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德勒茲資本主義批判的生態(tài)維度*

        2020-03-01 21:14:20
        江海學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人類生態(tài)

        張 盾 馬 楓

        內容提要 生態(tài)問題是當代世界面臨的最緊迫問題之一。作為20世紀激進左翼思潮的重要思想家,德勒茲的社會批判理論具有明顯的生態(tài)政治取向。他從馬克思的批判立場出發(fā),運用地理哲學方法辨析后認為,資本主義的無限擴張是導致生態(tài)危機的社會根源,同時又從現(xiàn)代性批判的高度揭示,現(xiàn)代哲學的無限主體和總體理性是導致生態(tài)問題的思想根源。他贊美一種迥異于資本主義的全新的生態(tài)自由的人類生存方式,為此倡導新自然主義作為生態(tài)文明的哲學基礎,并以重塑主體性和重建社會結構作為實現(xiàn)生態(tài)文明的兩條具體路徑。德勒茲的這些理論思考為“人與環(huán)境和諧共生”“構建易于生存社會”等人類生態(tài)實踐提供了新穎而又堅實的哲學啟示。

        引論:德勒茲與生態(tài)問題

        吉爾·德勒茲是法國哲學界一位風格獨特的哲學家,其哲學成就首先表現(xiàn)在哲學史研究方面,他對柏拉圖、盧克萊修、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茨、休謨、康德、尼采、柏格森等人的思想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解讀和批判性的重構,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差異哲學、自然哲學和生命哲學等自己獨立的學說,被哲學史界譽為“革命性的貢獻”①。但德勒茲更為卓越的學術貢獻是馬克思主義在西方遭遇現(xiàn)實困境之時,他用修改后的精神分析方法重新解讀馬克思,發(fā)現(xiàn)所謂“俄狄浦斯情結”實際上來自資本主義對人的本真欲望形成的壓制,弗洛伊德和拉康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分析本質上是關于“資產(chǎn)階級壓制”的學說。他和精神病學家菲里克斯·加塔利結成強大的寫作組合,出版巨著《反俄狄浦斯》與《千高原》,將馬克思的生產(chǎn)、資本、商品等概念引向對西方社會文明壓制下微觀層面的欲望心理分析,為他贏得世界性的聲譽,但也導致研究者往往把德勒茲本人加塔利化,給他貼上“精神分裂分析學家”的標簽。事實上,德勒茲更為顯著的特征是一位資本主義批判哲學家,其理論創(chuàng)造以馬克思學說為起點,不僅堅持了馬克思的資本主義批判主題,而且繼承了馬克思思想的立場和觀點,深度運用馬克思的生產(chǎn)理論和政治經(jīng)濟學方法,致力拓展新的思維空間,生成新的思想力量,其理論旨趣迥異于資本主義的新的內在的生存方式。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們不相信那種不以分析資本主義及其發(fā)展為中心的政治哲學。馬克思著作中最令我們感興趣的是將資本主義作為內在的體系加以分析?!雹诳傊?,作為當代激進左派的一員,德勒茲極具馬克思主義者的批判與革命精神,“在全球化的語境下,揮舞著馬克思批判的武器,試圖在一個表面繁華的社會背后探尋其內在深層的危機”③。

        在我國學界,德勒茲資本主義批判的政治、心理、文化理論已經(jīng)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但其生態(tài)批判思想較少引起注意。在國外,近年來已有學者對德勒茲在生態(tài)問題上的態(tài)度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比如德國法蘭克福大學赫爾佐根拉斯主編的《可能的聯(lián)盟:與德勒茲和加塔利思考環(huán)境》和《德勒茲、加塔利與生態(tài)學》,分別從環(huán)境、倫理、美學、地理、本體論、主體性等多個維度闡發(fā)了德勒茲和加塔利的生態(tài)哲學思想。④筆者從中得到的啟發(fā)是,生態(tài)問題屬于德勒茲資本主義批判的重要維度,他提出的差異論、大地觀、根莖說等理論具有深刻的生態(tài)哲學意蘊。究其原因,首先大致在于生態(tài)問題自上個世紀后期以來已經(jīng)成為全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德勒茲對資本主義諸多問題癥候進行全景式掃描時,必然關注到這一問題,生態(tài)危機批判是其資本主義批判理論的題中應有之義;另外,德勒茲本人也曾談及把更明確的自然生態(tài)哲學著作列入寫作計劃,希望和加塔利“當此自然與人工的區(qū)別消失殆盡的時刻,重新開始我們共同的研究,研究一種自然的哲學”⑤,盡管因為晚年患病沒有成文,但在《反俄狄浦斯》《千高原》等著作中,大地、草原、域、天空、宇宙、根莖、動物、蘭花等自然詞匯多處使用,生態(tài)問題的思考已然充溢字里行間,這最終啟迪了他多年的合作者加塔利撰寫了《三重生態(tài)學》獨著,并影響了阿倫·奈斯、默里·布克欽等生態(tài)哲學家,也激發(fā)了赫爾佐根拉斯、羅納德·博格、約翰·馬克斯、保羅·帕頓等一批研究者對德勒茲生態(tài)思想的興趣。毋庸置疑,德勒茲謹記尼采所說的“給文明看病”的哲學使命,滿懷對現(xiàn)代文明帶來的“地球的極端馴化”“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殖民”等亂象的深刻憂慮,以細致入微的視角問診資本主義生態(tài)危機的種種癥候,期待著生成新的人與自然的聚合性,創(chuàng)造新的大地。盡管德勒茲沒有直接考察哲學與生態(tài)學原理之間的關系,沒有直接從事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經(jīng)驗性研究,也沒有直接參與生態(tài)倫理學的建構,但就其看待自然的方式重塑了人類與非人類、自然與人為、有機體與環(huán)境、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促進了作為一種復雜的有機體—環(huán)境互動系統(tǒng)的自然觀念,具有明顯的生態(tài)倫理承載和生態(tài)政治取向而言,德勒茲仍然有充分理由被看做是一位生態(tài)哲學家。⑥

