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宋朝官員丁憂期間的信息溝通

        2020-02-23 13:34:07夏文登
        史志學刊 2020年4期
        關鍵詞:文本內容

        夏文登 徐 紅

        (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丁憂,即古代官員遭遇父母的喪事,需解官持服三年,以盡人子之孝道。宋朝官員丁父母憂,除去因國事或故事起復者,大部分官員都能終喪三年。其中孝行卓著者,甚至廬墓三年、負土成墳,以示其哀慟之心,但并非完全與外界斷絕信息往來。在實際丁憂生活中,丁憂官員或因喪葬事務,或因個人行為,大都會與外界產(chǎn)生聯(lián)系。目前學界關于宋朝官員丁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丁憂制度的研討及其與政治的聯(lián)系上[1]相關研究參見:王美華.唐宋禮制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東北師范大學,2004;賈亞方.宋朝官員丁憂制度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河北大學,2014;夏文登.宋代武官丁憂制度考論.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9,(5).,而對于官員具體的丁憂生活則少有涉及,尤其對于官員丁憂期間信息溝通的探究,更是罕有人問津。因此,本文擬從官員丁憂期間信息溝通的角度出發(fā),探討宋朝丁憂官員在具體生活中的幾個基本問題:第一,宋朝官員丁憂期間和誰有信息溝通、以怎樣的形式進行信息溝通、信息又是怎樣進行傳遞的?第二,丁憂官員在進行文本信息溝通時,在用語上有何獨特之處?第三,丁憂官員與外界信息溝通中,所涉及的內容是什么?冀能通過對上述三個方面的分析,以窺得宋朝官員丁憂生活之一角。

        一、信息溝通的基本要素

        在日常的信息溝通過程中,一般會包括溝通主體、溝通對象、溝通形式、溝通渠道等基本要素。對宋朝丁憂官員而言,其在丁憂期間進行的信息溝通,亦是由溝通對象、溝通形式與傳遞方式等基本要素構成。

        宋朝丁憂官員在信息溝通中的對象是雙向的,即既有丁憂官員與外界的聯(lián)系,也有外界與丁憂官員的信息往來。這些溝通對象既有抽象的朝廷,也有具體的人。如吳淵丁父憂,被下詔起復,吳淵在辭起復的同時,“且貽書政府”[2](元)脫脫等.宋史(卷 416).吳淵傳.中華書局,1977.(P12465),即是丁憂官員對朝廷的信息溝通。在對具體的人的信息溝通中,既有對群體的,也有對個人的。以范仲淹為例,其在天圣五年(1027)丁憂期間曾作有《上執(zhí)政書》一文,其文的開頭即是“丁憂人范某,謹擇日望拜,上書于史館相公、集賢相公、參政侍郎、參政給事”[1](宋)范仲淹撰.李勇先,王蓉貴點校.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文集(卷9).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P210),范文上書的對象即是宰執(zhí)這一群體。其余如茹孝標丁憂期間營求起復,史稱其“來入京邑,奔走權貴”[2](宋)歐陽修撰.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卷 97).中華書局,2001.(P1491);夏竦丁母憂起復,亦是“潛至京師,依中人張懷德為內助,宰相王欽若雅善竦,因左右之”[3](元)脫脫等.宋史(卷 283).夏竦傳.中華書局,1977.(P9572)。丁憂官員解官行服后欲起復者,往往潛入京師奔走權貴與之勾結,且這種面對面語言交流并非單方面的信息溝通,而是雙向的。在對個人的信息溝通中,溝通對象主要是皇帝、親友、亡父母,當然也有皇帝及其親友對丁憂官員的信息溝通。丁憂官員與皇帝的雙向溝通,主要體現(xiàn)在官員丁憂起復、追封亡父母和了解軍國大事上。如岳飛丁母憂時,就曾針對三道要求岳飛起復的尚書省劄子、樞密院劄子作出三道乞終制劄子[4]參見岳珂《鄂國金陀粹編》中《乞終制劄子》《乞終制第二劄子》《乞終制第三劄子》.;又如邵亢丁母憂時曾上言欲以己官資換追封其母,最后皇帝下“丁憂人邵亢亡母劉氏可追封孝感縣太君制”[5](宋)王珪.華陽集(卷3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9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253);再如楊畋丁父憂,宋仁宗想向其征求平定南部儂智高之亂的方針,楊畋“入對便殿”[6](元)脫脫等.宋史(卷 300).楊畋傳.中華書局,1977.(P9964),兩人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這些都是皇帝與丁憂官員的雙向信息溝通。丁憂官員與親友的雙向溝通,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友訪與喪葬期間的疏狀上。如范仲淹丁憂期間,曾受晏殊邀請為應天府學教授,后孫明復亦來拜謁范仲淹,并被范仲淹留下學習,這種在日常教學中的雙向信息溝通,更是時時可見;又如在喪葬期間,丁憂官員親友在致賻禭或慰問時,往往會有書信的往來。此外,宋朝丁憂官員在喪葬期間,還會與亡父母進行信息溝通。如在小祥前一日祭祀時,“主人盥,手焚香,斟酒酹之,退少立,祝執(zhí)辭出,讀曰:‘年月日,孝子某,敢昭告于先考某官,來日小祥,栗主既成,伏惟尊靈,舍舊從新,是憑是依?!Ed,主人再拜,哭盡哀。”[7](宋)司馬光.書儀(卷9).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4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514)從中可看出,這種溝通是丁憂官員單方面與亡父母進行的信息溝通,并且需通過“?!边@一角色進行。

