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煒
(四川傳媒學院,四川 成都 611745)
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實現重要參與者,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充分發(fā)揮育人價值功能,培養(yǎng)大學生道德素養(yǎng),而思政理論課是踐行和落實馬克思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責任感,主動肩負起建設特色社會主義使命,將思政教育價值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高校思政課網絡化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支持,可以實現對網絡資源進行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更新現有的知識框架,從而組建一個龐大的網絡知識體系,使課堂教學形式朝著多樣化方向發(fā)展,提高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度,幫助教師進行教學補充;此外,網絡教學資源有著豐富的載體,內容呈現方式也更加多樣化,視頻、音頻、動畫等形式更符合當代大學生學習模式,與傳統理論知識相比,具有明顯的吸引力,為思政課堂增添幾分趣味性,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熱情,使教學效果得到保證。
教學互動對提高教學效果起著重要影響,在思政理論課中教師要善用信息技術開發(fā)活動板塊,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教學中課堂氛圍壓抑情況,如在網課學習中可以通過開設投票通道、搶答等趣味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增進師生間互動,深化教學效果;此外,傳統課堂互動需要教師精心引導,組織難度較大,互動效果難以保證,而通過網課教學,可以大大縮短課前導入實踐,操作起來也更加簡單、方便,通過隨堂測驗的方式檢驗學習成果,通過這種扁平化互動管理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使教學效果得到保證。
網課教學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學習效果即時化,通過人機交互式自主學習模式,將學生學習痕跡一覽無余保留下來,教師通過數據分析從而全方位掌握學生學習成果,從而進行針對性指導;此外,還可以實現教學考評即時化,傳統思政學習背景下,教學反饋度較低,需要通過系統化考評方式才能將學生學習成果反映出來,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考核針對性不強,而思政網課則可以彌補傳統考評中的不足,不論是成績考評還是教學效果評價都可以當堂完成,并將隨堂考評結果納入學生評價中,便于教師及時發(fā)現教學中不足,并做出適當調整,符合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首先,要積極開發(fā)思政網課功能,并做到資源共享,雖然當下各高校也積極開展了思政理論課網絡課建設工作,在平臺中分享了豐富且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為教學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導,但其應用范圍比較局限,僅供校內教師與學生使用,不利于校際交流工作開展,無法充分發(fā)揮思政網課價值功能,基于此,教育部門應著手優(yōu)化思政網絡資源配置,制定可適用于高校合作共享的網課機制,打造特色鮮明思政網課體系;與此同時,平衡好思政教育網課建設與利用關系,高校思政課作為大學生必修課,但課程設置存在很多不合理行為,課程數量多且課程同質化嚴重,與使用頻率不成正比,高校要將思政網課精力放在課程建設中,提高課程質量,有助于教師開展特色化思政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思政內涵[1]。
首先,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思維,適應網課教學形式,網課作為新興學習模式,教師從認識網課到合理使用還需一定的時間,思政教師要想上好一堂網課除了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外,還需要良好的適應性,充分把握思政網絡課新趨勢,主動去面對網絡思政教育對傳統教育的挑戰(zhàn),高校也可以組織思政教師開展集體網課培訓,提高學生思政課整合操作能力;此外,作為思政課教師,應熟練運用各種教學平臺,如釘釘、雨課堂、超星等并結合自己授課方式進行合理選擇,設計豐富的網課教學互動,打造特色教學模式,使教學平臺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雖然網絡豐富教學資源為教師教學工作提供極大地便利條件,但教師不要一味地搬運網絡資源,而是要靈活運用,把復雜知識結構轉化為符合育人功能的優(yōu)質網課教育資源[2]。
新時期要想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程價值功能,就需要積極開展現代化教學模式,使思政理論課時效性得以體現,從而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雖然思政理論課網課有著凸出的優(yōu)勢,但在情感互動、精神交流等方面還需要通過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溝通來實現,這是虛擬網絡教學無法實踐的功能,因此,教師要善用網絡教學并將其與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進行互補,為構建智慧課堂奠定基礎保障。移動網絡出現對人們日常生活及行為方式帶來極大的變革,而在思政網課教學中,要想提高課堂互動效果,不僅要求教師應掌握先進網課技術應用外,也要引導學生利用移動設備進行課前預習,課后測驗復習等學習活動,充分探索移動終端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利用網課推送有關教學內容,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為實現高效課堂奠定基礎保障[3]。
教育現代化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高校思政理論課作為高校學生必修課之一,可見思政理論課對學生成長及價值觀念形成重要影響,而思政理論課網課的發(fā)展,可以很好地打破傳統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局限性,創(chuàng)設多元化思政網絡課堂,增進師生間交流與互動,進而使教學效果得到保證。雖然現階段我國高校思政教師對于網課應用上還存在不足之處,需要全體教師共同努力,盡快適應在線教學形式,并充分享受網絡的便利條件,提高政治敏感度和鑒別能力,避免腐朽思想,培養(yǎng)出一批有理想、有信仰的接班人,為建設人才強國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