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
擊劍運動被譽為格斗中的芭蕾,練習擊劍可以讓學生的身心都得到鍛煉,在提高身體敏捷性、大腦思維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勇于拼搏、敢于競爭的精神。但由于擊劍運動對場地器材要求高,小學生在校內(nèi)很難能接觸到這項運動,因此,筆者利用報紙等廢舊物品,設(shè)計制作了紙質(zhì)擊劍器材,具有成本低、材料易得、安全便利等優(yōu)勢,能保證人手一“劍”,讓昔日的“貴族運動”走進了校園,深受學生們喜愛。
一、器材制作
1.紙劍的制作
所需材料:廢報紙(寬40cm、長60cm),衛(wèi)生筷,半徑為5cm的圓形硬紙板(可以在硬紙板上繪畫或粘貼校名),透明膠帶(圖1-1~圖1-4)。
制作過程:將廢報紙從一角開始卷起,卷成大約80cm長的“劍”。將“劍”和衛(wèi)生筷穿過圓形硬紙板,再用透明膠將“劍”和衛(wèi)生筷固定在硬紙板上,衛(wèi)生筷作為“劍柄”,同時輔助紙“劍”起到支撐作用,硬紙板作為“護手盤”。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擊劍技術(shù)動作,可以將“劍尖”涂成紅色,“劍身”適當用其他顏色裝飾,便于學生觀察,有助于更快地掌握技術(shù)動作。
2.標志靶的制作
所需材料:1根標志桿、2張泡沫板、2個礦泉水瓶、雙面膠、透明膠帶。
制作過程:用A4紙打印把環(huán)并貼在泡沫板上,將2張泡沫板的四周用雙面膠粘貼上(中間留有空隙),將標志桿從2張泡沫板中間的空隙處穿過去,用透明膠帶將泡沫板固定在標志桿上,最后將2個剪去底部的空礦泉水瓶上下錯位粘在標志桿上,用于裝小紙劍(圖1-6)。
3.“劍箱”的制作
所需材料:廢舊紙箱1個(建議選擇高約70cm、寬約15cm、長約40cm的紙箱),2根長約50cm的松緊帶,透明膠帶。
制作過程:可以先將廢舊紙箱用顏料或彩紙進行裝飾,再用透明膠帶將整個廢舊紙箱的四周進行纏繞粘貼,這樣不僅可以防潮,還可以使“劍箱”更結(jié)實耐用。在紙箱的上面打10個直徑約2cm的孔,用于插入“紙劍”。最后將2根松緊帶粘貼在紙箱的兩側(cè),作為“劍箱”的背帶,便于學生移動“劍箱”。將制作好的“紙劍”放在箱里,不僅能有序存放紙劍,同時避免紙劍折斷,延長使用壽命(圖1-7、圖1-8)。
二、教學應用
1.持劍步伐移動
練習目的:使身體產(chǎn)生位移,從而保持距離,接近對手或拉大距離完成擊劍進攻與防守,鍛煉學生的身體靈敏性。
練習方法:基本步法包括:向前一步、向后一步、向前躍步;向后躍步、向前交叉步、向后交叉步、下蹲閃躲、弓步、沖刺、實姿跨跳、向前緊逼(連續(xù)向前移步)、快速后退(連續(xù)后退移步)。練習時學生成體操隊形準備,教師邊示范邊發(fā)口令,學生根據(jù)口令做相應步法,化繁為簡,分解練習。熟練后由教師或一名學生面對其他練習者站立,領(lǐng)做者向前,則其他學生集體向后,根據(jù)領(lǐng)做者的步伐迅速變化調(diào)整相應步伐,集體跟隨練習(圖2-1)。
注意事項:步伐移動啟動隱蔽、快速,動作靈活、輕巧,及時迅速轉(zhuǎn)換步法,同時在移動中控制好重心。
2.持劍劈靶練習
練習目的:讓學生正確做出原地、上一步、弓步劈靶的技術(shù)動作,發(fā)展學生靈敏、速度、協(xié)調(diào)等身體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以及空間位移感。同時在練習中增強學生安全運動的意識和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勇于拼搏、敢于競爭的精神。