        宋朝官員丁憂期間信息溝通的形式,主要有言語對話和文本交流兩種形式。言語對話形式上的信息溝通,主要體現(xiàn)親友吊喪、受詔陛見、交游、教育和經(jīng)營起復等方面。宋朝官員遭喪,其親友往往會親往吊喪,若丁憂官員已成服,則吊喪者在焚香吊祭之后,兩者往往會進行言語交流,以表示安慰或感謝。除去這種正常的言語交流,宋朝皇帝在遇到軍國大事時,亦會召見丁憂官員了解情況。如仁宗時宋遼交惡,仁宗想要了解遼朝情況,蔡挺被“召對便殿”[8](元)脫脫等.宋史(卷 328).蔡挺傳.中華書局,1977.(P10575),兩人進行了言語溝通。宋朝官員在丁憂期間,除少數(shù)人廬墓三年外,只要不違反相關的禮制規(guī)定,基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行程。如慶歷以后,地方學校的師長大多以丁憂官員為之,范仲淹即在丁憂期間掌應天府學,“有孫秀才者索游上謁”[9](宋)范仲淹撰.李勇先,王蓉貴點校.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年譜(樓鑰).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P870-871),后被留在應天學習,在這種教學的過程中,丁憂官員自然會與學生進行言語溝通。除去上文中已提到的潛入京師經(jīng)營起復,官員丁憂欲起復者亦多游邊,與邊地將帥進行信息溝通,寄希望于金革起復。此外,丁憂官員在廬墓期間,會有親朋往視,亦會發(fā)生言語交流。文本交流形式上的信息溝通,則主要體現(xiàn)在親友吊問、君臣通信、丁憂官員上言等方面。宋朝官員丁憂后,親友在致賻禭、吊喪和慰問時,一般會致疏狀,丁憂官員也會答謝疏狀。官員丁憂期間的文本交流,一般是在官員丁憂解官持服后,或因起復,或因追封,都會產(chǎn)生文本信息溝通。在這種君臣間的文本信息溝通中,皇帝詔書基本是由朝臣按照皇帝的意思擬詔,而丁憂官員除去本人回復外,有時還會請人代為上書。如呂蒙正丁憂未起復前,即曾請王禹偁為其作“代呂相公辭起復第二表”[1](宋)王禹偁.小畜集(卷2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8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241)。如果說上一種情況是皇帝主動下詔,丁憂官員基本都會回復外,則后一種丁憂官員主動上書皇帝或朝廷,則并不一定有回文。如王佑之連進五狀,王欽若彈劾其有礙風化,“詔削佑之三任”[2](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54).咸平六年夏四月乙亥條.中華書局,2004.(P1190);又如范仲淹所上執(zhí)政書,“王曾見而偉之”[3](宋)范仲淹撰.李勇先,王蓉貴點校.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年譜(樓鑰).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P871),只是得到其高度贊賞,并未有回文;其余如楊長孺丁憂期間為其父楊萬里上書伸冤,并陳其父遺文,宋理宗“令宣付史館,仍與賜謚”[4](宋)楊萬里撰.辛更儒箋校.楊萬里集箋校(卷 133).中華書局,2007.(P5147)。

