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念
廣東省高州市中醫(yī)院骨傷二科,廣東高州 525200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為中軸關節(jié)及肌腱附著點的受到侵犯,臨床表現以炎性腰背痛、外周關節(jié)炎為主的慢性疾病,AS 晚期患者會出現脊柱強直[1-2]。AS 具有病程長、起病隱匿、纏綿難愈的特點[3]。現代醫(yī)學認為,AS 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抑制成纖維細胞、細胞因子、氧化應激反應、免疫應答和炎癥機制與其發(fā)病及發(fā)展具有明顯的相關性。骨質疏松(osteoporosis,OP)為炎癥性關節(jié)炎常見并發(fā)癥,該病的特點為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出現退化[4]。阿侖磷酸鈉在臨床運用后可直接在骨質中羥基磷灰石表面起到作用,從而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使得骨轉化的進程減慢,其臨床運用效果較佳。阿侖膦酸鈉在AS合并OP 患者中的運用得到了認可[5]。中醫(yī)認為AS 屬“骨痹”“大僂”“腰痛”范疇,OP 屬“骨痹”范疇[6-7]。目前治療AS 的方法以調控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調節(jié)骨組織信號傳導系統(tǒng),抑制骨破壞促進因子,上調保護因子從而抑制炎癥損傷為主。目前在西醫(yī)治療AS 合并OP 基礎上聯合中醫(yī)治療的研究不夠全面,在本研究中,聯合補腎通絡法和阿侖磷酸鈉治療AS 合并OP患者,觀察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納入我院2017年8月~2018年6月的AS 合并OP 患者共80 例。納入標準:AS 診斷符合紐約診斷標準[8],OP 符合臨床診斷標準[9];年齡25~60 歲;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近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合并其他代謝性骨??;合并嚴重臟器疾??;對所選藥物有禁忌證。將80 例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各40 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12 例;平均年齡(42.41±3.27)歲;病程2~64 個月,平均(39.41±3.51)個月。干預組中,男30 例,女10 例;平均年齡(43.01±3.08)歲;病程5~60 個月,平均(40.01±3.08)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采用阿侖磷酸鈉片(揚子江藥業(yè)集團上海海尼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637,產品批號025339),早餐前30 min 服用,200 ml/次,1 次/d。干預組加用補腎通絡法治療,方劑為補腎強督方,組方為:狗脊30 g,杜仲25 g,續(xù)斷20 g,骨碎補15 g,熟地黃、淫羊藿、附子、鹿角膠、補骨脂、羌活、獨活、桂枝、赤芍、白芍、知母、防風、穿山甲各10 g,牛膝6 g。取水煎200 ml,分早晚服用。兩組患者共治療6 個月。
評估治療前后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代謝指標,并評價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BMD 測定:采用骨密度儀,經雙能X 線吸收法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腰椎(L2~4)、股骨頸、大轉子的BMD。骨代謝指標: 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兩組患者的骨鈣素(bone-carboxyglutamateprotein,BGP)、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延長肽(procollagen type Ⅰamino-terminal prolonging peptide,PⅠNP)、Ⅰ型膠原交聯羧基末端肽(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collagen,CTX)含量。經《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0]進行療效觀察,顯效為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程度≥75%,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恢復正?;蚋纳?;有效為臨床癥狀或體征改善程度在50%~74%,ESR 和CRP 水平出現改善; 改善為臨床癥狀或體征改善程度在30%~49%,ESR 和CRP 水平出現改善或無變化; 無效為臨床癥狀或體征改善程度<30%,ESR 和CRP 無改善??傆行?(顯效+有效+改善)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L2~4、股骨頸和大轉子的BM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L2~4、股骨頸和大轉子的BMD 高于本組治療前(P<0.05),干預組治療后的L2~4、股骨頸和大轉子的BMD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MD 指標的比較(g/cm2,±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MD 指標的比較(g/cm2,±s)
