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朋君
隨著新課標對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小學英語教師關注閱讀教學,并嘗試結合國內外關于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和研究經驗,尋找切合實際,且能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1997年,美國政府成立了“國家閱讀小組(NRP)”,對語言教學進行研究。研究報告指出,流暢閱讀由音素意識、聲學、詞匯、流暢性、理解能力五個要素組成。此后,這五個要素開始被學者作為衡量學生閱讀水平的標準,并稱為“閱讀流暢性”。同時,NPR在報告中指出,重復閱讀或其他形式的口頭朗讀可以明顯提高閱讀流暢性。近年來,逐漸興起的“讀者劇場”朗讀策略具備重復閱讀特征,且兼具趣味性、動機性及便利性,是一種有效的朗讀方式。
目前,所在地區(qū)的小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普遍較弱,除常見的讀音不準、語音語調單一外,最突出的問題是意群斷句不當、語氣平淡、韻律感不足等。朗讀者不能做到用有聲的語言傳達所讀文本的深刻含義,很難引起聽者的情感共鳴。此外,學生朗讀的自信心與朗讀興趣普遍偏低,缺乏良好的朗讀體驗。因此,嘗試將“讀者劇場”朗讀策略運用于日常教學中。
凱勒赫(Kellerher 1997)認為讀者劇場是一種借由讀者對于文本的完整口語詮釋。它對服裝、布景和道具的需求并不高。讀者無須強記臺詞,因為他們可手持文本進行朗讀。據(jù)此,聲音和劇本的撰寫是讀者劇場最重要的元素。
在實施“讀者劇場”朗讀策略的初期,首先由教師根據(jù)故事內容編撰劇本,設定情境,分配旁白,確定角色。朗讀者通過對故事腳本的語言的分析感受角色的內在情感特征,再配以簡單的肢體動作及豐富、夸張的語音語調和面部表情,在最簡單的舞臺布置下,用聲音演繹故事讀本,賦予角色以靈魂和生命。在此過程中,參與者需要不斷地朗讀劇本,閱讀流暢性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白x者劇場”注重聲情并茂地朗讀,是建立在對情境、角色的理解之上的,基于此,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得到訓練和提升。
“讀者劇場”是教育戲劇的一種。傳統(tǒng)的戲劇表演除了對演繹者的語言、表情有要求外,還需輔以相應的服裝、道具及舞臺布置。這無疑加大了成本,且難以在日常教學中開展。“讀者劇場”提倡不使用太復雜的舞臺布景和服飾,不花費太多金錢,不需要背誦臺詞,不用太斟酌舞臺走位,相較于一般戲劇而言,沒有太多的演出壓力。
莫蘭(Moran 2006)、普雷斯科特(Prescott 2003)皆認為“讀者劇場”和傳統(tǒng)戲劇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主要聚焦文本,所呈現(xiàn)的樣貌較少運用布景、服裝與道具。此外,肢體動作的表現(xiàn)則是暗示的成分多過于表演的成分。除了以上特點,“讀者劇場”較為重視文學中的聽覺部分,朗讀者必須運用聲音、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表達文本中角色的情境、情感、態(tài)度和動作。
由此得出,“讀者劇場”無須耗費過多的時間在服裝、道具和舞臺布置上,相對于傳統(tǒng)戲劇教學,其教學成本較低。
在“讀者劇場”的劇本設計中,往往有部分句型或音節(jié)、音韻的重復出現(xiàn),有時還會穿插一些相關詞匯、主題的歌謠,以提升文本的韻律性、豐富性和趣味性。朗讀者在練習時需重復閱讀。根據(jù)塞繆爾斯(Samuels)和拉伯奇(LaBerge)提出的重復閱讀理論,重復閱讀經過刺激與反應間聯(lián)結強度的提升,能提升閱讀的流暢性,達到字詞解碼的自動化,減少因耗費注意力所需的時間與歷程。重復閱讀可增加學生的閱讀流暢度與理解能力。
例如,教科版(廣州)《英語》三年級(下)Module 5 Relatives的復習課中,教師結合模塊詞匯和主題編撰了以下劇本:
Big head son and little head father
大頭兒子:Hello,I am Big Head Son.This is my father,hisheadissmall.Thisismymother,sheisshort.
Father&Mother:Good morning,children.
Xiaoming:Let’s go to the zoo.
大頭兒子:Hurray,good idea.
棉花糖:Look at this bear!It’s cute.It’s brown!(以下部分唱出來)
All: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Ms: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All:Yellow duck,yellow duck,what do you see?
Ms:I see a red fox looking at me.
