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賢雷
(安徽理工大學能源與安全學院,安徽淮南 232001)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盵1]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經(jīng)常會遇到大學生之間發(fā)生糾紛、矛盾、沖突和“過節(jié)”跑去找輔導員評理,或者有大學生主動找輔導員“告狀”,讓輔導員主持公道,這時候輔導員就需要“斷案”。高校輔導員“斷案”就是指高校輔導員處理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沖突和“過節(jié)”,處理大學生的“告狀”行為。高校輔導員的“斷案”本領則是指高校輔導員處理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沖突、“過節(jié)”和“告狀”行為的能力、方法和水平。高校輔導員要斷哪些案,高校輔導員“斷案”有何特點和育人功能,當前高校輔導員“斷案”存在哪些主要問題,輔導員提高“斷案”本領有何重要意義,要堅持哪些原則,輔導員如何提高“斷案”本領,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斷案”有多種多樣的類型,呈現(xiàn)出鮮明的特點,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1.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斷案”類型多樣化。高校輔導員“斷案”主要是處理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沖突和“過節(jié)”。從內容上看,高校輔導員“斷案”的類型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趨勢。一是經(jīng)濟糾紛案。大學生之間因為借錢不還或者兼職等原因,容易產(chǎn)生經(jīng)濟糾紛。有的大學生經(jīng)常找班級同學借錢,卻不按時歸還,產(chǎn)生經(jīng)濟糾紛。還有的大學生和同學一起在校內外兼職或者創(chuàng)業(yè),因為成本分攤或成果分配問題容易產(chǎn)生經(jīng)濟糾紛。二是盜竊案。大學生宿舍有時候會發(fā)生盜竊、丟失貴重物品或現(xiàn)金事件,有的是宿舍內部同學所為。如桌子上放了幾百元現(xiàn)金,到隔壁宿舍去一趟兩分鐘后回來發(fā)現(xiàn)現(xiàn)金不見了。這就容易引起宿舍內部同學之間的猜疑和沖突。三是情感糾葛案。大學生之間因為戀愛情感容易發(fā)生糾葛,如分手后糾纏不放,追求不成轉而騷擾他人、威脅他人等。四是生活習慣案。大學生之間因為生活習慣發(fā)生的糾紛和矛盾,如睡覺打呼嚕、說夢話,在宿舍打游戲或聽音樂的音量大,有的同學喜歡早睡而有的同學喜歡晚睡等。這些日常生活習慣容易引起直接的沖突和矛盾。受生活環(huán)境影響,來自北方和南方、東部和中西部、城市和農(nóng)村的大學生在生活習慣上有差異。有的大學生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生活邋遢,容易引起宿舍同學不滿,引發(fā)沖突。甚至有的大學生說話喜歡帶臟話,有口頭語。生活習慣上的不同容易引起大學生之間的沖突和矛盾。五是性格沖突案。新時代的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從小集家庭寵愛于一身。有的大學生性格外向,活潑好動,喜歡給同學起外號或綽號,進行調侃;有的大學生性格內向,沉默少言。不同性格的大學生在一起,如果不懂得如何相處和溝通,也容易引起沖突。六是利益沖突案。馬克思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2]大學生之間因為榮譽、獎勵和職位等,經(jīng)常會發(fā)生競爭和沖突,有些大學生不能理性對待個人得失榮辱,容易產(chǎn)生報復心理,傷害他人。七是突發(fā)案件。有時候大學生之間的很多沖突和矛盾是臨時發(fā)生的,如大學生在打籃球的過程中因為肢體碰撞,引起沖突甚至打架;在食堂就餐的過程中,插隊引起口角和沖突;教室占座位引起沖突等。
2.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斷案”特點鮮明。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斷案”在性質、時間和范圍上具有鮮明的特點,只有把握這些特點才能更好地“斷案”,從而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第一,從性質上看,多是程度輕微的小摩擦。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沖突和“過節(jié)”,可以分為道德層次的和法律層次的。道德層次上的主要是由于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引起的,如缺乏公德心,不遵守基本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大聲喧嘩,影響他人休息和學習;不排隊,擾亂公共秩序等;滿嘴臟話,出言不遜,辱罵他人等。法律層次上的主要是指觸犯了法律法規(guī),如打架斗毆致人傷殘,在同學之間進行詐騙和傳銷,蓄意打擊報復周圍同學,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散布謠言,進行人身攻擊等。大學生之間的嚴重沖突和爭斗較少,很多都是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瑣碎事情引發(fā)的小摩擦,如宿舍物品亂拿亂放等。但是,新時代大學生血氣方剛,處理不好容易引發(fā)更大的摩擦和沖突。第二,從時間上看,發(fā)生的時間點有差異。一方面,從總體上看,呈現(xiàn)“兩頭多中間少”的特點。新生剛入校時和畢業(yè)前夕居多,大二和大三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從具體角度看,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沖突比較多,涉及到榮譽、獎勵和實際利益的時候,糾紛、矛盾和沖突開始增多。第三,從范圍上看,范圍有區(qū)別。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沖突和“過節(jié)”,有校園內外之分、班級年級內外之分、現(xiàn)實世界和網(wǎng)絡世界之分。發(fā)生在校園內部的居多,發(fā)生在校外的較少;發(fā)生在班級內部之間的居多,發(fā)生在跨班級跨年級的較少;發(fā)生在現(xiàn)實世界的糾紛、矛盾和沖突居多,發(fā)生在網(wǎng)絡世界的糾紛、矛盾和沖突開始增多。
