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陸默
人類口腔中生活著數(shù)千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它們有的懸垂在口腔硬腭上,有的躲藏在舌頭隱匿處,有的纏結在牙菌斑上,這些微生物在人類口腔中形成了數(shù)百種不同的微生物群落。
生活在口腔中的這些細菌似乎給我們大多數(shù)人帶來了很多困擾和尷尬,這些微小生物混合在氣味難聞的黏性物質(zhì)中,我們必須通過刷牙、牙線清潔等方式,才能保持口腔清潔,口氣清新,讓牙齦呈現(xiàn)健康的粉紅色。
但是對于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的杰西卡·韋爾奇(Jessica Mark Welch)、劍橋福塞斯研究所的加里·博里西(Gary Borisy)和弗洛德·德赫斯特(Floyd Dewhirst)來說,口腔微生物群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們不是一堆雜亂無章的細胞,而是一個多樣化的、有序排列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對口腔微生物的研究,可揭示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這種相互作用如何影響它們所處環(huán)境。
科學家們指出,了解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排列方式,可以揭示更多生物群落在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組織方式,包括從廚房海綿的毛孔到海帶表面的組織結構。更多地了解微生物參與的規(guī)則,不但有助于利用人體內(nèi)的微生物群落來改善健康,還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解決一些技術挑戰(zhàn),如利用柳枝稷草來制造生物燃料等。
對口腔微生物群落進行專門研究可以加深我們對某些口腔細菌對健康影響的理解,一些口腔細菌在正常新陳代謝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還有其他一些細菌則可能與牙齦疾病、心臟病和癌癥等疾病有關。
在近期的《微生物學評論年報》(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上的一篇論文中,韋爾奇、博里西和德赫斯特描述了他們是如何利用基因分析法和熒光成像技術對口腔細菌的分布情況進行探究的,包括從舌頭上的鏈狀鏈球菌到牙菌斑上的棒狀桿菌,以及口腔中的其他各種細菌。
他們的研究表明,口腔中的細菌群落比之前所認為的更井然有序,更有組織性?!拔覀兿M馨l(fā)現(xiàn)更多種類的細菌,但真正令人驚訝的是它們的條理性,以及它們之間攜手合作的方式。”韋爾奇說道。
以下是編輯整理后的采訪記錄。
加里:口腔中的細菌群落,它們的組織方式,以及它們對于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是我們感興趣的。微生物研究最早是從觀察自然環(huán)境、池塘和伍茲霍爾沼澤開始的,而不是口腔。我們常從一些人造環(huán)境中取樣進行研究,比如鈔票、馬桶等。
杰西卡:還有廚房海綿上發(fā)現(xiàn)的細菌。微生物群落無處不在,它們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加里:但我們很早就意識到一個大問題。比如,收集樣本時,我們確確實實看到各種各樣的微生物,但我們并不確定他們究竟是什么。有關環(huán)境微生物的基因組數(shù)據(jù)庫目前還很少,沒有人系統(tǒng)地對我們看到的微生物進行測序,所以我們在微生物取樣時很難對它們的身份進行鑒別,更不用說理解它們相互合作形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方式了。
加里:是的。選擇口腔細菌作為突破口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的論文合著者弗洛德·德赫斯特和他在福塞思的同事開發(fā)了一個人類口腔微生物數(shù)據(jù)庫,該數(shù)據(jù)庫對口腔中發(fā)現(xiàn)的數(shù)百種細菌的基因組進行了分類編目。如果我們從口腔細菌開始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微生物已被鑒定和培養(yǎng),基因組信息也正在收集整理,所有這些都為我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做一些與人類健康相關的研究,似乎更容易獲得研究資金的支持。
