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美華
美國著名教育評論家埃利斯和福茨(Ellis&Fouts 1997)曾說:“如果讓我們舉出一項真正符合‘改革’這個術語的教育改革的話,那就是合作學習。”美國教育學者沃邁特(Vermette 1994)亦說:“合作學習是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薄秶鴦赵宏P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由此可見,合作學習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有著重大意義。在平時的新課教授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開放性問題等;在九年級復習中,教師基本以往年中考指南為標準,帶著學生“螞蟻搬家”式地“啃”舊知識點。學生聽得昏昏沉沉,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在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教研員谷皖生的指導下,教師嘗試運用同伴互助式課本復習策略,讓學生在合作中提高復習效率、增強學科自信、提高學習效果。
課本復習是中考備考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復習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特別是寫作能力的提高。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九年級英語復習現(xiàn)狀不容樂觀,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由于課本復習階段的語言知識點繁多,時間緊,課堂上教師既要幫助學生一起拎課文重點,還要講解大量習題。一堂課下來,教師累得滿頭大汗,學生卻消極懈怠,困意叢生。為了“幫助”學生打起精神,一些教師采取課堂聽寫的形式,倒逼學生自主復習,以提高教學效率。
大部分教師采取“滴灌戰(zhàn)術”,在一堂課上滔滔不絕,就課本講課本,學生孤立地復習,沒有科學的記憶方法,單詞拼寫混淆、詞義張冠李戴、話題線索不明,考試時拿到一篇開放性的文章不知從何下手,更不懂如何將已學知識與考題聯(lián)系并恰當運用。
一些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厭煩“低級”重復勞動,在課堂上偷偷寫其他科的作業(yè),一些英語基礎弱的學生倦于課業(yè)負擔,被動學習。學生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再加上其課后消極對待作業(yè),沒有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建構,使復習收效甚微。
丹·巴雷特(Dan Berrett)指出,翻轉(zhuǎn)課堂理念下的教學可以教會學生思考,也可以讓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并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翻轉(zhuǎn)課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學后教”,其同伴互助學習、課前學習、課堂討論、課后深化的學習模式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應用(張金磊、王磊,等2012)。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zhuǎn)換,從而打破了“常規(guī)”思路,使其對復習課有全新的認識,并為隨時接受挑戰(zhàn)而感到“刺激”。
掌握基礎知識是寫作輸出的基本保障,然而僅僅按照傳統(tǒng)方法,即學生寫作文,教師改作文,顯然不能有效、快速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美國教育學家?guī)觳↘olb 1984)提出體驗學習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理論,指出學習者應在“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念—行動實踐”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循環(huán)過程中,不斷構建知識體系,該理論強調(diào)學習的過程性。
結(jié)合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遵循公平、合作、互補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四人小組。分組前,教師讓學生熟悉分組要求,即強弱搭配、優(yōu)勢互補,然后自主配對,尋求他們理想中的合作伙伴。教師根據(jù)具體個案情況,如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細心程度、男女比例,進行適度微調(diào),做到優(yōu)化組合,實現(xiàn)協(xié)調(diào)合作、共同進步。這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讓他們在后期的同伴互助任務中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東西學。
為了有效提高課堂復習效率,讓每個學生都能高效融入課堂,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生根據(jù)單元話題主線繪制相關詞匯、短語、句型結(jié)構的思維導圖。該思維導圖的繪制并不是要求學生把每個單元話題下的語言點隨便“搬運”過來,而是進行高階思維活動,即把話題知識點作融合性合并。