3.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斷案”發(fā)揮著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輔導員通過處理大學生的“告狀”,化解大學生之間的“過節(jié)”,消除糾紛、矛盾和沖突,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治意識,發(fā)揮育人功能。第一,營造寬以待人與文明禮貌的班風和校風。如果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長時間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影響班級同學之間的關系,造成氣氛緊張,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高校輔導員知曉后進行疏導和調解,鼓勵雙方開誠布公,把事情說清楚,消除誤會,化解矛盾,倡導寬容大度的精神,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精神境界和修養(yǎng),培養(yǎng)寬以待人和胸懷坦蕩的品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和校風,促進班級同學的團結。同時,高校輔導員只有及時“斷案”,才能防止小問題、小細節(jié)不釀成大錯誤。一些大學生由于自身性格原因或自己思想認識上的偏差,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拒不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容易走極端。高校輔導員及時“斷案”,幫助一些大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錯誤言行,及時教育引導他們,能夠防微杜漸。第二,促進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一方面,輔導員“斷案”就是處理發(fā)生在大學生身邊的糾紛、矛盾和沖突,現(xiàn)實性強,大學生身臨其境,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另一方面,輔導員“斷案”就是利用大學生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大學生,引起大學生的注意,從而激發(fā)大學生的參與意識,引發(fā)大學生的思考,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治意識,促進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同時,針對一些一時難以處理或者涉及面大的糾紛,輔導員可以在經(jīng)過充分準備的前提下,召開主題班會,發(fā)動全班同學參與討論或辯論,真理愈辯愈明。是非黑白對錯,誰有理誰沒理,大家討論,把事情說開,把話說透,形成共識,從而實現(xiàn)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第三,實現(xiàn)教育全體同學的功能。大學生之間的一些糾紛、矛盾和沖突,具有共性,今天在這部分大學生身上發(fā)生了,明天可能還會在另外一部分大學生身上發(fā)生。對這些普遍的具有共性的事例進行深刻解剖和妥善處置,能夠教育全體同學,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樹立輔導員的威信,增強輔導員的職業(yè)自信。同時,也要看到,處理一人一事,能夠達到教育全體的效果,有效消除部分大學生在遵守校規(guī)校紀和道德規(guī)范上存在的僥幸和投機心理,捍衛(wèi)校規(guī)校紀、道德規(guī)范、民主法治和公平正義。
當前,高校輔導員在具體的“斷案”過程中在“斷案”意識、“斷案”本領和“斷案”效果三個維度上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1.從意識上看,“斷案”意識不強。一是主動介入、主動“斷案”的意識不強。一些輔導員聽說大學生之間有糾紛、矛盾和沖突,不去主動處理,坐等著大學生來找輔導員反映后才處理。如果大學生雙方?jīng)]有人主動來找輔導員“告狀”或者評理,就會出現(xiàn)“民不告官不理”的現(xiàn)象,即有些輔導員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假裝不知道。二是沒有把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當回事,不夠重視。有些輔導員認為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或沖突,只是大學生之間的小打小鬧,不會有多嚴重,在思想上沒有引起重視。三是高校輔導員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斷案”,沒有意識到處理大學生之間糾紛、矛盾和沖突的特殊性,把“斷案”當成了平常事、日常瑣事來對待,沒有認真思考“斷案”的對策和方法。
2.從本領上看,“斷案”本領較弱。一是從整體上看,高校輔導員普遍地存在“斷案”本領較弱的現(xiàn)象。這主要是由于缺乏社會閱歷和專業(yè)訓練,不知如何下手,一時難以判斷是非對錯真假。二是從具體角度看,針對大學生之間不同類型的糾紛、矛盾和沖突,高校輔導員在處理能力上有強有弱,“斷案”本領呈現(xiàn)不均勻分布的現(xiàn)象。如在處理大學生之間的打架斗毆或辱罵傷人事件上,由于事實清楚,有校園視頻監(jiān)控等證據(jù),很多輔導員斷這類“案件”的本領較強。在處理情感案和性格案上,一些輔導員的本領相對較弱。三是缺乏基本的“斷案”技能。高校輔導員由于年紀輕,經(jīng)驗少,缺乏“斷案”技能。如怎么樣判斷大學生陳述事情的真?zhèn)?,如何第一時間掌握可靠信息,如何掌控全局和駕馭復雜局面,怎么樣通過大學生的言行舉止和表情觀察和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如何突破大學生的心理防線等,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需要積累和磨練。
