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彝文經籍長詩漢譯文本《中國彝文典籍譯叢》一瞥

        2020-02-28 04:53:10
        民族翻譯 2020年5期
        關鍵詞:譯叢彝文經文

        ⊙ 羅 曲 余 華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省文史館,四川 成都 610041;中國民族語文翻譯中心,北京 100089)

        由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組織翻譯和選編、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彝文典籍譯叢》從2006年開始出版第一輯,至2018年共出版了10輯,每一輯中包括若干卷,有的“卷”還包括若干章節(jié)。

        從篇章內容看,《中國彝文典籍譯叢》主要選自操彝族北部方言的四川彝區(qū)畢摩經典,在選編及其呈現(xiàn)方面,對比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組織翻譯、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至2012年陸續(xù)出版的106部《彝族畢摩經典譯注》以古彝文、國際音標、直譯、意譯的“四行對照”形式,《中國彝文典籍譯叢》突出“輯”的特點:所載文本有的以國務院批準實施的規(guī)范彝文和漢語文譯文文本對照的方式呈現(xiàn),有的則是直接對過去漢譯本的輯用。

        一、內容概述

        目前出版的10輯《中國彝文典籍譯叢》(為行文方便,以下簡稱“譯叢”)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傳統(tǒng)文學作品

        操彝語北部方言的四川彝族,其傳統(tǒng)文學主要是口頭傳承的民間文學,有的口頭傳承文學作品記錄于畢摩經書之中,具有“寫本”的特點。在已經出版的10輯《中國彝文典籍譯叢》中,第一輯和第二輯主要是這類“寫本”作品,其篇目有刊載于第一輯的第一卷《勒俄特衣》、第二卷《物種的起源》、第三卷《瑪牧特衣》、第四卷《彝族爾比選》,刊載于第二輯的有第五卷《媽媽的女兒》、第六卷《幺表妹》、第七卷《甘嫫阿妞》、第八卷《姿子妮乍》、第九卷《彝族克智選》、第十卷《彝族過年歌》、第十一卷《彝族挽歌選》。

        彝族傳統(tǒng)文學的傳播在歷史上有兩條渠道,一是民間口頭渠道,二是古彝文寫本渠道。歷史上四川彝族中能運用彝文者,是祭司畢摩群體和個別有條件學習運用彝文者(如土司土目階層中的部分人士),他們是古彝文寫本渠道的傳播主體?!白g叢”第一輯和第二輯里的傳統(tǒng)文學作品也是如此,由他們通過相關民俗文化活動或其他方式,使“定格”寫錄的作品得以傳播。

        除了以上所例示的文學作品題名外,還有的文學作品融會于畢摩祭祀經文之中,如“譯叢”第四輯第二卷《祭祀緣由經》中的《祭祖的緣由》一章,載有《石爾俄特》傳說;“譯叢”第四輯第三卷中的《獻祭馱馬經》中,關于馬的起源以及不同馬的品種的描述是文學作品,其內容與第一輯中第二卷中《駿馬的起源》雷同。

        (二)祭神祈福

        “譯叢”第三輯至第十輯,其內容都是關于彝族先民的精神信仰及其對生活的追求,從多個角度表現(xiàn)了彝族先民祈求平安福運的愿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相關的俗信文化。

        1.靈物崇拜下的愿望

        “譯叢”中的某些經文,標題題名或是祭神的,或是驅鬼的,或是祭魂招魂的,其內容表現(xiàn)了人們對生活的祈愿和對社會生活的認識。比如“譯叢”第三輯第二卷《請魂祭神經》,據(jù)編譯者前言稱:“該經主要是用于祭祀家宅神儀式或舉行防護禮儀式。旨在招請和安撫主人的家宅神靈,讓它們忠于職守,各司其職,護佑整個家庭,讓各家庭成員和諧共處、事業(yè)興旺、安居樂業(yè)、健康長壽?!盵1]21-22該卷的《祭祀佑神經》中說:“恩木茲吉祿,乃是眾賢人;恩木莫吉祿,乃是眾群星……吉祿莫反叛,吉祿莫背主,祭之降臨主人家?!盵1]23-24在四川彝族傳統(tǒng)文化觀念中,“吉祿”是護佑神之意,其物質載體可是任何一種物質,可意譯為“吉祥神靈”,是靈物崇拜的表現(xiàn)。

