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在全社會的藝術教育都在蓬勃發(fā)展中,音樂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門類,在音樂類下,鋼琴又占了很大比重。這篇論文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常常要與家長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陪伴孩子學琴以及與孩子平等相處、對話是作為合格琴童家長的基本素質。
【關鍵詞】鋼琴教育;琴童家長
中圖分類號:J624.1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1-0066-01
如果我們注意觀察的話,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整個社會都十分重視藝術教育,無論是高樓還是街邊總能看見某某藝術學校、某某琴行、某某藝術培養(yǎng)中心等藝術教育組織。近些年來,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重視給廣大人民以向導,如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在2016年又實行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改革實踐;以及在2018年還推進全國大學生和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等,這一系列內容都對促進全社會的藝術教育蓬勃發(fā)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當然,除戰(zhàn)略層面的重視,我們還能想到的就是當前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滿足,藝術的欣賞或具體說音樂欣賞的滿足不再困難,電視里、網(wǎng)絡上,我們可觀看的節(jié)目十分豐富,音樂節(jié)目也層出不窮,各種各樣的歌星、偶像團體很輕易可以曝光在公眾之下,這也讓很多人都種下了走藝術這條路的夢想種子。除此之外,我們生活的富足之外,不再如過去只追求“溫飽”,孩子的整體素質發(fā)展才是家長相互“比拼”的衡量標準。由此可知,我們都“沐浴”在藝術的環(huán)境之下,享受藝術,欣賞藝術,也要競爭藝術。
在藝術的門類下,音樂是大家進行藝術培養(yǎng)的重要選擇方向,音樂門類下,尤以鋼琴為最,那么在這樣熱烈的學習氛圍下,家長是否可以成為合格的琴童家長,或者說我們如何做合格的琴童家長?這將是本文接下來要跟大家探討的話題。
一、陪伴——成為合格琴童家長的第一個重要表現(xiàn)
我們都知道作為家長是十分繁忙的,除了處理工作的事物還有日常生活的瑣事需要做好,再加之指導孩子讀書寫作業(yè)這便是是忙上加忙了,如果再學習樂器的話,這個時間成本以及精力付出一定是極大的。不可否認,也有一部分家長讓孩子學琴是為了讓孩子找點事做,這樣可以不用煩著自己,讓自己有一個空閑的休息時間,不得不說,這是不太負責的心態(tài)。無論從什么角度考慮,沒有陪伴,琴童很難有有效練習的。我在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中,就有這樣的例子,課后我將需要孩子課下進行練習的內容歸納總結好跟家長溝通,家長回復我說:讓她自己練,我沒空管她。孩子的學琴效果可想而知,一年的時間,由于沒有家長的陪伴及監(jiān)督,孩子認音錯誤百出,節(jié)奏型分辨不清,以至于現(xiàn)在放棄了繼續(xù)學琴,等于一年的付出最終付之東流。
為什么,我們要強調“陪伴”呢?
首先,孩子進行音樂啟蒙的年齡大約在4歲,這時候的孩子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狀態(tài)都需要家長陪在身邊,給予孩子安全感。同時,因為是剛剛接觸一門新的知識,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需要家長一起學習,并且對學習內容進行記錄總結,回家?guī)椭⒆泳毩?。除此之外,前期入門枯燥,不能立馬看到成效,孩子們的耐心不足,這時候也需要家長的陪伴進行支持和鼓勵。當然,“陪伴”并不僅僅讓孩子學會樂器,還有一點是我們常忽視的,因為這個陪伴的過程,在一天里總有那么一段時間是屬于你們的,音樂如特殊的秘密語言一樣,溝通著你們,在這個特殊的親子時光內,我想這也是可以促進情感的重要方式。如果您家里有琴童,您一定要去陪伴他!
二、平等——成為合格琴童家長的第二個重要表現(xiàn)
這里所講的“平等”即是家長與孩子對待學琴這件事上有同等表達的權利。我們從古至今,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在“父權”社會下的,目前我們雖然已不在封建社會下,但是中國式的家長依然存在要求孩子“聽自己的安排”、“一定要聽話”的狀態(tài)。孩子在學琴過程中的反饋基本不聽,對孩子是“命令式”的形式,要求不要貪玩兒,練琴一小時再提別的要求。其實我們仔細想想,我們這種強制的、壓倒性的方式往往起到的是反作用。孩子被動地去接受,這個學習過程是不情愿的,學習的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
在我的教學經(jīng)驗中,我有這樣的體會,我認為無論是多大的孩子,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思考、理解和意愿。對于一個音樂相關的話題,他們的表達也許是笨拙、簡單的,但就是這樣小小的表達,反而是日后對音樂理解分析的重要積累,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理解,而且在相處中,要仔細聽取孩子的想法意見,保護他們愛思考的種子,我們不要去強迫孩子一定去練琴幾小時,在練琴過程中,有一些問答交流,也許才是真正的學有所得。
三、小結
越來越多的孩子投入到鋼琴音樂學習中,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在孩子學音樂這件事上產生困擾。寵溺孩子,主導權在孩子手中,然而孩子無法判斷是非好壞,會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嚴格“命令”孩子,孩子會畏首畏尾越來越不敢表達內心。因此,我們應該耐心陪伴,陪孩子建立系統(tǒng)的音樂知識,我們應與孩子平等對話,發(fā)表不一樣的看法與思考,這樣孩子在學琴這件事上才有所得。所得并不是指學會彈琴,還包含了控制情緒、懂得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懂得表達自己的意愿。希望每個家長和孩子能有一段美好的學琴經(jīng)歷。
作者簡介:劉志霞(1992-),女,漢族,山西省朔州市人,天津音樂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