All:Red fox,red fox,what do you see?
Ms:I see some friends looking at me.
Thank you!
(劇本一)
由以上讀者劇場的劇本設計可以看出,臺詞重復出現(xiàn),還融入繪本Brown Bear,Brown Bear的改編版小詩,這就給重復朗讀提供了多樣性,從而為提升學生的口語朗讀體驗感奠定了基礎。
“讀者劇場”活動在英語課堂開展的步驟為教師示范朗讀—學生理解劇本—學生角色分配—學生反復朗讀—小組合作排練—生生上臺演繹。由此可見,學生在合作中進行朗讀訓練,在訓練中能提升朗讀信心和合作能力。
當英語學習不再是簡單的詞句拼湊,而是知、情、意交織共構的美好過程時,學生的學習才算真正發(fā)生,才是靈動有意義的。在“讀者劇場”朗讀教學中,教師關注學生抑揚頓挫的音調起伏、隨聲擺動的肢體動作和自然銜接的情感投入等,引導他們對劇本進行演繹,從而提升其美感體驗。
如何將“讀者劇場”朗讀策略運用于小學英語實際教學活動中,很多文獻均有闡述。其中,萊因哈特(Rinehart 1999)提出的模式是:選擇讀本內容—師生重復閱讀—討論故事內容—從故事發(fā)展處選擇段落—討論道具或特殊需要—準備—練習與彩排—全班或小組演出。以普雷斯科特(2003)的論點來看,先介紹不同教師在教室內實施“讀者劇場”朗讀策略的效果,再提出五個簡單的步驟:選擇文本、改編文本、分派角色、聚焦角色和彩排、表演。
雖然學者們的主張有所不同,但從其論述中大致可將“讀者劇場”朗讀策略的實施模式歸為以下六個步驟:選取或編撰劇本、閱讀劇本、討論角色、分配角色、彩排練習、上臺表演。教師在課堂上也大致依循以上步驟實施“讀者劇場”朗讀活動。在劇本的選取或編撰上,曾做過以下嘗試。在教科版(廣州)《英語》三年級(下)Module 5 Relatives的復習課上,除了上述劇本一,還編了以下劇本:
Doraeman’s Family
Doraeman:Hello,I’m Doraeman!I’m lovely.
Nobita:Hello,I’m Nobita.I’m cool.
Cousin:Hello,I’mDoraeman’scousin.I’mcute.
Doraeman,Cousin,Nobita(齊唱):
This is father,tall and dear
This is mother,lovely and short
This is grandpa,old and kind
This is grandma,old and happy
Ms:It’s morning.Doraeman’s family are going shopping!
Doraeman&Nobita:Mum,can we have some fruit?
Mum:Good idea!I like fruit!
Daddy:I like red apples!
Grandpa:I like pears!
Cousin:I like oranges!
Doraeman:I like bananas!
Nobita:I like grapes!
Dad:OK!Let’s go home!
Nobita:Let’s put all the fruits on the table.
Doraeman:There are 12.Two for you.Two for you...
All:Yummy,yummy,we are so happy.It’s a happy day!
(劇本二)
在教科版(廣州)《英語》四年級(下)Module 3 Unit 5 Sound Family的相關閱讀語篇教學中,編了以下劇本:
The Trunk and the Skunk
①:I am an elephant.
②:I have big,strong legs.
All:Stamp,stamp,stamp,Icanstampwithmylegs.
③:I have a long long trunk.
④⑤⑥:Drink,drink,drink,I can drink with my trunk.
①②③:Smell,smell,smell,I can smell with my trunk,too.
④:One day,I see a skunk.
⑤:The skunk is behind the tree.
①②③:Hi,skunk!
④⑤⑥:Hi,elephant!
All:Oh,no!
⑥:I find that the skunk is not so kind.
①②:He is stinky!
③④:And the skunk jumps on my trunk!
⑤⑥:I will slosh him!That will get rid of(擺脫)the smell!
All:Slosh!
①②:Sniff,sniff.
③④:Oh,no!
⑥:What’swrong?What’swrong?What’swrong?
All:The skunk still(仍然)smells of skunk.
(劇本三)
劇本確立以后,教師將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進行搭配組合,希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帶動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減輕朗讀焦慮感,提升朗讀的信心和興趣。接著,組織學生理解文本,分析角色特征,代入角色,在朗讀時用最接近文本角色的語調進行演繹,最后進行自我展示。
讀者劇場作為一種新的朗讀模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口語朗讀能力,促進他們在知、情、意方面的發(fā)展,引導其自我展示與演繹,還可以促進他們的社會性發(fā)展,豐富其美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