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斌 王嘉宏
摘 要: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和教育家,同時也與孔子、孟子、朱熹并稱為儒家的四大圣人。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三不朽”者,王陽明及其創(chuàng)立的心學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自新世紀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陽明熱”,其表征之一就是多部“陽明戲”創(chuàng)排上演。無論是戲曲版“陽明戲”,還是話劇版“陽明戲”,都對王陽明及其心學有著獨到的理解。紹興文理學院原創(chuàng)大型歷史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一方面從當前幾部“陽明戲”中獲得重要啟示,另一方面則又有著自己的獨到探索和鮮明特色。
關鍵詞:“陽明戲” 戲曲 話劇 《千古一圣王陽明》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和教育家,同時也與孔子、孟子、朱熹并稱為儒家的四大圣人。作為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者,王陽明及其創(chuàng)立的心學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自新世紀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陽明熱”,其在藝術界的表征之一就是多部“陽明戲”的創(chuàng)排上演。目前主要有江西省話劇團創(chuàng)排的話劇《陽明三夜》、貴州省話劇團與浙江省話劇團聯(lián)手打造的話劇《此心光明》,貴州師大版話劇《王陽明》、貴州京劇院的京劇《王陽明龍場悟道》、余姚市姚劇保護傳承中心的姚劇《王陽明》、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的越劇《王陽明》和蘇州文化藝術中心的話劇《王陽明下山》等。無論是戲曲版“陽明戲”,還是話劇版“陽明戲”,都對王陽明及其心學有著獨到的理解。紹興文理學院原創(chuàng)大型歷史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的創(chuàng)排正是在前人基礎上進行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
一、戲曲版“陽明戲”的主題與特色
在目前的幾個版本的“陽明戲”中,以戲曲方式呈現(xiàn)的主要是姚劇《王陽明》、越劇《王陽明》和京劇《王陽明龍場悟道》等三個作品。這幾部作品都采用了戲曲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注重以“寫意”的方式來展現(xiàn)王陽明的傳奇人生。
以越劇《王陽明》為例,它在舞臺布置以及臺詞的念白方面,都盡顯戲曲寫意的本色。首先,在舞臺的設置方面,越劇《王陽明》采用了符號式的象征手法,以較為抽象的舞臺布景,來反映人物內(nèi)心的起伏與波瀾、故事主題的推進以及人物形象。如劇中鄱陽湖之戰(zhàn),導演巧妙地采用帷幔作為湖水的波浪,一方面形象地展現(xiàn)了鄱陽湖水戰(zhàn)的真實環(huán)境,另一方面又以湖水的波浪象征性地描寫了交戰(zhàn)的激烈以及王陽明的內(nèi)心在激戰(zhàn)之中的劇烈起伏,正如越劇《王陽明》創(chuàng)作小記所說:“以蘆葦作標志,把人心的詭譎外化成環(huán)境的變幻,她們制造了一場驚心的逃亡;以石頭化心魔,壓得王陽明在石棺上苦苦掙扎,她們展現(xiàn)了一場精彩的悟道;為幔為浪,以槳為船,她們掀起了一場浩瀚的鄱陽湖之戰(zhàn)……她們瞬息萬變,她們隨心而動,在簡潔的舞臺上顯得別致空靈,以‘小制作呈現(xiàn)出了‘大情懷。”越劇《王陽明》在舞臺設計與道具運用上,都注重以寫意的方式去展現(xiàn)故事的主題,對一些留白之處進行色彩的描繪,這樣帶有濃郁詩性色彩的布景,正是出于一種戲曲表達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