        除了反映彝族先民祭祀神靈祈求平安的愿望之外,還有請畢摩念誦相關經文,以獲得長壽的愿望。這在“譯叢”第三輯第二卷《請魂祭神經》中的《長壽吉祿》表現(xiàn)明顯。

        2.祈求神靈“護法”

        “譯叢”中的某些經文題名有“護法”一詞,如第三輯第四卷《畢祖護法經》《護法快神經》等。據(jù)稱《護法快神經》的使用頻率很高,內容涉及彝族神話傳說中的支格阿龍射日月并治理人間后,因行祭祀而使人神和諧之事,請?zhí)斓?、山川、河流、森林等神靈前來護法,并協(xié)助畢摩驅逐有關的死神和病魔。在這類經文里,將神靈視為是一種按自然規(guī)律翻滾旋轉之物,而且速度快,所以稱為“旋轉快神”。從經文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看,就是祈求神靈在大自然的運行規(guī)律中,保佑人們平安,并賜福于人。[1]67-68類似的文本還有《納布納威快神》《截擊快神》《鷲鷹快神》等。

        (三)防病治病經

        1.對疾病及生與死的認識

        彝族先民在歷史長河里,在其不斷地向自然界索取生存食物的同時,也不斷地探索如何應對自然界對其生存的影響和威脅。對人類生存威脅最大的莫過于疾病,反映彝族先民對疾病源的探索以及防病治病和表達生死觀的文本,在“譯叢”中相當豐富,主要分布于第三輯、第九輯、第十輯之中。如“譯叢”第三輯第十卷《死因病由經》中的《死因》篇,表達了彝族先民的生死觀:

        自古世事難預料,秋季雷聲震,巨雷震寰宇,秋雷悶沉沉。冬來雪花飄,冰雪連天際,壓毀松柏枝,搗毀雁鵝巢。早春三月里,牛羊撒牧場,牧場不安全,畜命喪牧場。秋季三月里,山坡牧牛馬,山坡不安全,時有墜崖命喪者。夏季三月里,沼澤牧豬群,沼澤不安全,時有命喪狼口者。自古人類棲身在世間,世間并非安全處,生生息息永循環(huán)。[1]151-152

        生老病死雖然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但人們對于疾病還是要積極防治的?!白g叢”第三輯第十三卷《獻藥療疾經》,包括《驅逐病魔》《堵塞病源》《療疾》三部分。其中的《驅逐病魔》說:畢摩舉行儀式驅逐病魔斬病根,主要是驅逐降自蒼天鬼界的病菌,驅逐來自鬼界的十二類疾病。對于人的疾病,不是人本身自帶而得的,而是自然界傳播的,所以驅逐病魔時要將之驅逐到病魔的來源之處[1]174-178。

        過去曾視這樣的經文為落后“迷信”,沒有對彝族先民關于疾病的認識從保健和疾病防控的視角加以審視。在現(xiàn)代醫(yī)學視野下,尤其是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對人類生命的威脅和危害的背景下,這篇關于驅逐病魔的畢摩經文蘊含的信息量很大,現(xiàn)在看來最為突出的,是關于疾病傳染的描述,對于當下預防疾病也有其“文化力”的價值。

        “譯叢”第三輯第十三卷《獻藥療疾經》強調“巫醫(yī)并舉”,在原始的萬物有靈論信仰語境中多次提到藥物治病。文卷在畢摩舉行祭祖儀式,通過給祖先亡靈祛除疾病的語境下,表達了藥物治病的理念[1]179-181。

        從祭祀鬼神精怪以祈求平安吉祥到以藥物治療疾病的行為,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其發(fā)展歷程中往往表現(xiàn)出原始的“巫醫(yī)”特性,所以在古彝文經典中,有關尋找藥物治病的內容往往融匯于原始宗教信仰文化很濃厚的祭詞類經文中。

