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平,陸葉青,李 勇,丁瑞芳*
(1.同濟大學醫(yī)學院,上海200433;2.上海市長海醫(yī)院麻醉學部手術室,上海200433)
2019 年底出現(xiàn)的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之快和傳染能力之強出乎意料[1],隨著對新冠病毒認識的深入和防治工作逐步、有序地開展,新冠病毒傳播擴散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但仍不能掉以輕心。人員聚集的手術室作為手術救治患者的場所,承受較大的防控壓力。為最大程度地切斷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員,避免發(fā)生群體性暴露事件和手術室輸入性感染病例,我院在借鑒已有手術室儀器設備感控文獻和經驗[2]的基礎上,制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手術室儀器設備使用和管理的安全策略,以期給手術室同行提供參考。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潛在的感染風險,組建由手術室、醫(yī)院感控中心和儀器設備科共同組成的應急管理團隊,團隊成員包括手術室護士長1 名、手術室器械管理護士2 名、儀器設備工程師1 名、感染控制科人員1 名和儀器設備科人員1 名。應急管理團隊實行線上討論和手術室實地考察相結合的工作模式,根據(jù)衛(wèi)生主管部門出臺的相關指導意見[3],管理團隊的隊員從各自專業(yè)角度結合醫(yī)院實際情況對手術室儀器設備在疫情期間的管理措施提出意見和建議,手術室人員負責儀器設備臨時管理措施的整理和完善。
應急管理團隊針對新冠病毒的傳播特點,制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手術室儀器設備管理策略,重點關注與患者密切接觸的手術室儀器設備的管理,這些儀器設備包括但不限于:手術患者轉運車、手術器械、麻醉機及其附件、心電監(jiān)護設備、術后復蘇用呼吸機等。在保障患者手術安全的同時最大程度杜絕和減小新冠病毒的傳播范圍,保障其他手術患者和廣大一線醫(yī)務工作者的安全。
根據(jù)疫情期間醫(yī)院對收治患者的要求和手術室可以開展的手術類型[4],對開展手術必須使用的儀器設備進行篩選。篩選出的儀器設備由儀器設備工程師選出運行狀態(tài)良好的2 組備用,并對備用儀器設備進行檢測和評估。一組放于新冠肺炎手術患者專用手術間,另外一組單獨放置在便于取用處備用。手術間內的儀器設備須設置清單和使用登記表,由指定配合新冠肺炎患者手術的護士負責清點和消毒。若在常規(guī)手術間實施手術的患者疑似或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則手術間內的儀器設備應按新冠肺炎手術患者專用手術間內儀器設備的處理措施進行處置。
外來器械是指由器械供應商租借給醫(yī)院的、可重復使用的[5]、主要用于進行植入物相關操作的手術器械。目前,全國僅有部分醫(yī)院已實現(xiàn)外來器械的內部管理,即從手術臺上配合外科醫(yī)生使用到術后清洗、從消毒滅菌到定期維護保養(yǎng)全部由院內手術室和消毒供應科來完成[6]。而多數(shù)醫(yī)院是由業(yè)務員進入手術室,在手術臺上指導外科醫(yī)生利用外來器械完成植入物的植入操作,甚至術后外來器械的清洗和保養(yǎng)工作也由器械供應商自行完成。這些清洗和保養(yǎng)工作不在醫(yī)院的有效監(jiān)管之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這種運行方式存在極大風險。因此,應對外來器械及其業(yè)務員進入手術室制訂限制措施,從源頭切斷潛在的輸入性感染源。急診手術確需外來器械且無其他器械代替的,由外來器械公司將器械送至消毒供應科,消毒供應科進行預處理后再行消毒滅菌。已進入手術室或消毒供應科的儀器設備不允許帶出醫(yī)院,由手術室和消毒供應科共同管理。
與外界有接觸的手術器械和手術患者轉運這2個環(huán)節(jié)應作相應處理,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的手術器械在轉運過程中應采用密閉容器,通過專人、專車及專用通道進入手術室,有條件的醫(yī)療機構應在平時設立特殊感染專用器械轉運車[7]。同樣,用于轉運患者的手術患者轉運車須設置為密閉式專用車,有條件的醫(yī)療機構應采用負壓患者轉運車[3]。轉運車要放置于獨立空間,并設置有明顯的“新冠”警示標識,配備一次性床罩、洗手裝置和患者通氣支持設備。在使用前需對衛(wèi)勤人員就新冠肺炎手術患者轉運專車的使用進行培訓,在使用時應嚴格執(zhí)行安全防護。建立轉運車使用登記表,每次使用后及時記錄使用人、患者姓名、同乘人員等信息,便于追蹤和統(tǒng)計。
