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橄欖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引入我國,目前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其生長發(fā)育有著不同特性,對環(huán)境、溫度和土壤條件都有著相應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油橄欖作物的生物和生態(tài)學特性,并對其育苗和種植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油橄欖;特性;育苗
中圖分類號:S565.7文獻標識碼:ADOI:10.19754/j.nyyjs.20200115024
收稿日期:2019-06-18
作者簡介:付利衡(1985-),男,本科。研究方向:油橄欖種植、加工。引言
油橄欖在生物學上屬于木犀科、齊墩果屬,是一種富含油脂的植物,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我國為了增加油料作物的種植,于20世紀60年代將油橄欖作物引入我國,主要產地為隴、粵、桂、滇和川蜀地區(qū)。油橄欖具有含油量高、微量元素豐富的優(yōu)點,是一種食用性經濟作物。
1油橄欖的特性
1.1生物學特性
油橄欖屬于木犀科,齊墩果屬,常綠喬木,樹皮呈現灰色,樹枝多呈灰褐色,生長高度可達到10m左右,其葉片如皮革性質,常為圓形或橢圓形,葉片前端尖銳,而底部呈楔形,顏色深綠。油橄欖的花為兩性花,白色,花萼為杯狀,花苞片為卵形,長度在0.5~2.0mm;其花梗短約1mm,上有長圓形的裂片,一般花序上長有10朵以上的花朵,花內長有2個雄蕊及4個胚珠,花期為每年的4—5月。油橄欖的果實為橢圓形,成熟后呈現藍黑色澤,果實成熟月份多在6—9月。
1.2生態(tài)學特性
1.2.1溫度的要求
由于油橄欖原產于亞熱帶,所以其對高溫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冬季溫度也不能太低,一般來說,全年平均溫度應在18~24℃之間最適宜油橄欖的生產,一旦全年溫度低于10℃,油橄欖的生長就會緩慢,這就將油橄欖的區(qū)域限制在嶺南和我國西南部地區(qū)。
1.2.2水分要求
油橄欖對水分的要求也比較高,除滿足生長所需的溫度、光照的條件外,還必須滿足大量水分供給,才可以確保油橄欖果實達到豐產。例如:油橄欖在花蕾期時,如果不能保障充足的水分供應,將對油橄欖的結果造成不良的影響,這就要求種植者必須時刻關注天氣情況,一旦發(fā)現旱情,及早對花蕾期的油橄欖進行灌溉,才能促進油橄欖結果率的提高。然而,在加強水分供應的同時,還要避免相對濕度過大對其生產發(fā)育的不利影響,主要防止在豐水期發(fā)生病蟲害等影響果實結果率。
1.2.3光照要求
油橄欖作為亞熱帶主要的油料作物,已被亞熱帶地區(qū)的先民利用了上千年,十分適應亞熱帶地區(qū)的強烈光照。但是,光照對油橄欖的影響相對于溫度和水分來說比較小。四川省地處四川盆地,雖然太陽光照射時間不長,但在溫度和水分要求上極其適合油橄欖生長,所以,油橄欖廣泛種植于四川盆地。
1.2.4土壤要求
油橄欖生長過程中,對一些微量元素需求頗高,其中鈣是油橄欖正常生長發(fā)育不可或缺的一種元素,所以,高鈣土壤可以提高油橄欖種植成活率,也能夠實現油橄欖豐果期的延長,另外,油橄欖還對土壤的密實程度、酸堿性有較高的要求,一般來說,油橄欖喜歡土質松軟、pH在5~8之間。
2栽培技術
2.1選擇土壤環(huán)境適宜的園地
通過50多年的種植實踐,得出結論:我國的西南地區(qū)、嶺南地區(qū)、隴南白龍江河谷區(qū),以及云南的金沙江河谷區(qū)是優(yōu)質的油橄欖種植地區(qū)。這些地區(qū)雖然緯度不同、環(huán)境差異較大,但是都有著對油橄欖的生長發(fā)育有利的共同之處,就是全部滿足或滿足大部分油橄欖生長習性。例如:四川盆地有十分適宜的溫度和供水量的條件;隴南河谷地區(qū)可以滿足油橄欖生長所需日照、水分和鈣質土壤的條件等。所以,應多在這些地區(qū)尋找合適油橄欖的種植園地。
2.2土地平整與培肥
在種植之前,園地應進行平整與疏松,為油橄欖的種子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基礎,有利于油橄欖發(fā)芽和扎根,保證其根系發(fā)展壯大。
