。HbAlc可對患者近2~3個月的血糖水平進行有效反映,不僅方便測量,同時具有較小變異性[7]。國際專家委員會認為,當HbAlc水平≥6.5%時,方能對糖尿病進行診斷,但需明確診斷時,需對HbAlc水平進行反復(fù)測量[8-9]。為提高糖尿病診斷率,該研究主要針對糖尿病篩查與診斷中HbAlc的應(yīng)用價值進行探究,并方便選取該院2019年2—10月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進行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歸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知情同意;②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③精神狀態(tài)正常;④獲得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存在免疫系統(tǒng)疾??;②存在血液系統(tǒng)疾?。虎劬駹顟B(tài)異常;④存在惡性腫瘤;⑤中途退出。共92例,男性57例,女性35例;年齡40~60歲,平均(55.69±3.29)歲。再選取同時期該院90名健康體檢人員為對照組,共90例,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齡42~60歲,平均(55.38±3.38)歲,對比兩組基礎(chǔ)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研究對象均采用己糖激酶法測定2 hPG(餐后2 h血糖)、FPG(空腹血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HbAlc,儀器為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G8,具體測定方法為:①血糖:兩組研究對象均抽取2 mL清晨空腹靜脈血,以3 000 r/min的速度行10 min離心處理,留取血清,采用己糖激酶法測定2 hPG、FPG;2 hPG正常值為7.8~11.1 mmol/L,F(xiàn)PG正常值為3.9~6.1 mmol/L[10]。②HbAlc: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HbAlc正常值為4.0%~6.0%[11]。
對比兩組患者2 hPG、FPG、HbAlc測定值的差異性,同時比較兩組患者HbAlc達標情況,將HbAlc分為4.0%~6.0%、6.5%~10.0%、>10.0%3個標準,4.0%~6.0%之間提示HbAlc達標。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HbAlc、2 hPG、FPG測定值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2 hPG、FPG、HbAlc測定值比較(±s)
表1 兩組2 hPG、FPG、HbAlc測定值比較(±s)
對照組(n=90)觀察組(n=92)t值P值組別5.22±1.02 7.98±1.58 13.967<0.001 HbAlc(%)10.42±2.15 15.08±3.22 11.456<0.001 5.02±0.18 8.96±0.58 18.526<0.001 2 hPG(mmol/L) FPG(mmol/L)
觀察組患者HbAlc達標率為8.7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4.44%,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HbAlc達標率比較[n(%)]
糖尿病在臨床上十分常見,是因慢性血糖水平過高而導(dǎo)致機體器官功能障礙與組織結(jié)構(gòu)改變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推進與社會發(fā)展速度加快,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也明顯增多,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均對人類健康構(gòu)成了嚴重威脅,故及早發(fā)現(xiàn)糖尿病,并積極尋找相應(yīng)的措施來阻斷病程進展十分必要。糖尿病篩查與診斷中,臨床通常會將餐后2 h血糖水平與空腹血糖水平作為金標準,但經(jīng)多數(shù)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焦慮、緊張、抑郁等負面情緒也會導(dǎo)致血糖水平升高,故單獨采用餐后2 h血糖水平與空腹血糖水平作為診斷糖尿病的金標準存在一定局限性[12]。其次,患者食用糖分過高的食物或者服用藥物也可能導(dǎo)致餐后2 h血糖水平較高。各種影響血糖檢測的因素難以消除,亟需尋找一種更加科學(xué)、客觀的方式對糖尿病進行篩查與診斷。
HbA1c為紅細胞中血紅蛋白內(nèi)2條β鏈N端纈氨酸與血糖共同生成的物質(zhì),通常形成時間超過2周邊不再進行分解[13]。紅細胞正常周期為120 d,HbA1c形成速率和紅細胞中葡萄糖濃度之間存在正相關(guān)性。相較于靜脈血糖,HbA1c血液樣本的穩(wěn)定性更佳,在常溫條件下放置一定時間也不會明顯影響測定結(jié)果,且相較于血糖,其變異率更低。除此之外,測定HbA1c時,標本采集難度低,不受糖代謝、情緒、藥物、運動以及飲食等因素影響,受試者接受測定之前不需要做任何準備工作。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長時期內(nèi)的慢性血糖水平高低,可將受試者近2~3個月的血糖情況反映出來。該研究中,觀察組HbAlc、2 hPG、FPG測定值分別為(7.98±1.58)%、(15.08±3.22)mmol/L、(8.96±0.58)mmol/L,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HbAlc達標率為8.7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4.44%(P<0.05),這充分證明了HbA1c在糖尿病篩查與診斷中具有一定應(yīng)用價值。徐應(yīng)波[14]學(xué)者經(jīng)研究也發(fā)現(xiàn),觀察組HbAlc、2 hPG、FPG測定值分別為(7.88±1.47)%、(14.45±2.57)mmol/L、(8.32±1.29)mmol/L,均高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患者HbAlc達標率為9.2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4.44%(P<0.05),這與該研究結(jié)果高度一致,進一步證明了結(jié)果的科學(xué)性。
綜上所述,糖尿病篩查與診斷中HbAlc具有一定應(yīng)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