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泉,馬丙臣,馮吉燕,李淑梅
(1.金陽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 2.信城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感染后可長期潛伏于脊髓神經(jīng)后根神經(jīng)節(jié)的神經(jīng)元內[1-2],水皰、神經(jīng)痛為本病的主要特征。我院2019年2月份中醫(yī)科收治了2名軀干部帶狀皰疹患者。根據(jù)2名患者的不同中醫(yī)辨證用分別用中號火針皮損處火療,清瀉肝火、解毒止痛的龍膽瀉肝湯,除濕胃苓湯口服,穴位針灸法,療效顯著,(為書寫方便將患者女性編號為1號,另一名男性為2號患者)現(xiàn)報告如下。
我院中醫(yī)科2019年2月份中醫(yī)科收治了2名軀干部帶狀皰疹患者。1名45歲,女性,一般情況可神志清,疼痛痛苦貌。查體:右側乳房正下方有一5×7.5 cm的皮損區(qū),數(shù)個水皰,皰壁緊張發(fā)亮,皰液澄清,舌紅苔黃,自述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黃。1名男性,52歲,一般情況可,神志清,精神可。查體:左側乳房下方,肋緣上方處有一4*8CM皮損區(qū),右側平肋緣處有一8×3.5 cm的皮損區(qū),皮損區(qū)色淡,皰壁松弛,舌淡苔白,脈沉緩 ,患者自述食欲差,疼痛不顯,腹部脹滿。2名患者血液檢查肝腎功能均正常,口服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片)0.4 g/次,一日4次。
根據(jù)癥狀、部位、水皰等情況中醫(yī)辨證1號屬肝經(jīng)郁熱,中醫(yī)科商議火針皮損處火療,龍膽瀉肝湯穴位(針灸瀉法:阿是穴、夾脊、行間、大敦、陽陵泉)針灸法綜合療法。2號患者辨證屬脾虛濕蘊,商議火針皮損處火療,除濕胃苓湯,穴位(雙側支溝照海隱白穴)針灸法綜合療法。
中號火針一枚,酒精燈火上加熱待針尖處于白熾狀態(tài)后快速的刺入水皰或水皰邊緣,水皰逐個刺破使熱毒通過針刺由皮膚排出體外。隔日一次,2名患者均5~6次后癥狀明顯好轉。
1號患者方藥:龍膽草12 g、黃芩10 g、梔子10 g、生地15 g、赤芍15 g、柴胡g、通草6 g、生甘草6 g、金銀花10 g、連翹9 g水煎服。2號患者方藥:炒蒼術12 g、厚樸9 g、陳皮6 g豬苓9 g、澤瀉6 g、赤茯苓6 g 、白術15 g、防風15 g、 梔子10 g、木通6 g、肉桂3 g、甘草6 g,水煎服,燈芯引。
1號患者取穴阿是穴、夾脊(胸5)、行間、大敦、陽陵泉,2號患者取穴支溝照海隱白。穴位均取雙側針灸。一天兩次,各留針約20~30分鐘。隨加紅外線理療20~30分鐘,促進炎癥的吸收。10天后患者自述疼痛明顯減輕,查體皮損處明顯好轉。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水皰、神經(jīng)痛為本病的主要特征。
(1)火針以熱引熱,清熱解毒,可以有效地使人體內的熱毒通過針刺由皮膚排出體外。所以火針的清熱解毒效果很好。
(2)1 號方中龍膽草大苦大寒既能清利肝膽實火,又能清利肝經(jīng)濕熱,黃芩、梔子苦寒瀉火,燥濕清熱,澤瀉、木通、滲濕泄熱,導熱下行;實火所傷,損傷陰血,生地養(yǎng)血滋陰,邪去而不傷陰血;金銀花連翹清熱瀉火。2號方中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燥濕運脾、行氣和胃;白術、澤瀉、茯苓、肉桂健脾助陽、化氣利水滲濕;梔子、木通、清熱利濕,防風散肝舒脾,祛風勝濕。諸藥配伍,清熱除濕,健脾利水之功效發(fā)揮到極致。
(3)穴位針灸:大敦穴為的主治肌肋痛,行間穴主治胸脅脹痛,夾脊(胸5)主治肝熱胸脅脹痛,大敦穴調理肝腎、熄風開竅、理血,陽陵泉治療肝郁脅痛,阿是穴治療隨機痛.支溝穴歸屬手少陽三焦經(jīng),緩解治療脅肋痛、肘臂痛。針灸照海穴對目赤腫痛,陰虛火旺的癥狀有緩解。隱白穴諸濕腫滿皆于脾,脾經(jīng)體內經(jīng)脈的氣血由本穴外輸脾經(jīng)體表經(jīng)脈。
火針療法、湯劑口服、穴位針灸、紅外線理療等綜合治療后2天后水皰干涸,5~7天后疼痛明顯減輕,10~14天后皮損處結痂脫落,留有暫時性淡紅斑或色素沉著,患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