杰西卡:選擇口腔細菌進行研究,還因為生活在口腔中不同部位的細菌彼此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然而它們都生活在口腔這同一個環(huán)境中,包括同樣的唾液,同樣的免疫系統(tǒng),同樣的日常飲食和同樣的睡眠時間表。此外,許多可能對這個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的因素都是可控的,這樣有利于我們研究生存環(huán)境對不同部位細菌所產(chǎn)生的影響,以及進行比較研究。
弗洛德:人類微生物群項目定義了口腔中的九個部位——舌頭、上顎、扁桃體、齦上菌斑、齦下菌斑、角質(zhì)化牙齦、口腔黏膜、喉嚨和唾液。
令人驚訝的是,即使你的舌頭可以接觸到口腔頂部,但如果用棉簽在口腔中任何一個部位取樣,都可以百分之百地確定剛剛所取的細菌樣本來自口腔中哪一個部位。因為舌頭上和口腔頂部生活著的是完全不同的微生物群落。
杰西卡:生活在什么樣的位置對于細菌來說很重要。牙齒是實心的,細菌待在那里不會離開,除非用牙刷或其他什么東西將它們清除掉,它們是不會自動離開的。另外如棒狀桿菌這樣的細菌,它們會沉淀在唾液中并發(fā)生鈣化,它們就是牙醫(yī)從你牙齒上刮下的牙結石。它們生長很慢,但會牢牢地黏在牙齒表面,形成一個興旺的微生物群落。
但是對于那些生長在經(jīng)常會脫落的頰黏膜細胞上的細菌來說,在一個快速變化的環(huán)境中,它們必須快速完成黏附與生長的過程,因為能否在較短時間內(nèi)黏附在口腔表面,是能否真正形成細菌群落的因素之一。鏈球菌在頰黏膜處做得很好,它們快速出現(xiàn),迅速生長,然后發(fā)展形成一個興旺的微生物群落。
弗洛德:我們還不知道口腔中細菌的確切數(shù)量。據(jù)估計,每克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數(shù)量約為1 000億。不過研究人員通常關注的是口腔細菌的種類。人類口腔微生物項目已鑒定了700多種不同的細菌,當然口腔微生物中還有真菌和病毒。700種細菌中,大約有400種是較為常見的。
在我們的吃喝過程中,地球上幾乎所有其他的微生物都進入了我們的口腔里。一滴海水中,沾在菠菜上的一點污垢里,都含有無數(shù)種類微生物。如果對足夠多的人取樣,或對某個人取樣的次數(shù)足夠多,地球上幾乎每一種微生物都可能出現(xiàn)在某個人的口腔里。
加里:口腔幾乎就像一條敞開的下水道,但只有那些真正屬于口腔居民的微生物才能定居下來并長期生活在那里。
杰西卡:牙菌斑和舌頭表面是地球上密度最大的微生物群落棲息地,細菌在那里密密匝匝地排列著。
杰西卡:還有細菌的分泌物。
加里:它的正式名稱是“細胞外基質(zhì)”或“超高分子聚合物”。
杰西卡:牙菌斑實際上是一種生物膜——細菌附著牙菌斑的表面,牢牢地根植在它們自己制造的基質(zhì)中。細菌在生物膜中的行為表現(xiàn)有所不同,它們的某些新陳代謝功能只有在生物膜中才會開啟,它們對抗生素和環(huán)境變化的抵抗力很強。有意思的是,牙菌斑生物膜中含有很多DNA,不知細菌死亡后會,這些DNA會不會就散了。
加里:我們對微生物組織的理解并不透徹。DNA測序技術讓我們擁有了一份細菌基因組目錄,但它有一個很大的限制:必須得到它們的樣本才能獲取其DNA,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失去了它所在空間的所有信息,包括它們共生伙伴的信息。
這是理解微生物群落拼圖中缺失的一塊。我們可以開發(fā)熒光影像系統(tǒng)工具在它們的棲息地中來實地觀察這些細菌成員,盡可能地接近它們的真實狀態(tài)。
杰西卡:如果你能看到細菌邊上的小伙伴們都有“誰”,那么你就更有可能理解它們都在和“誰”在互動。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如果我們想要識別哪些是不健康的微生物群,也許還想知道如何將其轉變?yōu)楦】档臓顟B(tài),我們就需要了解細菌群落是如何協(xié)同工作的。如果想要除掉某種特定的微生物,那你就需要知道它的邊上都有哪些其他種類的微生物,通過這樣的了解,或者可以幫助有益微生物生長得更興旺,甚至將不健康的微生物取而代之。
加里:我們來看一下一塊手表的結構(在演變成數(shù)字化手表之前的手表),你可以看到里面有彈簧,有齒輪,有一個玻璃表面,還有一塊金屬的后表蓋。那么這塊手表是如何工作的呢?僅僅知道手表的這份零件清單是不夠的,你還必須知道這些零件是如何裝配在一起的,以及某個零件是如何影響和作用于另外的零件的。細菌也是這樣,通過基因測序,我們獲得了細菌的“零件清單”,但知道了它們的DNA并不能讓我們了解它們是如何協(xié)同工作的。想要了解它們的功能,首先必須了解它們“排兵布陣”的結構。