而戲曲“寫意”表達的特點在念白上的表現(xiàn)就更加明顯了,這是因為戲曲首先作為一種語言的藝術,其表達一定會以語言為中心,而它的藝術精華也一定是在漫長歷史中不斷打磨錘煉的唱腔與唱詞,而對于戲曲版“陽明戲”的創(chuàng)排,自然會非常注重發(fā)揮這些頗具特色的優(yōu)勢,所以在三部戲曲版“陽明戲”中,念白的設計都有著濃烈的戲曲色彩。如越劇《王陽明》:“王陽明:我笑我王陽明今生今世還不懂悔是何義吶!(唱)陽明之心天賦貴,不識平生何為悔。知行唯懂循大道,豈怕天外飛來罪!/劉瑾:(唱)倔強孺子倔強嘴,莫怪自己找倒霉。不嚼黃連不知味,不挨榔頭不識錘!/王陽明:(唱)我赤誠奏章呈天子,你隱匿不報欲何為?/劉瑾:(唱)我掌印太監(jiān)天子授,我想拿誰就拿誰。/王陽明:(唱)果然是一手遮天八虎黨,獨斷專行,恣意妄為。/劉瑾:(唱)小知事膽敢逐流拾牙慧,今叫你領教領教我是誰!/王陽明:(唱)你欺君罔上當知愧。”在這段劉瑾與王陽明的對白之中,首先“唱”的念詞方式就是戲曲獨有,另外兩人的具體用詞也是力求押韻,力求歌曲式的表達,體現(xiàn)了戲曲語言美的獨到優(yōu)勢。
二、話劇版“陽明戲”的主題與特色
話劇版“陽明戲”與戲曲版有著“陽明戲”明顯的不同。戲曲版“陽明戲”在講述故事以及呈現(xiàn)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更多地采用寫意的手法,藝術表達的重點也更多地放在意境的營造或氛圍的渲染上。與此相比,話劇版“陽明戲”更側重于故事的講述,在人物塑造上更自如,也更豐滿一些。
以貴州師大版話劇《王陽明》為例,在全劇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共有十六名之多,更不用說還有其他若干個輔助性的配角,而之前提到過的越劇《王陽明》,除去輔助性的角色之外,主要角色只有十人左右,可以說首先在角色的數(shù)量上,戲曲與話劇的不同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相當明顯了。這是因為話劇在演繹的過程中,其臺詞并不像戲曲那樣需要進行復雜的藝術加工,而話劇腔調也并不像戲腔那樣一唱三嘆。因此,話劇的演出空間在某種程度上比戲曲更大,不僅能容納更多的人物,也能展現(xiàn)更加豐富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就此而言,生動而且具體正是話劇的優(yōu)勢所在。正是這個原因,貴州師大版話劇《王陽明》在人物的塑造,尤其是非主要角色的塑造上,比起越劇《王陽明》的空間要大得多。以朱厚照這一形象為例,在貴州師大版話劇《王陽明》中,作者刻意設計了朱厚照假扮商販的橋段,以此表現(xiàn)他荒誕昏庸、貪玩任性的人物性格,這一幕沒有王陽明出現(xiàn)的場景便占據(jù)了第一幕戲的三分之一,可謂是濃墨重彩。對一個并非主角的人物進行如此精心的刻畫,這在戲曲版的“陽明戲”中似乎無法想象。
除此之外,在話劇版“陽明戲”中,人物可以形成更為復雜的對話關系,這也是戲曲版中不容易做到的。就以龍場悟道來說,貴州師大版話劇《王陽明》中共出現(xiàn)了四五位角色,而他們的臺詞又構成彼此有所聯(lián)系的對話關系,這已經(jīng)相當復雜,更不要說再加上旁白對于對話主題的引導,可以說在貴師大版話劇《王陽明》中,龍場悟道這一幕戲是以多個角色,多個觀點進行碰撞交織而形成的,與之相比,戲曲版的“陽明戲”重獨白而少對話,在角色塑造上也主要是圍繞王陽明來展開的。
綜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新世紀的幾部“陽明戲”中,話劇版“陽明戲”不僅在故事性方面要強于戲曲版“陽明戲”,而且在人物的塑造上也更加立體豐滿。話劇版與戲曲版的差異正是由兩者的藝術特質決定的。就話劇版“陽明戲”的特色來說,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對于人物的突出,在故事的細節(jié)之處展現(xiàn)人物形象,甚至對于配角也有著精心的設計;二是故事的戲劇性沖突更強,人物之間的對話交流也更豐富和多樣。
三、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的創(chuàng)作構想
