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淑芳 呂曉東 孔中文 陳金良
(1.磐安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磐安322300;2.磐安縣富盛家庭農場有限公司,浙江 磐安322300)
磐安縣是“中國香菇之鄉(xiāng)”,香菇產業(yè)是當地農業(yè)經濟的支柱產業(yè),為農民脫貧致富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勞動力、原料成本上漲,傳統(tǒng)的手工作坊式香菇生產模式逐漸失去競爭優(yōu)勢,菌棒的集中機械化、工廠化生產已經成為香菇栽培的發(fā)展趨勢[1~3]。
由于工廠化香菇栽培技術在我國還處于摸索和試驗階段,栽培設施、模式、技術要點、適栽菌株等尚無成功經驗可借鑒。為篩選出適合菌棒工廠化生產的香菇品種,我們選取本地栽培表現較好的6個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
供試香菇品種分別為:①238,原種引自浙江景寧景元食用菌研究所,在本地擴繁;②0912,母種引自遼寧三友菌種廠,在本地擴繁;③158,母種引自日本,在本地擴繁;④申香215,母種引自上海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在本地擴繁;⑤白菇,原種引自浙江景寧景元食用菌研究所,在本地擴繁;⑥1501,母種引自上海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在本地擴繁。
雜木屑78%、麥麩20%、石膏2%,含水量55%~60%。
香菇菌棒生產參照金華市地方標準《高溫香菇菌棒工廠化技術規(guī)程》DB3307/T 91-2018[4]進行。
(1)菌袋制作。按常規(guī)混合原材料、加水攪拌均勻,含水量控制在55%±2%,經一次拌料15 min、二次拌料5 min 后,輸入回料機進行裝袋,裝入15×56.5(cm)的聚乙烯筒袋內。裝袋重量控制在2.2 kg±0.2 kg(干料重約1 kg),用扎口機扎口。裝好的料袋放入滅菌鍋中,100℃常壓滅菌12 h,待袋溫降低到28℃以下時,按常規(guī)無菌操作規(guī)程進行接種,每棒接3 穴。每品種接種約300 棒。
(2)菌袋培養(yǎng)管理。菌棒接種后,置于溫度15~25℃、空氣相對濕度65%~75%下培養(yǎng),定期換氣,保持空氣新鮮,暗光培養(yǎng)。當菌絲長滿整個菌棒后,用刺孔機刺孔,每棒刺60~80個孔,深度3 cm。培養(yǎng)室增加光照,促進香菇菌棒菌絲體發(fā)育成熟和轉色。
(3)出菇管理。待菌棒表面棕褐色占整個袋面的3/4,重量較轉色前減輕18%~20%,少量菌棒開始出現菇蕾時,移到出菇棚,采用地面立棒的方式,按普通香菇栽培模式進行出菇管理。
(1)菌絲生長速度。當香菇菌絲生長到接種口外2 cm左右時進行第一次翻堆,并對菌絲圈外沿劃線標記,以后每4天對菌絲圈外沿劃線標記一次,直到相鄰菌絲圈連接,通過測量劃線間的距離,除以相應天數,得到平均每天菌絲生長速度。每個處理測量5個菌棒。
(2)香菇產量。統(tǒng)計每個處理的香菇總產量,除以菌棒數量,得出平均每棒產量。
(3)香菇商品性狀。按以下要求對香菇商品性狀進行分級:①優(yōu)質菇,菌蓋圓整,菌膜與菌柄未分離,菌蓋直徑3~6 cm;②普通菇,菌蓋略有畸形,菌膜與菌柄略有分離,菌蓋直徑3~7 cm;③等外菇。
統(tǒng)計每個處理香菇不同商品等級的產量,除以總產量,得到不同商品等級香菇的產出比例。
6個品種都表現菌絲潔白、健壯,長勢好。菌絲平均長速以處理③和⑥最快,為2.4 mm/d;處理④和⑤居次,為2.3 mm/d;再次為處理②,2.2 mm/d;處理①菌絲長速最慢,為2.0 mm/d。說明6個香菇品種在試驗配方和培養(yǎng)條件下都能生長,尤以處理③和⑥的品種活性和適應能力更強。
由表1可見,處理②和⑥的第一潮菇產量較高,而處理③的第二、三潮產量較高。處理⑥可能受后期氣候條件的抑制或品種特性的影響,出菇后期產量下降較快。最終,袋均總產量排名為:處理②>處理③>處理①>處理⑥>處理④=處理⑤。
香菇采收后,進行等級篩選并稱重(表1)。處理②、③和①的優(yōu)質菇比例較高,處理⑥和⑤的優(yōu)質菇比例低。總體看,6個香菇品種均表現為子實體圓整、肉厚,但處理⑥的菇質較軟,未能得到本地市場的認可;處理④和⑤,較處理②、③、①更易開傘,優(yōu)質菇比例低。
表1 6個香菇品種的袋均產量及產品的商品性
由表2可以看出,處理⑥和③的發(fā)菌速度最快,而出菇較早的是處理②和③;且處理②、③的產量和優(yōu)質菇比例都較高(表1)。說明處理②、③的品種雖然發(fā)菌速度稍慢,但出菇快,菌齡短,且優(yōu)質、高產。
在發(fā)菌期和后熟期,各處理被污染情況相差不大(表2),說明這6個品種均適應當地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但是到出菇期被污染的袋數差別較大,其中以處理②、③表現最好。說明香菇品種0912和158較能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出菇管理方法。
表2 6個香菇品種的生育期時長和污染袋數
由表3可見,袋均毛利潤排名順序為處理②、③、④、⑤、⑥、①。各處理的香菇品種均獲得較好的栽培收益,毛利潤率為43.2%~82.6%,效益差異明顯,毛利潤率最高的處理②比最低的處理①高出91.0%。說明使用好的品種可以大幅提高效益。
表3 6個香菇品種的栽培效益比較
本試驗采用菌棒工廠化栽培香菇,袋均產量以0912品種表現較高,其次為158品種,且兩者的優(yōu)質菇比例高,其菌棒培養(yǎng)期也較短,分別為102天和108天,品種抗性較強,總污染率分別為3.33%、4.00%;1501品種袋均產量較低,等外菇比例較高,抗性較差。從本試驗結果看,適合磐安香菇菌棒工廠化栽培的品種為0912和158。
由于供試品種特性的差異,本試驗各品種菌絲培養(yǎng)和成熟時間不盡相同,出菇期耐高溫性能有較大差異,本次小規(guī)模試驗的結果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