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線條作為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具有造型與抒情功能。本文利用格式塔心理學與視知覺等形式理論分析中國線條的美感問題。文章認為中國藝術的線條是極具生命感的,是主客觀統(tǒng)一,形與神相結合的產物。并以西方形式理論、中國傳統(tǒng)哲學為基礎,分析線條的抒情美,感受中國線條獨特的審美意蘊,為藝術家深入研究線條的審美特性提供新方向。
關鍵詞:中國線條 形式美 抒情性 審美意蘊
一、中國線條多樣的形式美
經過歷史的積淀,線條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其自身也具有獨特的形式美感。中國線條因時代發(fā)展出現不同表現形式,起初線條只為填色以勾出事物的大概輪廓而服務,雖偶爾也會尋求變化,但還是以刻畫輪廓為主流。后來,線條以“寫”為表現形式,吸取書法性用筆在書寫中注入精神內容,將線的表現功能發(fā)揮到極致,充分突出線條的形式美。如顧愷之“春蠶吐絲”般的線條,線條的剛勁柔美將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吳道子的柳葉描,衣紋飄逸,被稱為“用筆全類于書”,吳吸取了張僧繇在用筆上的長處并形成了一種筆簡意遠的“疏體”,都是通過線條的規(guī)律忠實地描繪著物象形態(tài)。隨后,水墨畫成為???,線條又出現了“皴”法的表現形式,大大加強了線條對刻畫物象運動與質感的表現力?!叭缗轳宥嘤弥袖h,皴筆與皴筆時常交疊在一起,感覺圓潤渾厚,適宜表現土石夾雜的山形。如斧劈皴是表現純石頭的山形,棱角明顯,多用側鋒,將皴筆排列組織起來表現山石的陰陽凹凸和質感?!睆摹懊琛钡健皩憽痹俚健榜濉笔蔷€條形式不斷豐富的過程,藝術家在探索線條多樣形式美感的同時,也離不開主觀意志對線的控制。線條作為用筆的表現方式,線條及其運用,和水墨畫的藝術形式美分不開。筆墨情趣可溯源于畫家的思想、感情、意境和審美觀點,而意與筆的統(tǒng)一更決定了作品的藝術風格。因此,中國線條是極具意志美、韻律美、流動美和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產物。然而,談及線條的形式美,不免要提及書法。文字在變革中經歷漫長的過程,是“脫胎于象形,而發(fā)展為抽象表情、抽象表質的藝術”。書法由起初的象形發(fā)展到現在的抽象,是具象與抽象、藝術抽象與抽象藝術之間的轉換。此外,書法作為最依賴線條的藝術,“深諳書法形式美的構型規(guī)律,才可創(chuàng)造出美的書法藝術品來”。因此,從視覺方面分析書法的美感是尤為重要的。書法藝術形式內部的運動感來源于用筆之間的張力,筆勢始終貫穿于毛筆的運動之中,筆法重在表現線條質感與力感的存在,力感的強弱影響著書法整體的精神,筆力間的運動構成書法中的“筆勢”,“濃墨健筆,逆筆澀進,線條力感強;順鋒偃筆(拖筆),則力感弱”,線條節(jié)奏依附于筆力,同時反映著書法整體的精神面貌。由此可見,抽象點畫結構的活動軌跡,消極與積極心情的流露,正是書法家內心世界的顯現。
二、中國線條的抒情性表現
一切藝術都是情感的產物,羅丹說“藝術就是情感”,藝術之所以動人,就是因為融入了情感,情感是藝術動人的核心因素,“線能表達一個人的思想感情、氣質和人格”。眾多藝術家對線條的抒情都曾有論述:“如庫克對線條外形空間的認識,看出他對理解線條的抒情功能,呂鳳子注意到了書法線條的感情內涵中不同感情的轉向(時間性運動)?!标惱[曾對顏真卿《祭侄文稿》進行評價,他認為這是顏真卿用血與淚書寫的藝術,字里行間的起伏、連綿,線條的起承轉合都是在抒寫胸中悲痛至極的情感。而書寫過程中無意識的點畫節(jié)奏則是內心潛意識的真實寫照。而線條作為狀物與抒情的手段,主客觀統(tǒng)一的產物,運動過程中產生的美感,也正是自然與內心的完美結合。因此,以上對線條的種種研究都說明線條自身的抒情性。
對于藝術家們來說,他們則致力于從線條中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西方美學家貝爾在《藝術》一書中談道:“僅從一條線的質量就可以斷定該作品是否出于一位好畫家之手。他唯一注重的是線條、色彩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用量及質量。從這些方面能夠得到遠比對事實、觀念、描述更為深刻、更為崇高的東西。”如顏真卿與趙孟頫的書法,他們都屬于技藝高超的書法家,趙孟頫的字給人以精致流美之感,注重書法技巧,忽視書法內在美的表現。而顏真卿的字則具宏大崇高之感,字形結體之間存在包容的力量,從技巧可以看到更為深刻的東西,書寫中蘊含著情感,這正是顏體字最“動人”之處,而這些卻是趙孟頫書法所缺少的。由此可見,中國線條的抒情性是更為深刻的,是對畫家整體精神、涵養(yǎng)的反映。
線條作為主要的表現手段,是通過其本身的形式美感來傳遞畫家情感的。線條的調性與畫家的個人性格也是密切相關的,線條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控制住線,好比胡琴手要控制弓子,才能奏出豐富的內容和感情的音樂”。在書法用筆中,點畫的方筆、圓筆并不表現客觀物象,而是通過書寫中的筆法,傳遞書家的精神與審美意境。繪畫中的線條也是如此,如南北兩派繪畫風格各異,皴法作為線條的表現形式之一,南派線條用筆圓渾、溫婉、秀麗,北派線條用筆堅韌、剛健、有力,形成了兩種用線風格。不同畫家運用線條具有不同的調性,這既彰顯了線條的抒情功能,也體現出線條自身獨特的形式美感。
