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鋒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桂城街道文翰中學,廣東佛山 528000)
根據調查發(fā)現(xiàn),當人體在進行劇烈的下肢運動時,容易引起運動性骨膜炎的發(fā)生。其中以跑跳類運動項目最為突出。如果我們能對運動性骨膜炎的發(fā)病原因、病理特征、預防和處理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我們就可以科學、合理的對運動性骨膜炎的病狀進行合適的處理,在發(fā)病初期把病癥控制好,減少損傷的程度,在最大程度上減輕學生因為訓練所帶來的身體上的疲累和痛苦,而且還有助于減輕學生因為身體所產生的不適所帶來的厭學和厭練的心理負擔。本文對佛山市南海區(qū)某中學部分學生運動性骨膜炎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并總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希望能在為體育的教學和運動訓練提供參考。
研究對象:佛山市南海區(qū)某中學初一、初二、初三;三個年級學生共 150名學生,其中男生75名, 女生75名,年齡13-16周歲。
研究方法: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對運動性骨膜炎的調查,本人首先對運動性骨膜炎的病理進行分析并且查閱近期國內外有關運動性骨膜炎防治的文獻資料并且進行整理分析。
通過對所回收問卷的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一共有26名學生發(fā)生過不同程度的運動性骨膜炎,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17.3%,其中輕度患者占59%、中度患者占33%和重度癥狀患者占8%,詳見表1。
表1 疲勞性骨膜炎癥狀比例
表2 各年級學生運動性骨膜炎發(fā)病比例
通過對回收的三個年級的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各年級運動性骨膜炎的發(fā)病率為:初一級占19%,初二級占31%,初三級占50%。原因分析:初一年級的體育課教學內容要求相對輕松,教師在安排課程時多以小強度的訓練內容和球類教學居多,在運動輕度不大的情況下,運動性骨膜炎的發(fā)病率就相對比較低;初二級學生運動性骨膜炎的發(fā)病率相比初一級大幅提高的原因在于初二級的體育課多以跳為主的素質訓練;初三年級學生的發(fā)病率占了一半,原因是因為初三有升中體育考試的壓力,教師為了使學生能拿到高分,在體育課內容的安排上都以大強度的素質練習和加速跑為主,學生也因為體育考試關乎到自己的貼身利益,所以在訓練中沒有像初一、初二同學一樣怕苦怕累,在高強度的身體負荷下出現(xiàn)了運動性骨膜炎發(fā)病率高的原因[1]。
從表三可以看出,女生出現(xiàn)運動性骨膜炎的比例大大超過男生。原因分析:男生相對于女生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很多男同學平時都很活躍,參加各種球類運動,如籃球、足球;和男同學相比,大部分女同學平時不怎么參加體育鍛煉,除了體育課外,可以說基本沒有。所以一旦體育教師在課程安排上加大了運動的強度,很多女同學就會出現(xiàn)不適,由于身體承受不了高強度的運動負荷,所以很多女同學出現(xiàn)了運動性骨膜炎的癥狀。
表3 不同性別的學生運動性骨膜炎的發(fā)病比例
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 當學生發(fā)生運動性骨膜炎后,都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見表4),這種狀況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課課程安排的設計運動訓練計劃的有效實施。
表4 發(fā)生運動性骨膜炎病癥學生的心里感受
(1)準備運動不充分,氣溫低時,身體沒有得到充分活動,肌肉和韌帶粘滯,沒有得到充分的預熱和拉伸,使得肌肉的伸展性和韌帶的柔韌性降低。因為準備活動不足,肌肉與骨骼之間的磨擦增加,繼而引起骨膜損傷。
(2)練習方法不正確,學生沒有掌握好正確的動作技術要領。在跑和跳的練習中,由于動作錯誤,導致腳與地面的接觸位置不正確,使身體沒有得到相應的緩沖,從而加大了小腿所承受的由地面?zhèn)鱽淼姆醋饔昧?,最終導致骨膜受損,引發(fā)運動性骨膜炎。
(3)運動負荷過大,運動強度過高,使小腿的肌肉群過分疲勞,難以恢復,這種疲勞長期累積,導致運動性骨膜炎的產生。
(4)場地設施問題,由于運動場地過硬、甚至不平整,在完成跑、跳動作落地時,小腿承受過強的反作用力,令小腿負荷增大,導致脛骨慢性勞損,從而產生炎癥[2]。
運動性骨膜炎的發(fā)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制定好合理的訓練計劃安排適當?shù)倪\動強度;配合較好的恢復手段和均衡營養(yǎng)的膳食;以及較好的運動場地設施對有效避免運動性骨膜炎的發(fā)生都起著重要作用。在平常的教學和訓練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的預防措施:
(1)重視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的內容和量要有針對性,要與相關的運動項目相互聯(lián)系,對在運動中負擔承受較重和容易受傷的部位,特別是小腿要有專門性的準備運動,可以進行主動或被動的伸展練習,使受力部位充分活動開。4.1.2 合理安排運動負荷,要做到科學訓練,避免下肢負荷過度,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學生年齡、性別、運動水平和健康狀況等特點,合理教學內容,對一些易發(fā)生脛骨損傷的項目,要認真?zhèn)浜谜n,事先做好充分的預防準備。
4.1.3 選擇合適的運動場地,避免在硬的(如水泥地)地面上進行跑跳的練習,學生應選擇鞋底柔軟輕質的鞋,可以在鞋里墊上海綿墊或厚鞋墊,從而減輕小腿承受的反作用力。
4.1.4 針對性地加強小腿肌肉力量和柔韌性練習。練習時,可以先在松軟的沙坑中練習縱跳,以加強小腿肌力量,并在機體適應能力增強后逐漸加大負荷量。
4.1.5 傷后恢復期參加運動訓練時,應戴保護帶,循序漸進,勿操之過急,當局部感覺舒服、溫熱或無痛后,才可進入正常訓練。
4.1.6 科學營養(yǎng)的膳食.高強度的運動負荷會消耗身體大量的能量,我們應該通過合理、營養(yǎng)的膳食及時補充身體因為運動所大量流失的水份、蛋白質、礦物質、糖、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4.1.7 運動訓練結束后要積極進行訓練恢復和放松。在冬季要防止小腿受涼,可采用按摩、熱水浴等方法及時消除小腿肌肉疲勞。
5.1 發(fā)病初期即單純性脛腓骨骨膜炎:發(fā)生后可不必停止訓練,這時要及時調整下肢負荷量,減少跑跳運動,特別是大負荷的后蹬跑、單腳跳和疲勞的長距離跑練習,同時可以用繃帶包扎小腿,采用熱敷方法治療。在炎癥消退和組織恢復并產生適應性變化時,使骨組織的負荷能力逐漸提高,并隨著力量的加強逐漸加大訓練量隨著負荷能力的提高,經 2~3 周后癥狀消失。
5.2 重癥者應停止訓練,并用繃帶裹扎小腿,抬高患肢或請醫(yī)生治療,除減少局部負荷外,還要外敷新傷藥或用溫水浸浴,配合按摩治愈后重新參加訓練時,運動負荷不要太大,以免再次發(fā)病。也有人用紫外線照射患處,以加速異位性骨化。
總之,運動性骨膜炎在初中學生的體育課訓練過程中比較常見.教師平時應多注意觀察學生的身體狀況,積極預防,對其初期癥狀及時診斷、治療。對發(fā)生運動性骨膜炎的學生,教師應主動關心、安慰,緩解其精神壓力,以期待他們早日康復,恢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