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劍波 陳書健 許美剛 杭春全 強建萍
摘 要:通過2年示范種植試驗,揚麥25表現出豐產穩(wěn)產性好、綜合抗性強、品質優(yōu)、適應性廣等突出優(yōu)點;其高產栽培應通過適期適量播種和合理肥水運籌等措施,在足穗的基礎上主攻穗粒數,穩(wěn)定和提高千粒重,同時重視赤霉病、白粉病等病蟲防治和防災抗逆栽培。
關鍵詞:小麥;揚麥25;種植表現;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1-0088-03
揚麥25是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用揚17*2/揚11/豫麥18選育的春性紅皮中筋小麥品種,2016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麥2016003),適宜長江中下游冬麥區(qū)的江蘇淮南地區(qū)、安徽淮南地區(qū)、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區(qū)、河南信陽地區(qū)種植。江蘇省寶應縣自2017年秋引進該品種,以當地主推當家品種揚輻麥4號作對照,開展了品種比較試驗和生產應用示范,結果表明,該品種表現出高產穩(wěn)產、綜合抗性好和優(yōu)質高效等突出優(yōu)點,具有較好的生產應用價值。
1 產量表現
2017—2019年度,寶應縣連續(xù)2年在小官莊鎮(zhèn)楊蔣村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chuàng)建示范片和縣稻麥原種場進行大區(qū)種植比較(集中展示)[1]。揚麥25在3個試點的平均單產7.62t/hm2,較對照增產198kg/hm2,增2.70%(變幅-3.10%~9.80%)。其中2019年小官莊鎮(zhèn)試點,實收面積0.25hm2,平均單產9.14t/hm2,較對照增產1.91%(詳見表1)。
2 特征特性
2.1 產量結構 揚麥25分蘗性較強、成穗數高,穗、粒、重較協(xié)調,三試點平均成穗數518.7萬/hm2,較對照揚輻麥4號平均多3.3萬/hm2;平均每穗粒數38.79粒,較對照少0.62粒;千粒重平均42.14g,較對照高1.92g,具體見表2。
2.2 生育期 揚麥25熟期適中,適合當地稻麥兩熟種植。2017—2019年度,寶應縣從10月底至12月上中旬播種,均在次年6月上旬正常成熟。全生育期3試點平均208d,比對照揚輻麥4號早熟1.3d(表3)。
2.3 抗病性 品種區(qū)域試驗抗病性鑒定,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條銹病、葉銹病和紋枯病。近2年,在正常防治的情況下,揚麥25赤霉病、白粉病和紋枯病等均表現為輕度發(fā)生或未見發(fā)生。各試點均未出現倒伏和穗發(fā)芽現象(見表4)。
2.4 植株性狀 揚表25株型較緊湊,葉上舉,穗層較整齊,抗倒性好,熟相好。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紅粒,籽粒橢圓形、半硬質-粉質,飽滿。根據對小官莊鎮(zhèn)試點2年的考查,平均株高79.3cm,較對照少3.1cm,總小穗數不及對照,但退化輕于對照。在成穗數較高的情況下,平均小穗退化率10.52%,較對照減少6.15個百分點(表5)。
2.5 品質 據2018年、2019年2年對小官莊鎮(zhèn)試點小麥取樣送檢,揚麥25平均容重788.5g/L,蛋白質含量13.08%,濕面筋含量27.35%,白度81.35;粉質指標,除吸水率偏弱外,穩(wěn)定時間、拉伸面積、最大拉伸阻力等指標均達到中強筋小麥標準[2],品質指標優(yōu)于現當家品種揚輻麥4號(表6)。
3 高產栽培技術
根據近2年試驗示范及生產應用結果,揚麥25具有豐產穩(wěn)產性好、綜合抗性強、品質優(yōu)、耐遲播等特點,屬于偏穗數型、穗粒重三者較為協(xié)調的品種。其高產途徑為:在提高播種質量的基礎上,通過適期適量播種和合理肥水運籌,創(chuàng)建高效合理的群體結構,在足穗基礎上,主攻穗粒數,穩(wěn)定和提高千粒重。揚麥25在本地種植,7.5t/hm2以上產量穗粒結構為:有效穗495~540萬/hm2,每穗粒數38~40粒,千粒重41~43g。
