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非
中線交易,關鍵在正確識別趨勢,過早過晚介入都效果不好。不同于長線價投的越跌越買,中線交易重在趨勢轉折啟動時捕捉買點,好的買點大概率不會止損,或止損點很容易判斷。
中線趨勢,必然是多周期研判。個股的技術走勢,月線過濾波動的效果最好,所以研判趨勢最簡單直接。股價位置高低,處在何種階段,一目了然。
周線的時間周期介于月線日線之間,看股價形態(tài)結構的效果最好,日線波動干擾因素過多,月線則透露信息不足。形態(tài)研判有助于買點把握,特別是底部突破及中期結構調整后的啟動點。
日線則用于交易研判,量價時空、均線指標等,都在日線內(nèi)研判,具體買點也是日線突破點或回調啟動點。
股價長期下跌后首先進入第一階段:筑底階段。該階段過早參與,一則可能買在下跌中繼;二來股價遲遲不漲或享受一段短期漲幅后再跌回原地。底部優(yōu)勢在于高賠率,但形勢不明往往低概率。解決辦法是判斷筑底結束,股價突破進入第二階段才介入。
第二階段是上升階段,中線趨勢交易就應只做趨勢向上個股。但60度角上行、均線多頭排列的連續(xù)陽線走勢,只是其中一段。大多數(shù)時間都有調整,股價波動,均線纏繞。后視鏡看到股價累計大幅上漲,但真正高質量買點相當有限。
第三階段筑頂后轉入下降趨勢,中線退出;或高位長時間盤整,中線也先退出,再出現(xiàn)上攻信號,買回即可。
先看月線,2017年12月開啟一波深幅下跌,關鍵是判斷2019年2月是否屬于月線反轉。單純看月線,2月大陽線似乎已突破下降趨勢線,但這不是已完成第一階段筑底的唯一標準。還要看日線,股價是否已站上250日年線,這很重要。
很明顯,2月份大幅反彈后股價并未站上年線,還有相當距離,年線仍大斜率下降。在8月15日站上年線后放量大漲突破,而月線在8月份也完成筑底,徹底反轉,隨后展開一輪高達270%的漲幅。
相對月線、日線,周線更容易看出雙底形態(tài)。在后面的中期買點研判中,周期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結論簡單有效,只有月線反轉和股價站上年線的個股,才值得趨勢交易者關注。研判股價是否進入上升階段,還有一些細節(jié)標準需要考察。至于趨勢買點,包括筑底末期的突破買點、上升階段早期的低吸買點、中期調整后的啟動關鍵買點、杯柄形態(tài)的突破買點,會在即將開課的《實戰(zhàn)趨勢》系列課程中詳細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