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輝
地方戲是中國戲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現(xiàn)有348個地方戲曲劇種,每一個地方戲曲劇種都代表著一個地域的文化與精神,體現(xiàn)著劇種屬地所特有的風情、民俗和審美,也無不透露著當?shù)氐拿耧L和性格。而提起東北地方戲,人們的第一反應則都是詼諧幽默、風趣搞笑的二人轉。的確,東北地方戲大多以二人轉為母體,并在此基礎上生發(fā)變異得來。所以談到東北地方戲,人們腦中就會不自覺地浮現(xiàn)出一男一女、一丑一美、一唱一和、一扭一舞的舞臺形象。二人轉的丑角同其他戲曲劇種的武丑、文丑一樣,只是行當?shù)囊环N,也是戲曲演出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擔當,丑角其實并不“丑”。
角丑藝不丑。二人轉業(yè)內有句行話說“三分包頭的,七分唱丑的”,包頭指的是旦角,也就是二人轉一副架中的“上裝”,而“唱丑的”指的就是丑角,也就是“下裝”。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丑角在二人轉表演中的核心作用和主導地位。丑角不僅僅在演出中起著掌控節(jié)奏、掌握情緒、調動觀眾、豐富形式等作用,更重要的是,丑角身上所蘊含的如小宇宙爆發(fā)般的、過硬的表演能力?!罢f、唱、扮、舞、絕”要樣樣精通,這是二人轉演員的基本素質。而除了這“五法”外,丑角還要集百家之長、多才多藝,不是“一技傍身”而是“多技傍身”。三年能學成個包頭的,十年學不成一個唱丑的,是對丑角演員學戲最好的概括與評價。丑角那詼諧幽默的語言,那滑稽傳神的動作,那令人瞠目的絕活,觀眾早習以為常了,甚至在開懷大笑時還對丑角不惜自毀形象的扮丑嗤之以鼻,挖苦諷刺,認為那是惡搞,是膚淺的,是所謂的“耍”。誠然,不乏個別商演為了謀利會有較為過分的表演,但大部分丑角是秉承二人轉表演本體原則的。殊不知在他們那些看似夸張的表演中凝結了多少的汗水和淚水,是為了用藝術的手段重現(xiàn)生活的真實,帶給觀眾一個逼真的表演。
角丑心不丑。二人轉的旦角往往會給人留下俊美俏麗的感覺,而在美丑的兩相對比之下,丑角的夸張表演則常常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這樣的印象往往是以犧牲自身形象為代價的。我之所以說角丑心不丑,一方面是因為作為丑角從不爭風頭,不搶“C位”,甘愿在舞臺上做綠葉襯托旦角的美??梢哉f,是將演員的藝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內心的美遠勝扮相的丑。另一方面,丑角毫不在意自己形象的行為也是為了藝術上的追求,為了讓作品能夠更加深入人心。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包頭的是棵菜,全靠唱丑的賣?!倍宿D唱得歡,扭得歡,其最終落腳點還是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反映一定的社會問題和現(xiàn)實意義。大家記住了二人轉《傻子相親》中著名二人轉表演藝術家張野飾演的傻子,是因為他的“傻相”極其逗樂又觸目驚心,于是,在戲謔的同時也意識到了近親結婚的危害。在某種意義上,正是丑角那些高度夸張的滑稽相,才讓人物形象深深地烙在了觀眾的心上,才讓作品的主題得到了升華,實現(xiàn)了其社會價值。
角丑神不丑。二人轉的丑角不被重視,甚至不受尊重,用老百姓的話似乎是“永遠上不了臺面的”,但丑角演員還是拼盡全力地在舞臺上施展著自己的才藝。揮汗如雨的他們文化程度并不高,也不能準確地闡述何為“精神”,他們只知道二人轉要讓人笑,讓人在笑中明白道理。而這正是丑角經年未變的精神。他們深知二人轉的沃土在民間,所以他們的表演接地氣,內容平民化、生活化、通俗化,故事選取多為身邊常見的一些俗人俗事,總讓觀眾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以俗達雅,讓觀眾更容易接受。魯迅先生曾作詩《自嘲》說“俯首甘為孺子?!?,丑角默默無聞的精神又何嘗不是呢?
千變萬化的使相,夸張的表情,變型的動作,嘩眾取寵的裝扮……二人轉的丑角似乎真的很丑,但透過那刻意的“丑”態(tài),一個又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走進了觀眾的心中,我們看到了丑角技藝的美、內心的美、精神的美,所以我說丑角不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