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潔
“只有在彈奏古箏的時候,我才會覺得那是我。古箏于我而言,就是我的生命?!?/p>
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過一段采訪,這是她講的所有話里,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段。她講這句話的時候,堅定,一字一頓。
真好。我心里想到,古箏差點要了我的命。
當周圍的孩子都還在玩著玻璃彈珠的時候,我卻因為兩副有著好看花紋的義甲而時刻盼著去學琴。但是當我親身體會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枯燥時,才開始又想念起每天玩玻璃彈珠的時光。
每每墜入那段回憶的深海,我都會油然生出一種奇特的感情,惘然而又欣喜。那架古箏一直藏在舊時光里,它曾經是我的負擔,我的噩夢,是我絞盡腦汁想要用作業(yè)擺脫掉的噩夢。然而它也在不知不覺中給了我欣喜和快樂,給了我平凡而又庸俗的生活原本沒有的希冀和驕傲。
我媽媽是物理老師,但她總是希望我能成長為一個既擁有理科縝密思維,又能在眾人面前展現(xiàn)出翩翩儒雅氣質的人。和媽媽搭班的語文老師有一個學古箏的女兒,氣質出眾,風度優(yōu)雅。她對我媽說:“小孩子一定要有一樣特長,不僅培養(yǎng)氣質,還可以陶冶情操……”
接著,這位語文老師發(fā)揮了自身的專業(yè)特長,把未來十年的路程,用她那口若懸河的豐富語言和惟妙惟肖的面部表情,給我安排得明明白白。
這就是口才。
我媽徹底被這位語文老師折服,對“擁有一個風度優(yōu)雅的女兒”這句話陡然間心生向往。
去見李老師的路上,我媽一直掰扯我的手指,希望它們能長一點,再長一點。
李老師是個很漂亮的女人,她彈琴時安詳從容的姿態(tài)徹底蠱惑了我。我覺得那架古箏好美,和李老師本人的氣質仿佛發(fā)生了某種化學反應,美得無法形容。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很興奮,直到睡覺也舍不得摘下手上的義甲。我端坐在書桌前,煞有介事地模仿著李老師的姿態(tài),對著空氣深情地演奏,我媽因此覺得也許古箏就是我的興趣所在,毫不猶豫地就給我報了名。
后來因為小升初,我媽停掉了我的古箏課。我興奮地把琴裝進琴包,扔到儲物間。再后來,初中的學習壓力與日俱增,我媽也沒再提起練琴的事,只是偶爾想起來會說一句:“可惜了?!?/p>
“不可惜啊,奶奶家不是缺柴火嗎?”
我沒有想到練琴居然是這么這么枯燥、痛苦的事情。
剛開始學琴的時候,因為沒有琴,我天真地以為在琴房練練也就完事了。我低估了我的媽媽。她拿著一張畫滿了橫線的A4紙走到我面前,于是我開始了我“喪失聽力”的練琴日子。在我彈錯的瞬間,小夾板就會打在我的手上。我特別好奇她是怎么聽出來的,因為我自己都聽不出來。年幼的我對貝多芬突然又多了一絲敬佩,也更加渴望能擁有一架有聲音的古箏。幾個星期過去了,我終于擁有了一架古箏。我為自己不用再彈著聽不見的A4紙,挨著小夾板而興奮得在小區(qū)的院子里奔跑!
沒想到練琴還是如此痛苦的事情。
當對于古箏的新鮮感逐漸退潮,席卷而來的是日復一日、周周復始的枯燥感。我仿佛一個彈撥琴弦的木頭人,沒有感情地一遍遍在心里數(shù)著音階,反復一遍,兩遍,升音,降音……
二十一根琴弦貌不驚人,卻可以把我的手指磨出血泡,然后長出厚厚的繭。古箏的根音本來就清脆,就算胡亂彈撥也可以如泉水叮咚般動聽。而我就比較厲害了——貝多芬可以在演奏中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我也可以!只要我媽逼迫我練琴,我就一邊彈著震耳欲聾的音聲,一邊表達著內心的強烈的不滿和抗爭。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練琴時手指流下的汗滴到琴弦上,滑滑地,之后便生出斑駁的銹跡。老師還要求彈琴時坐凳子只能坐前三分之一處,腰板挺直。這個習慣一直伴隨著我,直到現(xiàn)在,我還會時不時有“板凳不坐三分之一會被揍“的幻覺,然后恍然發(fā)現(xiàn)自己不學琴已經好久了。
我每天用寫作業(yè)來搪塞練琴,可見練琴在一個幼小的兒童心里留下了多么大的陰影。我在書房里發(fā)現(xiàn)了很多布滿灰塵和霉味兒的書,這比練琴有意思多了。我在那段逃避練琴的時光里,看了很多小說,雖然懵懵懂懂,也頗得樂趣。
每個周末的清晨,從被窩里不舍地抽出身子,我都會買一碗滾燙的羊肉粉帶到琴行,一邊佯裝努力吹著蒸騰的熱氣,一邊給老師解釋:“看,老師,真的很燙。”在老師轉身離開我的座位后,繼續(xù)慢條斯理地一根根嗦著粉。
永遠吃不完。
李老師見證了我的手指從又短又粗逐漸變得修長靈活,她覺得都是因為練琴得到了鍛煉。雖然很不想承認,但事實確實如此。李老師覺得不能浪費這樣好的先資條件,于是更加攻勢凌厲,不停地督促我練琴,糾正我的細節(jié)處理問題。就這樣,在李老師的監(jiān)督下,我的琴技突飛猛進,兩年過了五級和八級。
我的童年沒有動畫片,沒有玻璃彈珠,只有枯燥的練琴。漫長的枯燥和懵懂之后,我才慢慢懂得了琴帶給我的樂趣和驕傲。對于音樂中的樂趣,我一直很模糊,而古箏帶給我的驕傲,則成了我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似乎這一點能讓我跟別人,有那么一丁點的不一樣。
現(xiàn)在的我,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最單純的美,除了虛榮之外的美。
有一次,我偶然在電視上看到石川綾子的演奏會。她在舞臺上的樣子讓我心生向往。我覺得我應該去學小提琴。我大膽地向我媽提出請求。
我媽說:“先把古箏學好了再說吧!想一出是一出?!?/p>
于是我拼了命地練琴,只為了能趕緊考完級,去學我愛的小提琴。后來也確實去學了小提琴,不過古箏到了第九級便因為升學考試被擱置下來,沒有打通關。
高中加入了校藝術團,當了一名小提琴手。一天訓練完,看見隔壁民樂團的訓練室里擺著幾架古箏,突然回想起曾經那段逃避練琴的日子和那架被我丟在儲物間的琴。
回到家,我心血來潮地搬出堆了灰的琴,輕輕拂塵。戴上義甲,彈下多年之后的第一個音節(jié)。多年不練習,我的手指早就僵硬,然而我卻還記得每一個音節(jié),每一處反復。
“原來你都還記得?!辈恢裁磿r候,媽媽站在了門邊,驚訝地看著我。
當然記得。
它一直藏在舊時光里。它曾經是我的負擔,我的噩夢,是我絞盡腦汁想要用作業(yè)擺脫掉的噩夢。但它也在不知不覺中給了我欣喜和快樂,給了我平凡而又庸俗的生活原本沒有的希冀和驕傲。
我坐在古箏前,靜靜地端詳,第一次發(fā)現(xiàn)我竟然是如此愛它。
我想要去勾勒出它的樣子,讓它裝飾我的童年,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道風景。
明知自己筆力幼稚,卻還是提筆寫道:
親愛的藏在舊時光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