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
在電影中,去遠方的旅行總是伴隨著各種奇遇,仿佛推開一扇生銹的門,看到了新世界。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部分人恐怕連與旅伴相談甚歡的機會都不會有,區(qū)別在哪兒呢?我的朋友小蘇說,因為電影中的人物從不帶著27寸的硬殼行李箱出門,當然,他們也不會穿著需要熨燙的硬領(lǐng)襯衫出門。
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就提供了一個充滿驚喜與奇遇的旅行典范?;疖嚿吓既幌嘧R的一對青年男女,男主人公突發(fā)奇想,約女主人公在他的漫游地逗留24小時,一同行走、相談、喝酒,說自己的過往與未來。這時就顯出法國女生與美國男生都是旅行高手的一面來:女主人公只帶著一個軟質(zhì)的小行李袋,男主人公帶著一個雙肩背包,火車站最小的行李寄存柜就可輕輕松松塞進去。正因為男女主人公都是輕裝出行,都不被裝備所累,這部話很稠、情很深的電影才誕生了。如果女主人公帶著最大號的奢侈品牌行李箱、吹風(fēng)機與折疊熨衣板出門,她還會跟著男主下車嗎?觀眾還有望看到陌生人之間最微妙的試探與靠攏嗎?
越是旅行高手,就越明白自己要什么。小蘇就是那類短途出差只帶一瓶乳液、一條長裙的女子。每次出差,她都把僅有的兩三件替換衣服整整齊齊卷好,放進上班用的大號手提袋里。再放入手提電腦,竟然還有富余空間。于是她再帶上一套旅行茶具,從家中的普洱茶餅中敲下一角,包好帶上。
一次偶然的旅途中,她邀請對座那位一路與父母頂嘴的半大小子喝茶。她鄭重地用保溫杯打了開水來,燙杯、沏茶。也許是她長年在外企工作帶來的說一不二的氣勢鎮(zhèn)住了那孩子,也許是因為那孩子也急于擺脫父母的嘮叨,享受片刻寧靜,他端起杯子遲疑地喝了一口,苦澀讓他皺起了眉,然而,當他勉強咽下之后,那股意外涌現(xiàn)的回甘讓他長滿青春痘的桀驁不馴的臉都舒展了開來。小蘇反復(fù)地沏茶,與那十四五歲的孩子品嘗每一泡茶水微妙的不同。她的緘默與和氣反而讓少年產(chǎn)生了興趣。
少年問她這是要到哪里去,為何出門在外不帶行李箱卻要帶茶具。小蘇笑笑說,曾經(jīng),她一年的差旅時間超過180天,每次拎著大行李箱上下地鐵臺階,排長隊過安檢都會有一種自由生活被剝奪的怨懟?!昂髞砟?,我想,嘗試著把出差當作一次快樂的郊游如何?我只要帶著一個拎包或雙肩包出門,包里帶上我喜歡的一本書,這趟旅行也許就不會成為折磨了?!?/p>
小蘇在高鐵的點餐頁面上點了藍莓蛋撻,與萍水相逢的孩子一同品嘗。她還把自己正在看的書——《故宮的古物之美》,送給即將下車的男孩。
真正的差旅高手都是那種有本事在萍水相逢的旅人心中留下漣漪的人。某一天,當那少年再看到飛馳而過的火車,再看到一個楓葉色的真皮拎包,再看到小巧玲瓏的茶具映襯著某個女子的長發(fā),那點陌生人給予的善意,那點不傷自尊的啟發(fā),又會隨回憶而至,在心湖上蕩起漣漪。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 2019年第38期? ?圖/樂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