練習方法:學生成4列橫隊站立,前后左右間距1.5m。教師講解示范,學生先進行準備、翻伸、劈、還原4個動作的徒手模仿練習。熟練后持紙劍進行分解動作練習。分解動作掌握后,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2人一組持劍劈靶練習。學生2人1靶對靶持劍站立(靶與靶之間的距離為3m),學生丈量出3種步法(原地、上一步、弓步)與靶子的距離并用粉筆在地上做好標記。持劍面對靶子進行原地十字跳,聽到教師口令后,迅速根據(jù)自己與靶子的距離選擇合適的步法劈靶(圖2-2)。
注意事項:學生練習時要做到快速翻伸、劈靶有力,手腳配合協(xié)調(diào)。教師需注意學生之間的距離,避免發(fā)生誤傷。
3.“手勢信號燈”
練習目的:提高學生的判斷分析能力及迅速移動步法。
練習方法:在半個籃球場進行游戲,學生左右一臂間隔成擊劍實戰(zhàn)姿勢站立??唇處熓謩莅l(fā)出的信號做動作:手背(手心)對著學生伸出1根手指,學生向前(向后)一步;教師五指張開,則學生做伸臂直刺動作;教師五指張開后手臂下落,學生則做弓箭步刺出動作;教師手臂抬起又復原成握拳姿勢,學生則還原成實戰(zhàn)姿勢;教師手背(手心)對著學生五指迅速張開再迅速握拳,學生則向后(向前)躍步;教師手背(手心)對著學生五指并攏,學生做連續(xù)向前(向后)滑步,教師握拳時停止滑步。如果學生沒有做對動作,則立即出列,站在其他學生對面做相反的動作,最后留下的學生為優(yōu)勝者。
注意事項:教師給手勢信號,開始慢一點兒,可以做單個動作。當游戲者對手勢信號熟悉后,可將2~3個手勢連起來做。
4.看誰劈得準
練習目的:提升學生的劈準能力和防守反應。
練習方法:將1個小皮球裝在網(wǎng)袋里,網(wǎng)袋用5m長的線繩系好。教師將線繩一端系在手腕上,手握小皮球,使線繩松散。在投拋線上做投球準備。學生成縱隊準備。游戲開始后,每隊第一名學生向前滑步至準備區(qū)內(nèi),拿起劍做實戰(zhàn)姿勢,教師對準游戲者胸部將小皮球投去,游戲者在教師投出球后用紙劍劈球,然后放下紙劍滑步回到出發(fā)位置,用后手接觸第二名學生,第二名學生進行練習,依次進行練習。游戲者若沒有劈中皮球,迅速用紙劍防守將球擋開,如未擋開球,應迅速閃身躲開皮球,以防球打在身上。劈中一次得3分,防開一次得2分,被球擊中扣1分。
注意事項:教師投球時力量適度,不宜出手過快,以將球投至游戲者胸前位置為宜。在第一名學生放下劍滑步回退時,教師應將球重新握在手中,以備第二名學生開始練習時投擲。
三、教學效果及建議
利用廢報紙、紙盒、泡沫板等自制擊 劍器材,制作的紙劍、標志靶重量輕,安全系數(shù)高,器材的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較強。器材制作方法簡單,教師帶領(lǐng)學生共同制作,學生在制作器材過程中對擊劍運動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自覺主動參與運動,積極投入到學練活動中。無論是在小學體育課還是大課間活動中,都可以全員參與,學生練習積極性高(圖5-1、圖5-2)。
擊劍是一項非常注重禮儀的運動。在正式比賽前,行禮是必需的。穿好擊劍服后,左手拿護面,右手拿劍,與對手同時舉劍,向?qū)Ψ叫卸Y。單獨練習時,不管出于何種理由,劍都不能指向周圍的任何人,尤其是沒有佩戴護具的人。雖然教學中使用的自制擊劍器材安全性很高,但在練習中,教師也應該把擊劍禮儀滲透給學生,需提醒學生在練習中不要嬉戲打鬧,不能用紙劍隨意攻擊他人,特別是面部以上位置。一方面讓學生了解擊劍文化,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更懂得尊重。
此外,建議學校對紙劍進行統(tǒng)一保管,有序拿放,可更好地提升安全性,同時能避免自制器材很快損壞,延長使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