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柿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上映了一部令人熱血沸騰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影片選取了開國大典、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女排奪冠時刻、香港回歸、北京奧運、神舟十一號返航和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這七個重要片段。
對于小讀者來說,其中有些重要的時刻,大家并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但正是這些重大事件,一次又一次,使中國人的心凝聚得更加緊密,使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越來越強。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中國今天的成就,離不開這一次次大事件的激勵。所以這次,我們重溫一下這部精彩的影片,再次感受這70年來,祖國的“高光”時刻!
1前夜
這個故事,以林治遠的一次次“較真”串聯(lián)起來。作為工程師的他,負責開國大典上的電動升旗部分。為了一面紅旗,他和同事走街串巷去找紅綢子;別人問他為什么這么較真,他嘶吼著說:“你以為升起來的僅僅是一塊紅布嗎?28年革命,2000萬人犧牲,換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
開國大典,是當年幾億中國人最為關注的事件。這個故事中,以一個小人物作為切入點,去解讀這樣一個大的歷史時刻。人物小,但他身上折射的,其實是當年每個中國人都有的心態(tài)——一種憋著一股勁,要把國旗“萬無一失”地升起來,要把鋼鐵“萬無一失”地煉好,要把新的建筑“萬無一失”地造好的一種全民族的奮發(fā)心態(tài)。在這樣的全民心態(tài)下,中國才能在隨后的70年中,經(jīng)歷一次又一次的蛻變和升華,成為如今的富強模樣。
2相遇
科研人員高遠,在西北科研基地進行原子彈的研究工作。由于要求高度保密,他告別了女友,隱姓埋名,一去就是三年。這期間,他為了處理核泄漏危機,受到了輻射。在醫(yī)院休養(yǎng)的時候,他依然牽掛著原子彈工程,而他打聽消息的渠道只有一個,就是問護士:“今天街上有什么慶?;顒訂??”得到無數(shù)次否定的答案后,他心急如焚,悄悄跑出醫(yī)院,遇到了三年前的女友。在他即將摘下口罩相認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消息傳來,舉國歡騰!兩人在川流涌動的人群中,長久相望。
這個故事,很多小讀者都能猜到原型,他就是鄧稼先——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fā)做出了重要貢獻。電影情節(jié)并不是鄧稼先的生平,只是創(chuàng)作者的演繹,卻也是那個時代一大批頂尖科學家的縮影。有了他們,才有了中國如今矗立于世界強國之林的地位。
3奪冠
故事相當聰明地設置了一個矛盾點:小美即將出國,冬冬想要送別,偏偏趕上女排決賽。冬冬一邊要為弄堂里的街坊上天臺修天線,一邊還惦記著小美……最終,中國女排勝利了,小美也離開了,冬冬終于放聲大哭:“咱家電視信號太不好了!”
和其他故事比起來,這一章顯然輕松很多。這個故事,以一個小男孩站在天臺上的視角,看到了整個弄堂的人,在女排比賽時的萬人空巷,以及在女排奪冠時的興奮心情。一條弄堂如此,當時的中國各地皆如此。女排奪冠只是一個瞬間,但是它凝聚起了所有中國人的心。
4回歸
香港回歸的交接儀式上,中國國旗要在7月1日0時0分0秒準時升起。但這并不容易,因為奏國歌時,軍樂團的指揮棒抬起來1秒,落下去1秒,所以英國國旗必須早2秒降下來。為了這2秒,外交官和英方代表進行了16輪艱難的談判,只因為——“154年了,我們不能再多等1秒。這1秒對你們來說是結束,對我們來說是開始”。
最終,這2秒的時間被成功爭取了回來。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五星紅旗準時在香港升起。154年,幾代人的時間,香港重回祖國的懷抱。1秒或2秒,從時光的長河來看,它微不足道,但從香港被殖民的屈辱歷史來看,1秒又那么漫長,它濃縮著每個中國人的強烈訴求:祖國統(tǒng)一,勝過一切!
5北京你好
張北京是個好面子、愛吹牛,同時又善良可愛的北京“的哥”。他抽獎中了一張奧運會開幕式門票,到處向別人“嘚瑟”。但是,他卻把這張門票,送給了一個汶川來的孤兒。因為那個孩子說:“鳥巢的圍欄是我爸爸建的,他是優(yōu)秀農民工。”
這部分用一個普通出租車司機的故事,勾連起了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這兩件當年震動中國人的大事,一悲一喜之間,也勾勒出當代最平凡的中國人形象。
6白晝流星
沃德勒和哈扎布是兩個勞教后、游手好閑的年輕人。李叔是一生扶貧,卻連自己看病都要借錢的扶貧辦主任。兩個年輕人并沒有真正悔過,又偷了李叔治病的五千元錢。被警察抓回來后,李叔不但原諒了他們,還帶著他們去迎接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落地。二人看到了“白晝流星”,從此洗心革面。
這個故事感人的地方在于,李叔一生扶貧,而他覺察出,對于兩個年輕人來說,最需要的是“扶志”。因此,李叔才會帶他們去見證“神跡”,并對他們說:“孩子們,那是你們的星星o”而看到白晝流星般的返回艙后,他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和鼓舞,“志”被重新點燃。神舟十一號飛船,既是一個國家的重要事件,對每一個國民個體的內心沖擊和震撼也是非常深遠的。
7護航
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的閱兵儀式中,2名女殲擊機飛行員參與了“藍天儀仗隊”,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女空軍的風采。然而在挑選飛行員的時候,呂瀟然,這個隊里技術最好的女飛行員,卻被要求“備飛”。一開始,呂瀟然認為:“我技術一流,水平一流,臨場應變一流?!北划斪鱾浞荩懿桓市?。
但是,領導向她解釋,正因為她的技術最好,任何一個位置出問題,她都能頂上,所以反而不能進入藍天儀仗隊。呂瀟然鄭重地服從命令,護航隊友們,出色地完成了閱兵的任務。
這個故事想講的,其實是一種“護航精神”。國家在為每一個中國人護航;而每一個中國人,也需要努力地去為祖國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