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劍鋒
(深圳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光明分局畜牧獸醫(yī)科 518107)
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 宰后的病理變化表現(xiàn)為廣泛性的出血癥狀為主。
全身皮膚出現(xiàn)密集的針尖狀出血點、融合性出血斑,切開皮膚可見皮下脂肪出血。全身淋巴結出血性壞死。切開腹股溝淋巴結、頜下淋巴結切面呈“大理石樣”的壞死。
心臟:心肌纖維出血、冠狀脂肪溝有出血點。 肝臟:肝臟瘀血、被膜緊張表面可見出血點,肝門淋巴結腫大、出血壞死。 脾臟:腫大、瘀血呈黑紫色、邊緣出血性梗死。 肺臟:支氣管兩側淋巴結腫大、出血壞死,肺臟漿膜有出血點分布。 腎臟:用刀挑開被膜可見表面有密集“針尖狀”的出血點、縱向切開腎臟可見腎盂出血。 胃腸漿膜、黏膜有出血點嚴重的可見潰瘍,膀胱黏膜有出血點。 切開喉頭可見黏膜出血。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 宰后常見的有急性型豬丹毒,俗稱“大紅袍”;亞急性豬丹毒俗稱“鬼打印”疹塊型豬丹毒。
由于發(fā)病比較急,高熱引起機體出血,胴體皮膚表現(xiàn)充血,呈鮮紅色俗稱“大紅袍”:全身皮膚充血呈鮮紅色,在宰后檢疫中比較容易判定。
體表皮膚有圓形、方型、大小不等的疹塊隆起于皮膚表面界限清楚、多數(shù)為紅色疹塊,指壓可退色,偶見白色疹塊(要注意與某些過敏性的皮膚疹塊區(qū)分);淋巴結表現(xiàn):腹股溝淋巴結、頜下淋巴結腫大、多汁、充血,剖面呈“櫻桃紅”色。
心臟:沿冠狀溝縱向剖開心肌注意檢查二尖瓣、三尖瓣處,有無“菜花樣”的異物。肝臟:充血、瘀血。脾臟:腫大、瘀血。肺臟:兩側支氣管淋巴結充血、腫大,肺葉呈蒼白色。 腎臟:偶見少量出血點,呈蒼白色。 喉頭:切開可見喉頭黏膜充血,有出血點。
口蹄疫通常是由O 型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畜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的傳染病,牛、羊、豬等偶蹄動物較為易感。
3.1 由于染病,宰前站立困難、通常臥地不起,宰后可見胴體皮膚特別是胸部、腹部皮膚出現(xiàn)糜爛、斑點等傷痕;蹄甲脫落露出充血創(chuàng)面,蹄趾間皮膚潰瘍、嘴唇、鼻盤、齒齦可見潰瘍創(chuàng)面。
3.2 內(nèi)臟器官病理變化:淋巴結,全身淋巴結充血、腫大,切面多汁。 心臟,心包炎粘連、心包積液、心肌變性蒼白俗稱“虎斑心”,“虎斑心”是口蹄疫特征性的病變。 肺臟,肺泡充血,氣管、支氣管漿膜可見少量出血點,嚴重的發(fā)生繼發(fā)感染,引起胸膜肺炎與心臟、胸腔壁發(fā)生粘連。 肝臟,肝小葉發(fā)生瘀血,肝被膜緊張,可見少量出血點。 腎臟,腎實質變性、質硬、表面可見出血點,側面剖開腎臟,可見腎盂腫大、充血。 脾臟,稍腫大、質地脆軟、邊緣有少量出血點分布。
豬2 型圓環(huán)病毒病是近年來在屠宰檢疫中比較常見的疫病。
體表皮膚: 全身或局部皮膚出現(xiàn)大量的紅色疹點呈 “銅錢狀”一圈一圈分布或發(fā)生彌漫性皮炎、片狀結茄。 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頜下淋巴結腫大、充血、化膿、壞死等病變。
心臟:心包炎、心肌肥大表面呈“絨毛狀”、心包膜常與心肌發(fā)生粘連。 肝臟:肝門淋巴結腫大、充血,肝小葉常發(fā)生瘀血表面常有“米節(jié)狀”的白色小結節(jié)。 脾臟:腫大、瘀血。 肺臟:兩側支氣管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肺臟常與胸膜發(fā)生粘連引起“胸膜肺炎”發(fā)生。 腎臟:腫大、囊腫、腎盂腎炎、腎表面有出血點或白色的小結節(jié)。 喉頭黏膜水腫。
黃疸是由于消化系統(tǒng)機能失調(diào), 肝膽代謝障礙引起膽紅素升高的一種疾病。
全身皮膚、皮下脂肪、黏膜、結膜、筋膜、齒齦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黃染,長時間放置不會褪色。 腹股溝淋巴結、頜下淋巴結腫大、多汁、切開流出黃色的汁液。
心臟:心包膜、心肌、冠狀脂肪溝出現(xiàn)黃染。 肝臟:肝門淋巴結腫大、黃染多汁,肝小葉黃染、實質硬化、切面可見肝組織管道梗,阻大量結蒂組織增生、結構改變,膽襄腫大、膽汁深黃色、排泄不暢。 脾臟:腫大、黃染。 肺臟:兩側支氣管淋巴結腫大、多汁、黃染,肺葉漿膜黃染。 腎臟:腎包膜黃染,切開腎臟可見腎盂黃染。 喉頭黏膜、舌肌黃染。
在宰后檢疫中要注意與豬黃脂的鑒別, 黃脂的發(fā)生主要是與飼糧的結構有關,例如,長時間飼糧玉米比重過大,可能會引發(fā)動物脂肪黃色過深,但隨靜置時間廷長會逐漸談化,恢復正常顏色,內(nèi)臟器官不會發(fā)生病理性的改變。
宰后檢疫是承接動物養(yǎng)殖與消費市場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是一項專業(yè)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在對飲食安全安求越來越高的今天,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guī)執(zhí)行,切實做到依法實施檢疫,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