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豐市龍山中學 李惜蘭
近年來,青少年自殺事件屢屢見諸報端,成為一個很沉重的話題。起因看起來往往都很簡單,甚至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在看似簡單的起因背后究竟有什么深層的原因呢?
有專家通過試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和逆商。在現(xiàn)實的教育中,人們卻往往過于關注智商,而忽略了逆商教育,這是教育的一種缺失。
當今世界競爭激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難免產生焦慮情緒。焦慮的父母必定催生出焦慮、敏感的孩子。而學校教育中“升學率”一直是衡量學校好壞的重要標準,在不斷追逐優(yōu)異成績的過程中,學生的焦慮情緒被再次放大。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庭,揮之不去的焦慮與敏感往往成為很多悲劇的伏筆。逆境引發(fā)焦慮,焦慮又不斷催生逆境,在這一惡性循環(huán)中,人的挫敗感不斷地增加,如果無法消化,往往會導致青少年走向極端。
身處逆境,一個逆商高的人會把挫折、困境這一客觀因素量化為10%,努力把個人對逆境的把控力度量化為90%,讓自己成為改變逆境的主人。因此中學教育必須重視逆商教育。
人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而社會屬性是最主要的屬性,它讓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社會合為一體、密不可分。然而,不少學生的自我價值觀模糊,遇到挫折與逆境消極應對。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科教學、主題活動等多樣化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價值觀。比如:高三畢業(yè)班學生很少甚至不再參與其他活動,同學之間情感也逐漸疏遠,自信心受挫、焦慮敏感的現(xiàn)象倍增。我針對這一情況,設計了“我們包餃子吧”主題班會,用四個分別寓意“用心學習,冷靜思考”“互相幫助,團結合作”“掌握技巧,精益求精”“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的餃子,引導學生在緊張的高三生活中增強互助合作意識,加深彼此之間的情感,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尋找并收獲快樂,真切地感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
每個人都不是完全獨立的個體,引導學生懂得在學習、生活中自己的角色是不斷轉換的,在不同的角色中不僅可以被愛被接受也應懂得去愛,不僅擁有權利也應該承擔責任。當遭遇挫折、困境,以消極、極端的方式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也在傷害著別人。強化自我價值觀,在思想上“武裝”學生,當逆境出現(xiàn)時,讓學生有勇敢戰(zhàn)勝逆境的毅力與決心。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經常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著名心理學家郝濱說:“科學證明,恰當使用心理暗示可以達到消除緊張、焦慮情緒,建立樂觀積極心態(tài)的作用。”在教學教育中如何教會學生對自己進行積極暗示?教師們可以把這一工作穿插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層生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但是通過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中層生認為無法突破自我,認為自己屬于可以被忽略的對象。針對這類學生,可以引導他們這樣進行積極心理暗示:多放大自己的優(yōu)點,多找找自己的優(yōu)點,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優(yōu)點多于缺點;日常學習生活中鼓勵他們多喊口號,告訴自己“我很棒”,以此來增強自信;鼓勵這類學生學習名人,利用轉移情景,把消極變成積極。
每個人總會與逆境不期而遇,如果青少年抱著凡事一定要“贏”的心態(tài),那么往往無法理性面對困難,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學會審視自己,正視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學習他人,試著解決問題,當逆境出現(xiàn)時就不會那么焦慮痛苦,反而可以愈挫愈勇。每當學生執(zhí)著于“最好”“贏”時,對發(fā)生的不好的事情感到無所適從時,那么可以有意引導他們分析自己的缺點,從別人身上學到解決的方法,冷靜地克服困難。學生懂得正視自己的不足,學會見賢思齊,有意識地“接近”困難,久而久之就能在學習生活中用一種從容、樂觀、堅毅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
逆境是人生道路上一次次說來就來的暴風雨。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逆商,不斷培養(yǎng)、提高逆商,讓他們懂得把人生中的暴風雨化成心底的和風細雨,養(yǎng)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毅與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