        在溝通主體、溝通對象和溝通形式確定后,如何將溝通主體的信息傳達給溝通對象,成為信息溝通中至為關鍵的一環(huán)。宋朝官員丁憂期間信息傳遞的方式,亦分為言語信息傳遞和文本信息傳遞兩方面。言語交流本是面對面的交談,但除去丁憂官員被召見時,可以直接與皇帝交流外,還存在皇帝利用第三者進行言語信息溝通的過程。如史嵩之丁父憂解官持服,宋理宗下詔起復,并且“遣中使趣行”[5](元)脫脫等.宋史(卷 414).史嵩之傳.中華書局,1977.(P12425),即是由宮中的使者口頭傳達皇帝的話語。此外,丁憂官員在與亡父母進行信息溝通時,都會通過“?!备嬷龈改笇⒁M行的這些禮節(jié),如小祥祭時,“祝執(zhí)辭讀曰:‘年月日,孝子某,敢昭告于先考某官(妣云某封),日月不居,奄及小祥?!盵6](宋)司馬光.書儀(卷9).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4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514)即通過“祝”念辭與亡父母進行溝通。與言語信息傳遞方式的直接性相比,文本信息傳遞的方法則較為復雜,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將溝通主體所書寫之文字傳遞到溝通對象手中。在宋朝官員日常的文本信息傳遞中,基本有入遞鋪、私人捎帶與專人傳遞三種[7]這三種信息傳遞的渠道在丁憂期間應當都有,但由于缺少私人捎帶的史料記載,故而此處只討論后兩種。,而丁憂期間文本信息的傳遞方式則主要有入遞鋪和專人傳遞兩種。由于官員在丁憂期間本身的行為受到一定限制,故而其與外界的文本信息溝通亦不能太過頻繁,其入遞鋪的文本信息大多是與皇帝和朝廷的信息溝通。如岳飛丁母憂,其《乞終制第三劄子》中即有“準御前金字牌遞到尚書省劄子”[8](宋)岳珂編.王曾瑜校注.鄂國金佗稡編續(xù)編校注.鄂國金佗稡編(卷14).家集卷之五.中華書局,1989.(P897)語,可以看出,朝廷在與丁憂官員的文本信息傳遞方式多是入遞鋪。同樣,丁憂官員在給皇帝或朝廷的回文亦當入遞,方才不耽誤軍國大事。早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即規(guī)定:“自今內外臣僚,聽以家書附遞?!盵9](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18).景祐三年五月壬辰條.中華書局,2004.(P2786)故而,官員在丁憂期間與朝臣、親友的文本信息溝通,應該都能以入遞鋪的方式進行傳達。對于專人傳遞這一信息傳遞方式,主要是指在喪葬期間,吊喪者欲致賻禭,“先遣人以書致之”[10](宋)司馬光.書儀(卷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4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488)。即先遣人致賻禭狀,然后再往臨吊。而在葬后的丁憂生活中,若非近地,丁憂官員文本信息的傳遞還是以入遞鋪為主。

        綜上可見,宋朝官員在丁憂期間的信息溝通中,其溝通對象主要有皇帝、朝廷、朝臣、親友、亡父母等,溝通的形式分為言語對話和文本交流兩種,溝通的方式則是通過第三者言語傳達、文本入遞鋪、專人傳遞文本進行,這些構成了宋朝丁憂官員信息溝通的基本要素。

        二、信息溝通的文本用語

        宋朝官員丁憂期間的行為會受到一定限制,故其與外界面對面的言語信息溝通的情況相對較少,其信息溝通主要以文本交流的形式進行。由于丁憂官員與溝通對象個人身份的不同,加之在丁憂期間,因而溝通主體行文時,在稱謂用語、禮貌用語、時間用語、喪禮用語等方面有一些特殊的格式要求。

        與日常文本信息溝通不同,宋朝丁憂官員在文本信息溝通中的稱謂用語有特定的格式要求。其一,當丁憂官員為溝通主體時,其行文中對亡父母或自己的稱謂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對亡父母的稱謂上,若死者為父,則稱“先考”,死者為母,則稱“先妣”。按《禮記》載:“死曰考,曰妣?!盵1]陳戍國校注.禮記校注.曲禮下.岳麓書社,2004.(P27)即自周而降,便如此稱呼亡父母,這種稱謂用語是對前代用語的繼承。若父在母亡,則自稱“哀子”,若父亡母在,或父已先亡而后母亡,則稱“孤子”[2](宋)司馬光.書儀(卷9).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4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518)。這兩種稱謂用語在唐以前可通用,至唐以后方才有別,宋朝襲唐以后制[3]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等編.辭源.商務印書館,1979.(P787)。此外,官員丁憂一旦解官持服,“如具銜,只稱草土臣”[4](宋)趙升撰.王瑞來點校.朝野類要(卷 5).憂難.中華書局,2007.(P102),即丁憂官員若上書皇帝,只能自稱為“草土臣”。按司馬光書載:“斬衰,寢苫枕塊。”[5](宋)司馬光.書儀(卷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4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495)即為亡父母丁憂持服期間,以苫為墊,以塊為枕,兩者乃是以草土為之,故自稱為草土臣。如岳飛在《乞終制劄子》開頭即言“草土臣岳飛劄子奏”[6](宋)岳珂編.王曾瑜校注.鄂國金佗稡編續(xù)編校注.鄂國金佗稡編(卷14).家集卷之五.中華書局,1989.(P895),可見這是官員在丁憂期間上書言事時自我稱謂的基本用語。若丁憂官員寄書給朝臣,則自稱“丁憂人”,如李覯在《寄上孫安撫書》中有“丁憂人李覯謹再拜奉書安撫密學諫議節(jié)下”[7](宋)李覯撰.王國軒校點.李覯集(卷 28).中華書局,1981.(P307)語。之所以在這種文本信息中出現(xiàn)“草土臣”“丁憂人”的用語,一方面是禮文的約定俗成,另一方面當是為了突出溝通主體的生活情況,使溝通對象更加重視。其二,當溝通對象是丁憂官員時,溝通主體對其亡父母的稱呼也有格式規(guī)定,尤其體現(xiàn)在親友吊喪的疏狀中。司馬光《慰人父母亡疏狀》中有“先某位”語,這是針對亡父母生前有官職者的尊稱,若“無官有素契,改先某位為先丈。無素契,為先府君。母亡,云先太夫人、先太君。無封邑者,止云先夫人”[2](P517)。即丁憂官員亡父母無官且與吊喪者無交情,吊喪者疏狀中只稱先府君、先夫人;若無官有交情,則吊喪者疏狀中稱“先丈”[2](P517)。至于丁憂官員對親友的稱謂,或親友對丁憂官員的稱謂,則是與常時無異。

