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波
【摘 要】目的:本文將主要探討以社區(qū)為基礎康復管理對精神病的防治康復效果,并進行主要分析。方法:選擇本文150例研究對象,于2014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入院,均確診為精神病患者,參照先后入院順序,將其劃分為2組,觀察兩組患者在以社區(qū)為基礎康復管理對精神病的防治康復效果。結果:①兩組患者順從性對比:兩組治療依從性對比,從調查上來看,觀察組都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②兩組社會功能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社會功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并無較大差別,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社會功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對比有較大的差距,且效果顯著,觀察組普遍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結論:在對精神病患者進行社區(qū)康復管理治療時,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的社會評分功能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值得臨床醫(yī)學推薦使用。
【關鍵詞】社區(qū)康復管理;康復效果;社會評分功能;生活質量評分
【中圖分類號】R74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4--01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生活壓力與就業(yè)壓力也日益增大。不論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每個人每天都要承受來自不同情景的壓力,因此各類精神上的疾病也層出不窮。臨床研究表示,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帶有不穩(wěn)定性,而且容易反復發(fā)作,且病程一般較長,因此,在精神疾病高發(fā)的背景下,需要采取對精神疾病治療的措施也尤為重要。精神疾病是一項需要花時間治療的疾病,醫(yī)院始終是藥物化的治療,而精神疾病的恢復大多都與患者的日常社區(qū)環(huán)境有關。本研究推出了社區(qū)康復治療對精神病的治療康復效果,且本次研究的目的達到了一定的效果,具體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
選擇本文150例研究對象,于2014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入院,均確診為精神病患者,參照先后入院順序,將其劃分為2組。本文研究經過院方批準同意,患者及家屬知曉研究內容,明確研究目的,并簽署相關責任書。觀察組(80例)其中男50、女30,年齡為35-75歲,平均(45.5±6.5)歲,病程為12個月-8年,平均(4.5±1.0)年,文化程度:小學以下10例,初中25例,高中20例,大學25例;對照組(70例)男40、女30,年齡為35-70歲,平均(45±5.0)歲,病程為6個月-8年,平均為(4.0±0.5)年,文化程度:小學以下10例,初中30例,高中15例,大學15例。兩組的病程、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 護理方式
1.2.1 成立專門的康復治療小組 醫(yī)院及時的建立專門的社區(qū)康復治療小組,小組人員的結構保證合適,建立一個完整的護理體系,將社區(qū)康復治療的工作落實到位,保證對小組的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以社區(qū)康復工作為主要內容。
1.2.2 心理康復的指導教育 由于精神病患者會被人們另眼相看甚至是人們唯恐避之的對象,導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產生了極大的自卑,不愿意與人接觸,因此,我們在社區(qū)康復治療的過程中,應當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嘗試與人接觸、交談。我們也要正視精神病患者的病情,不能產生歧視現象,要鼓勵精神病患者,讓他們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
1.2.3 家庭康復的指導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也有助于患者的康復,因此也要教會家屬掌握患者的護理方法,正確的疏導患者的心理情緒,為患者講述病情的特點,教會患者學會控制自身的情緒,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矛盾。家屬要注重對患者的陪伴,要隨時安慰、鼓勵患者,要有耐心的教患者克服心里的負擔。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也有利于病情的緩解,直至康復。
1.3 評價指標
兩組患者順從性對比; 兩組社會功能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將本文涉及數據全部錄入到Excel表格,使用SPSS20.0軟件包處理所有試驗數據,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臨床療效為計數資料([n(%)], =0.05為校準數據,χ?檢驗),平均年齡為計量資料([n()],(P<0.05)為校準數據,t檢驗),分析組間數據差異及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順從性對比
兩組治療依從性對比,從調查上來看,觀察組都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具體見表1。
2.2 兩組社會功能評分與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社會功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并無較大差別,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社會功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對比有較大的差距,且效果顯著,觀察組普遍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具體見表2。
3 討論
經過本研究結束后,發(fā)現所采取的社區(qū)康復治療方法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恢復,可以通過表中發(fā)現,患者在進行社區(qū)康復治療時,其社會評分功能與生活質量評分都顯著提高,這就意味著社區(qū)康復治療對于精神病患者來說確實有效果可以值得推行。綜上所述,在對精神病患者進行社區(qū)康復管理治療時,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的社會評分功能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值得臨床醫(yī)學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潘志清,林衛(wèi)霞,陸賓,曾少波,邱志良. 探討以社區(qū)為基礎康復管理對精神病的防治康復效果[J].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6,38(05):552-554.
陳亞林. 深圳市精神病患者社區(qū)康復服務的研究[D].云南大學,2011.
呂華. 我國農村精神病患者防治社區(qū)支持模式構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
張樂群. 以社區(qū)為基礎康復管理對精神病的防治康復效果[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85):16647-16648.
楊清玲. 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區(qū)康復管理研究[D].南昌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