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翠竹外國語實驗學校
在小學語文高段作文教學中,教師應(yīng)關(guān)注學生的寫作發(fā)展,在培養(yǎng)、鞏固興趣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qū)懛ǎ诨顒又蟹e累素材,在評改中建立自信,打開作文教學的新局面。
悟,覺也?!墩f文》
讀是基礎(chǔ),寫是升華。《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jié)合,相互促進?!闭Z文課文大多是千錘百煉的名篇佳作,本身就是最佳范文。這些作品中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有的直抒胸臆,或者樸實清新,或者富于哲理,或者氣勢恢宏。學生只要領(lǐng)略到其中妙處,理解了課文的情感美、語言美、構(gòu)思美,便能在一種愉悅的情緒當中,參悟到作文的方法,從而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欲望。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筆下生輝。故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就文取材,選擇典型句式、情感共鳴、遐想聯(lián)翩等其中的某一個點,激活學生的思維,進行篇幅相對短小的寫作訓練。適時安排小練筆,是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的重要實踐形式之一。如《山中訪友》第五自然段,作者用第二人稱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用詩一般的韻律、語言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學生在聯(lián)系上下文的基礎(chǔ)上,將語言運用與小練筆緊緊相連,練筆片段比平時精彩不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祆洹队^書有感》
教育家葉圣陶說:“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部分學生之所以寫作能力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生活或有了生活卻不懂得感受生活,如一潭死水,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如何讓學生胸有積蓄不吐不快?探索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引領(lǐng)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積蓄豐富的生活體驗,將學生習作的興趣真正地引向?qū)ι畹年P(guān)注,逐步提高自己的辨析能力,發(fā)現(xiàn)、鑒別并用手中的筆去反映生活,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課本劇就是其中一種非常有效的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選取合適的課文,布置學生進行改編,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創(chuàng)作點,或是補充旁白,或是豐富人物語言,或是改寫故事結(jié)局,不斷修改完善,實現(xiàn)課堂內(nèi)外的一體化教學,寫作難度降低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還可以讓學生將一些故事性強、情節(jié)豐富、人物形象鮮明的課文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排練、配樂、制作道具等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幅畫面,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體會交際快樂,激發(fā)寫作熱情。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鸥Α洞阂瓜灿辍?/p>
教師的習作批改主要體現(xiàn)為評語,評語的點點滴滴,滲透著教師的心血與智慧。對話式評語,幫助學生提高自悟自改的能力;商榷式評語,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追問式評語,探究文章的真實性;肯定式評語,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情感式評語,熨帖心靈春風化雨。教師需將每一次作文批改當成一次與學生的平等交流,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被別人重視的需要,在寫作上亦是如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他們,一個眼神、一句鼓勵都會使學生倍感溫暖與自信,所以,只有摒棄千人一面的空話套話,以人性化期許的角度給予評價,才能讓評語走進學生心里,真正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小學高年段,除了教師評改外,還應(yīng)鼓勵、組織學生進行互評互批,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評價,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學生的互批,先要進行培訓,印發(fā)批改范文,要求推敲眉批、總批,教給修改符號?;ヅ戤叄贿€作者本人,寫出評改后記,最后交由老師總評。多次練習后,學生由慢到快,由陌生到熟悉,培養(yǎng)了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
習作講評時,教師既要注意學生整篇文章的成功,也要注意到局部的閃光點。大到全篇的審題立意、構(gòu)思和過渡,小到開頭結(jié)尾一句話,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設(shè)立“創(chuàng)意獎”“潛力獎”“個性表達獎”等,充分肯定可取之處,給學生以成就感。
總之,在小學語文高段作文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qū)懛?,在活動中積累素材,在評改中建立自信,長此以往,學生終將成為想寫、敢寫、會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