        禮貌用語是指行文中對溝通對象所說的文字,此處包括問候用語、勸慰用語和致謝用語三個部分。所謂問候用語,即表達對溝通對象問候的文字。宋朝丁憂官員在文本信息溝通中行文時,往往會在行文之前表示對溝通對象的問候。從《書儀》所載丁憂期間文本信息溝通的疏狀可以看出,在進行正式文字慰問之前,都會出現(xiàn)“頓首再拜言”“稽顙再拜言”“叩頭泣血言”[2](P517、P518、P518)之類的文本用語,這類用語一方面表示了對溝通對象的問候,一方面也能顯示溝通主體對喪事的哀傷。如范仲淹上書中有“擇日望拜”語,李覯上書中有“再拜”語,曹勛上書中有“昧死再拜”語,這些都是丁憂官員在文本信息溝通中常見的問候用語。雖然“拜”這一類用語在日常文本信息溝通中也很常見,但丁憂期間這類文本用語涵蓋一定的禮儀意義。按司馬光言:“蓋稽顙而后拜,三年之禮也?!盵1](宋)司馬光.書儀(卷9).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4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518)即官員丁憂期間文本用語中的“拜”亦屬于喪禮的范疇。所謂勸慰用語,即吊喪者在給丁憂官員疏狀中,會對丁憂官員進行安慰,勸其節(jié)哀順變。如司馬光《慰人父母亡疏》有“伏乞強加餰粥,俯從禮制”之語,即勸其喝粥,避免因不吃東西而損害身體,《與居憂人啟狀》中亦有“伏乞節(jié)哀順變,俯從禮制”[1](P517、P518)之語。所謂致謝用語,即丁憂官員在文本信息中表達對吊喪者的感謝?!陡改竿龃鹑藸睢分屑从小胺凶鸫?,俯賜慰問,哀感之至,不任下誠”之語,但這是對位尊者的感謝;若是表示對平輩的感謝,則用“仰承仁恩,特垂慰問,哀感之情,言不能盡”;若是表示對位低者的感謝,則用“遠蒙眷私,曲加慰問,哀感之深,非言可論”[1](P518)。其區(qū)別在于,對不同身份的吊喪者表示感謝的文本用語,其尊敬程度不同。

        宋朝官員在丁憂期間的文本溝通中,除落款時用日常具體的年月日外,文中其他地方的時間用語則有一定的格式。在文本信息溝通中,丁憂官員一般會在文中通過時間用語來體現(xiàn)發(fā)生文本溝通的大致時間。司馬光《書儀》中所載丁憂期間疏狀中,一般會出現(xiàn)“日月流速,遽踰旬朔”之類的時間用語,用以說明致疏狀者在行文時的具體時間,即丁憂官員在喪禮期間所處的某個時間段?!叭赵隆迸c“流速”并非固定搭配,其用意在于表示時間在流逝,后者往往還可以“或云流邁,或云不居”,即可以組成“日月流邁”“日月不居”兩個時間用語?!板巅u旬朔”是表示時間節(jié)點的用語,旬為十日,朔為每月初一,此處當是指距離遭父母喪時間過去不久。由于行文時間的不同,所用的時間節(jié)點用語也有變化,“或云遽及孟仲季春”,即表示已經(jīng)過去一到三月。另外,還可根據(jù)丁憂期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來表示行文時間。按司馬光書載:“若已葬,則云遽經(jīng)安厝。卒哭,則云遽及卒哭。小祥、大祥、禫祭,各隨其時?!盵1](P517)即若行文時丁憂官員亡父母已經(jīng)安葬,則后一句用“遽經(jīng)安厝”,若在其它時間節(jié)點,則用“遽及卒哭”“遽及小祥”“遽及大祥”“遽及禫祭”。