杰西卡:口腔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同部分的結構和組成之間差異巨大。例如,觀察一下牙菌斑和舌頭上微生物群落的熒光影像,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看到的牙菌斑的形狀,也正是細菌群落形成的形狀,圍繞棒狀桿菌形成的“刺猬狀”,我們認為,是棒狀桿菌構成了這個細菌群落的基礎,就像珊瑚礁中的珊瑚或森林中的橡樹一樣,成為其他微生物在這個基礎上安家落戶的棲息地。結構的外環(huán)是鏈球菌,它們的棲息地是有氧區(qū),它們暴露在氧氣中,但似乎因為它們的存在,在牙菌斑內(nèi)部創(chuàng)造了一個低氧區(qū),占領那里的是與它們完全不同的其他種類細菌。
弗洛德:牙菌斑中的細菌,幾乎每個細菌周圍的鄰居都是不同的微生物物種。但在舌頭上,細菌傾向于接近同一物種的細菌。
杰西卡:沒錯,是這樣的。觀察口腔中細菌的空間組織結構可以告訴我們哪些微生物是直接附著在宿主身上的,哪些微生物最有機會與宿主及其新陳代謝產(chǎn)生相互作用。
我們知道口腔中的一些細菌參與了我們的硝酸鹽代謝工作,參與了我們?nèi)绾螐氖澄镏形諣I養(yǎng)的過程,這一過程實際上可以起到調(diào)節(jié)血壓的作用。如果你攝取的食物中富含硝酸鹽,或食物中含有大量綠葉蔬菜,這些細菌可以起到稍微降低人體血壓的作用,但如果你用抗菌漱口水就起不到這樣的作用了。在我看來,這可能是我們作為宿主容忍細菌在我們口腔里如此密集地生長起來的原因之一,但這也可能成為一個危險因素。
研究人員正在試圖更多地了解微生物與牙周炎(一種牙齦疾?。┖妄x齒(蛀牙)之間的關系。例如,核梭桿菌是一種常見口腔細菌,它們似乎與結腸癌有關,核梭桿菌在口腔微生物學中也大為出名,因為它幾乎能與一切其他微生物結合,如果它附著在無害的鏈球菌上,它就可以避開免疫系統(tǒng),通過頰黏膜細胞進入體內(nèi),也可能通過吞咽動作進入結腸。
加里:有些細菌促進宿主健康,但有些細菌會對宿主不利。如果我們喝了大量的含糖飲料,嗜甜的細菌就會茁壯成長起來,并產(chǎn)生酸性物質(zhì),導致蛀牙。如果有害細菌進入人體血液,甚至會導致嚴重疾病,如心臟瓣膜感染。就像在一個花園里一樣,植物在不該生長的地方生長時,我們稱它們?yōu)殡s草,但如果生長在合適的地方可能就是有用資源了。
杰西卡:當我們要求志愿者提供牙菌斑樣本時,我們會要求他們在取樣前24或48小時內(nèi)不要刷牙,我們還必須了解這些志愿者是否患有心臟瓣膜疾病。患有心臟瓣膜疾病的人,如果讓這些細菌在口腔中大量積聚,可能會危及健康。
所以說,口腔細菌可以給我們帶來好處,但也有可能會對我們造成傷害,但如果我們想要對抗這些病原體,我們就必須了解它們的結構。微生物的行為取決于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很多時候研究實驗都是針對培養(yǎng)皿中的單一細菌進行的。但實際上,如果這種細菌與另一種細菌相鄰,它的行為會有所不同。如果我們想要了解它們在真實生存環(huán)境中的行為,我們就需要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研究它們。如果我們知道在口腔中的不同位置上,哪些細菌是毗鄰而居的,在培養(yǎng)某種細菌時,我們就要把它們的“鄰居”一起放在培養(yǎng)皿中。
科學家認為,口腔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細菌群落,但是人們?nèi)匀粌A向于通過唾液取樣來測量牙菌斑中的細菌,這樣做可能比較簡單。但唾液是口腔不同部位細菌的混合物,事實證明,它們大多是舌頭上的細菌,而不是牙菌斑上的細菌。口腔的位置決定細菌特殊結構這一概念并沒有得到很多人的認同,這也是我們這篇文章的初衷之一。
加里:大多數(shù)研究人員已經(jīng)在開始觀察腸道了,但是很可能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有獨特的微生物群落,耳朵、鼻子、肚臍、陰道里的微生物都有非常獨特而有趣的結構。
杰西卡:繞了一大圈我們再回到海洋生物上來。海帶和其他大型海藻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人類口腔,它們都有一個固定的表面,富含營養(yǎng),浸沒在流動的水中,這些因素促使它們形成了獨特的細菌群落結構。
海帶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工程師。它是魚類和其他生物的棲息地,也是碳氮比調(diào)節(jié)的重要場所。我們感興趣的是:細菌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海帶自身的作用有多大?微生物在其中又起到多大作用?分析探秘人類口腔里發(fā)生一切,也許可以讓我們越來越接近這些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