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學明
【摘 要】 目的:分析原發(fā)性輸尿管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一步豐富診斷經驗。方法:對2013—2016年我科診治的5例原發(fā)性輸尿管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分析。結果:5例患者術前均行B超、CT、部分患者行靜脈腎盂造影(IVP)等檢查診斷為輸尿管腫瘤。5例患者全部行手術治療,其中3例行根治手術,2例行保腎手術,術后病理證實4例為尿路上皮癌,1例為腺癌,術后隨訪12個月—3年,術后2年總生存率60%,術后3年總生存率40%,其中3例行根治療手術者于術后2年內死亡率占60%,2例行保腎手術者于術后3年內死亡率占40%。結論:聯(lián)合影像學檢查可以提高輸尿管腫瘤的診斷準確率。腎及輸尿管全長切除+輸尿管口膀胱袖套狀切除術是治療原發(fā)性輸尿管腫瘤的首選方法,其中腹腔鏡手術較開放手術具有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勢。原發(fā)性輸尿管腫瘤的預后與病理分級及疾病分期密切相關。
【關鍵詞】 輸尿管腫瘤;診斷;治療;預后
【中圖分類號】R69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068-01
原發(fā)性輸尿管腫瘤發(fā)病率低、預后差,現(xiàn)將我科2013—2016年3年間收治的原發(fā)性輸尿管腫瘤5例,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例,男3例,女2例;年齡50—78歲,平均64.6歲,病史5—15個月,平均26.2天,腫瘤均為單側,右側3例,左側2例,中段1例,下段4例,腫瘤直徑<4cm者3例,>4cm者2例,5例患者全部行手術治療,其中3例行根治手術,2例行保腎手術。
1.2 診斷
5例患者肉眼血尿者2例伴腰痛,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者2例,無癥狀者1例。5例患者均行B超、CT等檢查,B超檢查均可見不同程度腎積水,其中3例提示輸尿管占位;CT檢查和IVP檢查均可見腎積水及輸尿管占位,考慮腫瘤。
1.3 治療方法
5例患者全部行手術治療,其中3例行患腎及輸尿管全長切除+輸尿管口膀胱、袖套狀切除術,1例行輸尿管腫瘤切除+輸尿管口膀胱袖套狀切除術,1例行輸尿管腫瘤切除+輸尿管端端吻合術。
1.4 隨訪
術后每3個月復查1次膀胱鏡,隨訪時間12個月—3年,平均20個月。
2 結果
5例患者術后病理證實4例為尿路上皮癌,1例為腺癌。病理分級:低級別尿路上皮癌1例,高級別尿路上皮癌3例;臨床分期:Ta期1例,T1期2例,T4期1例。術后隨訪12個月—3年,其中3例根治手術者隨訪2年內死亡,2例保腎手術者3年內死亡,術后2年總生存率60%,術后3年總生存率40%。
3 結論
輸尿管腫瘤的常用檢查手段包括B超、CT、IVP、MRI等影像學檢查以及膀胱鏡、輸尿管鏡+活檢等器械檢查。其中B超對輸尿管腫瘤導致的腎積水這一間接征象較敏感,為進一步檢查提供線索和依據(jù),但對直接顯示腫塊的位置、大小和血供情況敏感性較低(3);本組患者全部行B超檢查,均可見不同程度腎積水,因此B超可作為一種簡便易行的初篩手段對高?;颊哌M行篩檢,檢查基本都能發(fā)現(xiàn)患側腎積水征象,但能否發(fā)現(xiàn)輸尿管占位側與輸尿管腫瘤大小及檢查者水平等因素相關。CT檢查能很好地彌補B超檢查的不足,CT檢查有較高的分辨率,在行平掃及增強掃描后,能清楚顯示病變密度、浸泡范圍及和周圍器官的關系,另外CTU能很直觀、多方位顯示管壁及腔外情況,對指導手術有很大意義。本組患者全部行CT檢查,均提示輸尿管占位,腎不同程度積水,因此CT檢查具有較高的腫瘤檢出率,是在B超檢查出現(xiàn)異常后的重要檢查手段。當輸尿管病變處未完全梗阻時,IVP檢查可發(fā)現(xiàn)輸尿管充盈缺損、腎積水等間接征象,梗阻嚴重時患者側可不顯影;MRI利用尿液中的水作為天然的對比劑達到造影目的,通過計算機處理形成三維多軸圖像,適合尿路梗阻疾病的診斷,有助于尿路梗阻的病變定位、定性,較適合輸尿管腫瘤的診斷,根據(jù)病變大小、信號可以判斷病灶與周圍組織、血管有無浸泡粘連,近年來逐漸取代IVP檢查。由于15%—50%的輸尿管腫瘤可并沒有膀胱瘤,膀胱鏡檢查現(xiàn)已經成為輸尿管腫瘤的常規(guī)檢查方式。輸尿管鏡檢查可直接到達腫瘤部位,觀察腫瘤形態(tài)、大小并取活檢,活檢對于輸尿管腫瘤的確診具有重要意義。尿脫落細胞學檢查陽性率30%—40%,僅作為一種輔助性檢查手段;雙腎功能幼態(tài)顯像有助于評估雙側腎臟功能,對于患者身體狀態(tài)的評估及手術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腎及輸尿管全長切除+輸尿管口膀胱袖套狀切除術是治療原發(fā)性輸尿管腫瘤的金標準術式,其它手術方式包括輸尿管腫瘤切除+輸尿管膀胱再植術、輸尿管腫瘤切除+輸尿管端端吻合術、輸尿管鏡下輸尿管腫物切除術等保留腎臟手術,研究表明對于非浸潤性的低級別輸尿管腫瘤,根治術和保留腎臟手術的預后差異不大,而對于浸泡性的高級別輸尿管腫瘤,經過嚴格篩選后行根治術,其預后好于保管腎臟手術。本組5例病人中3例行根治性手術,隨訪2年內死亡,生存率占60%,2例行保腎手術,生存率占40%。由此可見,對于浸潤性的高級別輸尿管腫瘤,如果患者身體條件允許,腎及輸尿管全長切除+輸尿管口膀胱袖套狀切除術應是第一選擇,另外,腫瘤的位置也會影響手術方式的選擇,位于下段的腫瘤更傾向于保腎手術,位于中上段的腫瘤更傾向于行根治手術。
輸尿管腫瘤分良性和惡性腫瘤,惡性腫瘤中均93%為尿路上皮癌,鱗狀上皮癌和腺癌少見,本組5例患者術后3年總生存率40%,5例患者術后病理證實4例為尿路上皮癌,1例為腺癌,病理分級:Ta期1例、T1期2例、T4期1例。由此可見,輸尿管腫瘤的預后通常較差。與病理分級及疾病分期密切相關,鱗癌和腺癌預后較尿路上皮癌差。因此對于輸尿管腫瘤,早期發(fā)現(xiàn)并積極手術治療,術后定期復查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吳階平、裘法祖、吳孟超等,奠家馬四處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 出版社,2000:1681—1682
[2] 郭應祿,周利群,譯,坎貝爾—沃爾什泌尿外科學{M},9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生出版社,2009:1735—1739.
[3] 李秋洋、何恩輝,周昀等,超事造影在輸尿管腫瘤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研究{I},微創(chuàng)泌尿外科雜志2016.5(5):3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