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研究文獻進行整理分析,嘗試歸納出目前關于高中語文新課標研究的重點與不足,為推進語文學科建設貢獻微薄之力。目前我國語文教育教學研究工作者對高中語文新課標的關注度極高,但多數集中在直觀認識上,并且在實踐層面沒有獲得相應的關注。因此,關于課標操作層面上的研究仍需深入,讓更多一線教師廣泛參與進來將成為未來語文教育發(fā)展的重點。
【關鍵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高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4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04-0073-02
【本文著錄格式】孫迪.《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研究述評[J].課外語文,2020,19(04):73-74.
2018年1月16日,我國教育部正式發(fā)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并于2018年秋季開始實行?!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高中語文新課標”)堅持了以往的改革思路和基本理念,同時又根據社會和教育的發(fā)展需要,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優(yōu)化了課程結構并強化了課程有效實施的制度建設。新版課標相對于舊版課標不僅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更新了教學內容,還研制了學業(yè)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是對舊版語文課標的揚棄與創(chuàng)新。
隨著新版普通高中語文課標的頒布與實施,許多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對其研究也逐漸達到了熾熱的盛況。本文通過對高中語文新課標研究文獻的整理分析,希望增強自我觀察和分析意識,提升科研能力。旨在為研究我國語文課改的專家學者更好地進行研究,一線教育教學工作者更好地進行教學提供些許幫助,為推進語文學科的建設貢獻微薄之力。
一、文獻搜索
為了較全面地反映現階段語文教育研究人員和工作者對新版高中語文課標的研究與解讀,筆者選擇以中國知網為例,進行主題搜索。本文以高中語文新課標頒布的時間為準,時間限定在自2018年1月16日至2019年9月16日的研究文獻,重點對碩博論文以及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進行整理分析,嘗試總結概括出目前關于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究的重點與不足。
二、研究現狀
通過對已收錄的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分析,筆者發(fā)現近兩年對于新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研究范圍廣泛,角度靈活,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高中語文新課標研制的研究
2017年版高中語文新課標的問世,對我國語文教育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具有無可厚非的重大價值。從整體視角對高中語文新課標進行研制的研究,除了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組負責人王寧、巢宗祺編著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值得一提的還有北京師范大學張秋玲教授編著的《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高中語文》。這本書分為高中語文新課程概述和高中語文新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與評析上下兩篇,分別從課標修訂的背景、原則以及依據三方面介紹了語文課程的目標與內容、性質與理念、設計思路與實施機制等內容。并對修訂后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業(yè)質量”“學習任務群”重大改革進行了解析與教學指導。張教授認為,語文課程改革需要對課程研制層面、課程實施層面走向縱深層面的突圍創(chuàng)新才能持續(xù)推進,進而達到學科育人的預期目標。2017年版高中語文新課標堅持了正確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反映了立德樹人新時代的要求,并且順應教學規(guī)律及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做到了真正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使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發(fā)揮得更加全面。但同時張教授還指出,語文課程的改革是一次永不停止的戰(zhàn)役,課程修訂永遠在路上。
(二)對高中語文新課標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界定的研究
高中語文新課標在明確了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語文學科素養(yǎng)進行了具體界定,并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概括為四個方面,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一界定和闡述不僅凸顯了綜合性的特點,還是立德樹人在語文課程中的體現。首都師范大學的王云峰教授在2018年發(fā)表的核心期刊《試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表示,語文學科素養(yǎng)是對立德樹人工作的落實,是對“語文素養(yǎng)”概念的補充和完善。
此外,語文學科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教學在學生身上產生的效果,對學生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廣東中學教師田光榮在《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語文學科教學》一文中就曾表示過,要想真正發(fā)揮語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使語文教育服務于人的終身發(fā)展,就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而針對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山東省中學教師李艷紅認為這四個方面就是按照語文的獨特教學特點展開的教育,無論是在基礎的語言建構上,還是思維的綜合應用上,需要通過創(chuàng)造獨特的語文美感實現良好的美學鑒賞教育,這些充分體現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三)對高中語文新課標中“學習任務群”設置的研究
高中語文新課標在課程內容方面一改從前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制定了18個學習任務群。主要以語文學科素養(yǎng)為綱領,學生實踐活動為主線,整合了學習情境、內容、方法和資源,由若干學習項目組成。這一改革既是新版課標的一大亮點,又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