        生態(tài)問題與地理哲學

        從希臘詞源的意義上講,oikos一詞意味“棲息地、居住所、自然環(huán)境”,挪威哲學家奈斯對從oikos派生出來的生態(tài)學(ecology)、生態(tài)哲學(ecophilosophy)和生態(tài)論(ecosophy)進行了區(qū)分,但不管進行“跨學科科學研究”“特定問題的描述性研究”還是“價值優(yōu)先性研究”,焦點都集中于研究人類與非人類際遇的發(fā)生之地,采取聚攏萬物于一體的方法,關注有機體之間、有機體與無機體及周圍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生存條件。⑦在《什么是哲學》一書的“地理哲學”章中,德勒茲和加塔利聲稱,“思維是在領土和土地的關系當中運行的”,“土地并非所有要素當中的一個,它將所有元素盡納懷中,然而卻利用其中的這一個或那一個從事脫離領土的活動”,旨在構建蘊含大地觀的生態(tài)哲學理論。⑧一方面,這種理論既反對自然客體化又反對自然主體化,主張把自然看作生命的內在性平面。所謂生態(tài)不僅與外部環(huán)境有關,也與內部環(huán)境的物質有關,指大地上從分子態(tài)到摩爾量的所有元素、生物、化合物和能源之間,按照各種復雜方式連接在一起的不斷變化的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狀況。在這個平面,所有自然的、人工的、機器的事物共同作用,生態(tài)是多個元素在不斷相互作用中無限制的總和,自然在文化、情感的意義上得到了強化。另一方面,德勒茲生態(tài)哲學飽含深厚的大地倫理情懷,“大地”概念既指天文學意義上的蔚藍星球,又指人們訓育統(tǒng)治的領土。從這方面來說,德勒茲與美國生態(tài)理論學者奧爾多·利奧波德、斯圖爾特·布蘭德、約翰·貝拉米·福斯特、布雷特·克拉克和理查德·約克等人具有相同的觀點,都認為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且相互依存的唯一家園,人類文明靠地球表層的自然資源得以延續(xù)發(fā)展,人們理應對土地懷有足夠的熱愛和敬畏,而且應當是地球的保護者和管理者。⑨但德勒茲并沒有讓生態(tài)走向“荒野”,而是更多地具有與戴維·哈維相似的歷史—地理唯物主義傾向,他反對黑格爾、海德格爾“把歷史視為內部性的一種形式”,而認為人類跟地理的關系遠比跟歷史更為密切,哲學“是從氛圍或環(huán)境結出的果實”,“歷史其實是地理歷史,同樣,哲學是一門地理哲學”。⑩人們的全部活動在大地上展開,是不斷“脫離領土”和“重建領土”的發(fā)展進程,真正的人類歷史是生態(tài)的歷史。

        在馬克思卷帙浩繁的著述中,早已指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生態(tài)哲學首先需要確認的問題,土地作為人類社會生存的自然基礎服務于人的需要,因具有使用價值而成為人類財富的源泉?!百Y產(chǎn)階級社會本身把舊大陸的生產(chǎn)力和新大陸的巨大的自然疆域結合起來,以空前的規(guī)模和空前的活動自由發(fā)展著,在征服自然力方面遠遠超過了以往的一切成就?!痹谫Y產(chǎn)階級那里,“自然界服務于人的需要”演變成“征服自然”的合法事業(yè),對土地的利用、占有和剝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征服自然、剝削土地成為資本的一種內在屬性。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更具體地指出:“資本主義生產(chǎn)使它匯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來越占優(yōu)勢,這樣一來,它一方面聚集著社會的歷史動力,另一方面又破壞著人和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費掉的土地的組成部分不能回歸土地,從而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條件……資本主義農(nóng)業(yè)的任何進步,都不僅是掠奪勞動者的技巧的進步,而且是掠奪土地的技巧的進步……因此,資本主義生產(chǎn)發(fā)展了社會生產(chǎn)過程的技術和結合,只是由于它同時破壞了一切財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比祟愓鞣匀唤绲幕顒油怀霰憩F(xiàn)在土地上,近現(xiàn)代以來,人們對土地的無限制開發(fā)利用造成了地球環(huán)境的持續(xù)惡化。

        德勒茲對馬克思的這一批判理論有著深刻的領悟,他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從地理學的角度分析資本主義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進而對現(xiàn)代社會生態(tài)危機的根源做出判斷,指出生態(tài)問題的出現(xiàn)是數(shù)百年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一個必然結果,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破壞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乃至人與人之間的原初和諧關系,無限擴張、不斷打破自身界限的資本邏輯是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罪魁禍首。按照德勒茲的地理學分析,資本主義歷史可以劃分為萌芽、產(chǎn)生、發(fā)展和晚期四個階段,這些歷史階段始終與大地的概念密不可分,從頭到尾貫穿了對土地的利用和占有。從混沌狀態(tài)以來,人類為了自己的目的征服自然、利用土地、脫離領土的運動就不間斷地發(fā)生,脫離領土的同時開放領土,脫離領土總是伴隨著重建領土,這兩者都依賴于給予領土的土地,大地在這些過程中“飽受領土脫離之累”。德勒茲認為,雖然不能說資本主義是希臘城邦跨越中世紀后的延續(xù),但資本主義和城邦確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脫離領土活動的程度上看,資本主義的確源自城市—城邦。資本主義的萌芽時期自古希臘城邦始,這個時期表現(xiàn)為,家族原則被領土原則所取代,城邦和國家都從事脫離領土的活動,“這種情形生動地體現(xiàn)在地方家族的領土被收歸國有和城邦拋棄窮鄉(xiāng)僻壤的時代;至于領土的重建,前者是在皇宮及其物資倉庫里進行的,后者則有賴于集市市場和商業(yè)網(wǎng)絡”。城邦脫離領土的運動是內在性的,不同于帝制國家超驗性地自上而下地垂直地進行,城邦的興起得益于一個特殊的內在性的環(huán)境,就像一個“國際市場”的環(huán)境,競爭性的交往、社團性的友誼和交流定見之趣是其典型特征。在德勒茲看來,這種城邦產(chǎn)生的條件和當時哲學產(chǎn)生的條件是一致的,它使希臘世界興盛發(fā)達,在領土上突破海洋的限制,城邦毋寧是資本主義被孕育的“擴大了的內在性的溫床”。

