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馬輝
(內(nèi)蒙古烏蘭浩特市興安盟人民醫(yī)院,內(nèi)蒙古 烏蘭浩特)
醫(yī)院急診科是醫(yī)院最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所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較急且危重的特點,因此,急診科護理質量對于醫(yī)院而言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醫(yī)院的整體工作質量及對外聲譽[1]。但就目前情況看,由于急診科大部分就診患者均存在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工作稍不留神,就極易導致患者情緒更加激動,因此,良好的心理護理干預,對于穩(wěn)定患者情緒,提高患者與醫(yī)護人員的配合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2]。本文分析探究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急診科患者的臨床治療影響及應用價值。
抽取的376例臨床治療資料為本院急診科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接收治療的急診患者,將所選患者經(jīng)隨機搖號的方式均分為兩組,每組188例患者,即對照護理組和綜合護理組。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對比情況如下表1所示,組間數(shù)據(jù)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臨床資料作為本次研究資料有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情況
給予對照護理組患者行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給予綜合護理組患者行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模式。
對照護理組:主要護理措施[3]:為患者測量體溫、血壓及脈搏;給予出血患者止血處理;立即建立靜脈通道;根據(jù)患者病情聯(lián)系相關科室醫(yī)生等。
綜合護理組:一是給予患者穩(wěn)定情緒護理干預[4]。通常情況下,急診患者均發(fā)病較急,再加之發(fā)病時患者及家屬對于正確處理方法的不掌握,極易出現(xiàn)驚恐、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這時,護理人員的有效心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此時,①護理人員需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波動,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認真傾聽每一位患者的講述,以積極而陽光的工作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患者,給予其安慰。②在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后,從專業(yè)的角度為患者講解相關問題,疏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使患者能夠深切感受到理解和關愛,以此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③護理人員對于那些久久不能平復緊張情緒的患者,可通過一定的方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直至其情緒穩(wěn)定后,方可給予其相應的治療措施。二是給予患者家屬穩(wěn)定情緒干預[5]。由于患者病發(fā)突然,部分家屬對于相關疾病了解不清,心中沒底,同樣也會出現(xiàn)諸多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在給予患者心理干預的同時,也需對其家屬進行心理干預,以使其情緒對患者心情及治療的影響降到最低。①護理人員需充分理解患者家屬的情緒變化,主動交流,溝通情況,安撫其情緒。②及時向患者家屬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告知其安靜就診對患者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家屬與醫(yī)護人員的配合度。③護理人員及時告知患者家屬患者的治療進程及其需配合的方面;為避免家屬因過度擔心而出現(xiàn)不良情緒,及時向其詳細講解每一治療進程的相關知識。三是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6]。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后,對于患者整體情況的評估,可以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進行,重點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心理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并及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況,適時調整護理干預措施,以確?;颊咭宰罴研睦頎顟B(tài)接受相應治療,保證治療效果。四是指導患者對自我情緒進行調控[7]。護理人員可以在患者的情緒穩(wěn)定之后,指導并教會患者自我調控情緒;當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時,指導其通過適當活動、深呼吸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以此疏解不良情緒,保持平穩(wěn)的心情。
(1)觀察評估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主要指標為焦慮、抑郁。主要評估方式[8]:①患者焦慮狀況通過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即SAS評分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重度焦慮為70分以上,中度焦慮為60-70分,輕度焦慮為50-60分,正常為50分以下。②患者抑郁狀況通過SDS抑郁自評表,即SDS評分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患者抑郁時評分為50以上,患者正常時評分為50分以下,抑郁程度越高得分越高。
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程度。以患者出院時填寫的由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為依據(jù)。主要指標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
通過SPSS17.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各觀察指標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則用(%)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時,代表兩組間各觀察指標對比存在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本次研究有意義。
經(jīng)觀察評估,如下表2所示,綜合護理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較對照護理組患者更低,兩組間各觀察指標對比存在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次研究有意義。
表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比(
表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SAS評分 SDS評分對照護理組 188 42.33±9.36 46.71±10.01綜合護理組 188 29.14±8.65 25.62±8.49 t-12.589 17.803 P-<0.05 <0.05
經(jīng)對比分析,如下表3所示,綜合護理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對臨床護理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護理組,兩組間各觀察指標對比存在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次研究有意義。
表3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程度對比[n(%)]
從以上分析探討可知,急診科肩負著搶救緊急危重患者的責任,其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9]。通常情況下,進入急診科的患者絕大多數(shù)會出現(xiàn)焦慮等不良情緒,這時的有效護理干預非常重要,尤其是心理護理干預,對于穩(wěn)定患者情緒,提高診斷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10]。
本次分析探討中,對于所選兩組患者分別施以了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結果表明,接受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模式的綜合護理組患者,其焦慮和抑郁狀況均得到較大改善,而僅接受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的對照護理組患者明顯較差,且對臨床護理的滿意程度亦不如綜合護理組患者高。結果提示,急診科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患者心理改善作用積極[11]。
綜上所述,將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急診科患者,獲得良好的臨床治療及護理效果,對于有效緩解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提升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程度,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該護理模式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