        除去上述文本用語在宋朝官員丁憂期間需遵守一定格式外,其余在喪禮期間使用的文本用語也較為特殊。第一,疏與狀有區(qū)別。對于給丁憂官員的書信或其回信,司馬光認為“于所尊稱疏,于平交已下稱狀”[1](P518),即位低者給位高者的書信稱“疏”,而位高者給位低者的書信稱“狀”。第二,父母亡有專業(yè)形容詞。一般稱父母亡為“違世”,而“大官云薨沒”。若再細分,則“亡者官尊,即云‘奄捐館舍’,或云‘奄忽薨逝’;母封至夫人者,亦云‘薨逝’。若生者無官,即云‘奄違色養(yǎng)’”[2](宋)朱熹.朱子全書(第七冊).家禮(卷 4).喪禮.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P931)。即亡者身份不同,在行文中形容其去世的用語也有區(qū)別。尤其是在形容丁憂官員父母亡去這一事件的影響時,一般用“不意兇變”來表示對其父母亡去的震驚,若是亡者官尊,則用“邦國不幸”[1](P517)來形容,將其亡父母去世的影響上升到國家層面,表示對其亡父母和丁憂官員的敬重。第三,由于丁憂官員父母逝去情況不同,其表達自身哀傷的文本用語也有區(qū)別。若父在母亡,則用“偏罰罪深”;若父亡母在或父亡后母亡,則用“酷罰罪苦”[1](P519),體現(xiàn)了古代父尊母卑的倫理觀念。第四,在喪禮的不同時期,勸勉丁憂官員進食的文本用語也不同。宋朝規(guī)定,丁憂前三天不能吃東西,故而在葬之前,只能勸其“強加餰粥”,而葬之后“則云蔬食”[1](P517)。即丁憂官員亡父母下葬后,與其疏狀中可用“強加蔬食”。第五,親友所致喪禮用品不同,其在賻禭疏狀中的文本用語也不同。宋朝官員丁憂,其親友致賻禭,必先有致賻禭疏狀,其文中用語以所致器物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若所致為財物,則稱“賻儀”;若所致者為衣服,則稱“禭儀”;若所致者為香酒,則稱“奠儀”[1](P517,516)。這些文本用語,是宋朝官員丁憂期間的文本信息溝通中所特有的情況。

        綜上可知,宋朝丁憂官員在文本信息溝通時,在稱謂、禮貌、時間和喪禮等方面的用語有固定的格式。這些文本用語的取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丁憂官員的身份地位和丁憂期間的禮儀規(guī)定,而這正是宋朝丁憂官員信息溝通中文本用語的特色所在。

        三、信息溝通的言語內容

        言語內容,指以語言和文字的形式出現(xiàn)的內容。古代官員遭逢父母之喪,本應深自哀慟、居廬守喪,而非留意于他事,但有時也會因為一些特殊情況與外界產(chǎn)生聯(lián)系。這些聯(lián)系既有以對話形式出現(xiàn)的言語溝通,也會有以書信形式出現(xiàn)的文本溝通。宋朝官員丁憂后,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與外界有信息溝通,這些原因也就是信息溝通的主要內容。