        資本主義為什么產(chǎn)生于西方,而沒有在某一時間產(chǎn)生于已經(jīng)具備諸多同等要素的中國?德勒茲援引布羅代爾和巴拉茲的設問,并以地理學理論對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原因作出回答,“地理學不僅提供一些歷史形式的質料和不同的地點。猶如一幅風景畫,她不僅跟自然和人類有關,而且包括精神……地理學使歷史脫離歷史本身,為的是發(fā)現(xiàn)那些雖歸入歷史但不屬于歷史的種種漸變過程”。歷史由事件構成,事件需要一個漸變的過程作為非歷史因素,漸變不屬于歷史但對歷史創(chuàng)造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言之,資本主義之所以產(chǎn)生于西方,原因在于只有西方把內在性的核心延伸出去并散播開來,“無論物理的、心理的還是社會的脫離領土的活動都是相對的,因為它涉及土地與在土地上出現(xiàn)或消失的領土之間的歷史聯(lián)系,與各個時代以及各種變故之間的地質學關系,與它所從屬的宇宙和星系的天文學關系??墒?,土地一旦進入了帶有無限的圖解運動的一個‘存在思維’或一個‘自然思維’的純內在性平面的時候,脫離領土便是絕對的”。在這里,德勒茲借助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概念的定義,來揭示資本主義把脫離領土活動推入瘋狂狀態(tài)的秘密:領土內的生產(chǎn)活動采取了內在性的共同形式——“簡單勞動”和“普通財富”,兩者合二為一成為商品。資本自我增殖的本能赤裸裸地顯露出來,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在侵占工人剩余勞動的同時,將包括土地在內的一切自然資源也都納入到“有用性”的價值體系中,實現(xiàn)為資本貪得無厭的本性主導了的對地球無止境的馴化,造成的結果就是無止境地征服和壓榨自然。

        接下來,在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階段,資本以發(fā)財致富為目的的活動變得更加瘋狂,在遭遇障礙時通過移置內部界限來不斷挑戰(zhàn)外部的界限,表現(xiàn)為對自然環(huán)境的極端占有和破壞。“社會領域不再像帝制時代那樣囿于自上而下的外部界限,而是顯示一些內在性的內部界限,后者在擴大整個體系的同時不停地遷移,不斷地營造自己。外部的障礙變成僅屬技術性的,只有內部的各種競爭關系才能夠生存下去。世界市場一直延伸到天涯海角,再延伸下去就要進入銀河系了:因為天空已被納入視野。”在這個階段資本主義脫離領土的形式不斷實現(xiàn)跨越,從表面上看由“對大地的掌控”徹底轉向壓榨“物質化了的勞動”,實質上是發(fā)起對自然限度的反復沖擊,但并沒有把外部的自然界限作為真正的界限,而是通過不斷調整內部界限來克服資本的內在障礙,從技術手段上對自然的限度不斷進行突破。早期資本主義的快速積累為后來的生態(tài)災難埋下禍端,在部分領域和地區(qū),生態(tài)危機已出現(xiàn)端倪。

        最后,在晚期資本主義階段,自然和人類社會之間的矛盾更為突出,相互作用的力度更加巨大,而且由區(qū)域性的影響迅速擴展為全球性問題,例如臭氧層破壞、平均氣溫升高、冰川融化、物種瀕危等等,最終導致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代謝斷裂,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危機重重。“世界正在經(jīng)歷著這樣的一個過程,壟斷資本積累如此嚴重和扭曲,以至于不但產(chǎn)生了巨大的不平等、經(jīng)濟停滯和金融不穩(wěn)定,而且也把人類棲息的地球置于危險的境地,目的就是為了維持資本積累的經(jīng)濟政治制度?!泵鎸θ蚧瘞淼氖袌霭l(fā)展和問題困境,資本無限增殖的邏輯變異為一種更為隱蔽且高明的方式:“跟使用超驗的多重編碼的古老帝國截然相反,資本主義運作起來,如同由編碼已被破解的流(金錢流,勞動流,產(chǎn)品流)組成的一套內在性的公理。各個民族國家不再是多重編碼的縱聚合成員,而是這一內在性的公理體系的實施樣板?!辟Y本主義的公理體系通行全球,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形成了一種“顛覆了所有障礙和束縛的世界性能量”,借助于普適性的國際市場,對不發(fā)達地區(qū)和國家進行新的殖民化控制,掠奪稀缺自然資源,在生態(tài)發(fā)展及保護上推行不平等的待遇。公理體系標榜人權自由,似乎每個人都享有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的紅利,人人都有選擇生存方式的權利,但實際上,真正的權利被完全控制在資本手里?!叭藱酂o法讓我們?yōu)橘Y本主義祝福。關于溝通的哲學聲稱某種普遍意見能夠形成教化民族、政體和市場的‘共識’,從而重建朋友甚至智者的社會。這樣說不是天真得可愛,就是陰險狡詐。就擁有權利的人的內在的存在方式而言,人權沒有告訴我們任何東西?!痹谫Y本主義社會里,人的生存方式被紋理化式地限定,人的生命在??滤沂镜囊?guī)訓與懲戒中被控制、被擺布,個體很難按照自我意愿選擇內在的生存方式,完全沒有生態(tài)自由可言。