(1)接送手術患者的轉運車在保證患者安全和基礎生命支持所需設備的基礎上,攜帶最少單元的儀器設備,參與轉運人員做好相應的防護。(2)對手術間內的儀器設備進行功能檢測,確保術中功能完好。對難以清潔的儀器設備進行適當防護,如手術床的床墊用一次性防水床罩包裹。手術間內除手術必需的儀器設備,其他儀器設備移出手術間,對不能移動的儀器設備用一次性隔離巾單進行封閉隔離。(3)術中不使用中央負壓吸引器,準備2 套電動負壓吸引器,1 套手術臺上用于吸除術野的液體,另1 套置于患者頭側抽吸患者分泌物及呼出氣體,減少氣溶膠的產生。(4)聯(lián)系后勤部門關閉感染手術間的層流或將負壓手術間調節(jié)至負壓狀態(tài)[8],將外科洗手裝置放于離手術間最近的緩沖區(qū)并予以標示。(5)術后清整所需的儀器設備,如器械浸泡缸、消毒噴灑壺和房間清潔設備等置于手術間外的緩沖區(qū)備用。
(1)在術前準備充足的前提下,術中關閉感染手術間感應門的開關,防止誤開手術間感應門導致其他區(qū)域污染。負壓手術間應在患者入室前開啟負壓。同時,在手術間門上懸掛“新冠手術”的標識,謝絕無關人員入內。(2)手術間使用頻率較高的、采集手術信息的設備,如計算機、手持掃描儀等,其鍵盤采用硅膠鍵盤墊或一次性隔離膜保護,鼠標用清潔一次性手套包裹等措施減少交叉感染。此外,手術參與人員禁用手機等移動設備,應將手機等放于密封包裝內由護理站值班護士代管。(3)條件允許時,麻醉用品盡量使用一次性耗材,如氣管插管的一次性喉鏡和喉鏡片、一次性血氧飽和度探頭。
手術結束后,需要對包括患者手術用設備、手術器械、轉運設備等進行徹底的消毒滅菌處理。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手術室儀器設備管理與使用的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具體如下:
(1)患者轉運設備的處理:轉運車及隨帶的物體表面用1%~3%過氧化氫、0.5%過氧乙酸或2 000 mg/L 含氯消毒液等噴灑至表面濕潤,作用30 min 后再通風[9]。如轉運車由普通轉運車加裝一次性外罩改造而來,一次性外罩在消毒處理后再放于特殊感染雙層垃圾袋內?;颊咿D運車在返回手術室時應使用浸有含有效氯2 000 mg/L 的濕布對車輪進行消毒。如患者轉運車沾染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液、體液,則按手術間儀器設備沾染患者血液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颊咿D運專用電梯在使用全程應懸掛醒目“新冠”標識,每天定時用1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對電梯轎廂、按鍵進行清潔消毒,時間不少于30 min,或采用過氧化氫等噴灑消毒。
(2)手術間儀器設備的處理:手術結束患者離室后關閉空調,使用過氧乙酸、過氧化氫噴霧噴灑手術間,消毒1~2 h[10],在對負壓手術間進行消毒后,開啟手術間的層流和送風循環(huán)30 min 后通知專人更換手術間高效過濾器。常規(guī)患者手術間的空調過濾網(wǎng)、過濾器、送風口應縮短清洗、消毒的周期,建議用250~500 mg/L 含氯消毒液噴灑、浸泡或擦拭,作用10~30 min,一周一次。手術間的手術床、器械臺、無影燈等儀器設備表面使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 min 后再用清水抹布擦拭。被患者血液或體液污染的儀器設備表面用5 000 mg/L 含氯消毒液覆蓋后,作用1~2 h 再按常規(guī)處理方法進行處理。負壓吸引瓶由手術間的巡回護士在三級防護的措施下打開瓶蓋,加入含氯消毒片至濃度20 000 mg/L,攪拌均勻后蓋緊瓶蓋,放置2 h 后再行常規(guī)處理。處理后的瓶身、瓶蓋及附件浸泡在2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中30 min,然后在流動水下沖洗,晾干備用。