對于“學習任務群”的設置,一些學者從其設置的要點和意義進行了研究。南京師范大學的黃偉、梅培軍對“學習任務群”一詞進行了解讀,認為可以將其分為三個要點:學習、任務、群。他們在2018年發(fā)表的核心期刊《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與教學三維度》中提出,“學習”是指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強調自主性與主動性,關注言語的實踐?!叭蝿铡币辉~則是強調學生的任務意識,并以驅動的方式開展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群”則可以理解為強調語文學習的綜合性、關聯性與情境性,注重語文學科內部的聯動,也注重將言語實踐引向生活實踐。此外,蘇州大學的管賢強、母小勇認為“學習任務群”設置的意義重大,這一概念的提出彌補了課程內容要素方面的欠缺,因此體現了語文課程內容回歸語言實踐的重構。
還有一些學者對“學習任務群”設置的內容進行了研究。其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這三個任務群貫穿了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個階段,因此備受關注?!罢緯喿x與研討”任務群強調的不只是單篇的、群文的閱讀,還需要有整本書的閱讀與交流。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劉日光認為,“整本書閱讀”中的“整本書”要彌補此前以“單篇閱讀為主”的語文教學不足;而“整本書閱讀”中的“閱讀”則應該是在教師引領下學生的真實閱讀。“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強調的是語文學習與當下生活的關聯。北京市吳東教師解釋到,此任務群就是以參與、體驗、探究為主的活動方式,強調語文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和對當代文化的關注。而面對新時代社會生活中日新月異的交流手段,語文課程該提供哪些學習經驗,這主要在“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中落實。因此,顧之川教授解釋到,落實“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至少需要從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統(tǒng)籌規(guī)劃,相互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四)對高中語文新課標中“學業(yè)質量”制定的研究
2017版高中語文新課標除了在課程結構上進行了重大改革,還增加了高中階段學業(yè)質量要求。它具體描述了學生經過高中階段的學習應該達到的學業(yè)成就表現,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教師的語文教學和語文考試評價提供了重要依據。對此,王云峰教授在《基于課程標準的高中語文學業(yè)質量評價探析》一文中表示,語文課標中的學業(yè)質量的研制最重大的意義就在于其標準與課程目標形成了相互對應,描繪出了學生通過本學科的學習所應獲得的學業(yè)成就表現。
王教授認為,高中語文新課標學業(yè)質量的制定,能夠進一步完善語文學業(yè)質量測試中紙筆測驗的測試框架和測試內容,還能夠改進語文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是實現教、考、評三者有機統(tǒng)一的基于高中階段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表現性評價工具。王云峰教授的這一觀點得到了杭州師范大學倪文錦教授的認同,他在《語文新課程評價與學業(yè)質量標準》一文中從語文課標發(fā)展歷程的角度,研究了語文課程評價的繼承與發(fā)展。他認為語文課程改革的重大環(huán)節(jié)之一,就是構建了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水平為基礎研制的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它的出現使長期以來教、考、評分離這一教育領域積重難返的痼疾得到了醫(yī)治,使語文教育的育人質量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三、總結與啟示
通過搜集與查閱有關高中語文新課標的研究文獻,可以看出我國的一些知名教育家、學者對語文課改的進程有很大的關注。他們的深入研究與解讀使得語文課程改革的進程不斷前進,并為一線教育教學人員提供了重要的幫助。
但是,通過對這些研究的整理與分析,筆者發(fā)現對其相關的研究文獻大部分集中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業(yè)質量”“學習任務群”這三個顯而易見的改革修訂方面。而針對高中語文新課標修正的具體內容是怎樣的,修訂的數據是否科學合理,調查的展開過程如何,語文課標的撰寫是否規(guī)范,這一類操作層面的問題研究太少。并且多數研究只是對高中語文新課標進行了直觀上的認識,沒有考慮到其頒布的背景以及這些文件的深層理念。對于國家教育體制、學科教育理念等整體和系統(tǒng)的方面并未深入研究,缺乏系統(tǒng)分析,深層次地探討其中產生差異的原因。
此外,關于高中語文新課標研究的文獻作者,高校教師和科研機構人員居多,而中學等一線教師比例過低,這從側面反映出了高中語文新課標在實踐層面并沒有獲得在理論層面相同的關注度,因此,關于高中語文新課標操作層面上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與發(fā)展,而如何讓更多使用課程標準的中學一線教師廣泛參與進來將成為未來語文教育發(fā)展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顧之川.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教材、教學及評價[J].語文建設,2018(34).
[2]管賢強,母小勇.學習任務群:回歸語言實踐特質的課程內容重構[J].語文建設,2018(10).
[3]黃偉,梅培軍.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與教學三維度[J].語文建設,2018(25).
[4]李艷紅.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及培養(yǎng)路徑[J].內蒙古教育,2018(10).
[5]劉日光.高中語文課程視域下的“整本書閱讀”[J].語文建設,2018(19).
[6]倪文錦.語文新課程評價與學業(yè)質量標準[J].語文建設,2018(31).
[7]田光榮.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語文學科教學[J].語文教學之友,2018(6).
[8]王云峰.基于課程標準的高中語文學業(yè)質量評價探析[J].語文建設,2018(31).
[9]王云峰.試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J].語文建設,2018(4).
[10]張秋玲.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高中語文[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孫迪,女,1995年生,新疆師范大學研究生,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專業(yè):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方向為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