        總之,資本主義體制下人的實際生存境況受到德勒茲的極大關注,在這個體制下,人與自然不可避免地處于緊張的對立關系中?!白鋈说膼u辱也不僅僅見于布理奧·勒維描述的那種登峰造極的情景,就在極平凡的生活條件下,面對各個民主國家無法擺脫的卑俗微瑣的存在,面對這些存在和‘為市場而思維’的方式的蔓延,以及當今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念、理想和輿論,我們同樣可以感到做人的恥辱。”在德勒茲看來,正如古代哲學與希臘城邦相連接一樣,現(xiàn)代哲學也與資本主義有著更為緊密的連接:主體的概念意味著人類對自然享有一種內在特權,現(xiàn)代性的概念則為資本邏輯提供了合法性原則,“哲學和相互包容的其他科學”的蓬勃興起恰恰是生態(tài)危機的思想根源。于此,德勒茲的生態(tài)哲學從資本邏輯批判擴展到一種現(xiàn)代性批判。

        基于新自然主義的現(xiàn)代性批判

        在德勒茲看來,現(xiàn)代哲學在概念層面為資本邏輯提供合法性論證,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現(xiàn)代哲學強調主體理性,極度貶低自然。從古希臘哲人的“人是萬物之尺度”到康德的“人為自然立法”,西方哲學傳統(tǒng)對主體性的肯定,對人類理性的贊美,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在此傳統(tǒng)上形成的現(xiàn)代性觀念建構了人類中心主義,人類被賦予至高無上的地位,自然在概念上被設定為只是為了人的目的而存在的一個對象化領域,“一種喪葬的和自戕的組織全面包圍了地球,其目的就是對地球進行束縛、包裹、超編碼和結合”。另一方面,現(xiàn)代哲學強調總體性、同一性,著力塑造一套潛在然而等級分明的系統(tǒng)。資本邏輯的最大化原則和市場化原則,為人類征服自然奠定了存在論和價值論基礎,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則被徹底地物化、商品化。恰如德勒茲轉引謝林的話所說,如果古希臘因受科學技術的限制而“在大自然里生活和思想,把精神留在‘奧秘’里”,那么現(xiàn)代人則“在精神和沉思里生活、感覺和思想,卻把大自然留在深不可測的煉丹術式的奧秘里,而且不斷褻瀆它”。

        現(xiàn)代性片面夸大主體理性,其結果是人類理性陷入最大的非理性,自然的異化和消失暴露為生態(tài)問題。在德勒茲看來,構建一種新的自然主義是解決生態(tài)問題的良方,其要義是把馬克思所說的“自然的復活”作為未來哲學的首要使命,重建人與自然、人道主義與自然主義的統(tǒng)一,“它是人和自然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一般來說,自然主義被指認為本質主義,自然的概念往往等同于不變的本質。然而,德勒茲旗幟鮮明地反對本質主義和主客體二元論,通過對歷史與地理的分析,構建了自然主義的一種新版本。他將人類貶低自然的根源追溯到柏拉圖的反自然主義傳統(tǒng),因為柏拉圖傳統(tǒng)對本質世界和表現(xiàn)世界進行了劃分,這一傳統(tǒng)假定本質世界比自然世界本身更真實,是一種無條件的、純粹的超越性存在。在這里,德勒茲巧妙地借用了由盧克萊修轉述的伊壁鳩魯學說,把建立在真實經(jīng)驗不斷變化的條件之上的自然主義確立為哲學的目標,而不是從經(jīng)驗主義退縮到形式結構領域的具象主義,這樣就將自然界的多樣性與其物質差異的真實條件和形成過程相結合,彌補了本質世界和表象世界的裂隙。正如海登所見:“德勒茲的自然主義凸顯了一種多樣的人類和非人類的生活模式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這種方式,為生態(tài)問題提供一些倫理和政治上綜合的哲學思想資源,以防止把自然引向靜態(tài)的形而上學的基礎?!?/p>

        那么,什么是真實的自然?按照德勒茲的新自然主義,自然是一個內在性平面,是宇宙大化的自然和“人化自然”。在這一點,德勒茲回到了他的精神導師馬克思那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類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了相異于“原始自然”的“現(xiàn)實自然”,在自然的平面上,自然和人為之間的任何差異都變得模糊了,其統(tǒng)一性“同樣適用于無生命物和有生命物、人造物和自然物”。人類和文化屬于一個更大的自然現(xiàn)實,自然不能被任何超自然的本質所覆蓋,是人類社會同自然相耦合的“人化自然”。在這一觀念下,自然的內涵更加豐富,尤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所能觸及的疆界都納入自然的范疇,分子、宇宙、黑洞、文化等等都屬于自然考察的對象。進一步講,大化的自然具有內在的力量,如混沌的力量、大地的力量和宇宙的力量。具體來說,自然的力量來源于其差異性、多元性、關聯(lián)性和共生性的諸法則,正是它自己的創(chuàng)造的動力源泉促使“現(xiàn)實自然”已然變化且不斷走向變化。自然按照自身固有的法則運化,其值得敬畏就在于,任何違背這些法則的行為都會受到懲罰,“不以偉大的自然規(guī)律為依據(jù)的人類計劃,只會帶來災難”。而德勒茲的新自然主義作為異常緊迫的當代理論任務,就是讓那些自然法則顯露出來,為恢復人與自然的原初良好關系奠定基礎。

