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滿玲
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是高中語文四大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語文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和提升工作。其中,審辯式思維是一種優(yōu)秀的的思維品質,它能夠大大地助推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我認為,在接下來的新教材課堂教學中,有關審辯式思維方面的訓練題要多出花樣,練出水準,以備新高考的不時之需。加大審辯式思維的考查力度是新課標、新課程、新高考的共同要求。
一、“審辯式思維”培養(yǎng)與提升的剛需性
何為審辯式思維?美國邏輯與審辯式思維學者Brooke Noel Moore和Richard Parker將審辯式思維(critical thinking)定義為一種謹慎地運用推理,去斷定一個斷言是否為真的能力。“審辯”在中文語境中雖帶有判斷和批判的意思,但實際上審辯式思維更多指的是保持思考的自主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不被動地全盤接受,而不是刻意帶著偏見去駁斥一個觀點。同時,Moore和Parker指出,審辯式思維是一項能夠被習得并且通過訓練和運用而提高的能力。
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審辯式思維能力是新課標的剛需。“審辯”在中文語境中帶有判斷和批判的意思,為此有觀點認為,審辯式思維就是批判性思維?!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要運用批判性思維審視語言文字作品,探究和發(fā)現(xiàn)語言現(xiàn)象和文學現(xiàn)象,形成自己對語言和文學的認識;自覺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經(jīng)驗,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增強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
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審辯式思維能力是新教材的剛需?!八急嫘蚤喿x與表達”任務群已經(jīng)被納入了新教材必修課程,其中必修三的第三單元選取了《六國論》(蘇洵)、《原君》(黃宗羲)、《人應當堅持正義》(柏拉圖)、《哲學是什么》(陳嘉映)四篇文章,學習目標是“把握審辯式思維,反思和評價文章的觀點和論證方式”。該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學習審辯式思維的閱讀和表達,發(fā)展實證、推理、批判與發(fā)現(xiàn)的能力,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認清事物的本質,辨別是非、善惡、美丑,提高理性思維水平。也就是說,新教材已經(jīng)將培養(yǎng)學生的審辯式思維品質提到了課堂教學的日程上來了。
二、加大“審辯式思維”考查力度的必要性
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審辯式思維是21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三大能力。審辯式思維的“價值多元”和“反思精神”早已對傳統(tǒng)的“非黑即白”的測試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在對新高考命題趨勢的預測中,我認為命題者們會更加青睞對考生審辯式思維能力的考查,會采用更加開放的形式進行考查。加大“審辯式思維”考查力度的必要性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由審辯式思維本身的六大突出特點決定。審辯式思維測試的是學生解釋、分析、推理、辯論的質量,學生提供的答案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高下之別。審辯式思維有以下六個突出特點:
1.憑證據(jù)講話。如“打敗你的不是競爭對手而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停車場,自動扣費取代人工收費,甚至在路邊停車,也已經(jīng)實現(xiàn)自動扣費;超市,無人店已經(jīng)興起,不需要收銀員甚至不需要掏出手機,就能實現(xiàn)自動扣款;銀行,ATM機面臨變成廢銅爛鐵的局面,刷臉支付功能的成熟,銀行卡也被淘汰……”
2.合乎邏輯地論證自己的觀點。如2015安徽一考生《距離,讓你我更美》中寫道:“在科技館中,曾經(jīng)保持著一份童真,對著美麗的蝴蝶有著無限的幻想的同學們是否依然有著對美的幻想?看過蝴蝶的翅膀結構后,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看見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與詩意,而只能聯(lián)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結構了。保持一線距離,別讓顯微鏡破壞了你,更遠的你在我的眼中會更美?!?/p>
3.善于提出問題,不懈質疑。比如對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提出質疑,被人修改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或“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走得更好”等等不同的解讀。
4.對自身的反省,和與此相關聯(lián)的對異見的包容。如2019年全國新課標卷I的作文材料中“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 笨忌枰獙@句話進行審辯。從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脈搏出發(fā)來理性思考這句話,較為辯證地認識是“人工智能確實可以代替部分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但是人工智能不能完全代替勞動,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面的腦力勞動”,考生如果能夠引進時代活水,一方面呼吁“熱愛勞動,從我做起”,同時呼吁“人類要進一步將自己從部分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從事更加智能化更為科學的事業(yè)”,這樣立意的考場作文會特別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而獲得高分甚至滿分的。
5.對一個命題適用范圍有深度的認識和理解。比如,忠言逆耳利于行、天才出于勤奮、近朱者赤……這些命題僅僅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成立,都具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
6.直面選擇,果斷決策,勇于面對自己選擇的后果,承擔自己的責任。如以我本人發(fā)表在《今日教育》2016第7、8合刊上的一篇文章《書?!霸贫巳挝矣巍薄窞槔?,我能直面選擇,果斷決策——“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就要順應時代的讀書方式。我非常享受如今這種書海、‘云端任我游的讀書生活。我感恩自己生活在這快樂的微時代。我更感恩自己閱讀在這書海、‘云端任我游的微時代!”
其二,專家團隊正在致力于審辯式思維方面的教學實踐研究。
審辯式思維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批判性思維。教育部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于2016年批準立項了重點課題“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與思辨讀寫教學實踐研究”。該課題負責人為上海師大附中語文特級教師余黨緒、《語文學習》雜志主編何勇。課題組“通過思辨性閱讀與寫作,探索培養(yǎng)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路徑、方法,提升中學生的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開發(fā)和建設相應的課程,推廣典型的教學方法,積累和整理成功的教學案例,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語文批判性思維教學的課程體系與教學方式,為語文教學的改革提供新的、有價值的參考體系與指南,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隊伍”。該課題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子課題的研究成果,一定會為新高考審辯式思維能力的考查提供諸多范式和范例。
其三,一線教師建議新高考加大審辯式思維的考查力度。
翻閱手頭上《作文素材》(高考版)2019第8期的《2019高考作文閱卷報告》中考生的優(yōu)秀作文。2019全國新課標卷Ⅰ考生擬的作文題目有《智勞雙修,綻放生命之花》《新時代的勞動精神,由你我發(fā)揚》《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全國新課標卷Ⅱ考生擬寫的作文題目有《喜參盛典盼兄歸》《山高水遠,與國攜行》《寫給“百年功勛人物”的慰問信》;全國新課標卷Ⅲ考生擬寫的作文題目有《靜候桃李花開落》《不負春光不負卿》。題好一半文,單從這些優(yōu)秀作文的題目來看,每一篇文章都是立意大氣積極的。但美中不足的是,選取的這些例文暴露出了一個共同的弊端,那就是考生對原材料缺乏審視質疑,缺乏理性的審辯與批判。換言之,高考作文的發(fā)展等級“深刻”很難落到實處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審辯式思維能力的不強或缺失。為此建議,新高考要加大審辯式思維的考查力度,為考生審辯式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提供優(yōu)質的檢測舞臺。
理性思辨是涉及思考、辨析、判斷以及推理的具有周密邏輯性的思維活動,而審辯式思維展示的就是一種很好的理性思辨能力。一份高考語文試卷要求考生展示審辯式思維等思辨能力的地方很多,諸如閱讀理解部分的鑒賞探究題,語言文字運用中的觀點闡述題、推理題和作文題等等。語文老師要清醒地認識到高考命題變革的指向,不斷地把審辯式思維引入課堂教學中,借此推進學生思維走向“深刻”。
[作者通聯(lián):安徽安慶市潛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