(3)麻醉機及附件的清潔消毒[2,11-12]:外置管道盡可能使用一次性螺紋管,內部管路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采用合適的消毒方法處理,如在開機運行的狀態(tài)下用過氧化氫噴霧劑吸入內部管道消毒,運行3~5個循環(huán);鈉石灰在術后也應立即更換。麻醉機表面用2 000 mg/L 有效氯、過氧化氫、酒精等消毒液噴灑或擦拭,作用30 min。此外,重復使用的喉鏡片在操作結束后用內鏡專用酶液或75%酒精濕紗布擦除表面污物,并用帶消毒功能的酶液或0.2%~0.35%過氧乙酸浸泡消毒。
(4)手術器械的處理:手術結束,巡回護士將事先準備的器械浸泡缸帶入手術間,在浸泡缸內配制2 000 mg/L 有效氯消毒液,將復用手術器械在浸泡缸內浸泡30 min,然后由洗手護士與供應科工作人員交接并通過手術器械追蹤系統(tǒng)實時記錄使用和處理情況[13-14]。尤其是腔鏡器械,需要將器械拆卸至最小單元后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無法拆分或拆分后有管腔的器械應用沖吸管將管腔注滿消毒液,確保器械無死角地浸泡在消毒液中,并保證充分的作用時間。由于復用金屬類的手術器械易被含氯消毒劑腐蝕,在浸泡清洗后應酌情進行除銹操作。將初步消毒處理后待滅菌的手術器械用專用密封袋或雙層黃色塑料袋密閉包裝,在包裝外表面標注醒目的“新冠”標識,有條件的醫(yī)療機構可使用專車通過專用通道運送至供應科。外來器械的處理流程按照院內自有器械處理實施。新冠肺炎患者使用后的外來器械如需帶離醫(yī)院,應在消毒供應科進行滅菌處理,生物監(jiān)測和化學監(jiān)測均合格后方可帶離。
常規(guī)手術患者術后確診新冠肺炎的,應立即通知手術室,手術室及時追蹤患者使用的手術間、手術器械和相關儀器設備,采取緊急補救措施。所有與術后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所用手術間共用一套通風換氣系統(tǒng)的手術間立即停用,并按新冠肺炎手術患者專用手術間處理辦法進行徹底消毒,更換層流和過濾網(wǎng)等通風換氣的部件,待通風設備表面的微生物監(jiān)測合格后再啟用。追蹤手術參與人員使用過的儀器設備及其移動軌跡,對追蹤到的儀器設備按新冠肺炎手術患者所使用的儀器設備處理方法處置。利用器械消毒供應追溯系統(tǒng)查找術中所用手術器械的詳細路徑[14],對同批次處理的器械按新冠肺炎患者手術器械處理方法進行補救處理,生物監(jiān)測和化學監(jiān)測均合格后方可繼續(xù)使用。
應急預案能夠引導工作人員快速適應新的工作模式[15-16]。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鑒于人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還不夠全面,其傳播途徑和潛伏期不是非常明確[16],各醫(yī)療機構需根據(jù)相關規(guī)章制度、結合自身情況制訂合理的預案和管理措施,并進行針對性的演練,提高手術室醫(yī)務人員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能力。應急預案作為特殊時期的行動準則,可為醫(yī)務人員的特殊操作帶來專業(yè)的支持。而針對性的訓練不僅能緩解醫(yī)務人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緊張情緒,還能在實際操練中發(fā)現(xiàn)預案的不足,并進一步完善預案。
根據(jù)儀器設備的構造、材質特性和使用壽命并結合各種消毒方式的優(yōu)缺點,選擇合適的消毒方式[17-18]。消毒方式不明確的設備及其附件應在儀器設備生產廠家的指導下采用效果明確的消毒滅菌方法,確保消毒滅菌效果。儀器設備在用酒精噴灑或擦拭后,達到作用時間后須檢查酒精是否揮發(fā)完全,否則在進行拔插電源或儀器開機等易產生火花的操作會引發(fā)火災。同時,醫(yī)務人員在處理污染儀器設備時應做好充足的個人防護。
新冠病毒的流行給我國造成重大影響,其傳播速度快、傳染力強且目前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深入。隨著對其認識的不斷深入,特殊時期手術室儀器設備的應對措施也要相應調整。此外,每家醫(yī)院手術室所裝備的儀器設備和管理措施不盡相同,疫情期間的管理措施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充分聽取感控專家和醫(yī)院管理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制訂切實可行的應急管理措施。同時,這種多學科協(xié)同聯(lián)動的應對模式可在其他特殊緊急的情況下借鑒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