        其一是自然的差異性法則。德勒茲是反撥了西方哲學史以同一性為基核的理論圖式,充分尊重差異性的思想家:“差異站在所有事物的背后,但在差異背后卻沒有任何東西。對每一個差異來說,它們都要穿過其他所有的差異,而且通過其他所有的差異而‘意欲’自身或重獲自身。”同一性并非原初的存在。他在《差異與重復》這部著作里說:“至于類似性、同一性、類比和對立,它們不再是條件,而只是原初差異及其分化的結果,是整體效果或表面效果,這些效果刻畫了扭曲的表象世界之特征,表現(xiàn)了差異之自在通過引起覆蓋它的東西而隱匿自身的方式?!笨梢哉f,同一性是事物被扭曲了的假象,差異才是自然事物的本真面貌,任何事件的重復經(jīng)由差異而來,必然是有差異的,而非對同一性的模仿。尼采所謂自然“向自身永恒回歸”的力量就在于差異與重復,不是向著同一性的回歸,而是向著差異性的回歸。存在的差異性必然導致自然的多樣性,現(xiàn)代社會中自然本身的失落乃至生態(tài)危機的發(fā)生,其思想根源在于現(xiàn)代哲學缺乏對自然本真的領悟,“精神落后于自然”,在完成盧克萊修所說的“把多樣性看成多樣性”這樣的艱巨任務上擱淺了?!霸谖覀兊氖澜缋?,自然的多樣性表現(xiàn)在三個相互交織的方面:物種的多樣性;屬于同一物種的個體的多樣性;以及組成個體的各個部分的多樣性?!薄皬倪@三個角度,我們可以推斷出世界本身的多樣性:世界是無數(shù)的,往往是不同的物種,有時是相似的,總是由異質元素組成。”自然的差異性及其多樣性才是真正的自然意志,它們構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礎,也是人類幸福的源泉。而現(xiàn)代人的不幸就在于沒有認識到自然的差異性法則的重要性,為了自己的私欲而用同一性去統(tǒng)攝“世界自身最初所呈現(xiàn)出的那種多樣性”,期待著隨意支配自然、占有自然。

        其二是自然的多元性法則。德勒茲從差異性和多樣性推論出自然的多元性法則,反對將自然總體化為“一”或“整體”,按照他的說法,“自然不是集體的,而是分配的,以致于自然法則分配了不能被整體化的部分”。因此,“自然作為多樣性的產(chǎn)物,只能是一個無限的和,也就是說,這個和不能把它自己的各種元素加起來。沒有一種組合能夠同時包含所有的自然元素,也沒有唯一的世界或整個宇宙”?!白匀皇遣豢煞指畹囊徊糠郑袝r相似,有時不同,它確實是一個和,但不是一個整體。隨著伊壁鳩魯和盧克萊修的出現(xiàn),哲學多元主義的真正崇高行為開始了。”自然的多元性表現(xiàn)為這樣的“分配”,即事物的存在狀態(tài)是一個接一個的,既不可能同時被聚集在一起,也不會形成一種能同時表現(xiàn)一切事物的性質。德勒茲尤其喜歡用根莖模型去解說自然的多元性本質:根莖普遍存在于植物界和動物界中,水平狀、網(wǎng)狀式的根莖四通八達地生長,包含著多重入口和出口,導向一種無限開放的光滑空間,呈現(xiàn)出無主根、無中心、無規(guī)則和開放性的生態(tài)特征。根莖是一種多元體的存在,“它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而且始終處于中間,由此它生長并滿溢。它形成了n維的、線性的多元體,既沒有主體也沒有客體,可以被展開于一個容貫的平面之上——在其上‘一’始終是被減去的?!边@種多元體始終是“n-1”維度的存在,并非“一”派生而來,也無法“復歸”于主體之中的統(tǒng)一性;不依賴于某個中心,屬于自在自為的存在。在強化了的自然視域內,“每個個體都是一個無限的多元體,而整個自然就是一個由完全個體化的多元體所構成的多元體”。各種多元體可以被區(qū)分,但多元體之間或內部始終存在著一種平等的邏輯關系,始終不可能被總體化或等級化。在《千高原》中,德勒茲具體闡釋了多元體對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性:種群越是具有多樣的形式,越是能分化為具有不同本性的多元體,它的要素越是能夠形成不同的復合物或成形的物質,那么,它就將越有效地在環(huán)境之中進行分布,達成生態(tài)秩序的和諧以及物種之間的平衡。要言之,多元性的根莖模型是德勒茲對自然大化的無限力量和公正無私的由衷贊美。

        其三是自然的關聯(lián)性法則。馬克思早就說過:“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钡吕掌澰谧匀坏年P聯(lián)性上和馬克思持有同樣的觀點,同時又能看出盧克萊修對他的影響?!白匀徊皇菑膶傩缘?,而是連接性的:它通過‘和’來表達自己,而不是通過‘是’來表達。這個和那個——交替和糾纏,相似又有所差別,相向吸引又互相排斥,精微玄妙而又突發(fā)斷裂。大自然仿佛是滑稽演員的外衣,完全由堅實的補丁和空曠的空間構成;她是由充盈與匱乏構成的,也是由存在與虛空構成的,兩者都以無限自居,同時又限制著對方?!笨梢哉f,自然是一個沒有預設目的的動態(tài)過程,不需要假定某種解釋這一過程的終極基礎,自然只是由構成自身的力量和關系組成。這一普遍性的規(guī)律也體現(xiàn)在根莖模式中,根莖“任意兩點之間皆可連接,而且必須被連接”,意指“一切事物變動不居的復雜互聯(lián)性”,揭示了一種沒有中心,不斷鏈接和排列組合的系統(tǒng)?!白匀坏娜葚炂矫婢拖袷且徊烤薮蟮某橄髾C器,但它卻是真實的、個體的,它的構件就是配置或多種多樣的個體,這些個體之中的每一個都集聚著無限的粒子,這些粒子進入到無限的、或多或少相互聯(lián)結的關系之中。”

