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婷
哈嘍!同學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被指使就很煩躁的經(jīng)歷呢?當我們興致勃勃地想要做某件事時,突然某位同學張口就來一句:你應該做這個,不應該做那件事。這樣的命令口吻讓我們做這件事的動力立刻轉(zhuǎn)化為零。
這種情況給予我們的不快樂就叫“指使式煩躁”,顧名思義就是:計劃好了開始做的事,有人指使就很煩躁不想做了。本來是自己想做的,被人一說搞得好像因為他才去做的一樣,一股邪火瞬間上升為骨子里的叛逆:我就撒手不干了,誰愛干誰干!那么本期我們就一起來吐槽一下這種不快樂的狀態(tài)吧!
礦泉水瓶的夏天:剛寫完作業(yè),看到家里有點兒臟,就想著今天做點兒家務,掃個地吧。結(jié)果,正準備去掃地的時候,媽媽回來了說:“天天就知道打游戲,也不知道幫家里做點兒衛(wèi)生,去!掃地去!”話音一落,我啥也不想干了!那我還是哪涼快哪待著去吧。
拉面不加香菜:像極了假期里的我和我爹!比如我想減肥,我本想夾青菜,我爹瞅見了,隨口一說就是,那么胖,該減肥了,多吃點兒菜!然后我就特別不客氣地夾了兩大塊肉??傻脛艃毫?!減肥是什么?吃肉它不快樂嗎?
恰恰小餅干:就像做旅行攻略這事吧,我本來自己愿意做的,但在我要去做的時候,甚至小紅書、微博各種渠道都踩點后,本寶寶身邊如果有人瞎指揮我,那我可就逆反了。那行,你來做,我負責出發(fā)就成!
咖啡需要倆噸糖:人間真實,太貼切了。哈哈!我媽一張嘴命令我干啥我就想立馬躺下。我這82 斤骨頭縫縫里仍然有大量的叛逆因子,事情我可以幫您做,但您別催我!反正就很討厭被人催促的感覺,瞬間down到底,還會想懟人。
半個句號:我也是,我也是!一股邪氣就描述得很到位。我在心里已經(jīng)計劃好了,被人一用責怪的語氣命令我,就一點兒狀態(tài)也沒有了。越指使我,越不想干。還是那句話,別管我就成。
糖果罐先生:同感、同感??!這簡直就是對我情緒的一種特寫?。∥易鍪露加凶约旱拇蛩?,本來我高高興興地要去做什么,你一說我,我就有一種被指使的壓迫感,整個人都不好了,莫名煩躁起來。
海婷急救包: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逆反心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主權(quán),面對一件自己原本很樂意做的事,如果在別人的指揮下去做,就會讓我們處于一種很被動的狀態(tài),就會失去做事的積極性,反之,如果是個人意愿去做的事,就會積極完成。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靈世界,也都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當別人沒有考慮你的感受指使你做某件事時,你會本能地從心里抗拒這種要求。那么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當你對他人有某種要求時,不妨用建議來代替指使,如:我認為可以這樣……還可以用商量的語氣來代替指使,如:我可能需要你幫我……我們還可以用贊美的方式贏得他人的認可來代替指使。也許這些方式能有效避免“被指使式煩躁”,讓我們的相處狀態(tài)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