學生按照話題繪制思維導圖,如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第一模塊的話題主線為“Getting to know each other”,其下的單元話題分別為“This is me!”“Let’s play sports!”“Welcome to our school!”“My day”,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是在模塊話題主線下展開各個子話題,再在子話題下總結(jié)出各類小話題主線。七年級課本內(nèi)容相對簡單,這就需要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時聯(lián)系八年級,甚至九年級的相關內(nèi)容,對知識進行整合。如子話題第一單元的主題為自我介紹,其中涉及用形容詞描述一個人的長相及性格、品質(zhì),學生可以和九年級(上)Unit 1 Know yourself整合,用更多形容詞描述一個人的品質(zhì)特征。
以話題為線索的單元內(nèi)容合并,可以幫助學生有效聯(lián)想,使課本復習不再枯燥乏味。同時,把基礎知識連成線、串成網(wǎng)、形成樹,能夠讓學生用科學易記的分類歸納方法提高復習效率,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吳曉丹 2017)。
在布置任務時,教師首先要對教材作針對性、綜合性選擇,讓學生有效地根據(jù)任務設計思維導圖,以真正滿足其后期的寫作需求。如由于語法部分在一輪復習時已經(jīng)結(jié)束,那么在二輪課本復習時可以要求學生著力于話題主線,“輕”語法上陣(即對該單元話題下需要用到的語法有所提及即可,不作具體分析)。
獨立思考是討論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與認識,在合作學習中就只能是觀眾和聽眾(黃曉瑩 2014)。學生在課前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對課本內(nèi)容做好自主復習,從心理上做好與人交流的準備,課堂也就成了他們合作探究學習的主陣地。課堂伊始,學生四人一組,對組內(nèi)其余同學的思維導圖進行評價、學習。學生既要找出錯誤的知識點,又要發(fā)散思維,聯(lián)系所學,補充其他組員沒有羅列出的知識點,還要通過打分評比,推薦出小組代言人上臺展示小組精品,和其他小組進行PK。
學生既是學習的操作者、檢查者,又是學習的表達者。學生交流的不僅僅是知識,還包括學習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如學生在展示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6 broad這個單詞時,能同時把八年級(上)Unit 8的board和八年級(下)Unit 1的abroad結(jié)合起來,進行辨義區(qū)分;有些學生在講解“找路”話題時,會用繪畫的形式表達;有些學生在講解“藝術形式”話題時,會用唱歌的形式表達。
在學生互助學習過程中,教師并不是抱臂觀望,而是更積極地參與,認真傾聽各小組成員的發(fā)言,幫助有問題的學生及時解決,積極引導其參與評價活動,從而讓互助學習順利開展,而非流于形式。有時,學生因為一時著迷于各種形式的表演藝術而忘記記筆記,教師會適當提醒他們根據(jù)展示作品在思維導圖上作添加;有些學生因為過度著力于表現(xiàn)形式,想要吸引同學打高分而忽略了最本質(zhì)的“思維力”,這時教師就需要進行適當引導和評價,引導其恰當?shù)剡M行展示……在這樣的交流中,資源得到更大范圍的整合,思維得以發(fā)展。這時,教師就需要立即在黑板上板書,并給予充分肯定,再帶領學生進行相關練習,把學習推向高潮(黃曉瑩 2014)。
合作學習使“差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傳統(tǒng)課堂因為競爭對學生自尊產(chǎn)生的影響。通過發(fā)展認知、激發(fā)動機,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張媛媛、熊濤 2007)。教師在每一次的集體展示后,恰當運用量化考核制度考核小組整體水平,既激發(fā)了學習能力較強學生的好勝心,又促進了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進步?!氨瘫钡男问侥軌蜃屆總€學生都有效地提高作業(yè)完成率和課堂復習效率。
江蘇省南京市的中考英語作文命題往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如2018年中考英語作文要求給報刊專欄寫一篇稿子,其中,要求學生介紹文化周的主題、喜歡的原因及相關活動。該寫作任務看似和課本毫無關聯(lián),實際上可以結(jié)合九年級(上)Unit 5 Art world、Unit 6 TV programmes和 Unit 7 Films的單元話題知識來進行聯(lián)想,從而形成文化周主題及活動。所以,通過思維導圖形式幫助學生整理話題對于后期明晰寫作思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學生經(jīng)過之前一系列以話題為導向的思維拓展后,開始對知識進行綜合梳理,并運用到單元話題寫作中,這時需要甄選素材,用恰當?shù)倪B接詞連接材料,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在寫作環(huán)節(jié),學生會經(jīng)歷獨立寫作—互批共評—范文共賞—訂正修改的步驟。學生能夠從互相評價中學到其他同學好的表達方法,又能通過指出他人的錯誤避免自己出錯。
在九年級英語課本復習階段,按照課本話題主線繪制思維導圖,儲備寫作材料,突破單元和年級限制創(chuàng)新性地拓展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應激點”,使其在綜合性寫作中搭建思維框架;通過同伴互助學習,促進他們在特定情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和思維能力,這是僅僅依靠搬運式孤立講解語言點是無法實現(xiàn)的。因此,希望通過此次研究能夠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并從中真正獲益;也希望在教學過程中能真正將合作落到實處,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同伴互助下的課本思維導圖式整合復習能夠讓學生對初中三年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后期的綜合性寫作中快速提取大腦中存儲的信息,并恰當運用,從而寫出一篇高質(zhì)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