        其四是自然的共生性法則。德勒茲不滿西方哲學存在論傳統(tǒng)對多元性生命世界的否定,認為生命獨立于存在,生成先于存在,是純粹的絕對的內在性,是“滿滿的潛能和至福”;他將尼采的“永恒回歸”創(chuàng)造性地解讀為“生成之在”,存在因為內在于生成之中而得到肯定,生命不僅包括有機的生命,還包括非有機的生命,自然的勃勃生機就在于各種有機和非有機生命的不斷生成,生生不息,這也恰恰是人類的幸福所在。而生成是建立在差異性基礎上的,生成既不是模仿也不是同一化,不會沿著一個預定的線路發(fā)展或退化。生成也不是一種進化,“如果說進化包含著任何真正的生成,那么,這只能是在共生的廣闊領域之中,正是共生使迥異的等級和領域之中的存在物進入互動之中,但這些存在物之間卻不存在任何可能的血緣關系”。生成總是具有“纏卷性”,共生性就在于一種生成總是同時會介入另一種生成,它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有機體的共同作用。“多元體不停地相互轉化、不停地進入彼此之中”,“每個多元體都已經(jīng)由處于共生之中的異質性的項所構成,或者,一個多元體連續(xù)地將自身轉化為一系列其他多元體。正是所有這些異質性的要素構成了共生和生成的‘這個’多元體”。重要的是,多元體之間的轉化是不會按著預設的邏輯秩序進行的,因為多元體無處不在,每個多元體都是共生性的,自然本身則是由眾多多元體構成的共生性,任何違反共生性法則的行為必然是反自然的。德勒茲認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進化論,它不再遵循樹狀譜系,而是代之以根莖模式,一種基于互動博弈、共享轉變狀態(tài)的不確定性的流動。

        表面上看,德勒茲并沒有過多地描述生態(tài)問題和生態(tài)危機的細微經(jīng)驗癥候,也沒有建立一種具體的確定的生態(tài)哲學。然而,哲學確立彼岸世界真理的方式就在于揭示隱匿于思想中的各種“前提”,消解這些思想前提的“邏輯強制性”,重新建構思想形成自己的根據(jù)和原則,從而變革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實踐路徑。德勒茲以革命的態(tài)度,把現(xiàn)代社會的生態(tài)問題歸入晚期資本主義批判這一核心主題,深刻論證了西方現(xiàn)代性的內在矛盾,特別是揭露了西方哲學傳統(tǒng)乃是西方社會危機的深層根源。其卓越之處在于,他從政治和倫理的角度深入探究了哪些理念和法則更能符合人與自然的原初和諧,更能維護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類的長遠利益,從而促使人們以新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去反觀和超越歷史和現(xiàn)實,激發(fā)新的生態(tài)情感,鼓勵新的生命創(chuàng)造,這一切都為“人與環(huán)境和諧共生”等生態(tài)實踐提供了新穎而又堅實的哲學啟示。

        出路:召喚新主體和新大地

        德勒茲對于解決生態(tài)問題的方案集中于與資本主義的斗爭中,因為他將生態(tài)危機的全部癥結及其根源歸結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歸結于它賴于建基的總體化、同一性、極端理性主義的哲學基礎,歸結于通行全球的經(jīng)濟的、社會的公理化體系,歸結于那些決定了人的思維模式、存在方式的“捕獲裝置”和控制機器。走出生態(tài)危機的出路在于逃離現(xiàn)有的社會體系,他把這一路線稱為“逃逸線”,但逃逸不是消極退隱,而是為了合乎自然法則的生態(tài)文明社會的生成。就像現(xiàn)代哲學成就了資本主義社會一樣,未來哲學對突破資本主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即“創(chuàng)造新的內在的生存方式”。真正的歷史是事件的歷史,而事件的發(fā)生存在于漸變的過程,是那些“非歷史因素”在發(fā)揮作用。作為“非歷史因素”的哲學,其本質是創(chuàng)造概念,“概念把內在性從資本所強加于它的全部桎梏當中解放出來”,不僅使那些“充滿西方民主對話的精神貿易從概念里找到了自己的商品,或者說找到了概念的交換價值”,使這種社交性能夠產(chǎn)生共識;而且概念跟現(xiàn)時環(huán)境銜接,“跟此時此地與資本主義斗爭中的真實的東西銜接起來,只要前一次斗爭遭到背叛時就要展開新的斗爭”,在革命的意義上,“刪除作為內部界限的資本,使其轉而針對自己,從而呼喚新的土地和新的民眾”。德勒茲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探討了破解生態(tài)問題的出路,即顛覆資本主義從精神世界到現(xiàn)實世界里那些有悖于自然法則的制度,生成合乎自然法則的新平臺和新主體,創(chuàng)造新的思維模式和生存方式。這一策略得到他多年的合作者加塔利的呼應:“除非在全球范圍內,并在帶來一場真正的政治、社會和文化革命的條件下,重新確定生產(chǎn)物質和非物質產(chǎn)品的目標,否則就不會對生態(tài)危機作出真正的回應。這場革命不能只關心大規(guī)模的有形力量之間的關系,也應考慮微觀領域的感性、智力和愿望。”

