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仁,章慧燕
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yī)院門診部抽血中心,福建廈門 361001
葡萄糖耐量是指機體對血糖濃度的調(diào)節(jié)功能。通常情況下,當機體進食葡萄糖或淀粉類食物后,可被腸道全部吸收,進而使得血糖水平升高,促進胰島素分泌以及肝糖原合成,加之機體內(nèi)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因此餐后血糖不超過10.0 mmol/L,并且血糖水平受進食量影響較小,始終處于較為穩(wěn)定的范圍之內(nèi)[1]。此情況可表明機體對葡萄糖具有較強的耐受能力。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的合并癥之一,孕婦機體血糖代謝異常,對于孕婦而言極易出現(xiàn)感染、早產(chǎn)等情況,對于胎兒而言容易發(fā)生畸形、呼吸窘迫等情況,嚴重威脅孕婦以及胎兒生命安全,因此在孕期加強對孕婦糖代謝情況檢查尤為重要[2]。當前臨床常用的糖代謝檢查方式為糖耐量試驗,該次研究將其應用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期間在該院進行孕期保健的500例孕婦篩查中,并分析影響孕婦糖耐量試驗失敗的原因,現(xiàn)報道如下。
便利選擇該院婦產(chǎn)科門診接收的500例實施糖耐量試驗孕婦為研究樣本,孕婦年齡20~48歲,平均年齡(34.49±5.11)歲;妊娠周期24~28周,平均妊娠周期值(26.39±1.17)周。
全部孕婦均在實施糖耐量試驗前1 d空腹8~12 h,在次日清晨7:30采集孕婦空腹上臂靜脈血樣本,檢測其空腹血糖水平,隨后將75 g葡萄糖,與300 mL溫開水充分融合后,囑孕婦在5 min內(nèi)飲用完畢,從其喝第一口葡萄糖水開始計時,之后分別在飲用后1 h以及2 h采集孕婦上臂靜脈血樣本,檢測其血糖水平。
①分析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結(jié)果,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上限水平依次是空腹血糖水平5.6 mmol/L、服用葡萄糖1 h后血糖水平是10.3 mmol/L、服用葡萄糖2 h后血糖水平是8.6 mmol/L[3]。糖代謝異常主要包含孕期葡萄糖耐量下降以及孕期糖尿病,其中孕期葡萄糖耐量下降是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結(jié)果有且僅有1項達到或超出正常上限水平,孕期糖尿病則是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結(jié)果有2項或大于2項超出正常上限水平[4]。②分析導致糖耐量試驗失敗的因素。觀察每位孕婦糖耐量試驗全過程,分析糖耐量試驗各環(huán)節(jié),掌握導致其糖耐量試驗失敗的原因。
500例孕婦實施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其中有30例出現(xiàn)糖耐量試驗失敗情況,在糖耐量試驗成功的470例孕婦中,結(jié)果顯示40例存在糖耐量異常情況,異常檢出率是8.51%,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結(jié)果異常者中,有25例(5.32%)屬于孕期葡萄糖耐量下降,有15例(3.19%)屬于孕期糖尿病。
500例孕婦實施糖耐量試驗后,結(jié)果顯示有30例孕婦出現(xiàn)糖耐量試驗失敗。分析全部孕婦糖耐量試驗過程,發(fā)現(xiàn)存在未打印條形碼;未領取葡萄糖;沒有條形碼、葡萄糖以及刻度水杯;未準確掌握注意事項;分2次飲用葡萄糖水;未在5 min內(nèi)將葡萄糖水全部飲用完畢;首次采血后間隔2 h再次采血;孕婦機體耐受性差,未飲用規(guī)定劑量葡萄糖水;因其他檢查而錯過采血時間;孕婦存在焦慮情緒以及護理人員未與孕婦有效溝通因素,上述因素均導致孕婦未能有效進行糖耐量試驗。見表1。
表1 導致糖耐量試驗失敗的因素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臨床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據(jù)一項臨床調(diào)查顯示,全世界范圍內(nèi)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在1%~14%之間,我國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在1%~5%之間。隨著臨床對妊娠期糖尿病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有研究指出[5],在妊娠期間對孕婦進行糖耐量試驗篩查,了解其機體糖代謝情況,對預防妊娠期糖尿病具有積極意義。因此,該次研究對糖耐量篩查方法進行探究,分析影響孕婦糖耐量試驗失敗的因素,以期待提升臨床糖耐量試驗成功率,及時發(fā)現(xiàn)孕婦糖代謝異常情況,并采取相應措施加以干預,保障母嬰安全。
