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鳴
多年以來,高血壓一直被認為是“富貴病”,因為它常見于那些吃得多、不運動、愛喝酒、愛抽煙的人。然而有些人沒有上述不良生活習慣,卻檢查出血壓升高,這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生活實例】
35歲的易瑋女士兩個月前突感頭痛、頭暈、心悸,在醫(yī)院檢查確診為高血壓,并給予降壓藥治療。但服藥一個多月后,易瑋女士血壓波動幅度仍然很大,頭暈心悸等不適感更加明顯,于是醫(yī)生建議易瑋女士住院治療。
可是住院十幾天,癥狀仍不見好轉,于是該院心血管內(nèi)科請易瑋女士去會診,看是否有心理上的原因。心理醫(yī)生與易瑋女士聊天后了解到,易女士的丈夫最近調到外地工作,為了照顧讀高中的孩子,她辭掉了工作,生活變得枯燥而空虛。而前段時間,易女士還受朋友鼓動服用減肥藥,希望保持良好身段,但她潛意識又比較害怕減肥藥的副作用對身體有害,矛盾的心情使得緊張感與日俱增。
心理醫(yī)生表示,易瑋女士的血壓升高,一方面可能是減肥藥的副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與她長期心理緊張有關。
心理因素可引起血壓升高
如今像易瑋女士這樣因為心理因素而導致血壓升高的例子并不少見,比如有的人因為暴怒、過度傷心、過于欣喜等,也會導致血壓突然升高。
心理醫(yī)生解釋說,原發(fā)性高血壓與交感神經(jīng)活性亢進有關,這是因為心理應激所引起的情緒變化,可通過大腦邊緣系統(tǒng)、下丘腦使植物神經(jīng)功能發(fā)生明顯變化。各種神經(jīng)遞質濃度與活性異常,包括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等,導致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性亢進,血漿兒茶酚胺濃度升高,阻力小動脈收縮,最終血壓增高。
像易瑋女士這樣的病例,只需要讓她明白高血壓與其心理的關系,減輕不適感所帶來的心理負擔,就能對降血壓起到一定作用。根本的措施是消除產(chǎn)生不良情緒的原因,并增強應對生活事件的能力。
心理放松能幫助控制血壓
相反,如果是高血壓患者,因為心理負擔太重而導致血壓一直控制不好的,也可以用心理療法,讓心情放輕松后,血壓也能逐漸得到控制。
72歲的謝老伯,本來血壓控制得不錯,禁不住朋友煽動,迷上了麻將,心里經(jīng)常惦記著要跟朋友摸兩圈,贏了整天樂呵,輸了又郁悶很久,結果血壓又開始波動了。
后來,謝老伯用了一種心理放松法,配合藥物治療,血壓得到了控制。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晚上睡覺前先靜坐5分鐘,調整呼吸,用鼻吸氣,使清氣下行到丹田,然后再慢慢從口中將濁氣吐出,如此反復循環(huán)。接著慢慢活動一下,雙手相搓,按摩面部,輕輕拍打四肢,然后再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