        2.對幾種威脅極大的傳染病的認識

        痢疾在過去的涼山彝區(qū)被視為最為恐怖的疾病之一,有一句咒罵人的話就是“你得了痢疾了吧”?!白g叢”第三輯第十五卷中所載,在祭祖送靈儀式上也要念誦的《痢疾起源經》,其內容反映了彝族先民對痢疾的認識,其中的《序經》描述了痢疾病魔的嚴重性和畢摩念經咒痢疾病魔鬼的浩大聲勢。緊接《序經》后的《痢鬼的來源》,以先民當時的認識水平,在其觀念意識里塑造了“痢疾鬼”這個角色,認為痢疾由三種食人魔怪帶到人間。雖然字里行間仍充斥著萬物有靈論,把痢疾視為鬼靈精怪,但從認識論的視角,這里的“帶”結合上下文可視為是一種“傳播”或“傳染”,且將痢疾作了分類,反映了彝族先民對痢疾的種類有所認識,且對其傳染性也有所了解。關于痢疾的預防,“譯叢”第三輯第十六卷《防痢經》的記述也較詳細。

        “譯叢”中關于防治痢疾傷寒疾病的內容,還見于第九輯第九卷《防痢卸傷寒》。該經主要用于痢疾傷寒流行時的預防儀式或送靈歸祖的“尼木措畢”儀式中的葬送痢疾儀程。除此之外,還用于給因痢疾傷寒致死之人的亡靈祛穢儀式上。

        麻風俗稱“癩子”,在人們的心里甚至比痢疾及相關傳染病還恐怖。有關防治麻風疾病的經文及其儀式活動也倍受重視?!白g叢”第九輯第十卷《預防麻風經》,是了解和研究彝族傳統(tǒng)社會里人們對麻風疾病的認知和防治的重要文獻。

        “譯叢”第九輯第十一卷的《預防神疾怪病符咒》,內容是借助神靈防治各種疾病。第四輯第五卷《鎮(zhèn)病魔經》,可視為是彝族先民的一種治病措施和行為。該經所載內容,是邀請畢摩的護法神和天神地祗前來并協(xié)助畢摩,驅逐病魔,并對病魔進行鎮(zhèn)壓。

        傳統(tǒng)社會里,四川彝族的婚姻除了門當戶對等要素外,還有不成文的禁忌:禁與有傳染病史、狐臭病、麻風病的人家通婚。這是出于彝族傳統(tǒng)社會對這些疾病無可奈何的原因。不過人們仍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之,即借助人們信仰的神靈加以鎮(zhèn)壓消除之。如“譯叢”第四輯第七卷《祛除狐臭經》,表現(xiàn)了彝族先民對狐臭的憎惡和預防祛除措施。

        在彝族傳統(tǒng)社會里,瘋癲癥、神經病、狂犬病等對人們的生活威脅也是極為嚴重的。對于這類疑難雜癥,彝族先民用自己特有的思維方式加以認識解釋,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這些帶有歷史特別印記的認識和應對措施,滲透著鬼靈精怪的信仰,但其中仍閃爍著彝族先民探索世界的精神光芒,表現(xiàn)了彝族先民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作為一種文化積淀,相關文獻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如“譯叢”第八輯第五卷《驅瘋經》里,將瘋癲疾病擬人化、神靈化并重點描述了瘋癲疾病的傳播及其表現(xiàn)形狀。《瘋癲起源》則對瘋癲疾病的起源進行了當時生產力水平下的認知:瘋癲也是傳播傳染的。[1]149-150

        “譯叢”第十輯第一卷、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所載內容,也是關于防治疾病的。

        (四)靈魂崇拜經

        彝族傳統(tǒng)社會盛行萬物有靈論,靈魂崇拜是其一大特色,這在人們的生活祈愿、平安求吉、孝親敬老等方面表現(xiàn)突出。尤其是處于生病或身體不適狀態(tài)時,都要從人的魂上尋找答案,并通過與人的所謂靈魂的“互動”作用,來祛病恢復健康。畢摩經文里關于招魂、拽魂之類的經文極為豐富。生病或精神狀態(tài)不好時,被認為是魂被鬼怪纏住的原因,如果人死了,則認為是魂永遠離開了人的軀體的原因。所以在傳統(tǒng)日常生活中,除了為活著的病人招魂、喚魂、拽魂外,還有在逝者老人喪葬儀禮上的祭詞挽歌中進行相關招魂、喚魂、拽魂。

