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王慶, 徐倩倩, 沈林杰, 陸英杰, 陳 健, 蔣浩琴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檢驗醫(yī)學科,上海 200040)
目前,臨床診斷感染性疾病主要的標志物為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以及外周血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計數(shù),隨著感染性疾病病因和發(fā)病過程的復雜和多樣化,臨床診斷和治療上需要聯(lián)合檢測更多的感染性疾病標志物,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作為新型感染和預后指標,能結合上述幾種標志物,為感染性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更全面的實驗室依據,提高診斷效能。由于PLR、NLR在我國尚無參考區(qū)間,且未被廣泛認識和應用于臨床,本研究采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正常體檢者外周血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以建立PLR和NLR參考區(qū)間,為臨床聯(lián)合應用實驗室感染性標志物提供可靠的標準。
收集2019年3—5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正常體檢者血常規(guī)標本2 000份(男、女各1 000份)。納入標準:研究對象無明顯感染癥狀和貧血表現(xiàn),WBC計數(shù)3.5~9.5×109/L,CRP<10mg/L,男性血紅蛋白(hemoglobin,Hb)130~175 g/L,女性Hb 115~150 g/L。排除標準:空腹血糖>6.1 mmol/L或糖化血紅蛋白異常者;三酰甘油>3.0 mmol/L者;膽固醇>8.0 mmol/L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75 U/L者;肌酐>120 U/L者;尿素>12 U/L者;尿液紅細胞>10個/高倍鏡視野或尿液白細胞>5個/高倍鏡視野者。
采集所有對象靜脈血2 mL,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抗凝,檢測均在標本采集4 h內完成。
XN 9000自動血液分析儀和配套試劑、質控品(日本希森美康公司)。儀器在檢驗標本前已完成校準和性能驗證,且當日質控在控。
采用Dixon法剔除離群值后,采用STATA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Shapiro-Wilk W檢驗分析各組NLR和PLR數(shù)據正態(tài)分布情況,用Wilcoxon rank-sum檢驗進行NLR和PLR的性別組間差異比較,用第2.5百分位數(shù)(P2.5)~第97.5百分位數(shù)(P97.5)建立NLR和PLR的參考區(qū)間。以P<0.05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剔除離群值后,納入正常體檢者男、女各1 000名,男性年齡為(44.8±13.0)歲,女性年齡為(46.4±15.7)歲。PLR和NLR總體均呈偏態(tài)分布(P<0.001),且男性和女性也均呈偏態(tài)分布(P<0.001),參考區(qū)間取P2.5~P97.5。NLR男性、女性參考區(qū)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17),均值為1.7,參考區(qū)間為0.9~3.1;PLR男性、女性參考區(qū)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均值分別為112.7(男)、123.2(女),參考區(qū)間分別為63.0~176.2(男)、69.5~182.6(女)。
經統(tǒng)計學分析,研究得出PLR和NLR在上海地區(qū)的參考區(qū)間,并分了2個指標在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2019年研究結果[1]表明,我國廣東地區(qū)男性和女性N L R參考區(qū)間分別為0.43~2.75和0.37~2.87,PLR分別為36.63~149.13和43.36~172.68;2019年中東地區(qū)NLR、PLR分別為1.70±0.70和117.05±47.73[2];提示在不同地區(qū)人群中,PLR和NLR可能存在一定差異。
NLR和PLR是2個有效的感染性指標,檢測速度快。NLR在血液感染診斷中的最佳臨界值為3.09、敏感性為75.3%、特異性為93.6%;NLR是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和真菌感染的有效診斷指標[3]。有研究結果顯示,急性胰腺炎并發(fā)癥中壞死性胰腺炎、急性腎功能衰竭、膿毒癥和膽管炎患者PLR和NLR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4]。臨床上可通過NLR和PLR對某些炎癥的提示作用對疾病進行評估,如狼瘡腎炎患者NLR和PLR明顯高于對照者,NLR和PLR是評估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疾病活動性的2個有效炎癥標志物[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與全身和氣道炎癥反應有關,炎癥反應增強會加重患者臨床癥狀,降低肺功能,而NLR和PLR水平在AECOPD死亡患者中明顯升高,可作為AECOPD住院患者死亡率的評估指標[6]。NLR和PLR已被提出用來預測各種癌癥臨床結果,如骨肉瘤晚期和遠端轉移與高NLR和PLR顯著相關,且NLR比PLR更能預測總體生存率和無進展生存率[7]。NLR、PLR也可作為早期識別和診斷結直腸癌不同階段的標志物,聯(lián)合應用有更好的診斷效果[8];術前NLR、PLR升高也可為預測宮頸癌分期提供有用信息[9]。NLR、PLR還在其他多種腫瘤中有重要提示和預后評估作用,如PLR和NLR已被確定為肝細胞癌的獨立預后指標[10];在接受手術切除的非轉移性大腸癌患者中,術前高NLR是一個負面獨立預后因素,且在接受非轉移性結直腸癌切除術患者中,術前NLR是比PLR更好的預后血清生物標志物[11]。
PLR和NLR是基于血常規(guī)的2個計算指標,相較于臨床上常用的生化和免疫感染指標,有高效、快速、價廉的優(yōu)勢。在預測某些疾病時,PLR和NLR比傳統(tǒng)感染標志物更有價值,如CRP作為一種靈敏的感染標志物,在細菌感染時水平會迅速升高,但在病毒感染時并沒有NLR、PLR靈敏。在腎細胞癌預測方面,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NLR效能優(yōu)于CRP[12],而兩者聯(lián)合使用可彌補彼此的不足。PCT在細菌性感染時水平升高明顯,而在病毒性感染時不升高或輕度升高,一般不超過1~2 ng/mL,NLR、PLR和PCT聯(lián)合使用可彌補PCT在這方面的不足。在判斷病態(tài)肥胖患者炎癥反應和血栓形成狀態(tài)方面,PLR和PCT聯(lián)合使用更有說服力[13]。NLR和PLR聯(lián)合也能對一些潛在疾病進行預測,有研究結果表明,PLR和NLR聯(lián)合能預測幽門螺桿菌的存在和與之相關的胃腸道并發(fā)癥[14]。此外,相較于ESR,PLR和NLR靈敏度更高,ESR作為一種傳統(tǒng)指標,主要在一些急性炎癥中加快,起動態(tài)監(jiān)測作用,但有時靈敏度過低,如篩查假體周圍關節(jié)感染時,ESR因靈敏度過低易導致假陰性[15]。PLR和NLR相較于IL-6檢測更快速、成本更低。將NLR、PLR與以上幾種感染標志物聯(lián)合使用,可相互取長補短。動態(tài)聯(lián)合監(jiān)測NLR、PLT、CRP、PCT、IL-6和ESR等感染標志物,可更好地預測疾病發(fā)展,評估藥物治療效果。
NLR、PLR參考區(qū)間的建立有助于協(xié)助臨床加強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助于后續(xù)聯(lián)合其他感染性標志物對特定感染性疾病進行進一步研究。