當園區(qū)處于平地或緩坡時,要在種植油橄欖前1~2a實施土地平整疏松工作,這是因為油橄欖的根系較淺,平整松軟的土壤有利于其根系的生長發(fā)育,從而提高油橄欖未來果實的產量,進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我國在平地和緩坡地勢建立油橄欖種植園時,借鑒了意大利的種植經驗,找到了最有利于油橄欖生長的株距,并順水流方向實施行植溝挖掘,進行積極地排水措施,在土壤中添加石灰以增加鈣的含量。
第2種情況是種植在山地環(huán)境的園區(qū),這種地勢下,油橄欖種植必須采用梯田模式進行種植,可以有效使用坡地,增加坡地植被以防止水土進一步流失,逐漸改善山地環(huán)境。
2.3育苗
2.3.1做好準備工作
應修建磚結構的扦插床,高為1m,深度為0.5m。并在扦插床四周建設排水渠,以免因雨量過大致使油橄欖種植園區(qū)濕度過大產生病蟲害。還可以在育苗期,為扦插床敷設塑料薄膜,保證其油橄欖幼苗生長發(fā)育所需的溫濕度要求。
2.3.2選擇和處理扦插條
扦插條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油橄欖未來的果實結果率,所以,必須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前插條的選取。選擇1a以上的木質化的扦插條,在時間上選擇日照強度適中的時間開展工作,以避免扦插條水分流失過多造成油橄欖成活率降低的現象。選擇好扦插條后,應立即將其浸泡在生長液中,促進其根系的成長,一般浸泡時間保證在2~8h,有利于根系的生長發(fā)育。
2.3.3對園區(qū)土壤進行科學的管理
要求園區(qū)專業(yè)工作人員定期對土壤進行檢驗,確保土壤中水分、含氧量、營養(yǎng)物質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符合油橄欖生長需要。根據以上的數據,實施有針對性的水分供給,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疏松土質,確保空氣流通,補充營養(yǎng)物質和微量元素,確保扦插苗健康生長。
2.3.4進行幼苗的移栽程序
當扦插條經過生長成為幼苗后,應移栽至苗圃,在移栽過程中,必須保持幼苗盡量攜帶其生長過程中的原有土壤,這可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另外,與扦插過程一樣,需要避免強烈的陽光照射,選擇氣候適宜的季節(jié)與時段進行移載。
2.4苗圃移栽
對苗圃的管理直接影響到幼苗的成活率,所以要對苗圃采取一定的遮蔽措施,通常使用木樁和竹竿搭建遮蔭架,使用遮陽網布遮蓋,15d后可以撤除;應增加苗圃的水分供給,分別在移栽時、移栽后、夏季溫度高時和立秋干燥時4個時間段進行水分供給,以防止水分不足影響油橄欖幼苗的生長;對土壤施以農家肥料,增加鉀、氮元素的施加,立秋后,在此基礎上,增加磷肥的施用量確保苗木安全過冬;定期修剪幼苗枝葉,鏟除發(fā)育不良的幼苗并立即補種。
3病蟲害的防治
3.1生理性病害
主要包括因硼肥、有機肥不足引起的缺硼性病害;因土壤透氣性不好,植株落葉、落果或根部腐爛的水害病。當發(fā)現植株出現以上生理性病害時,及時查明原因進行有效處理,防止病害面積擴大,造成油橄欖的減收。
3.2蟲害
在油橄欖種植過程中,容易受到多種甲殼類、蛾類等有害昆蟲的侵襲,需要找到害蟲的活動場所,使用敵敵畏或者樂果浸入棉花,然后將棉花塞入洞口,最后將洞口封死;使用殺蟲藥劑涂抹在樹干上,可起到殺蟲效果;還可將殺蟲劑注入樹干內或對根部進行處理,防治害蟲;定期施以殺蟲藥劑進行護理。
4結語
油橄欖不僅是一種高經濟價值的油料作為,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其果實在提取油料后的廢渣經提純后,可以作為制作化妝品的天然原材料,而且果渣內還含有有益于人身體健康的成分,具有增強心腦血管的功能。只有依靠科學,對油橄欖進行合理地培育,才能為我國西南、華南地區(qū)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巨大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鄧明全. 油橄欖果園栽培管理技術(2)[J]. 林業(yè)實用技術, 2016(5):27-31.
[2]鄧煜. 中國油橄欖產業(yè)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現狀、趨勢和對策[J]. 經濟林研究, 2018,117(02):2,7-12.
[3]李楠臨. 油橄欖早實豐產栽培技術[J]. 現代園藝, 2018(6):32-33.
(責任編輯賈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