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仙
臨滄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急診內科,云南臨滄677000
高血壓性腦出血多發(fā)于中老群體,多由患者血壓突然上升誘發(fā)腦內小動脈破裂導致,以頭疼、頭暈、惡心、嘔吐為典型癥狀,是一種中樞系統(tǒng)疾病,多發(fā)于患者基底節(jié)、橋腦、小腦部位,發(fā)病期間患者多處于情緒興奮或者激動狀態(tài),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具有發(fā)病急、致死、致殘率高特點,病情危重,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必須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降低患者致殘率和病死率,延長患者生存周期[1]。目前,臨床比較常見的治療方式為常規(guī)治療方式,多在入院后再實施搶救治療方式,但是預后效果差,患者身體恢復慢[2]?;诖?,該次研究以該院2017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行急診科搶救治療,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該院對高血壓性腦出血以分組方式進行研究,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參照組,兩組例數均等,均為35例患者。參照組,最大年齡為84歲,最小年齡為62歲,平均年齡為(71.4±1.6)歲;最大體重為82 kg,最小體重為45 kg,平均體重為(65.4±5.2)kg;其中包括20例心臟病患者,10例高血壓病史患者,5例心臟病史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0例和15例。實驗組,最大年齡為86歲,最小年齡為60歲,平均年齡為(71.6±1.7)歲;最大體重為85 kg,最小體重為43 kg,平均體重為(66.7±4.9)kg;其中包括19例心臟病患者,9例高血壓病史患者,7例心臟病史患者;男性和女性分別有19例和16例。該次研究均在倫理委員會批準的前提下進行,所有患者家屬均在了解該次研究的前提下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壓史,所有患者經CT診斷均被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方式,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對患者實施止血、降低顱內壓等治療措施,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其制定合理的手術治療方案,盡可能減少手術治療風險,確?;颊叩纳踩嶒灲M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急診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①急診救治。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以及家屬所描述情況,急診救治人員在患者趕往醫(yī)院途中做好相關科室搶救準備工作。②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待患者的呼吸平穩(wěn)后,給予患者吸氧處理。③確認患者臨床癥狀。若患者出現腦出血癥狀,應及時采取脫水治療方式,給患者靜脈處注射甘露醇(國藥準字H11020861),甘露醇濃度為20%,劑量為250 mL;若患者病情加重,使用甘露醇無法緩解,則需給患者靜脈注射呋塞米(國藥準字H31021063),注射劑量為30 mg,注射間隔時間為數分鐘1次。
①觀察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主要利用美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進行評估,評估最高分為42分,最低分值為0分,臨界值為20分,分值與患者病情成正比。②分析兩組搶救時間和治療時間,時間越短,證明治療效果越好。③計算兩組患者病死率。主要通過觀察兩組患者死亡例數,對患者病死率進行判斷。④痊愈,患者再無臨癥狀,且神經功能大幅度改善,改善幅度>90%;顯著進步,若患者臨床體征和臨床癥狀得到改善,且改善幅度>45%,<90%;進步,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沒有發(fā)生變化,神經功能改善幅度>45%,≤90%;無變化,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未發(fā)生改變,且神經功能缺損改善幅度<17%。
該次急診治療臨床效果主要利用專業(yè)的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計算和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搶救時間、治療時間分別為(12.3±2.6)分、(32.7±6.7)min、(26.4±1.6)min,均優(yōu)于參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參照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搶救時間、治療時間對比(±s)Table 1 Compare the score,rescue time and treatment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s)
表1 實驗組與參照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搶救時間、治療時間對比(±s)Table 1 Compare the score,rescue time and treatment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s)
組別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搶救時間(min)治療時間(min)實驗組(n=35)參照組(n=35)t值P值12.3±2.6 16.7±1.9 8.083<0.001 32.7±6.7 47.6±7.2 8.963<0.001 26.4±1.6 34.2±0.7 26.423<0.001
實驗組病死率相較于參照組明顯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參照組病死率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mortality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實驗組患者最終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最終治療效果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final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n(%)]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有飲食不節(jié)、懶于運動、生活作息不規(guī)律等惡習,此種習慣導致人們的身體素質較差,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是高血壓性腦出血疾病,發(fā)病概率越來越高,此類疾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高血壓性腦出血主要由患者顱內血壓突然增高誘發(fā)局灶性缺血或缺氧形成的微小動脈瘤。當患者情緒出現較大波動或者不小心摔倒后會因血壓突然升高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此種病癥具有起病急、發(fā)病突然、病情發(fā)展變化快等特點,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減少病變的可能,以免患者在短時間內死亡[3]。
常規(guī)治療是一種傳統(tǒng)治療方式,通常在患者達到醫(yī)院后,經過一系列相關檢查,明確患者病情后再實施治療措施,此種治療方式雖可能實現治療的目的,但是中途浪費了大量時間,使得患者病情無法得到及時控制,從而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風險;且此種治療措施即使控制住病情,預后效果也相對較差,患者身體會因疾病受到嚴重損傷,從而縮短患者生命周期,降低患者生活質量[4]。
急診治療主要通過在患者前往醫(yī)院途中,醫(yī)護人員便根據家屬描述情況做好急診救治工作,待患者入院后立即實施救治,穩(wěn)定患者病情,盡可能減少疾病對患者神經功能的破壞,減少患者機體損傷程度,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其次此種方式通過幫助患者調節(jié)情緒,消除患者負面情緒,減少患者緊張、焦慮感,讓患者盡量保持放松狀態(tài),減少情緒波動,從而緩解病痛,有利于預后效果的提高[5-10]。
該次研究表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2.3±2.6)分vs(16.7±1.9)分、搶救時間(32.7±6.7)min vs(47.6±7.2)min、治療時間(26.4±1.6)min vs(34.2±0.7)min、病死率5.71% vs 25.71%,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P<0.05),觀察組最終治療效果97.14%明顯高于參照組80.00%(P<0.05)。由此可見,對急診科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而言,實施急診治療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縮短患者治療時間和搶救時間,及早控制病情,減輕患者病痛折磨,提高預后效果,對于患者發(fā)病早期治療的意義重大,可為患者贏得最佳治療時間,延長患者生命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身體的快速康復。
相關學者[2]研究2組搶救率成功率(86.36%)明顯高于甲組(66.18%)(P<0.05)。此研究與該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科學的急診內科治療可作為后續(xù)治療的基礎,可促進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身體康復,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預后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