妊娠期間,孕婦機體血容量增加,導致血液內(nèi)胰島素水平相對不足,尤其是處于妊娠中晚期時,孕婦機體內(nèi)可產(chǎn)生大量抗胰島素樣物質(zhì),例如孕酮、孕激素等,會降低孕婦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當機體內(nèi)胰島素水平異常時,則會導致其機體血糖水平升高,進而出現(xiàn)妊娠期糖尿病。在彭林平等人[6]的研究中,其通過對妊娠24~28周的孕婦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篩查,采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方式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高齡孕婦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達到36.16%,明顯高于正常孕婦21.04%。因此其認為對孕婦進行糖耐量篩查尤為重要,并且對于高齡孕婦需增加檢測次數(shù),以便及時掌握孕婦機體糖代謝情況。臨床通常在妊娠24~28周進行糖耐量篩查,在該次研究中,500例孕婦實施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其中有30例出現(xiàn)糖耐量試驗失敗情況,在糖耐量試驗成功的470例孕婦中,結(jié)果顯示40例存在糖耐量異常情況,異常檢出率是8.51%,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結(jié)果異常者中,有25例(5.32%)屬于孕期葡萄糖耐量下降,有15例(3.19%)屬于孕期糖尿病。分析原因可知,高齡可能是導致孕婦出現(xiàn)糖代謝異常的重要因素,隨著年齡增大,機體代謝功能相對減弱,同時對糖的代謝能力也有所下降,高齡孕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也相對增加[7]。因此對于高齡孕婦需在其妊娠期間加強血糖水平監(jiān)測,及時了解機體糖代謝情況。該次研究中,500例孕婦實施糖耐量試驗后,結(jié)果顯示有30例孕婦出現(xiàn)糖耐量試驗失敗。分析全部孕婦糖耐量試驗過程,發(fā)現(xiàn)存在未打印條形碼;未領取葡萄糖;沒有條形碼、葡萄糖以及刻度水杯;未準確掌握注意事項;分2次飲用葡萄糖水;未在5 min內(nèi)將葡萄糖水全部飲用完畢;首次采血后間隔2 h再次采血;孕婦機體耐受性差,未飲用規(guī)定劑量葡萄糖水;因其他檢查而錯過采血時間;孕婦存在焦慮情緒以及護理人員未與孕婦有效溝通等影響因素,針對上述原因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方法如下:①對于未打印條形碼的孕婦,護理人員需在醫(yī)師下完醫(yī)囑后,指導孕婦前往自助打印機進行條形碼打印,由于需憑借條形碼才可繼續(xù)進行試驗,因此護理人員需告知孕婦自行打印條形碼的重要性,囑其務必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打印條形碼,同時打印后妥善保存條形碼,避免遺失或損壞。②針對未領取葡萄糖以及無刻度水杯的孕婦,護理人員在其打印條形碼后需指導其前往藥房領取75 g葡萄糖,并妥善保存,避免遺失或潑灑,囑孕婦提前準備好帶有刻度的水杯,以便準確計算飲用劑量。③對于未準確掌握注意事項的孕婦,護理人員需在進行糖耐量實驗前,對其實施相關知識教育,通過向孕婦介紹糖耐量試驗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提升孕婦對糖耐量試驗的認知程度,提升其檢查依從性。同時還可指導孕婦家屬進行陪伴以及督促,防止孕婦遺忘[8]。護理人員還需告知孕婦在進行糖耐量試驗前一晚需保證充分睡眠時間,避免因過度勞累而影響檢測結(jié)果。④對于飲用葡萄糖水方法錯誤者,在其飲用葡萄糖水前,護理人員需教授其正確的配置方法,指導其在5 min內(nèi)將300 mL葡萄糖水全部飲用完畢,可分多次飲用,但總時間需控制在5 min之內(nèi)。⑤對于未按規(guī)定時間采血的孕婦,護理人員需在糖耐量試驗前1 d,告知其具體采血時間、采血次數(shù)以及采血目的,指導孕婦合理安排其他檢查項目時間,避免與采血時間沖突,使孕婦可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進行采血。⑥針對存在焦慮等不良情緒的孕婦,護理人員需在糖耐量試驗前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引導孕婦講述自身焦慮問題,并針對其問題采取相應干預措施,改善孕婦不良情緒,同時指導孕婦家屬予以其家庭支持,增強其檢查信心。⑦護理人員不僅需要為孕婦提供優(yōu)質(zhì)的護理措施,還需要加強與孕婦溝通,及時解答孕婦問題,指導其正確、有效地進行糖耐量試驗。
綜上所述,規(guī)范進行糖耐量試驗操作是保障檢測結(jié)果準確性的基礎,分析導致糖耐量試驗失敗的原因,針對失敗原因采取相應解決措施,提升臨床糖耐量試驗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