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會權
(贛州師范高等??茖W校,江西 贛州 341000)
目前,我省高中英語教學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必修英語1-5》,它以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通過單元主題(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來建構聽說讀寫等教學內容,運用聽說讀寫等途徑和技能來讓學生習得語言、語用、文化知識以及語篇知識,幫助學生深化單元主題意義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同時滲透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其中,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更應該注重語篇與語篇分析。正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所指出的“把握不同語篇的特定結構、文體特征和表達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語篇意義的理解,還有助于他們使用不同類型的語篇進行有效的表達與交流”。那么,何謂是語篇與語篇分析呢?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它提出:語篇是表達意義的語言單位,包括口頭語篇和書面語篇,是人們運用語言的常見形式。語篇中各要素之間存在復雜的關系,如句與句、段與段、標題與正文、文字與圖表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涉及語篇的微觀和宏觀組織結構。句子內部的語法結構、詞語搭配、指代關系、句子的信息展開方式等,屬于語篇的微觀組織結構。語篇中段與段的關系以及語篇各部分與語篇主題之間的關系,則屬于語篇的宏觀組織結構。語篇分析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以語篇的角度來對閱讀文本的內容和結構進行解讀的活動,它主要分析閱讀文本中的片段句際、段際之間的關系,以此為基礎來把握語篇材料的邏輯結構、敘事方式和銜接手段。在高級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中,不能僅僅滿足對文本材料中的字詞語義、用法以及語法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應該引領學生從語篇和語篇分析的角度來解讀語篇材料,比如從語篇整體、段落和銜接方面等。通過這種文本解讀,來幫助學生建構語篇整體意識、段落邏輯意識和語篇銜接意識等以及拓寬文本解讀思路,促進對語篇的整體把握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實現(xiàn)對英語閱讀教學效能的提高。
從語篇類型來說,高中英語閱讀文本涉及諸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語篇形式。不同類型的語篇文本在語言和結構上都有自己的特點。例如記敘文通常是以時間、地點、任務和事件為線索,議論文則是通過各種論據(jù)和論證方法表達某種觀點。與此相對應,其語篇的組織結構也有差異。比如有:一般——特殊、問題—解決、提問—回答以及敘事等模式。在高中英語單元閱讀教學中,從語篇分析的角度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探究其中的語篇模式,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文本特點與結構,促進學生深度閱讀,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理解、概括等綜合能力。對此,筆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one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為例,從語篇分析的視域來闡述高中英語單元閱讀教學策略。該單元主題是“festivals”,其中的Reading板塊“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是一篇介紹“festivals”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一種通過陳述觀點、相關論據(jù)來傳遞事件、主題、方法、人物或觀點的信息的文體。其篇章結構一般分為三個部分,主題介紹、文章主體及結論。每段一般以闡述事件或目標的主題句開始,然后由若干個句子通過多種說明方法來支撐,而后以過渡句或總結句結束。(周偉,2020.11)依據(jù)這一特點,筆者在該單元閱讀教學中,實施以下教學策略。
1)從標題出發(fā),引領學生走進主題文本。標題是閱讀語篇的文眼,通常是文本內容的精華和語篇形式的外在表現(xiàn),它對語篇文本閱讀具有指引作用。對此,我們教師要告知學生重視文章標題,并從文章標題入手,把學生帶入語篇,來預測語篇內容和語篇形式。從該單元標題為“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以及Reading板塊標題“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我們可以知道:該閱讀文本的核心是“festivals和celebrations”。而且有定語成分“around the world”,這些信息給我們預測閱讀文本的內容和語篇形式帶來指示作用。學生很容易地猜測到該篇文本是介紹“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的說明文。
2)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建構篇章結構。通常,不同體裁和題材的語篇組織形式各不相同,但一篇完整的語篇都包括介紹、主題和結論等三個部分組成,而且文體相同的語篇,在結構和語言特點上均有相似之處。在學生對主題文本初步接觸后,我們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引導他們從宏觀組織結構的視角來分析語篇結構。比如段與段之間、段與句之間,整體與部分之間等關系。其中,圖表法是通常所運用的方法。它通過將語篇的文字信息轉換為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可視化圖表,能使教語篇內容和結構更加直觀清晰,便于學生理解整個語篇框架結構。例如,在閱讀文本“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第一段:“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of all kinds have been held everywhere since ancient times.”是總領句,第二段“Festivals of the dead”至第五段“Spring Festivals”是對總領句的說明和例證,最后一段“peaple……a little while.”是總結句。通過對語篇宏觀組織結構的分析,能讓學生習得語篇建構技能,為今后的寫作提供篇章組織的借鑒和參考。
3)注重銜接,培養(yǎng)學生語篇的邏輯與連貫。銜接是語篇的重要特征之一。Halliday和Hasan的語篇銜接理論認為:語篇銜接形式包括詞匯銜接、邏輯關系銜接和語法銜接三種形式。他們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句子之中和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連接中。比如:詞匯銜接。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具有同一語義的詞匯在篇章中反復出現(xiàn)。某個反復出現(xiàn)的詞匯,不但能銜接篇章,而且還能有效地突出篇章主題。如在閱讀文本“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這個詞匯“festivals”反復出現(xiàn),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該語篇的主題就是“festivals”。其次是邏輯關系銜接。任何語篇中,句子之間、 意群與意群之間需要有邏輯關系的詞來體現(xiàn)他們之間的關系并把他們銜接起來。這些詞體現(xiàn)順序、因果、轉折、并列等意義,諸如firstly、secondly、and、then、for example、so、moreover等。第三是語法銜接。在英語句子中,詞匯是依靠語法來連接的,因此,在語篇中,語法銜接是必不可少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語法參與傳遞語篇的基本意義,語法形式的選擇取決于具體語境中所表達的語用意義?!蓖ǔ?,除了時態(tài)、語態(tài)之外,更多的是從句。通過運用從句,使得句子不會那么枯燥,簡單。例如, 句子“Some festivals are held to honour the dead or to satisfy the ancestors, who might return either to help or to do harm”。
總之,在高中英語單元閱讀教學中,僅僅關注閱讀文本的字詞句、語法等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運用語篇分析理論,從語篇分析的視角去開展閱讀教學。一方面,教師自身需要對語篇知識的學習和研究,提高自己的語篇解讀和語篇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學中,針對不同體裁的閱讀文本,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和分析具體語篇的結構和語言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提高他們的語篇分析和語篇建構能力,并在今后的英語寫作中去借鑒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