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福,達胡白乙拉.2*
(1.內蒙古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內蒙 通遼 028000;2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內蒙 通遼 028000)
“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是對化學師范專業(yè)學生所設置的以中學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中學化學實驗研究為重點,培養(yǎng)師范學生熟練掌握實驗教學內容、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為目的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程[1]。作為師范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程“化學教學論實驗”必須按新課程標準的需求進行優(yōu)化實驗內容 ,改變教學方法。做到既要成為化學教學中形成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 ,又能為培養(yǎng)合格的中學化學教師做好堅實的基礎。然而,當前“化學教學論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實驗條件差、實驗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安全意識單薄等等問題。本文與本學院“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的教學實際相結合,對“化學教學論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了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隨著化學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本校的“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也有一定的發(fā)展和完善。但由于一些主客觀原因,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本校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目前雖然開展12種實驗,但是絕大部分為氫氣的制備、氧氣的制備等演示實驗為主,缺乏趣味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因此制約學生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有些實驗內容和方法過于陳舊不符合新課程改革后的中學化學實驗內容,影響新時代的中學化學老師培養(yǎng)。趣味性實驗內容和探究性實驗內容可以有效提高高效師范生學習興趣和實驗創(chuàng)新能力[2]。
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常用兩種,一種是傳統(tǒng)為教師講實驗原理、注意事項、由教師先進行演示實驗,然后學生復制實驗操作,得出實驗現象或實驗結果就結束實驗課,缺乏對實驗過程的思考和探究[3],二是學生課前預習,先學生充當教師進行實驗教學模式,教師點評,然后按照教材中給的實驗步驟進行演示實驗。這種教學模式表面上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實驗的時間有限,涉及學生人數少,獎懲標準不一致效果微乎其微。另一方面由于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安排在二年級下學期,學生未系統(tǒng)的學完其它化學專業(yè)實驗課程,同時畢業(yè)實習還有較長時間,因此學生對化學教學論實驗的重視不夠,研究性實驗變?yōu)檠菔緦嶒炦_不到課程目標。
本校化學教學論實驗考核方式為“實驗報告成績+實驗操作考核”來評定,實驗報告成績的評定主要依據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組成,由于實驗儀器較少,幾名學生一組,實驗數據相同,實驗報告的抄襲嚴重,因此平時成績不能很好的反應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實驗操作考核僅限于那十幾種實驗,因此考試題的重復率高難以評價學生成績。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來源不同、層次不齊、人數多等原因實驗安全意識不夠,主要體現在學生做實驗中藥品亂放、隨意扔、應急措施的教育不夠完善等等。
為了提升我?;瘜W教學論實驗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人才,能體現實驗課程開課的意義,同時結合新時代教學理念,應采取以下幾點改進措施。
按新課改的要求優(yōu)化已有的典型實驗內容和方法進行改進,同時增加人教版九年化學和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中規(guī)定更新實驗課程、實驗內容及教學方式,應加大綜合型、設計型實驗,以求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同時改變幾人一組做實驗的現象,要改進到每人一套設備。另一方面,通過利用多媒體、微課及查閱文獻法來讓學生自行設定實驗方案,培養(yǎng)學生有效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理解和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同時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符合新時代學生的學習特點,必須改革實驗內容、授課方式,使其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由于現在實驗內容的局限性,大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因此多開設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內容,然后學生自己進行設計,并讓學生討論每個人的不同點,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們收集實驗數據。改變授課方式,讓課堂更加活躍,同時強化預習報告,讓實驗變得更加易學。預習是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完全掌握實驗原理及內容才能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所以學生在課前必須寫實驗預習報告,要檢查其效果,老師要隨機抽取并進行講授,這樣每位同學都能充分的準備,同時也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此外遇到不明白的通過網絡或查找文獻來補充自己,上課老師的作用是輔助指導,不是一味地講授。一開始學生可能會有抵觸情緒,因為剛開始不大會利用網絡和查找文獻,但是嘗試成功后,后續(xù)就簡單多了,也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加深實驗的印象,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隨著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考核的改革也勢在必行。科學合理的考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實踐能力。因此教師要加大考核力度,細化考核評分標準。評定成績要公平公正,嚴格執(zhí)行評分標準,固定好比例,預習報告20%、實驗表現50%、實驗報告30%等。實驗目的、原理是否明確,實驗預習內容是否完整,實驗態(tài)度、實際使用、儀器操作、安全意識、團隊合作能力,數據處理、實驗結論、實驗總結與反思等是否完善,都按比列給出合理而公平的評定。只有扎實做好每一步,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安全教育應該成為所有師生的共識,同時教師要挖掘教材所涉及到的實驗安全及綠色化學方面的內容,也可通過搜集視頻案例或往屆學生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安全問題來強調學生的安全意識及安全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有效的防止事故的發(fā)生。
化學教學論實驗課程的改革是新課程標準下的必然趨勢,對高師院校起著積極的影響。應從以往的實驗過程中總結實驗教訓不斷地引入新的思想與新的方法,使學生在原有的實驗基礎上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此外,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