        “譯叢”第一輯、第二輯為傳統(tǒng)文學作品,但第二輯第十卷的《彝族挽歌選》,從其二級標題看,靈魂崇拜貫徹始終。第三輯第一卷為《魂路拽魂經》,是彝語“莫嘎以憲”的意譯,意為“拽住走向亡魂路的活人之魂”。彝族的傳統(tǒng)信仰中,人死后其靈魂歸祖先生活之處,所以該經中所描述的“拽魂”路線,是從祖界一站一站地將游魂拽回到儀式主人家中,比較詳細地記述了彝族先民進入涼山時的遷徙路線,對于研究彝族的歷史地理有較大的學術價值,有學者據(jù)此將之視為《指路經》的姊妹篇。

        (五)喪葬祭祖中的祖靈崇拜

        彝族先民的靈魂崇拜,在喪葬儀禮上表現(xiàn)得特別突出?!白g叢”中幾乎每一輯都有喪葬儀禮或祭祖儀禮中所表現(xiàn)的靈魂崇拜。如“譯叢”第三輯第十二卷的《招引亡靈經》、第十七卷的《拽靈重祭經》。

        《招引亡靈經》是彝語“尼核尼果”的意譯,意為“為受祭者指引亡魂”。其主要內容為通過勸導受祭者的亡靈切勿變化和躲藏,迅速前來依附于靈竹根和羊毛麻皮上,以便制作成祖靈筒(簽)類祖靈替代符號加以祭供。

        “譯叢”第三輯第十七卷的《拽靈重祭經》,是彝語“尼木俄憲”的意譯,意為“祭祖送靈,拽取亡靈”。

        (六)除穢求平安經

        在彝族先民觀念里,污穢無時無處不存在著,而污穢的存在會影響到人的健康,導致人生??;在祭祖送靈儀式中,如果畢摩的靈簽和家中神物等具有靈性的物品被污染了,就會失去靈性而致病于主人。在彝族傳統(tǒng)社會,每個家庭每年都會在一定的時間舉行去污穢的儀式。進行任何宗教儀式,去污穢儀式也是必須的。在去污穢的儀式里念誦的相關經文,統(tǒng)稱為“祛污除穢經”。

        在重視祛除污穢的實踐中,人們認識到對之加以預防,使之不出現(xiàn)或少出現(xiàn),使生活環(huán)境保持一種“潔凈”極為重要,這在“譯叢”第三輯第十四卷《祛污除穢經》中的《防污穢》一章中有詳細描述[1]186-187。

        除了專門針對畢摩的祛污除穢經文外,更多是針對具體事物、具體場景的祛污除穢。這方面的經文極為豐富。如“譯叢”第三輯第十四卷中用了十八章內容進行詳述,此外還有第十八卷的《祓除火穢經》,第十九卷的《掃除尸穢經》等。

        避災禍、求吉祥,是人類的共同心理行為,但其表現(xiàn)帶有民族或地域特色。載于“譯叢”第四輯第一卷的《避禍躲災經》,彝語為“茨則久則”。“茨則”意為“一對”或“一雙”,“久”有“循環(huán)”“運轉”“運行”“行走”等意,“則”有“躲過”“躲避”“錯開”“讓過”等意。該經是彝族傳統(tǒng)社會中請畢摩進行除污祓穢儀式時使用的重要經文之一,包括《活禍的源流》《祛污除災》兩章,以彝族先民在當時的認知,描述了污穢的產生過程[2]。

        (七)祭祖獻祭求吉祥

        彝族傳統(tǒng)社會盛行萬物有靈論,相應的儀式相當頻繁。儀式的主角是祭司畢摩,相關經文里,請畢摩或請歷代畢摩神靈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白g叢”第四輯第二卷《祭祀緣由經》,包括《請畢摩》和《祭祖的緣由》兩章。