        宋朝官員丁憂期間信息溝通的內容之一,即是對喪葬期間相關事務的交流和應對。從語言形式出現(xiàn)的內容來看,主要包括與亡父母、吊喪者、朝臣的對話。丁憂官員與亡父母的對話是通過“祝”這一角色進行,其對話內容主要是在喪禮中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即將進行時,通過“?!备嬷渫龈改?,希望亡者有所準備。如“孝子某,將以來月某日,祇薦常事于先考某官,占既得吉,敢告”[1](宋)司馬光.書儀(卷9).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4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514)。這即是在小祥前占卜得吉日后,通過“祝”與亡父進行言語溝通,盡管這種對話及其內容相當單一,但可以看出丁憂人對亡父母的尊敬。丁憂人與吊喪者的對話主要是發(fā)生在吊喪時,若主人已成服,則在吊喪者祭拜后,會在言語上表示感謝,其內容略為:“某罪逆深重,禍延某親,蒙賜沃酹,不勝哀感?!倍鯁收咭鄷参慷n人,其內容略為:“修短有數(shù),病毒奈何,愿抑損孝思,俯從禮制?!盵2](宋)司馬光.書儀(卷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4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489)這種語言內容,其根本性質是屬于葬禮期間的禮貌性語言。從文本形式出現(xiàn)的內容來看,主要表現(xiàn)在吊喪、追封、辭起復、為亡父母正名等方面。在吊喪文書方面,《致賻禭狀》內容主要包括吊喪者致賻的類型和數(shù)量,《慰人父母亡疏狀》或《與居憂人啟狀》由于是本人并不親至,故其內容首先是表達對丁憂人父母逝去的震驚,如“承訃告,驚怛不能已已”;進而勸慰丁憂人進食,如“伏乞強加餰粥,俯從禮制”;隨后對不能親至慰問作出解釋,如“某事役所縻,末由奔慰,其于憂戀,無任下誠,謹奉疏”[1](P517-518)。在追封詔令方面,主要是丁憂官員父母去世后,皇帝為表示對丁憂官員的重視,會追封其亡父母,或丁憂官員自行上秩求封,這種追封詔書的內容往往會包括獲封的原因和過程,如《丁憂人邵亢亡母劉氏可追封孝感縣太君制》中記載:“今爾子愿上一秩,欲追榮于母阡。朕惟亢儒館之彥,遘家艱兇,豈拘以常文哉!其擇孝感以封之,時惟爾有子之慶,可。”[3](宋)王珪.華陽集(卷3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9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253)即劉氏按制不能追封,獲封是其子邵亢所請。在辭起復文書方面,丁憂官員首先會表達自己對未能侍養(yǎng)父母的懊悔,如岳飛在《乞終制劄子》中即有“未嘗一日獲侍親側,躬致湯藥之奉”語;其次表達自己的哀傷,岳劄中亦有“荼毒哀苦,每加追念,輒欲無生”之語;再次表示自己希望能先孝后忠,如岳劄中亦有“若內不克盡事親之道,外豈復有愛主之忠”[4](宋)岳珂編.王曾瑜校注.鄂國金佗稡編續(xù)編校注.鄂國金佗稡編(卷14).家集卷之五.中華書局,1989.(P896)語;最后祈請皇帝能夠收回成命,允許其終喪。以上四點,是所有辭起復上書中基本都會具備的內容。在為亡父母正名方面,主要是在亡父母應得的名聲不為人知后或受到詆毀時,丁憂官員會通過文書力爭,這類文書往往會對其亡父母的事跡進行說明,既而提出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希望能夠得到正名。如楊長孺為給其父楊萬里爭得忠名,在丁憂期間上書宋理宗,開列楊萬里生平所有事跡,尤其是通過遺言中與權臣韓侂胄水火不容的立場,表達出楊萬里對宋廷的忠心,因之提出:“欲乞圣慈特賜睿覽,將上件事跡,宜付史館。使先臣萬里遺忠大節(jié),暴白于天下后世。”[1](宋)楊萬里撰.辛更儒箋校.楊萬里集箋校(卷 133).中華書局,2007.(P5147)與楊長孺之事相似,劉瑾在其父劉沆死后,發(fā)現(xiàn)褒贈的詔書中有譏貶之語,言其父“特鄉(xiāng)里豪舉,以附會至宰相”。于是劉瑾“上章訴于朝,不報,乃衰服遮宰相自言”,最后“朝廷為改書命”[2](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91).嘉祐五年五月戊子朔條.中華書局,2004.(P4621)。從這些記載不難看出,劉瑾在上章和邀言中的主要內容,當是說明其父未有如張環(huán)所草詔書一般的行為,希望朝廷能夠進行改正。

        宋朝官員在丁憂期間信息溝通中涉及軍國大事的內容,也是以語言和文本兩種形式出現(xiàn)。宋朝邊境發(fā)生戰(zhàn)爭后,曾在邊境任職的丁憂官員往往會得到皇帝的召見。以楊畋為例,其丁憂時適儂智高攻陷邕州,由于此前楊畋曾任荊湖南路兵馬鈐轄,且剿撫蠻人頗有成效,故而被宋仁宗召見,雖然史書沒有明文記載兩人的對話,但其內容必然與仁宗想要通過楊畋了解南方蠻族的情況相關,并且有問計于楊畋的傾向。兩人對話后,楊畋“即日,除起居舍人、知諫院、廣南東西路體量安撫、經(jīng)制賊盜”[3](元)脫脫等.宋史(卷 300).楊畋傳.中華書局,1977.(P9964),可見宋仁宗對與楊畋的對話內容相當滿意,認為楊畋有能力剿撫儂智高。在涉及到對外關系的處理時,也會有皇帝召見丁憂官員的情況。如蔡挺曾與富弼出使遼朝,在歸途中富弼發(fā)現(xiàn)口頭協(xié)定與文書約定不一,故而遣蔡挺先行返回,而此時蔡挺恰好丁憂,宋仁宗急于了解出使遼朝的情況,因而在便殿召見了蔡挺。其對話雖亦未有明文,但其內容無非是了解宋遼協(xié)定的相關情況。宋朝丁憂官員信息溝通中與軍國大事相關的文本內容,往往出現(xiàn)在起復丁憂官員的制詔中。以《富弼起復制》為例,其原文如下:

        門下:禮有變而從宜,君子謂之義;經(jīng)有反而合道,圣人謂之權。故知所重者不可顧其輕,志于遠者不可懷其近。若漢舊制,方進弗敢有渝;于盛唐時,房喬起而視事。歷鑒前載,茲為至公。具官富弼,博大有容,直方無撓,勤勞一節(jié),感慨百為。向緣親喪,遽解國政,三月而變,亦既麻時。萬機之繁,豈可久曠。矧今治平之勢,實系協(xié)輔之良。雖前規(guī)后隨,具有較畫;而始謀終事,當見成功。惟俯就奪情之文,庶益昭移孝之美。於戲,朝廷專于制治,以義斷恩;閨門主于私情,以恩掩義。與其致毀有憂于終身,孰若顯親揚名于后世。勉思體國之道,用副急賢之心。其聽朕言,復于爾位,可特起復[4](宋)佚名.宋大詔令集(卷 56).進拜六.中華書局,1962.(P281)。

        富弼起復制詔中的內容大致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從“禮有”到“至公”,是借前代丁憂官員起復的例子來說明起復的合法性;從“具官”到“成功”,是對將要奪情起復官員的品格和能力作積極的評價,說明該官員的重要性和起復的必要性;從“於戲”到“起復”,是勸導起復官員移孝為忠,勉勵其同意起復。而這三個部分的內容,也是宋朝官員丁憂起復制詔中的基本內容。

        當然,由于部分官員懇辭起復,皇帝還會下親筆手詔進行勸勉,如朱勝非丁母憂居喪被起復的過程中,宋高宗即賜詔:“朕方興復是圖,蓋一切當用權以有濟。卿安危所系,何三年不從政之可言?”朱勝非再辭,最后宋高宗手詔道:“卿罹私艱已踰卒哭之制,朕待卿為政,奚啻三秋邪?蓋恩以義斷,情以禮奪。況成命已頒,輿情胥悅,卿無濡滯,以咈朕心。”[5](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15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5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P395)從宋高宗起復朱勝非的文本內容來看,從一開始積極評價其在位的重要性,到最后宋高宗要求朱勝非照顧其個人的臉面,這種文本內容的轉變甚可玩味,表明了宋高宗對起復朱勝非的迫切心理。

        闡述個人對當前政事的看法和建議,也是宋朝官員丁憂期間信息溝通中的一大內容。范仲淹丁母憂期間,曾作《上執(zhí)政書》貽當朝宰執(zhí),全文有萬余字,其內容大致有:第一,對自己在丁憂期間上書的行為作出解釋,如“蓋聞忠孝者,天下之大本也,其孝不逮矣,忠可忘乎!此所以冒哀上書,言國家事,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憂,庶乎四海生靈,長見太平”,提出其上書是為公而非私。第二,揭露當時宋朝暗藏的政治危機,如:“朝廷無憂,則苦言難入;天下久平,則倚伏可畏;兵久弗用,則武備不堅;士未曾教,則賢才不充;中外奢侈,則國用無度;百姓困窮,則天下無恩?!盵1](宋)范仲淹撰.李勇先,王蓉貴點校.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文集(卷9).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P211,212)第三,提出自己解決這些危機的應對之策,其內容略云:“請擇郡守,舉縣令,斥游惰,去冗僭,遴選舉,敦教育,養(yǎng)將材,保直臣,斥佞臣,使朝廷無過,生靈無怨,以杜奸雄?!盵2](宋)范仲淹撰.李勇先,王蓉貴點校.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年譜(樓鑰).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P870)后來范仲淹在慶歷新政前所上的《答手詔條陳十事疏》,其中有部分主張就與《上執(zhí)政書》內容相仿。與范仲淹相似,早在咸平六年(1003),即有丁憂官員王佑之上書言政事,而且是連進五狀,其內容大致為:“請除廣南西路商稅分配河北補填,沒納私下羅錦,權罷上供金銀,述荊南課額逋虧,言陜西遞鋪請受?!盵3](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54).咸平六年夏四月乙亥條.中華書局,2004.(P1189-1190)王佑之疏狀中的這些內容,都是涉及到宋朝當時具體政務的處理。從范仲淹和王佑之兩人在丁憂期間上書的內容來看,都是對當時政事的條陳建議,但是兩人的上書后的結果卻截然不同。范仲淹在上書中曾自言:“某居親之喪,上書言事,踰越典禮?!盵1](210)可見在丁憂期間上書言事并不符合禮制,但由于范仲淹的上書得到宰相王曾的賞識,故而在服闋后升任秘閣校理,而王佑之卻因為參知政事王欽若的不滿而被貶官。與丁憂期間上書朝廷有一定危險性相比,丁憂官員給朝臣關于政事的上書則較為安全,其性質相當于丁憂期間與親友的書信。如李覯在皇祐四年(1052)丁憂期間,曾上書孫沔對平儂智高之亂提出建議。當時南方的情況是:“自嶺表有變,數(shù)千里間,火熱湯沸,而未見左右前后之臣,負大名于天下者一來鎮(zhèn)撫?!甭剬O沔節(jié)制兩廣,李覯自言其“載驚載喜,已而泣下”[4](宋)李覯撰.王國軒校點.李覯集(卷 28).寄上孫安撫書.中華書局,1981.(P307)。在分析了朝廷對儂智高之亂束手無措的原因后,李覯在書中提到:“今之先務,莫若使甲兵不缺,盜賊不起,民不至無告,士不至失職。如此者,凡十事。”[4](P307,309)內容大致如下:在軍事上,選城中人守城,設教場于村落,許富人置部曲,置重賞以殺賊;在經(jīng)濟上,緩茶鹽以安民,放民糴以便民,令品官子差役,委富善收賦稅;在政治上,官為卒伍娶妻,許節(jié)鎮(zhèn)官辟士。凡此,皆是對廣南軍政事務的建議。而后,他對自己上書的目的做出解釋:“節(jié)下明察,知其無意于酬賞也?!辈⑻岢觯骸疤热莅讕б砸姡擞忻嫜??!盵4](P313)從兩人的上書中可以看出,雖然都沒有表明想要起復的意思,但這些都給溝通對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丁憂官員在丁憂期間擔任教職者,其與學生信息溝通的內容中,當有不少勸勉其學習的內容。如范仲淹丁憂期間曾掌應天府學,孫明復曾兩次索游上謁,范仲淹問其“何為汲汲于道路”,孫明復以母老無以為養(yǎng)答之,范仲淹言道:“吾觀子辭氣非乞客,二年仆仆,所得幾何,而廢學多矣。吾今補子為學職,月可得三千以供養(yǎng),子能安于學乎?”孫明復大喜,范仲淹“于是授以《春秋》,而孫生篤學,不舍晝夜,行復修謹,公甚愛之”[2](P871)。故孫明復在應天府求學期間,師生之間關于學習的討論應當不少。另外,諸如夏竦、茹孝標等在丁憂期間主動經(jīng)營起復者,其信息溝通的內容自然是一些不可示人的勾當,此處不細言。