        在微觀層面上,德勒茲主張重塑主體性,構建能夠“藝術地生存”的新主體,把生態(tài)拯救之道植根于人的日常生活領域,以此拓展人類生態(tài)空間。因為生態(tài)危機在根本上是資本主義社會問題,而“人的本質,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聚焦主體性成為破解問題的關鍵。德勒茲反對傳統(tǒng)的主客二元論,拒絕陷入人類中心主義立場,但與德里達、??碌群蟋F(xiàn)代哲學家陷于拆解的慣性有所不同,他并非反對主體性,而是拒斥舊有的主體,主張重建一種關系的主體、連接的主體。為此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概念——游牧民,即采取游牧思維和行為的主體,“游牧”代表著與同一性、中心化邏輯迥然不同的根莖主義,這顯然是對抗資本主義公理化的具有生態(tài)意義的新主體,這一新主體具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態(tài)精神。德勒茲認為,對于生成新主體來說,藝術具有和哲學同樣重要的作用。哲學是概念的生成,藝術是感性的流動,“藝術并不比哲學思考得少,但用情態(tài)和感知物進行思考”。尤其重要的是,德勒茲認為,藝術的自然本源規(guī)定了它對于解決生態(tài)問題負有特殊使命:“藝術家始于觀察四周,朝向所有的環(huán)境,但卻只是為了在被創(chuàng)造者之中把握創(chuàng)造的痕跡,在被自然化了的自然之中把握那進行自然化的自然……”在藝術品的創(chuàng)作和接受中,知覺、情感流通與連接,自然生態(tài)的話語從理論層面滲進日常生活現(xiàn)實。簡言之,藝術活動中存在著一種生成運動,“捕捉并引導著主體性的不斷組成;藝術就是主體性得以在其上或圍繞它進行重組的所在”。

        “藝術地生存”作為德勒茲“創(chuàng)造新的內在的生存方式”的具體表達,強調個體要重拾人類應有的生態(tài)精神和情感,以此引向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與加拿大生態(tài)學馬克思主義者威廉·萊斯提出的“易于生存社會”概念具有同等的含義指向。首先,“藝術地生存”是一種多元化的生存方式。異質性的藝術激發(fā)個體主體性持續(xù)走向特異化,人人創(chuàng)造自己獨有的生存方式,不同個體的生存方式呈現(xiàn)差異性;個體的特異性勢必創(chuàng)造群體主體性的差異化和多元化,社會精神價值體系走向多元性,由此消解資本主義社會總體化、同一化、層級化的邏輯控制,形成具有生態(tài)文明特征的人類可持續(xù)生存方式。尤其是在物質文明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人類發(fā)展的著力點應向不平衡、不充分的部分轉移,追求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樣式;個體應更多地轉向精神、心理訴求,消減物欲邏輯,以“美”作為生活價值標準,追求內在高質量的生活。其次,“藝術地生存”在于通過生成他者來感受自然多樣性。藝術擅長從自然多樣性的角度來審視世界,“生命是感受的活躍的互動,是持續(xù)的生成—他者”。在藝術的感受邏輯中,人生成非人的動物、植物、機器等,將自身放置于生命的知覺之流,在自然的關聯(lián)性中思考與想象,而不再將自己當成高于生命之上并與之對立的認識論主體。但這并非回到原始的動物或植物狀態(tài),而是在多元結構中認識到人類與生命不可分離的局限,通過肯定他者的生命去善待世間萬物,使人類從優(yōu)先的位置解放出來。再次,“藝術地生存”追求生態(tài)倫理意義上的人性完滿?!叭祟愡M行控制的真正目標不是自然的外部過程,而是自己內在世界的完善。即使基督教關于人類統(tǒng)治自然的教義也是一種先驗的靜態(tài)的觀念,與時間中的現(xiàn)實變化過程無關:控制是上帝的贈予,而非人類的成就,因而控制自然只關涉到人類精神活動的一個方面,即人性的自我完善,而非征服外部自然?!钡吕掌澆⑽窗焉鷳B(tài)危機局限于狹義的領域,而是從精神、社會和自然的全方位視角重新規(guī)定主體面向未來的責任,人類急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是:在生態(tài)倫理的意義上應該懷有什么樣的情感、智慧、信仰,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如何構建真正的人性?!叭绻覀兛梢噪S時接受過去和現(xiàn)在,那就是說這種綜合是自行構成的”,只有斷裂“把過去構成未來的規(guī)則”,才能解轄域化資本主義對人性的捆綁,剔除傳統(tǒng)人性中“恥為人類”的自私、霸凌、貪婪的一面,生成生態(tài)倫理的人性。生態(tài)倫理的人性由非人性構成,其意旨是對人的和非人的世界滿懷著愛,達到胸懷天下、我中無我的境界,最終實現(xiàn)人性的生態(tài)自由。

        在宏觀層面上,德勒茲提出創(chuàng)造“新大地”,即按生態(tài)自由原則創(chuàng)建新的社會結構,改變社會領域各個層次的集群關系、人際關系。地球上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各種自然條件的退化,皆從社會關系的惡化起始,資本主義對領土、勞動力的掠奪性開發(fā),對自身的外部界限、內部界限的不斷移置,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一體化的公理體系的肆意推行,破壞了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幾乎把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星球推向了不歸路。面對生態(tài)危機的世界性挑戰(zhàn),理當在資本主義批判主題下,從一種世界性觀點重思人類與非人類之間、人類各階層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德勒茲的根莖模式和多元體、共生性自然法則,揭示了自然萬物是一種共在生成的關系?!吧墒冀K是有別于血緣關系的另一種秩序,它是聯(lián)盟?!鄙傻闹刃驖B透到全社會,帶動著全人類,處于迥異的等級和領域之中的存在物既不是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也不是在相互模仿中走向同一化,而是相互介入、相互中介,不同構型的國家和社會應該結成生態(tài)政治運動聯(lián)盟或共同體,朝向純粹的內在性的生命平面重新生成自身,既包括自然萬物的生機,更指向全人類的共同命運。