3.從效果上看,“斷案”效果差強人意。一是“斷案”輕率草率。有的大學生夸大其詞,哭哭啼啼,聲淚俱下,博取輔導員的同情,輔導員容易聽信一面之詞,被大學生左右,輕率地處理。有時候輔導員缺乏調查研究就輕易下結論。二是“斷案”沒有明確結果。有時候糾紛、矛盾和沖突很復雜,涉及的人多,法不責眾,最后只能“和稀泥”,不了了之。這會傷害一方,助長另一方的氣焰和僥幸心理,致使另一方不能及時得到教育引導,也會損害輔導員的威信。三是當事雙方很難心服口服。面對輔導員的調解和處理,有時候當事大學生雙方表面和解了,其實內心并不服氣,口服心不服。四是缺乏事后跟蹤了解。有時候大學生之間的糾紛和矛盾處理完后,大學生雙方當時可能沒問題了,但是事后可能還是認為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結果,感覺心里不痛快,還會借機生事。五是未達到理想的德育效果。高校輔導員“斷案”的目的是化解糾紛,平息事態(tài),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既要解決現(xiàn)實的糾紛、矛盾和沖突,也要教育引導大學生在思想道德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道德規(guī)范和法治意識。從實際效果看,高校輔導員在具體“斷案”中,主要是解決了現(xiàn)實的糾紛、矛盾和沖突,而對于大學生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和引導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對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斷案”的類型、特點、育人功能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充分了解之后,輔導員要深刻認識到提高“斷案”本領的重要意義,勇于堅持“斷案”原則,切實提高自身的“斷案”本領。
1.新時代輔導員提高“斷案”本領具有重要意義。第一,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新時代的大學生以00后居多,他們個性強,自我期望值高。高校輔導員通過“斷案”,化解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處理大學生的“告狀”行為,一是能夠教育和引導大學生認識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符合文明禮儀和道德規(guī)范,會不會有走向違法犯罪的可能,從而幫助大學生校正自己的言行,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二是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是非觀念和辨別力,教育和引導大學生誠信做人,友善待人,從自身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有助于輔導員自身的成長和成熟。高校輔導員在“斷案”的過程中,進一步地了解了大學生,重新學習了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文件精神,針對一些多發(fā)易發(fā)的問題和現(xiàn)象進行思考總結,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這是高校輔導員成長的必經(jīng)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高校輔導員加深了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深化了對人情、人性、人心的理解和對生命的領悟,增長了學識和見識,增強了洞察力和鑒別力,磨練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修養(yǎng)和境界,逐漸走向成熟。第三,有助于維護高校和諧穩(wěn)定。高校的和諧穩(wěn)定關系到全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而大學生之間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是高校和諧穩(wěn)定的基礎。輔導員提高“斷案”本領,及時化解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更好地處理“告狀”行為,從而疏導大學生的情緒,為大學生排憂解難,促進大學生心情愉快地學習和生活,防止大學生因為無處發(fā)泄情緒或長期心情抑郁而出現(xiàn)極端行為,有助于維護高校的和諧穩(wěn)定。
2.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斷案”的原則。高校輔導員在提高“斷案”本領的過程中要勇于堅持“斷案”原則,偏離了“斷案”原則,就難以有效“斷案”。在實際“斷案”過程中,高校輔導員要勇于堅持以下“斷案”原則。第一,公正原則。高校輔導員在“斷案”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公正原則。一是不偏袒任何一方或多方。不管來找輔導員評理、訴苦或“伸冤”的一方多么振振有詞、正義凜然,高校輔導員都不能偏袒任何一方。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能夠克服自己的主觀偏見和個人喜好,秉公處理。二是要勇于伸張正義,捍衛(wèi)公正。不能因為糾紛的一方家境優(yōu)越有背景,就不敢處理。高校輔導員要不畏強權,勇于堅持原則,不妥協(xié)。三是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針對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輔導員要結合主觀動機、性質、程度、影響和態(tài)度等方面綜合評判,既不能大而化之,也不能不痛不癢地處理;既不能過于嚴苛地處理,也不能搞“各打五十大板”式地處理。“公生明,偏生暗”。[3]對于涉及到大學生切身利益的事情,高校輔導員要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透明和民主,避免因為自己工作上的原因引起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第二,冷靜原則。