        綜上所述,宋朝官員在丁憂期間信息溝通的內容主要涉及喪事、軍事、政事、學習等方面。這些內容有些是丁憂期間必須要去說或去寫,有些則是丁憂官員想要與外界信息溝通的體現(xiàn)。在這種與外界的主動溝通中,其用意不言而喻,即為其起復或服闋后再度入仕做準備。

        結語

        宋朝官員丁憂期間的信息溝通是其丁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丁憂期間的的信息溝通過程中,從信息溝通的基本要素、文本用語到言語內容,一方面體現(xiàn)著宋朝官員在丁憂期間必須注重相關喪禮規(guī)定,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著其個人的目的。按宋制,官員丁憂期間上書言事是踰越禮制的行為,其目的在于杜絕丁憂官員“忘哀戚之容”“懷進動之意”[1](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54).咸平六年夏四月乙亥條.中華書局,2004.(P1190),但從上述三個方面的分析來看,宋朝官員丁憂期間的信息溝通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運作模式,又似乎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即朝廷和丁憂官員都需要進行這類的信息溝通。于宋廷而言,當宰相、將帥或其他官員丁憂時,皇帝需要這些官員起復,以幫助其處理和應對軍國大事;于丁憂官員個人而言,在面對皇帝的起復或親友的吊問時,出于禮節(jié)的考慮,都必須對相關信息做出回應。除去這些必要的信息溝通外,丁憂官員主動與外界的信息溝通,則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其目的在于經(jīng)營起復,或推介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才能,希望能夠得到皇帝和當權者的重用。但不管從其信息溝通的必要性還是主觀性來看,宋朝官員丁憂期間的與外界的信息溝通,都為其起復或服闋后任職做了人際關系上的準備。

        猜你喜歡
        文本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科學大眾(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內容回顧 溫故知新
        科學大眾(2021年21期)2022-01-18 05:53:48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科學大眾(2021年17期)2021-10-14 08:34:02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主要內容
        臺聲(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人間(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0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語文知識(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 绝顶高潮合集videos| 先锋五月婷婷丁香草草| 欧美 国产 日产 韩国 在线|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亚洲| 能看不卡视频网站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aaaaaa片| 婷婷五月六月综合缴情| 一二区成人影院电影网| 久久精品国产自清天天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y| 美女被内射中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绿色| 18禁无遮挡无码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av男人的天堂一区| 精品人妻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老熟妻内射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性色|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战| 男女后进式猛烈xx00动态图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97| av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亚洲|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老少妇|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99|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2019| 探花国产精品三级在线播放 | 麻豆av一区二区天堂| 国产色婷婷久久又粗又爽|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综合激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乱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