        彝族的祖先崇拜為最突出,對祭祀祖先的儀禮特別重視,表現(xiàn)為祭祀儀禮的規(guī)模以及祭祀儀禮中的“祭獻”。載于“譯叢”第四輯第三卷的《莫彌庫伙》,意譯為漢語即《獻祭經》,對祭獻內容的表現(xiàn)記述最為詳細,經文篇幅也最長,其表現(xiàn)形式為優(yōu)美的彝文長詩,是彝族傳統(tǒng)社會祭祖送靈儀式上專用的經文之一,也是一部典型的祭祀長詩作品。

        “譯叢”中除以上所列各門類外,還有大量表現(xiàn)對疾病預防為主要理念的“避災禍求吉祥經(防治置衛(wèi)經)”類經文。

        二、文本特點簡述

        “譯叢”的文本源自彝族民間祭司畢摩的經書,其母語原文的文體為彝文詩體形式,節(jié)奏感強,在音律上表現(xiàn)出與彝語“聲母多、韻母少”的語言特點相適合的押“音節(jié)”特色。這種音律特色,在譯文中得到了盡可能的體現(xiàn)。比如第九輯:

        魯朵護畢摩,畢摩前來護主人,護衛(wèi)主人此一家;斯乃護畢摩,畢摩前來護主人,護衛(wèi)主人此一家;木階護畢摩,畢摩前來護主人,護衛(wèi)主人此一家;此此護畢摩,畢摩前來護主人,護衛(wèi)主人此一家。[3]78

        在這段譯文里,保留了原文中押音節(jié)的音律特點,分別有規(guī)律地押“畢摩”“主人”“此一家”等音節(jié)。又如:

        燒肉熱茶一置衛(wèi),燒肉熱茶來護衛(wèi);曲味酒香來置衛(wèi),曲味酒香來護衛(wèi);糧食粉面來置衛(wèi),糧食粉面來護衛(wèi)。[3]149

        在這段文本中,分別押“置衛(wèi)”音節(jié)和“護衛(wèi)”音節(jié)。①

        從體量上看,篇幅都較長,所以本文稱之為“經籍長詩”②。因為“譯叢”各輯不是嚴格按內容邏輯排列的,比如防治疾病的文本,從第三輯到第十輯都有分布,所以從整體而言,可將“譯叢”視為“經籍長詩輯”。從大的方面看,作為“經籍長詩輯”的“譯叢”,可分為“一般文學作品”與“信仰文化經籍詩”兩部分。到目前為止,“譯叢”共出版了10輯,文學部分還有不少優(yōu)秀之作未收入其中,如《哈一迭古》《惹底索夫》《阿蘇史惹》《勒革史惹》《勒俄特依公史篇》等,以及曾在《彝族畢摩經典譯注》中出現(xiàn)過的咒語長詩《狐仙三姊妹》等。這些優(yōu)秀之作,應該會出現(xiàn)在第10輯之后的某一“輯”或某些“輯”之中。否則,作為涼山州政府的一個翻譯文化工程,就是一大遺憾。

        從“譯叢”所包括的“一般文學作品”與“信仰文化經籍詩”看,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原生態(tài)性”。與《彝族畢摩經典譯注》相比較,“譯叢”的原生態(tài)性首先表現(xiàn)在反映民間俗信文化方面,完全是彝族歷史上的本土自然信仰文化,未見從外輸入的信仰文化內容,更未見人文宗教文化內容。在已出版的10輯“譯叢”中所載的“大眾文學作品”,從題材到內容到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出完全的彝族特色。而《彝族畢摩經典譯注》所載的《董永記》《鳳凰記》《丁蘭刻木》之類的翻譯作品在“譯叢”中未見,更未見以漢文化題材為對象的彝文創(chuàng)作作品。

        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文化的發(fā)生發(fā)展一是取決于自然環(huán)境,二是取決于社會環(huán)境?!白g叢”的這種原生態(tài)特性,一方面反映了涼山彝族歷史上所處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特點:交通不便,限制了與外界的往來交流。另一方面反映了涼山彝族歷史上的社會,由于受自然環(huán)境的限制和彝族社會自身的發(fā)展特性,是一個相對封閉的“自循環(huán)系統(tǒng)”,從而影響到與外界文化交流。所以,在1949年前的畢摩經文中,沒有見到外來文化內容。而在近年發(fā)現(xiàn)的畢摩經書中,則出現(xiàn)了彝族信仰文化中鎮(zhèn)壓病魔的英雄人物支格阿龍手握手槍的插圖。在涼山甘洛縣,由于嶺光電土司自小接觸漢文化,并在外地學習時接觸了新知識,當時經過他整理的彝族“教育經典”《瑪牧特衣》中,出現(xiàn)了“歐羅巴”之類的新內容,但是增加了此類新內容的《瑪牧特衣》,肯定沒有進入畢摩經書之中,因為與嶺光電同時代的涼山畢摩們,沒有條件接觸外界的相關文化知識。