三、中國線條獨特的審美意蘊
在中國藝術中線條是極具生命力的,引人深思,既是有機的,又是主客觀統(tǒng)一的,線條的產生與表現始終與生命、精神相關,具有濃烈的哲學意味。經過藝術家高超的技法將個人的審美理想融入藝術形式中,對事物進行重構,不僅滿足個人情感的抒發(fā),同時也注重線條獨特的審美性。“師造化”作為中國美學的重要思想表明了創(chuàng)造在藝術中的重要性,“線條的作用具有主觀性和能動性,它包括對自然形象的攝取和畫家思想情感的注入,可以說是造型藝術或藝術美中使主觀和客觀趨于統(tǒng)一的重要憑借”。清代劉熙載認為應該“造乎自然”,立足于不做自然的奴隸,應做自然的創(chuàng)造者,將線條“寫形”的功能立足于“意”之上,通過線條抒寫個人思想情感與人格精神,讓線條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形神作為中國哲學美學的重要問題,藝術美主客觀統(tǒng)一的重要載體——線條,則是表現事物形神的重要手段。格式塔心理學認為通過對事物整體的認知,對客觀事物進行加工、改造,創(chuàng)造出“有意味的形式”才能感人。如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的觀點,憑借“描形”以達到“寫神”的目的,借此表現對象的生命力,后人則將此作為評判藝術作品的標準之一。隨著顧愷之形神理論的發(fā)展,張彥遠則提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比粢靶嗡啤保傲⒁狻迸c“用筆”則是其根本。格式塔中的“形”,是通過對知覺整體的把握,重新組織建構,創(chuàng)造出新的整體,這樣被稱為“好的格式塔”。而作品中的“意”也是對主客觀的整體把握后,憑借用筆寫出物象骨氣,以表現作品的形式美和藝術美。
同時,書法作為中國抽象藝術的代表,則是憑借線條的形勢來賦予字體神韻,點畫的力量、速度和節(jié)奏都是線條美的佐證。孫過庭《書譜》中的“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包世臣將此解釋為“書之形質如人之五官四體,書之情性如人之作止語默”。書法情性由線條的組合來顯現,楷書字形方正,點畫嚴謹,給人以崇高莊重之感,草書字形飛動流轉,充分表現出線條的流動美,書體造型之間的張力和節(jié)奏正是書家內心潛意識情感的顯現,也是情性美和人格美的體現。而在書寫的過程中,個人的心理活動也被融入作品當中?!肮P跡學家從筆跡的諸種特征中,間接地量度出一個人的氣質(或沖動力)與這個人的意志力間的力量對比……因此,書法一般被看作是心理的活的圖解?!边\筆間的呼應關系和對筆力間的控制,使書法線條極具平衡美,“物理運動完全可以賦予那些能夠呈現出它們的力量和軌跡的形狀以生命感”。由此可見,書法線條緊張的力感正是書家精神的體現,也賦予書法藝術以獨特的形式美與精神美。
在本篇文章中,用形式理論分析線條的抒情性,從書畫藝術的發(fā)展與抽象性、線條自身獨立的表現性、中國線條形神統(tǒng)一的哲學性,對中國線條獨特的審美意蘊進行討論。用形式理論說明中國線條的美感問題,凸顯線條自身的審美品格,表現中國藝術獨特的審美內涵。
參考文獻:
[1] 彭修銀,劉建蓉.中國畫美學探驪[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 白雪石.中國山水畫技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3] 伍蠡甫.伍蠡甫藝術美學文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
[4] 丁夢周.中國書法與線條藝術[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5] 張仃.張仃談藝錄[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6] 王禮賢.書法漫談[M].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7] 克萊夫·貝爾著.藝術[M]. 周金環(huán),馬鐘元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
[8] 李可染.李可染畫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9] 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0] 魯道夫·阿恩海姆著.藝術與視知覺[M]. 滕守堯,朱疆源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 者: 朱佳瑞,長安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書畫美學。
編 輯: 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