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北京迎來了21世紀20年代的第一場雪。也就一頓飯的工夫,窗外已經(jīng)白茫茫一片。屋里暖氣開得很足,我穿著短袖站在窗前看出了神。雪花隔著玻璃飛撲而來,輕輕落下后安靜融化。我能感受到玻璃外的寒氣,心里卻充斥著火熱,上次有這種感受還是在2019年夏天。
“想用鏡頭記錄這個夏天。” 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我其實沒想象中篤定。不過因為在可以預(yù)測的時間里,會有意義重大且頗具儀式感的事情發(fā)生,我想,這些應(yīng)該被記錄,值得被記錄。盡管常處在鏡頭中,但是像這樣密集且長久的跟拍,對我來說也是少有的體驗。直到開機后快1個月,我才漸漸習慣鏡頭追隨的感覺。
從專輯演唱會的籌備到去往波士頓的生活,這段橫跨大洋也橫亙在我心中的經(jīng)歷,被一幀幀影像記錄下來?;乇本┖?,我第一次看到將要定剪的成片。片子在《吆不到臺》的副歌中結(jié)束,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詢問了我的感受。“摔倒了好囧啊?!蔽议_玩笑地回答。但是思緒卻漸漸飄回到去年7月待在重慶的短暫時光。我總覺得夏天是充滿愜意的季節(jié),特別是看到那個在江邊騎車的自己。那是一種由衷的自由,江邊瘋長的野草,迎面吹來的暖風,都在對我釋放愉悅的信號。那一刻,時間不必被精確計算,它完全屬于我自己。
分享會前夕,我躺在床上再次梳理了那個夏天,準備專輯時的焦慮,籌備演唱會時的緊張,飛赴彼岸前的忐忑……交疊的情緒在腦海里浮現(xiàn),但最后都被成就感和滿足感替代。鏡頭里呈現(xiàn)出來的我,大家或許不那么熟悉,但是歡迎你與他結(jié)識一下,歡迎你來看看他在18歲這一年的夏天。
從“沒那么篤定”到“感覺滿足”,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記錄的力量,影像和文字都能成為載體,以不同的方式將記憶留存,這是現(xiàn)代人最幸運的事情之一。《王源說》已經(jīng)寫了兩年,前幾天我特意翻出所有稿件看了一遍,感慨萬千。還原過四季輪轉(zhuǎn),也收藏過生活碎片,慶幸在注意力常被牽絆,表達欲常被弱化的今天,我還有這樣一塊秘密基地,可以交付自己最真切的心情。時光不可復(fù)制,但我們一定有方法留住它、記錄它。想到這里,就覺得真好,我開始期待下一個春天。
(所有稿費均捐給源公益專項基金,以支持公益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