        “譯叢”的原生態(tài)性特點,對于研究彝民族的歷史文化有著重要意義,對于研究其他民族的歷史文化,也是一種重要的參照。這種原生態(tài)性如實地展現(xiàn)了彝族歷史上受制于自然地理及社會環(huán)境的認知特點,以及由這種認知所影響下的彝族歷史上的文明發(fā)展特性。比如,在彝族傳統(tǒng)社會,生產力落后,醫(yī)藥文化更為落后,一些現(xiàn)在看來不是很難治療的疾病,在當時卻是嚴重威脅人們生命的“鬼怪”,要靠祭司畢摩誦經預防和驅病鬼,以求得健康平安,突出了疾病是傳染的和應預防的認知。在相關儀式上念誦的防治痢疾的長篇經文,正是反映出人們對于預防疾病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對生活充滿著熱望,在方法上現(xiàn)在看來是一種“精神勝利法”,不過在當時的語境下是有積極意義的。

        僅從文本而言,在作品的翻譯上有的地方值得斟酌,比如在祭祀祖先時對祖先稱呼為“你”,作為漢語表達,用尊稱“您”似乎更妥當些。另外在《祭酒還債經》譯本中,有“三神主三域”一句,但是在闡述中,卻出現(xiàn)了一神主高原、一神主宰姻親戚、一神主宰社居地、一神主鬼域等內容,表明的是“四神主四域”,存在著形式邏輯上的“種屬”不相等的情況。當然,諸如此類的情形,和“譯叢”整體價值相比較,瑕不掩瑜。

        注 釋:

        ① 關于彝族傳統(tǒng)母語詩歌音律中的“押音”或“押音節(jié)”的民族特色,本文作者在相關學術刊物分別發(fā)表了《彝族古代文論中的“押音”》《彝族古代文論“押音”的表現(xiàn)模式》《彝族母語傳統(tǒng)詩歌的“音律”》《彝族母語詩歌的比興和音律》《彝文文獻長詩中的“韻律”》等研究成果。

        ②這里的“經”是畢摩經書之意,“籍”則有書籍、彝文古籍之意。

        猜你喜歡
        譯叢彝文經文
        新媒體背景下中國文學“走出去”譯介模式發(fā)展的啟示
        經文
        寶藏(2021年11期)2021-12-01 22:47:26
        彝文經籍《祭龍經·祭彩虹經》中的敬畏自然觀研究
        蓋經文:一個基層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4
        走向開放的社會科學:基于傳播學譯著出版的研究
        《圣經》經文中國化
        貴州彝文信息技術研究概述
        中國信息化(2017年8期)2017-11-30 04:02:25
        黑城本《彌勒上生經講經文》為詞曲作品說
        敦煌學輯刊(2017年3期)2017-06-27 01:06:54
        香港《譯叢》雜志與中國文化翻譯出版
        出版科學(2014年6期)2014-11-28 09:12:29
        黔西彝文文獻中的孝道故事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超碰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在线| 黄色影院不卡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无码区a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亚洲av综合色区久久精品|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二区| 91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真实国产老熟女粗口对白| 亚洲嫩模高清在线视频| 美国黄色av一区二区| 国产又大又硬又粗| 熟妇五十路六十路息与子| 极品美女尤物嫩模啪啪| 亚洲av综合av一区| 老师粉嫩小泬喷水视频90| 本道无码一区二区久久激情 | 亚洲精品有码日本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中字| 蜜桃av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美女扒开粉嫩小泬图片|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资源| 91日本在线精品高清观看| 极品美女调教喷水网站|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在线观看麻豆精品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超碰日韩AV在线|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在线| 品色堂永远免费|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