        那么,成立了生態(tài)政治聯(lián)盟就找到了破解人類生態(tài)之危的“金鑰匙”?答案是否定的。關鍵取決于這種聯(lián)盟賴以建立的基礎是否為生態(tài)價值的自覺認同、共同的愿景和追求。人類有史以來,就不缺乏以血緣、語言或王權等關系結成的各種共同體,“這種共同體是一個階級反對另一個階級的聯(lián)合,因此對于被統(tǒng)治的階級來說,它不僅是完全虛幻的共同體,而且是新的桎梏”。沿著馬克思指引的思路,德勒茲進一步發(fā)現(xiàn),資本主義作為虛假共同體恰恰是資本邏輯主導下的樹狀組織,其實踐指向是以商品、貿易和資本為基礎形成的組織,并將一系列外在的普遍的規(guī)則建構為公理系統(tǒng),以此形成了資本的平面與基礎。資本主義公理體系實為資本邏輯的化身,一方面,人與人之間是不平等、不公正的關系,在資本主義公理體系中制造了人人皆為主體的假象,實際上個體主體只是龐大資本主義機器的構件,處于被控制、被禁錮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公理體系顛覆了所有阻礙和束縛的世界性能量,形成了超國家的力量,國家只是公理體系的一個實現(xiàn)模型。在外部的世界市場領域,不同的國家被捕獲為同構性的對象,同構就意味著國家之間形成同質性的關系,進入同質化的過程。不管從人際關系看還是國際關系看,世界都被納入禁錮、控制、捕獲的進程,處于非解放的狀態(tài),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爸挥袛[脫了資本的平面,不斷擺脫它,一個集群才能不斷生成為革命性的,并摧毀可數(shù)集合所確立起來的統(tǒng)治性的均衡。”按德勒茲的展望,對抗資本平面的力量形成被解域和被解碼之流,它們既擺脫對自身進行接合的公理體系,也擺脫對其進行再結域的國家、共同體之模型,試圖進入種種勾畫出一片新大地的連接,最終指向一種對抗公理系統(tǒng)的革命性的接合,唯有如此,才能生成適于生態(tài)自由,即適合人類“藝術地生存”的新大地。“面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挑戰(zhàn),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唯有攜手合作,我們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生物保護等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泵嫦蛏鷳B(tài)自由的共同體是以全球生命同伴、全人類共同命運為價值追求的組織,具有開放、多元、有機的特征,經(jīng)濟、技術、資本等只是作為手段而非目的,各個個體之間是異質、獨立、平等、互惠的關系,這樣的組織才會將人類引向未來美好生存。

        ①德勒茲關于哲學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經(jīng)驗主義與主體性》《盧克萊修與自然主義》《康德的批判哲學》《尼采與哲學》《柏格森主義》《斯賓諾莎與表現(xiàn)問題》《斯賓諾莎的實踐哲學》和《意義的邏輯》等,其中《斯賓諾莎與表現(xiàn)問題》和另著《差異與重復》是德勒茲申請法國國家博士資格的論文。

        ②⑤[法]吉爾·德勒茲:《哲學與權力的談判》,劉漢全譯,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187、168頁。

        ③夏瑩:《批判與革命:馬克思及其后繼者的哲學貢獻》,《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4年第1期。

        ④參見Bernd Herzogenrath,eds., An [Un] Likely Alliance:Thinking Environment[s] with De1euze/Guatta, Newcastle upon Tyn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2008,pp.1~5;Deleuze/Guattari&Ecolog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9,pp.2~5.

        ⑥參見Ronald Bogue,A Thousand Ecologies,inDeleuze/Guattari&Ecology, 2009, pp.54~55.

        ⑦參見Naess Arne,Ecology,CommunitandLifestyl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p.36.

        ⑨在這方面,奧爾多·利奧波德著有《沙鄉(xiāng)年鑒》,斯圖爾特·布蘭德著有《地球的法則——21世紀地球宣言》,約翰·貝拉米·福斯特著有《生態(tài)革命——與地球和平相處》,福斯特還與布雷特·克拉克、理查德·約克合著《生態(tài)裂痕:資本主義對地球發(fā)動的戰(zhàn)爭》。

        猜你喜歡
        人類生態(tài)
        顫抖吧,人類
        哈哈畫報(2022年4期)2022-04-19 11:11:50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生態(tài)養(yǎng)生”娛晚年
        人類會成長起來嗎?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6:54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住進呆萌生態(tài)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tài)之旅
        生態(tài)之旅
        生態(tài)之旅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麻豆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久久久久久欧美精品se一二三四| 免费xxx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九色| 一本色道加勒比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丰满少妇大力进入av亚洲| 亚洲熟女av中文字幕网站| 东京热加勒比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醉酒后少妇被疯狂内射视频 | 国产男女乱婬真视频免费| 风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i8| 欧美性色黄大片手机版| 91呻吟丰满娇喘国产区| 日本免费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日韩制服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懂色|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av片|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无码AⅤ最新av无码专区| 青青草小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天堂中文资源在线地址| 五十路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中文三级全黄| 国产真人无遮挡作爱免费视频 |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