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盛
天津市海河醫(yī)院,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 (天津 300350)
腎結核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生殖系結核,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部分患者可表現(xiàn)為血尿、腰痛、膿尿,嚴重時可出現(xiàn)尿道狹窄導致排尿困難,普通抗菌藥物治療效果差或無效。因為腎結核發(fā)病隱匿,臨床癥狀不典型,診斷困難,很多患者確診時腎功能已經遭到嚴重破壞,造成腎衰竭,并可能繼發(fā)膀胱攣縮、尿道狹窄等,嚴重危害患者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200萬例患者死于結核病,且每年約有600萬例患者發(fā)展成活動性結核病[1-2],其中最常見的是肺結核,泌尿生殖系結核是肺外結核中最為常見的類型之一,占肺外結核患者的15%~20%,其中腎臟是最常見的發(fā)病部位。腎結核90%為原發(fā)感染時,結核菌經血行抵達腎臟,只有少數(shù)是進行性原發(fā)感染或肺及體內其他部位的原發(fā)感染擴散引起[3]。因此,對于腎結核患者,做到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最大限度保護腎功能,從而減少因腎結核導致的腎衰竭及腎切除。本研究對腎結核的實驗室診斷進展進行綜述,以為腎結核患者的臨床診治提供指導。
尿檢查對腎結核的診斷具有決定性意義,腎結核患者的尿液多呈酸性,如果尿液存放過久,尿素分解后可轉為堿性。尿液內常有蛋白、白細胞、紅細胞。尿常規(guī)適合于懷疑腎結核患者的初篩,了解尿液有無異常,但是缺乏特異性。對于反復發(fā)作的泌尿系感染患者,常規(guī)藥物治療無效或效果差,尿常規(guī)異常而尿細菌培養(yǎng)多次陰性的患者,應高度懷疑腎結核可能,尤其對于合并肺結核及其他肺外結核的患者,更應注意排除腎結核可能。
尿沉渣涂片做Ziehl-Neelsen抗酸染色,約50%患者可查到結核桿菌,如用結核菌培養(yǎng),則結核菌的檢出率可達90%[3]。由于傳統(tǒng)的結核菌涂片檢查陽性率低,目前出現(xiàn)了液基夾層杯集菌涂片法檢測結核分枝桿菌,其陽性率較普通尿沉渣涂片陽性率高。李開毅等[4]報告尿結核菌涂片陽性率為66.67%,陳禹等[5]報告結核菌涂片陽性率為20.0%(5/25)。尿結核菌涂片操作簡單,對檢驗條件要求低,基層醫(yī)院亦可開展,但是其陽性率低,且特異性差,容易因尿液污染出現(xiàn)假陽性,不能區(qū)分結核分枝桿菌與非結核分枝桿菌,因此在腎結核的診斷中只是一種初篩的檢查。尿結核菌培養(yǎng)是腎結核診斷的金標準,不僅能明確診斷,而且能夠明確尿液中的結核分枝桿菌是否耐藥,對腎結核的藥物治療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因培養(yǎng)陽性率低,且耗時長,一般需要4~8周才能獲取結果,易延誤診斷和治療。
結核分枝桿菌核酸檢測是一種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方法是對尿液中的結核桿菌DNA進行擴增,于數(shù)小時內可將目的DNA序列擴增105~106,然后進行檢測,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國外文獻[6-7]報道,聚合酶鏈反應在腎結核中的靈敏度為25%~93%,特異度為95%~100%。潘春勤等[8]分析了23例腎結核患者,使用其腎臟活檢組織,進行結核桿菌DNA定量PCR檢測,結果表明,實時定量PCR檢測靈敏度顯著高于結核桿菌尿培養(yǎng)靈敏度(P<0.05)。
利福平耐藥實時熒光定量核酸擴增檢測技術(GeneXpert MTB/RIF)采用GeneXpert檢測系統(tǒng),針對rpoB基因81bp利福平耐藥核心區(qū)間(rifampicin 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s, RRDR)設計引物、探針(以探針A、B、C、D、E命名),檢測其是否發(fā)生突變,進而用于診斷患者是否感染結核菌,以及是否對利福平耐藥(rpoB序列存在突變)[9-10],是一個自動化、全封閉的檢驗平臺。與尿沉渣涂片及結核菌培養(yǎng)相比,實時熒光定量核酸擴增是一種可以快速檢測結核菌的診斷方法,一般約2 h可以獲得檢測結果及菌株是否對利福平耐藥。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對利福平耐藥的患者中,約80%同時對異煙肼耐藥,意味著絕大多數(shù)利福平耐藥的患者為耐多藥的結核病。