3.1 適期適量播種,構建高效合理群體 寶應縣地處蘇中里下河地區(qū),淮南麥區(qū)北部,小麥適期播種范圍為10/25日—11/5日。根據本地稻麥兩熟茬口季節(jié)偏緊的主要特點,秋播要突出一個“搶”字,在確保播種質量的基礎上搶抓秋播進度,盡可能適期播種。播量應根據播期、整地質量、種子質量等因素綜合考慮。在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的前提下,對適期播種的田塊,建議用種量120~150kg/hm2,基本苗210~240萬/hm2左右。遲于播種適期,應根據實際播種期及整地情況,適當增加用種量和基本苗數。
3.2 提高秸稈還田質量,確保壯苗安全越冬 寶應以稻茬麥為主,稻秸稈全量還田是秸稈利用的主要途徑,但如果還田技術不到位,將嚴重影響小麥播種質量和安全越冬。提高秸稈還田質量,關鍵在于農機農藝配套。根據近年來的成功做法,應對前茬水稻秸稈碎草勻鋪后,選用大功率機械深旋或耕翻還田,精細整地后用條播機進行條(勻、擺)播,播深控制在2cm左右。播后及時進行鎮(zhèn)壓,以確保種、土緊密結合,防止吊空苗及土壤跑墑,實現壯苗越冬。
3.3 科學運籌,合理施肥 遵循“施足基肥、普施重施拔節(jié)孕穗肥”的原則,根據本地中、強筋小麥品質調優(yōu)栽培技術要求[3],氮肥運籌適宜的基追比為5∶5(其中基肥、平衡接力肥、拔節(jié)肥、孕穗肥的運籌比例為5∶1∶2∶2),磷肥以基肥投入為主,鉀肥一般基肥與拔節(jié)肥比為6∶4。單產7.5t/hm2以上一般施純N量270kg/hm2以上;N∶P2O5∶K2O為1∶0.5∶0.6左右。具體運籌上:基施45%三元復合肥375~450kg/hm2+尿素150kg/hm2左右,根據苗情在3~5葉期盡早追施平衡促蘗肥75kg/hm2左右。普施重施拔節(jié)孕穗肥,拔節(jié)肥掌握在小麥基部第1節(jié)間基本定長、第2節(jié)間伸長1~2cm、葉齡余數2.5左右、高峰苗下降、葉色褪淡時施用,一般施45%高效復合肥225kg/hm2+尿素75~112.5kg/hm2;孕穗肥在葉齡余數0.5~0時施用尿素75~112.5kg/hm2,用以延長功能葉壽命,防早衰,提高粒重。
3.4 強化監(jiān)測預報,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根據病蟲發(fā)生情況,及時防治病蟲草害。一是藥劑拌種,針對小麥黑穗病、紋枯病等系統(tǒng)侵染病害與土傳病害發(fā)生情況,選用相應藥劑拌種處理。適期早播小麥也可采用化控制劑拌種,促進生根、發(fā)蘗、壯苗。二是雜草防除,對適期播種的田塊,溫度、墑情適宜時應盡可能進行封殺化除及出苗后補除工作;對秋季化除不力及未來得及秋除的田塊,及時搶抓春季回溫的時機,進行春季化除,要特別注意天氣變化,嚴防出現凍藥害。三是重視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和蚜蟲等防治。對防治達標田塊適時進行防治;尤其做好以赤霉病防治為主的穗期“一噴三防”工作,選用特效藥物,提高防治效果。
3.5 主動抗災應變,促進小麥穩(wěn)產高產 一是高標準建好田間一套溝,確保內3溝和外3溝相配套、灌排通暢。如天旱無雨,播后1~2d要主動及時溝灌洇水確保出苗;遇到連陰雨天氣,及時排水降漬。二是及時做好鎮(zhèn)壓覆蓋防凍保苗。對播種質量較差尤其是稻草還田的田塊,播后冬前必須使用鎮(zhèn)壓機械進行鎮(zhèn)壓,促使耕層緊密,以提高出苗率、促進全苗齊苗和保墑防凍,確保安全越冬。三是做好防倒栽培。揚麥25抗倒性較強,但在群體密度大的情況下仍應注意防倒。在控制用種量、建立合理群體基礎上,可在小麥抽穗期結合小麥“一噴三防”用“勁豐谷德”1500mL/hm2噴施增強植株抗倒能力。
參考文獻
[1]高劍波,唐瑞森,閔信榮,等.寶應縣優(yōu)質中強筋小麥新品種的篩選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14):83-86.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17320-2013.小麥品種品質分類[S].1998.
[3]許美剛,高劍波,夏心祥,等.不同農藝措施對揚麥11號小麥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34(12):2656-2658.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