一是輔導員自己要冷靜。有的時候,大學生帶著情緒來找輔導員評理,義憤填膺,高校輔導員不能被大學生的情緒感染,更不能被大學生激怒,防止因為一時不冷靜而斷錯了案。有時候矛盾糾紛復雜,涉及面廣,需要冷靜思考,捋出頭緒,沉著應對,想出辦法。二是要等學生冷靜下來后了解清楚情況再處理。很多時候大學生情緒失控,失去理智,等冷靜下來后,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個時候輔導員再去了解情況進行處理就會事半功倍。第三,策略原則。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很多時候不是簡單的對與錯的問題,不能簡單化處理。一是要講究策略。針對不同的糾紛、矛盾和沖突,采取不同的策略。對于大學生宿舍內部的糾紛、矛盾和沖突,輔導員必須重視,妥善處理,防止惡化和激化;對于復雜的糾紛、矛盾和沖突,可以先從外圍尋找突破口,找知情的同學了解情況;對于急難糾紛和涉及面大的糾紛,不要急于下決斷,要全面了解和核實情況。二是注意方式和方法。輔導員和大學生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處理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的時候,輔導員要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人格尊嚴和自尊心,給大學生充分說理的機會,傾聽大學生的心聲,既不能簡單粗暴,也不能“和稀泥”、當和事佬,要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合理訴求。第四,保密原則。大學生之間的糾紛、沖突和矛盾,很多都涉及到大學生的隱私,而青年大學生由于好面子和自尊心強不希望被班級其他同學知道。大學生宿舍內的盜竊,很多都是宿舍內部同學所為,屬于熟人作案。發(fā)現(xiàn)有盜竊嫌疑的同學,很難抓住證據(jù),人贓俱獲后作案人還不希望被班級其他同學知道,這就需要輔導員做好保密工作。大學生之間發(fā)生情感糾葛,都會要求輔導員保密,保護自己的隱私。大學生之間的糾紛、沖突和矛盾,有時候涉及的人和事很多,時間跨度長,沒有調查清楚之前,也需要保密。
3.新時代輔導員提高“斷案”本領的具體措施。第一,提高認識,重視“斷案”本領。一方面,能否妥善處理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以及大學生的“告狀”行為,直接影響到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威信和號召力,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班級氛圍。另一方面,“斷案”本領是一項技能,是培養(yǎng)輔導員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輔導員只有提高對“斷案”本領的認識,才會去努力提高自身的“斷案”本領。第二,加強學習,增強“斷案”本領。目前,高校在崗的輔導員以80后和90后居多,他們學歷高,年紀輕,缺乏社會閱歷,識人識事水平和洞察力、鑒別力有限,在處理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的時候,一時也難以決斷。因此,輔導員需要利用一切機會和途徑學習“斷案”本領。一方面,輔導員要主動看書學習。學習現(xiàn)代學校教育管理的有關知識,掌握處理大學生之間糾紛和沖突的相關知識和應對措施。另一方面,輔導員要虛心向有經(jīng)驗的老輔導員請教和學習,努力增強“斷案”本領。第三,注重總結,強化“斷案”本領。高校輔導員在多次處理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之后,要注意總結“斷案”經(jīng)驗,爭取有所改進和提高。一是努力教育引導。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大學生普遍缺乏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輔導員要努力通過各種途徑與方式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向大學生傳授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技能和技巧,防范于未然。二是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輔導員可以探索在班級或年級建立大學生糾紛、矛盾和沖突的調解制度和調解程序,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一方面,可以設立班級調解員,由責任心強的班級學生干部兼任,及時調解和化解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另一方面,可以在大學生宿舍樓下設立輔導員調解信箱,收集大學生之間的糾紛、矛盾和沖突,進行有針對性地處理。三是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輔導員經(jīng)過長期“斷案”實踐之后,要對“斷案”經(jīng)驗進行歸納和總結,形成有自己風格和特色的“斷案”模式,努力成為專家。涉及面大和影響大的糾紛、矛盾與沖突如何處理,如何應對網(wǎng)絡輿論,重要時間節(jié)點和敏感時期大學生之間的沖突怎么處置,如何將潛在的矛盾和沖突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等,針對這些,輔導員要認真總結,形成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認識,制定有針對性的預案。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斷案”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高校輔導員“斷案”的過程,既是育人的過程,也是輔導員自身成長的過程?!皵喟浮北绢I是輔導員職業(y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輔導員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自身的“斷案”本領,為祖國和人民培養(yǎng)時代新人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