GeneXpert MTB/RIF可以及早發(fā)現(xiàn)耐藥患者,為早期合理選用抗結核藥物提供指導,對于結核病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有效彌補了結核菌培養(yǎng)耗時長、延誤診斷及治療的缺點。GeneXpert MTB/RIF檢測標本多樣,可為痰液、支氣管灌洗液、腦脊液、膿液、病理標本研磨組織、尿液等。目前該檢測方法主要用于肺結核患者的診斷,用于泌尿系結核診斷的相關報道較少,吳素方等[11]分析了89例疑似泌尿系結核的患者,其中42例確診為泌尿系結核患者的相關實驗室檢查,結果表明,抗酸染色靈敏度為11.8%,特異度為95.7%,液體培養(yǎng)靈敏度為42.8%,特異度為100.0%,T-SPOT靈敏度為85.7%,特異度為74.4%,GeneXpert靈敏度為64.2%,特異度為100.0%,T-SPOT+GeneXpert靈敏度為89.4%,特異度為100.0%,認為兩者的聯(lián)合使用既彌補了Xpert的靈敏度不足也能夠彌補T-SPOT特異度不足的缺陷,且用時更短。其缺點是檢測費用高,無法大量推廣和普及,且不能夠檢測非MTB,亦不能區(qū)分死菌和活菌,藥敏檢測只能檢測利福平一種藥物是否耐藥,可結合結核菌培養(yǎng)結果彌補其不足。
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其原理是感染過結核菌的機體,再次接觸同樣的抗原刺激后,會導致記憶T細胞增殖分化,并釋放大量γ干擾素,最后通過酶聯(lián)免疫斑點技術定量檢測特異性IFN-γ的T細胞數(shù)量,從而確定體內是否感染結核菌,且不受卡介苗接種的影響。該診斷方法具有檢測時間短、靈敏度及特異度高、應用范圍廣泛等優(yōu)勢。其缺點是只能確認患者感染了結核菌,但是否是活動性結核及感染部位無法判斷,且無法進行耐藥基因檢測,無法指導抗結核藥物的使用,并會受妊娠、支原體感染、老年癡呆、內毒素污染等影響導致假陽性。陳柳等[12]分析了101例泌尿系結核患者,結果顯示,T-SPOT靈敏度為77.23%,特異度為70.97%,而結核菌培養(yǎng)靈敏度為27.72%、特異度為100%,TB-PCR靈敏度為31.68%、特異度為100%,認為外周血T-SPOT技術對泌尿系結核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值得臨床推廣。對于早期腎結核、晚期腎自截的腎結核患者,因無結核菌自尿液排出,無法取得檢驗標本,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更具有優(yōu)勢。如果患者有腎結核的臨床癥狀,T-SPOT陽性,應高度懷疑腎結核診斷。因此,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目前廣泛用于肺結核及肺外結核的診斷,在腎結核的診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是基于環(huán)介島等溫擴增技術建立起來的,通過特異的引物與結核分枝桿菌的特定DNA區(qū)域結合,采用4種引物,在恒溫條件下進行擴增的分子檢測方法,擴增過程無需特殊試劑,只需要一個恒定溫度即可進行擴增,其擴增特異性高,步驟簡單,只需要在DNA擴增試劑中加入反轉錄酶,即可實現(xiàn)RNA擴增,1 h內即可大量合成目標基因,并可通過肉眼觀察熒光顏色和濁度進行結果判讀。該方法被WHO重點推薦用于結核病的診斷。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LAMP的臨床檢驗報告中表明,其靈敏度在涂片和培養(yǎng)均為陽性的標本中為98.2%,涂片陰性,培養(yǎng)陽性的樣品中,靈敏度為55.6%,特異度為93.9%[13]。實時熒光核酸恒溫擴增檢測技術(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SAT)是以RNA為模板進行擴增,因RNA易降解,所以能夠特異性的檢測活菌,同時因擴增產物也為RNA,能夠防止擴增產物的污染[14]。國內文獻報道,在肺結核患者的診斷中,恒溫擴增熒光法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傳統(tǒng)涂片法和羅氏培養(yǎng)法[15-16]。而該方法對于腎結核患者診斷的報道較少。
綜上所述,腎結核作為泌尿系結核最常見的類型,其臨床表現(xiàn)無明顯特異性,實驗室檢查對其診斷和治療有重要的意義。隨著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很多新型檢測方式,單一檢測方法檢測效果欠佳,多種檢測方法聯(lián)合應用,可提高其檢測的準確率,縮短了檢測的時間,有利于腎結核的早期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