紹興文理學院今天劇社的原創(chuàng)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的創(chuàng)作,是與對當前幾部“陽明戲”的借鑒分不開的。在劇本創(chuàng)作之初,我們不僅對有關王陽明的各種資料進行了學習研究,還對現(xiàn)有的“陽明戲”的影像資料進行過觀摩。就此而言,《千古一圣王陽明》這部話劇既是我們吸收現(xiàn)有“陽明戲”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結果,也是我們長時間學習王陽明思想精神的產(chǎn)物?;仡櫾拕 肚Ч乓皇ネ蹶柮鳌返膭?chuàng)作,我們對現(xiàn)有的“陽明戲”進行了集中分析和深入思考,并最終確立了我們自己的主題。
在對現(xiàn)有“陽明戲”主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很快確認了《千古一圣王陽明》的創(chuàng)作主題,也即是王陽明如何從一個狂狷少年成長為一位儒家圣人的。這是因為,無論是戲曲版“陽明戲”還是話劇版“陽明戲”,其創(chuàng)作首先都源于對于王陽明有著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亦即王陽明心學宗師的地位,他的圣人身份?!瓣柮鲬颉钡膭?chuàng)作,無論其主題如何,都肯定帶有這樣的一份自覺。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的創(chuàng)作自然也是如此。縱觀戲曲與話劇這兩種藝術形式表現(xiàn)的特色,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優(yōu)勢與不足都很明顯。就戲曲而言,它有著較高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在象征的、符號化的舞臺上,王陽明的思想氣質以及他的心學要旨都可以得到傳神的表達,但從另一面來說,戲曲有著相當高的觀看門檻,而且往往存在故事性相對不足的文壇,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在很多時候趨于平淡。因此,單純依靠藝術形式(如唱詞)本身的魅力作為看點,可能難免會有曲高和寡的情況。與之相反,話劇藝術重戲劇沖突,重人物形象塑造,但相對的,它對王陽明思想的傳達,就不像戲曲那么得心應手。話劇本身就不擅長說理,更不用說歷史劇的形式也會與話劇的表現(xiàn)力產(chǎn)生相當?shù)臎_突,在這個情況下,很多話劇舞臺對王陽明形象的呈現(xiàn),都有許多不夠完美的地方。
也正是基于此,我們將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的主題確定為王陽明成圣之路,尤其側重于對他心學思想誕生、發(fā)展與成熟的表現(xiàn)。這一方面符合史實,并且能夠與王陽明生平的重大遭遇相互銜接;另一方面,這一個主題重在聚焦王陽明的心學思想,著重以話劇藝術的方式來闡發(fā)王陽明的心學。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力爭做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相對統(tǒng)一。
總之,話劇《陽明三夜》、話劇《此心光明》、貴州師大版話劇《王陽明》、話劇《王陽明下山》、京劇《王陽明龍場悟道》、姚劇《王陽明》、越劇《王陽明》 等“陽明戲”的出現(xiàn)無疑助推了當前文化界、藝術界的“陽明熱”。這些“陽明戲”或以戲曲為載體,或以話劇為載體,在不同的舞臺上塑造出了各具特色且都飽含魅力的王陽明形象,為陽明文化在新世紀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原創(chuàng)大型歷史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的創(chuàng)排,也正是置身于陽明故鄉(xiāng)的大學生們?yōu)楹霌P和傳播陽明文化而做出的努力和探索。
(指導老師:紹興文理學院副教授卓光平)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9年紹興文理學院校級學生科研項目“新世紀‘陽明戲中的王陽明形象研究”和紹興文理學院大學生越文化研究會科研項目“‘陽明戲對王陽明思想的當代闡釋與藝術傳播研究”成果
作 者: 陳文斌、王嘉宏,均為紹興文理學院今天劇社和大學生越文化研究會成員。
編 輯: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