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又文 梁堂鶯 周迪
【摘 要】目的:分析提高護士,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措施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抽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進入我院的護士、護生做為對照組(n=40),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臨床實踐培訓,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進入我院的護士、護生做為觀察組(n=40),采用優(yōu)化帶教路徑模式進行臨床實踐培訓。完成階段性培訓后對兩組護士、護生進行閉卷理論考試及實踐操作考試,對比兩組培訓效果。結果:觀察組理論考核成績、操作技能、實踐能力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兩組教師的理論授課水平、教師的操作技術水平、帶教護士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實習過程中的整體收獲、病房的帶教計劃和安排、病房小講課內容選擇的合理性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超過85.0%的學生對CDIO教學模式表贊成態(tài)度,認可其教學效果。結論:針對護士、護生采用優(yōu)化帶教路徑模式可提高護士、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護士;護生;臨床實踐能力;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1--01
臨床實際是醫(yī)學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不僅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更加是理論實施與肌腱能力結合的紐帶[1]。在具體的帶教過程中,臨床帶教老師是最直接的引導人,如何帶教實習生,提高臨床教學質量以及提高其臨床實踐能力其帶教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本次研究重點篩選出80名護士、護生進行臨床分析,現(xiàn)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某院實習的護士、護生為研究對象。其中2016年6月-2017年5月進入我院的護士、護生40人設為對照組,2017年6月-2018年5月護士、護生40人設為觀察組。
對照組男3名,女37名,本科28名,???2名,平均年齡(21.66±0.51)歲;
觀察組男4名,女36名,本科30名,???0名,平均年齡(21.71±0.49)歲。
兩組護士、護生在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可公平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和觀察組學生均由科室專職教學老師授課,授課的理論內容、實踐內容完全相同。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即在固定的一段時間召集在科室的所有護士、護生,每次授課內容為該??颇骋患膊〉南嚓P知識。
觀察組采用優(yōu)化帶教路徑模式進行授課:帶教老師可以采取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
(1)將本組護士、護生分為兩組,要求每組在小組討論后提交出在實際臨床護理工作中可能遇到或者已經遇到的護理問題。帶教老師根據(jù)藥教學的內容以及科室典型的個案護理采取公開課的方式進行講解。完成課程講解后要求護士、護生在授課過程中未解決的問題做好記錄,要求護士、護生根據(jù)遇到的問題進行現(xiàn)骨干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制作成PPT。
(2)加強護士、護生對藥物知識的理解:鼓勵護生掌握目前科室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項。前1-2周由帶教老師在擺藥和發(fā)藥過程中進行系統(tǒng)講解,第3周以抽查方式了解護生對藥物知識的掌握情況,第4周由護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擺藥和發(fā)藥。
(3)進行每日消解:在每日下班前集中當日在班護士、護生,進行座談式的心得分享、討論、講解等。鼓勵護士、護生分享近幾天學習上的進步以及存在的疑問,討論在具體的護理工作中自己遇到問題的處理。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利用excel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歸類、整理、排序、統(tǒng)計和分析。運用Epidata3.0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SPSS19.0進行統(tǒng)計處理分析。根據(jù)資料性質和分布,選擇均數(shù)、率、構成比等指標進行統(tǒng)計描述。
2 結果
2.1 兩組學生理論考核、操作技能、實踐能力成績比較
觀察組理論考核成績(95.62±1.32)分、操作技能(92.02±1.54)分、實踐能力(91.88±2.03)分高于對照組理論考核成績(84.62±2.42)分、操作技能(80.32±1.49)分、實踐能力(79.32±1.89)分,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護士、護生滿意度得分比較
2.3 觀察組學生對CDIO教學模式的效果評價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理論考核成績(95.62±1.32)分、操作技能(92.02±1.54)分、實踐能力(91.88±2.03)分高于對照組理論考核成績(84.62±2.42)分、操作技能(80.32±1.49)分、實踐能力(79.32±1.89)分,差異顯著(P<0.05)。通過優(yōu)化臨床帶教路徑,明確帶教目標,實現(xiàn)帶教工作規(guī)范化、帶教內容標準化,利用這種方式讓護士、護生能夠在基礎性帶教過程中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2-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教師的理論授課水平、教師的操作技術水平、帶教護士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實習過程中的整體收獲、病房的帶教計劃和安排、病房小講課內容選擇的合理性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通過優(yōu)化臨床教學路徑,更加重視對護生職業(yè)道德素質、專業(yè)知識、實踐技能以及溝通能力的鍛煉。帶教教師同樣需要通過理論考核、操作考核,考核合格的帶教老師方可進入參與帶教工作。在帶教中,對帶教老師的帶教行為進行管控[4]。
綜上所述,針對護士、護生采用優(yōu)化帶教路徑模式可提高護士、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王宇,李勝云,李玲,等.同伴互助學習聯(lián)合微格教學法在護理本科生急救技能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1):1027-1029.
姜小鷹,肖慧敏,胡榮,等.以“全面質量管理”為導向的護理學本科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0,7(5):199-202.
陳玉婷,湯淑敏,祁智,等.持續(xù)質量改進教學方法對急診帶教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8):968-970.
劉路,胡化剛,李惠玲,等.以關懷體驗為導向的實習前護理本科生綜合能力培訓與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