組別 L2~4 股骨頸 大轉子干預組(n=4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4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0.68±0.16 1.03±0.05 13.210 0.000 0.60±0.13 0.79±0.03 9.007 0.000 0.59±0.10 0.83±0.06 13.020 0.000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0.70±0.12 0.97±0.08 11.840 0.000 0.633 0.529 4.022 0.000 0.61±0.11 0.69±0.04 4.323 0.000 0.371 0.711 12.650 0.000 0.60±0.12 0.72±0.07 5.463 0.000 0.405 0.687 7.546 0.000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BGP、PⅠNP 和CTX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BGP、PⅠNP 高于本組治療前,CTX 低于本組治療前(P<0.05),干預組治療后的BGP、PⅠNP 高于對照組,CTX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的比較(ng/ml,±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的比較(ng/ml,±s)
組別 BGP PⅠNP CTX干預組(n=4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4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26.01±2.46 30.41±3.25 6.827 0.000 23.69±2.07 31.01±3.24 12.040 0.000 0.80±0.15 0.68±0.11 4.080 0.000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25.41±3.01 28.64±2.36 5.341 0.000 0.976 0.332 2.787 0.007 23.41±2.41 27.41±2.39 7.453 0.000 0.557 0.579 5.655 0.000 0.82±0.16 0.75±0.13 2.148 0.035 0.577 0.566 2.600 0.011
對照組和干預組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75.00%和92.50%,干預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的比較[n(%)]
AS 的病理改變以肌腱、韌帶附著點炎為主,早期出現骨量下降、OP,該病病因不清,可能和維生素D、鈣、病情活動、激素運用等相關。有報告表明,AS 合并OP 的發(fā)病率為18%~62%,AS 合并OP 的發(fā)病機制并不明確[11]。在國內的研究中,AS 合并OP 患者會出現骨代謝和BMD 的改變[12-13]。中醫(yī)認為AS 和OP 的病因為腎氣不足,邪氣侵犯肢體導致,邪氣在關節(jié)、肌肉、筋脈間留滯,機體氣血運行不通,痹阻經脈,從而導致AS 的發(fā)生,因此在臨床中需扶正氣祛邪氣。正氣虛時則風寒濕等邪氣入侵,因此臨床表現以關節(jié)疼痛、腫脹、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為主。AS 因腎氣虧虛、瘀血阻絡導致骨細胞營養(yǎng)、微循環(huán)障礙,從而導致OP 發(fā)生。在中醫(yī)中認為本病的病機為多虛多瘀,因此采用補腎通絡法治療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阿侖磷酸鈉治療AS 合并OP 的機制為:藥物可作用于骨質中羥基磷灰石表面,從而對破骨細胞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促進破骨細胞凋亡,增加了骨量,從而廣泛用于OP 的治療。在國內學者的研究中,通過采用阿侖膦酸鈉治療男性AS 合并OP 后,發(fā)現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代謝指標和BMD[5]。為了驗證在西藥的基礎上聯合補腎通絡法治療AS 合并OP 是否具有增強療效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補腎通絡法和阿侖磷酸鈉治療后可有效地提高AS 合并OP 的臨床療效,且干預組的BMD 和骨代謝指標均較對照組出現改善(P<0.05),研究結果和上述學者的研究結果有相似之處?,F代藥理認為補腎中藥在服用后可對機體丘腦-垂體-靶線軸,從而改善了骨代謝相關激素的水平,發(fā)揮了骨代謝的調節(jié)作用[14]。在本研究中,經阿侖磷酸鈉治療后加用補腎強督方治療,組方中狗脊可祛風補腎、強腰膝[15],杜仲、續(xù)斷、骨碎補可補肝腎強筋骨,熟地黃、淫羊藿、附子等可滋陰補血、柔肝止痛,諸藥合用共奏驅寒除濕、補腎壯督、強勁壯骨之效,本研究結果提示了聯合補腎通絡法和阿侖磷酸鈉治療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AS 合并OP 患者采用補腎通絡法聯合阿侖磷酸鈉治療較單純采用阿侖磷酸鈉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改善了骨代謝和BMD 指標,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